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鹿葱

像文人一样爱写,像文盲一样犯傻;像女人一样爱美,像男人一样爷们;横眉对老公,俯首为朋友
个人资料
花似鹿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究竟什么事能《以法之名》?

(2025-07-11 07:47:44) 下一个

36集《以法之名》落下了帷幕。追剧者叫好的叫好,叫骂的叫骂。豆瓣给出了7.8分。我觉得够8分,可见众说纷纭。

鲁迅评《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都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价值取向评价人和事也包括影视作品。不过一部剧收到热议,让人觉得有话可说就是成功。

所以《以法之名》不错。

试着说自己的感受——

咱就从《以法之名》这四个字说起,这实在是个绝妙好名字——

首先,“以法之名”可以使好人蒙冤,将无辜打入监牢。

这部剧有个不一样的切入点,就在于犯罪分子有一个熟谙法律的“合伙人”,他们罗织罪状构陷他人,都是“以法之名”。

代表是程子健。他自己就是检察官出身,当公诉人当检方的程序他自己不知做了多少回,什么样的犯罪依据什么样的法条判什么样的罪,他了然于胸;接着下海做律师,又开始按照同样的原则下套设计,让你踩红线让你说不清,实在不行干脆诬告、人造假证据,然后一个一个举出证据把被告按死在审判台。你委屈冤枉拒不承认。他就跟你谈交易,还是“以法之名”。坦白我帮你少判多少年,抗拒可能多判多少年。总之,都是“以法之名”。

再说,“以法之名”可以染红官帽的顶子,铺平升迁的坦途。

万海被打成黑社会,固然是禹天成、程子健一伙精心设计,让检察院成了操刀人。但是急于将万海案做成铁案,为了伸张正义,更是为了脚踩着这个案子让自己趁着扫黑的热度再上一层楼。这个代表人物是李仁骏。他上大学就是“小官迷”,为了竞争学生会主席给自己投一票。洪亮痛斥李仁骏时说得清清楚楚。

李仁骏是明的,一眼可以看穿。暗着是政法委书记兰景茗,冠冕堂皇永远地正确。李仁骏生日宴的坚持原则说明她有政治觉悟没有同流合污。但是她也急于将万海案办成铁案,几次会议,她的官话都是正确的废话。退一万步出了问题,她也只是领导责任,冤死多少人,她手上也没血。

中国提拔干部,权力在上面,多少年前就流行“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所以政绩要让“上面”看见。上面要数字我就有数字,要政绩有政绩。比如当年打右派,上面有比例,我只多不少;上面要大跃进,我就有亩产万斤粮;上面说扫黑,我就能立竿见影扫出黑社会。

李仁骏、兰景茗都算不上坏干部更算不上坏人,他们有能力也有抱负,他们就是那个特有的组织提拔程序造就出来的能人。他们不贪也不腐。期望更大的权利干更多的事。但是一旦升官成了第一要务,好经也给念歪了。即使万海案其中疑点多多破绽百出,也统统视而不见。黑社会正是钻了他们急于把万海案办成铁案的空子。可惜最后机关算尽反误性命。

第三,“以法之名”明哲保身。这部剧还有个人物公安局长许言午。对乔振兴之死是有怀疑的就是不明说,还弄张路线图让秦峰自己去悟。他不参与坏事,但是绝不会像乔振兴一样勇敢站出来死磕到底,他不喜欢孙飞姜红军,但孙飞是兰景茗的人,姜红军是政协主席的司机,于是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知道这背后千丝万缕树大根深,万一搬不动,现在积极地“正义”,事后会招来秋后算账。所以不响。直到最后,就像他对李仁骏的一番道白:这一次不会走过场,这才明确站队不再观望。

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看破不说破”,明哲保身,油滑得很。如果普通草民为了自身安全尚可理解,一个官员一个主管公安惩恶扬善的官员也如此,令人不寒而栗。还不如回家卖红薯。

很多人不满最后破案草草收尾。还有一个貌似专业的评论说:“《以法之名》最致命的失败,在于它既未提供扫黑题材应有的惩恶扬善快感,又未能以现实主义笔触挖掘复杂人性。”

我不敢苟同。

这剧不但不是打坏蛋的爽剧,前半段还十分地压抑。恶人嚣张好人蒙冤,公检法云山雾障。难道用一个大快人心无限光明的结尾就真实吗?就振奋人心吗?

《以法之名》也不专注挖掘复杂的人性,它揭示的是官场众生相。《以法之名》关注点在于公检法如何办案。老人家的金句是“为了打鬼借助钟馗”。电视剧是借助了扫黑这个钟馗。去打公检法里的鬼,让人们看见华丽袍子下面不堪的里子。

所以剧中特别强调了“十一部”,这个检察院系统的新部门的作用。恕我孤陋寡闻,这个部门真的没听说过。上网查了一下:

“最高检有十一厅,主要负责职务犯罪检察工作,包括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抗诉,以及相关案件的补充侦查、立案监督、审判监督等。2025年6月24日正式挂牌。”

特别赞成专门这样的机构,但是不喜欢“刀刃向内”这个词。有点自戕的味道。再高明的医生也不给自己开刀剖腹截肢割器官,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第三方监督执行才牢靠。

这部剧的制作也还是下了功夫的。比如片头设计的游动的金鱼,下降的罐笼不仅概括了主要的案件,也很有视觉冲击力。第一集开始,车灯映照在冰河上,交织的金色和蓝色闪烁如梦幻般,却出现了黑黝黝的镐头和一双脚,震撼——

36集的故事唱了好几首歌,也不多见。我最喜欢开头和结尾张译唱的《不回头》

那歌词悲凉而坚定,火辣辣的东北小调,却轻轻地压着唱,唱出了东北人“我要走穿这条命去看雪兰花,我要踏破这双鞋光腳平风沙”的憨直与倔强——

注:除海报外,均为电视截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哈哈,总算气喘吁吁跑在你前面了。我是追着看的,同步!期待你的完整大论!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小树好!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动作真快,写得好,看着过瘾!我还没看完呢:)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要找一部剧看看,好剧评~~
硅谷居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最近我在狂刷几部美国剧,包括“Nathan For You”,“Rick and Morty”。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平等好,闲着就追剧看书呗!大热天的也不想出去啊。
平等性 回复 悄悄话 花姐悠闲,既读书也追剧,生活很丰富呀 :)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谢谢鼓励!我也觉得小姑娘很不错,只是没跟张子枫联系起来,谢谢提醒!欢迎来讨论。
太爱北京了 回复 悄悄话 您的剧评一向有水准,我也正在跟这部剧,乔振兴的女儿有点儿像张子枫演的也不错。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小编鼓励放在城头,只是想再加一段:结尾落在张译那张毫无表情的脸上,没有激动没有兴奋,没有胜利的喜悦也没有昂扬的情绪,他心里一定五味杂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