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天下

欢迎来此畅谈宗教信仰,百无禁忌。
个人资料
正文

多少家庭,输在了没有仪式感

(2018-05-20 03:39:36) 下一个

文/钱志亮

 

  黄磊曾经在《奇葩说》上面说:

 

  “如果有一天有个男人向他的女儿求婚,而对方说不办婚礼,那么他会跟女儿说:不要嫁给他!连那样的仪式感都没有,我认为是不对的。”

 

  在黄磊看来,婚礼,是夫妻最重要的“仪式”。

 

  仪式,是很多人经常忽略的一个词。其实,在无聊的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仪式感,去度过平淡的日子。

 

  而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也少不了仪式感。 

 

  01

 

  生活需要仪式感

 

  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

 

  一个很好的答案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我见过一些年轻人,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房间里四处都是随意乱丢的衣物;冰箱里随便翻出点食物就是一顿饭;忙于工作,早就忘记了什么生日、纪念日......一边抱怨着生活的枯燥,一边又不愿做任何改变。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仪式感不需要多少的物质做基础,它体现的是我们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一顿营养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鲜花、开学前的新书包、上课前,班长的一声“起立”、春节时,门上那一幅幅春联......这一件件小事,都能赋予生活仪式感。

 

  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仪式感能让你心怀期望,与矫情无关,与物质基础无关,而是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重视,对自己的重视。

 

  生活就摆在那里,活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02

 

  亲子之间需要仪式感

 

  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仪式感吗?

 

  我一同事,为了参加孩子的大学毕业典礼,放下手中重要的工作,不辞辛苦,从北京飞到广州,周围人都劝她:“毕业典礼只是走个流程,用不着这么大费周章。”

 

  同事笑着说:“我只是不想错过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毕业典礼虽然只是个形式,但却是孩子和学校生活的最后的告别,我过去,是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也希望孩子能重视自己的毕业,正式告别过去,有个全新的开始。”

 

  对孩子而言,有这样一位妈妈真的是件幸福的事。

 

  我们身边有一些父母,十分讲究实际:

 

  “小孩子过什么生日!”

 

  “奇奇怪怪的节日,瞎凑什么热闹!”

 

  “上个学而已,衣服鞋子随便穿吧!”

 

  可能对于父母而言,做不做这些事情,对孩子的爱都不会减少,但对于孩子而言,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枯燥的生活中,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会给孩子足够的亲近感与信任感,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和乐趣。

 

  有心理专家认为:正常的身心成长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

 

  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仪式,不仅仅是在特殊的日子,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一个故事。

 

  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成了孩子最美好的记忆。 

 

  03

 

  婚姻需要仪式感

 

  有些事,你从来不说,又从来不做,即使很爱对方,但也很容易走着走着就散了。

 

  曾经看过韩国一个《30天的承诺》的短视频,深有感触。

 

  ▼

 

  短片中的女主,离婚的最后30天,要求丈夫每天和自己拥抱,亲吻,亲手,说我爱你。

 

  丈夫说:“那段时间我所忽略掉的她对我的关心和爱,又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

 

  一段婚姻,开始的时候再轰轰烈烈,如果没有经营,没有一点点仪式感,当初在一起的初心终将会被琐碎的生活磨得一干二净。

 

  很多夫妻,生活过得平淡无趣,甚至充满了争吵冷战,往往缺乏了仪式感。

 

  我们小区里有对恩爱的老夫妻,结婚几十年一直恩爱如初,每年的结婚纪念日,他们都会认真地去过一个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约会。

 

  邻里邻居谈论他们,都止不住羡慕。有一次,有位年轻的妈妈说:“我们真得跟老人家学学。”

 

  但旁边的丈夫却不乐意:“学什么,都老夫老妻,过什么节日、送什么礼物,孩子都上初中了,整那些虚头八脑的干嘛。”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对仪式感的错误理解,认为仪式感虚,不切实际,做起来很难,只是一种形式。

 

  其实偶尔的仪式,是表示对彼此的重视,它从来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就像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台词所说: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形式主义再怎么不好,都比懒得走过场要好太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1)
评论
海边居 回复 悄悄话 谁的仪式比得上戴安娜的婚礼?
匡吉 回复 悄悄话 好文!仪式感并不都是虚的。比如日本医院做手术,开始前主刀医生都要郑重宣布一下参加本次手术的所有医生,麻醉师,护士名单,手术几点开始,预计几点结束等等,既体现了对手术的严肃态度,也可避免一些错误。又比如日本医科学生上解剖课前,全体师生都要集合遗体前举行慰灵祭奠,烧香,宣读祭奠及感谢文,充分体现了对捐献遗体的死者的尊重和感谢,对生命的尊重。
那个啥 回复 悄悄话 唯物主义的教育下的头脑,对一切非物质的需求都是否定的,包括契约精神,生存尊严,仪式感等
妈妈的故事 回复 悄悄话 有说的对啊,时候的确需要一点仪式感!这一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最差。小时候穷造成的。。。
雪狗2014 回复 悄悄话 陆毅和鲍蕾没仪式。一样很幸福。后来补上的
步可妮 回复 悄悄话 赞同“仪式感就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她让文章句子一下子有了起伏,活了起来。”,而且传递了准确的信息。
亦中 回复 悄悄话 在我看来, 仪式感就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她让文章句子一下子有了起伏,活了起来。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94文化,是不同背景的人所讲究的
唐西 回复 悄悄话 其实就是家教的问题。
人从降生开始,到为人父母止,完整地、完好地成长,三部曲非常重要。家庭,学校和社交圈子。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特别有道理!只要不过分,有适当的仪式感要远远好于没有。日子过得精细,有趣,不敷衍了事,不草草应付,不仅是对工作或婚姻的尊重,更是对自己来一趟世间的感恩,对自己亲人和同事的欣赏和嘉奖。
linmiu 回复 悄悄话 说得没错,当年在国内时我陪一个朋友的父亲去法庭,设在大院里的小房子,像个临建棚,当时我就想法律怎么如此没尊严呢。出国后有一次去法院旁听,巴洛克式的建筑,宏伟庄严,而且在市中心与市政府、歌剧院、教堂相距不远(后来发现几乎每个城市都是这种格局),不由人对法律生出一丝敬畏。
水粉画 回复 悄悄话 再多的仪式也不能填补生活本身的苍白。
破棉袄 回复 悄悄话 当你对工作没有兴趣,你还想着好好的工作着,你可能就特别在乎工作中的仪式。当你对生活没有兴趣,你还想好好的活着,你可能特别在意生活中的仪式。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同意,日本人的民族自尊和团结就来自于生活中的仪式感。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我们这一代没有,下一代应该提倡。
HBW 回复 悄悄话 仪式需要有根基。凭空的仪式就只剩虚头了。旧时的年节给老人扣头因为传统的家长制是根基。西方饭前的祈祷是因宗教的信仰。中国人没信仰也自然就没有仪式。西方对知识尊重,所以重视学位。毕业典礼都办很隆重,仪式自然就出来了。中国教育就是混个证,所以不用仪式也能拿个博士学位。
雾里南洋 回复 悄悄话 如果有一天有个女人一天到晚追求仪式感,那么我会跟儿子说:不要娶她!追求仪式感的,大都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我认为是不宜久放身边的。
追梦人1028 回复 悄悄话 很有道理
ZheFei 回复 悄悄话 说得没错。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愚若智大 回复 悄悄话 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文革间的早请示晚汇报也算生活中的仪式吧~~
SAR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