纵论天下

欢迎来此畅谈宗教信仰,百无禁忌。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蠢操作:明明能躺赢,结果自作死

(2018-12-19 18:19:52) 下一个

中国古代的沙场风云里,最吸引眼球的,常是其中的谋略智慧。好些历史铁粉们,都是恨不得掰碎了研究,多年如一日从中找经验。不过,与这些智慧一样值得铭记的,更有古代战场上,一些叫人痛惜到无语的“蠢操作”。 

 

  比如下面这三场战争,都是在胜利手到擒来的大好局面下,突然以蠢到让人窒息的操作,不但白白放走了煮熟鸭子,更把胜利在望变成悲催惨败,王朝的命运兴衰,也因此被贻害。其中的痛惜教训,自然超越战场范畴——读懂其中的蠢,才能深味战争的智慧。

 

  一:长安之战(唐朝)

 

  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乱”骤然爆发,凶悍叛军不到半年就横扫洛阳长安,唐玄宗换了个“太上皇”马甲,撒腿就躲进了蜀地。新皇帝唐肃宗在灵武惨淡即位。但这生死存亡局面,在此时唐肃宗心腹谋士李泌眼里,其实还不算太糟:皇上您别急,咱们两年就能光复河山。  

 

  真的两年就行?李泌,这位中唐最杰出战略家,早已自信规划了致胜之路:先让李光弼郭子仪在太原河东来回袭扰,叫战线拉长的叛军疲于奔命。待到开春草青马肥,大唐再集中力量攻打叛军老窝范阳,只要范阳拿下,叛军就被结结实实断了根,盘踞长安都城的叛军残部,就将被轻松围歼。以后世军事家公认,这一番筹谋,含金量堪比诸葛亮《隆中对》。

 

  而且在李泌的计划里,歼灭叛军只是个小目标。他更计划着借平叛战争的机会,彻底革除唐朝的节度使弊政,重建忠诚大唐的府兵军团。一旦能够如愿,这场荼毒天下的叛乱,就会是大唐再度复兴的起点。

 

  这套计划,接下来确实立竿见影。唐肃宗登基没几个月,大唐前线就捷报频传,曾经肆虐中原的安史叛军,已经被怼的晕头转向。唐朝河西安西各地的精锐援军也及时赶来,雪亮刀锋直指乱做一团的范阳。只要大唐能够继续按部就班,安史叛军的覆灭,就是水到渠成。

 

  如此大好局面,连唐肃宗也兴奋异常,更一兴奋就生出新畅想:胜利近在眼前,那为什么不能来的更快些呢?还打范阳干啥?直接给我打长安!  

 

  可此时叛军,虽说颓态毕露,但毕竟实力尚存,范阳没拿下就打长安,只能逼得叛军做困兽之斗。于是士气高昂的大唐精锐,不得不改变原先作战计划,绕路直扑长安,却一下被带沟里——胡乱攻打一番,非但没啃动长安,反被杀红了眼的叛军决死一搏,场面稀里哗啦。

 

  更惨的是,由于这次瞎指挥,叛军接下来又和大唐拉锯了五年多。包括河西安西精锐在内的唐朝部队,几乎在惨败里赔光,河西安西国土也被吐蕃趁虚而入。实力不足的大唐,也只能对叛军又打又乱,默认了各路叛军割据中原的事实。

 

  安史之乱后,大唐外有吐蕃入侵,内有藩镇割据的惨状,几乎都是这一败挖坑。李泌“复兴大唐”的谋略?当然更是镜花水月。 

 

  老话说,冲动是魔鬼,但唐肃宗的这番表现,却更证明:胜利面前,盲目兴奋,更是蠢魔鬼。

 

  二:高邮之战(元朝)

 

  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在黄河沿线起事,这下“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各路反元大旗纷纷蜂起,元末农民大起义几年间就烈火燎原。大元王朝瞬间水深火热,但被元顺帝骂得满身汗的元朝丞相脱脱,情绪却相当稳定:沸反盈天算啥?只要集中重兵,先抓住一处“叛乱典型”狠打,就能震慑天下,顺风顺水扫平天下。

 

  脱脱选中的“叛乱典型”,正是坐镇高邮的农民军领袖,未来与明太祖朱元璋争天下的枭雄:张士诚。  

 

  作为元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脱脱为这一仗,也是做了精心准备,筹集兵力多达百万,且包括元朝驻守在西域漠北地区的塞外精锐,战斗力十分凶悍。踌躇满志的脱脱,更是早早放了狠话:决不许张士诚一伙人投降,城破之日,要把全城的“反贼”全数杀戮。

 

  于是,以狮虎搏兔的方式,惨烈的高邮之战就此开打。饶是张士诚率全城军民浴血死战,但毕竟实力差距悬殊,没多久就被脱脱大军围住狂揍,高邮外城也全数沦陷,眼看就崩溃在即。倘若脱脱能就此拿下高邮,意义可就不止是“震慑”了,京杭大运河也将打通,富庶江南的钱粮就会源源不断送往元大都。内忧外患的元王朝,至少还能多撑几年。

 

  可就在这个即将躺赢的时刻,元朝朝堂却出了大事:多年来脱脱苦心治国,早已在权贵里拉足仇恨,这次趁着他带兵出征,元朝各路大臣们也纷纷诋毁中伤,终于叫元顺帝失去了耐性,竟不顾激战正酣,直接下令法办脱脱。可怜正浴血苦战的脱脱,突然就被罢官流放吐蕃,群龙无首的元朝百万精锐?当然是立刻溃散,被张士诚趁机一顿追杀,打的大败而逃。 

 

  也因为这番蠢操作,元王朝的嫡系精锐,自然赔个精光。经此一劫的张士诚部队,也就此脱胎换骨,一口气横扫了江南大地,叫沸反盈天的元王朝,这下连赋税也断了血。要兵没兵要钱没钱的元王朝,虽说还在苦苦支撑,却也只剩了跑路一个选择。

 

  三:辽沈之战(明朝)

 

  明末党争加剧,朝堂上蠢材扎堆,战场上的“蠢操作”也是常见,后人熟悉的“松锦之战”“潼关之战”,都是蠢到冒烟的典型。但要论对明亡清兴影响最大的一次,却当属天启元年三月(1621),明朝与后金的辽沈之战。

 

  虽说好些历史爱好者都津津乐道,爆发在之前万历晚期的萨尔浒之战,是“明亡清兴”的关键一战。但是,在天启元年辽沈之战爆发前,努尔哈赤的后金八旗,却正陷在泥潭里。 

 

  因为此时的努尔哈赤,虽说胜仗不少,但辽阳沈阳这两大坚城,依然还在明朝手里。人少地盘小的努尔哈赤,战争潜力本就有限。萨尔浒之战吃血亏的万历皇帝,也给辽东前线换来个明白人:新任辽东经略熊廷弼。

 

  于是,在熊廷弼的操持下,明朝果然迅速抓住努尔哈赤的弱点,迅速整顿了辽沈要地的防御,且部署整编了大批精锐兵团。一个依托军堡积极防御的战线,火速横亘在努尔哈赤面前。辽沈大战爆发前,努尔哈赤曾在1620年重兵来攻,结果先被明军军堡磕的头破血流,又被明朝精锐部队趁势痛打,只能狼狈逃回去,之后一度乖乖不动。

 

  但这“乖乖不动”,才是努尔哈赤的死穴:生产严重落后的后金,当时哪里撑得住长期战争?唯一的活路,就是攻下辽阳沈阳,可有熊廷弼镇守,辽阳沈阳固若金汤,每次“吃饭睡觉打八旗”。不打?那只能被活活耗死。待到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相继驾崩,天启皇帝即位时,一度风雨飘摇的辽东战局,就这样悄然逆转,进入了明朝即将“躺赢”的局面。

 

  但问题是,天启皇帝登基,大明的党争也白热化,各位朝堂精英为了权位“肥肉”死掐。熊廷弼的辽东经略高位,也成了众人眼中的“肥肉”。于是累死累活的熊廷弼突然发现,各种诬陷中伤他的奏折,竟如雪片般砸来。虽然核查熊廷弼工作的言官朱童蒙,愤然在天启皇帝面前力陈熊廷弼功劳,但陷入“围殴”的熊廷弼,依然被黯然罢官,换上了朝中重臣满意的新经略袁应泰——既然要躺赢,当然得我们的人来“躺”。  

 

  可问题是,执掌大好战局的袁应泰,却是个军事门外汉,到任后就胡乱瞎指挥,为了标榜自己“仁德”,他大肆收容关外饥民,却叫努尔哈赤的奸细轻松混进来。1621年三月辽沈之战开打,袁应泰收容的奸细们,轻松就打开了沈阳城门,导致沈阳坚城意外沦陷,变成了未来清朝的“盛京”。然后袁应泰瞎指挥继续,白白把几路精锐指挥到坑里,又把辽阳瞎指挥到沦陷。活活叫这“躺赢”的战局,变成了后金笑纳的大礼,清朝开国的本钱。

 

  虽说明亡之后,不少明朝遗民们,都痛惜大明缺良将,可当一个团队,已经生态恶劣如晚明,纵然有强人谋略,纵然能无限接近成功,到头来,终还是难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