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鹿葱

像文人一样爱写,像文盲一样犯傻;像女人一样爱美,像男人一样爷们;横眉对老公,俯首为朋友
个人资料
花似鹿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记忆里的哈军工轶事

(2024-06-11 09:50:31) 下一个

“哈军工三个字如今是网络热词。

同样是大学,论历史还是学术水平比不了清华北大,就是比同一座城市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军工都排不上;同样是军事院校,最早的是南京军事学院,院长是刘伯承,资历军衔也比陈赓高。可为什么哈军工在众多院校中如此受青睐?

现在回忆哈军工历史的文章海海,但是都是正史,咱可以讲点野史

哈军工大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大名里根本没有“哈尔滨”三个字,加个“哈”有了地理位置“哈军工”叫起来顺口响亮就是爱称。公交车到这里有一站,多年就喊“军工到了”,其实军工没有已经几十年了。可是哈尔滨人依旧这么叫。

哈军工筹建在朝鲜战争时期,老美的武器装备无疑大大刺激了中国军人的神经,仅仅有个军事学院研究军事战略战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要有一流的军事装备。于是从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调回来陈赓,由他来主持这项工程。

选址在哈尔滨,不仅是众多文章所说与哈工大有关,而是跟当时中国经济建设要背靠沙发即以苏联为坚强后盾的总体思路有关,依靠苏联经济建设哈尔滨有三大动力十大军工,每个工厂都有上万人之众,所以哈尔滨捧铁饭碗的比一般城市多得多。依靠苏联再建哈军工,太理所当然。

陈赓大将为首任院长兼政委。哈军工于1952年开始筹建,1953425日基建破土动工,,91日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这才叫大跃进速度啊。

哈军工选址哈尔滨文庙街,从地理位置看仍是南岗“龙脊”之上的风水宝地。南岗到这里便是大下坡,属于太平桥区,算是贫民区吧。我们家一个朋友,父亲曾是江苏省的一个领导,他瞧不起那些文化修养差的人,就说“这家伙太平桥出身”。

哈军工虽然选址“龙脊”,其实也有隐患。

哈军工有自己的水塔用自家地下水,市政则用松花江水。大院里的人一直以自己的地下水比松花江水纯净好喝而自豪,殊不知历史上因为靠近旧时城市边缘,这里原是哈医大的麻风病区和劳工的坟地。可能地下水也遭到污染。以至于八九十年代很多教职工得了肾炎乃至肾癌,当然这都是私下议论猜测,没有官方认定。

哈军工最初设立五个系和一个预科:一系空军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预科,1960年又增设了防化工程系。

哈军工初期来了一大批苏联军事顾问专家,首席顾问是瓦..奥列霍夫中将,1957年就在哈军工岗位上逝世,据说这家伙深受斯大林赏识,遗体专车运回俄罗斯。哈军工的苏联专家不是一个半个,不是一个系一个而是深入到每个专业都有一名苏联专家。

这么多老毛子住哪里?这也是一段故事。

话说身兼哈军工院长和政委的陈赓,点将点到刘居英。此人与文革前的北大校长陆平是亲兄弟。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老家流亡到北京,一起考进北京大学又一起参加一二九运动一起参加革命,都是抗战老干部。东北解放后,陆平代表中国从苏联人手里接管中东铁路,并出任首位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弟弟刘居英成为志愿军铁道兵司令员。然后随陈赓来到哈军工任副院长。他一眼就看中了火车站一侧的“大和旅馆”,这名字是日本人给的,它的前身也是中东铁路的宾馆,随火车站同时竣工。刘居英跟哥哥要大和旅馆,简直不要太顺利,“大和旅馆”就此成为哈军工的招待所,第一批贵宾就是哈军工的苏联军事顾问团专家。

1961年,刘居英升任哈军工院长,之前的1960年,陆平则接替了马寅初,成为北京大学的掌舵人,兄弟俩同时掌管中国两所顶尖大学,一文一武,一时也传为佳话。

哈军工建院伊始,刘居英就出任第一副院长,1 95537岁被授予少将军衔,在哈军工的成长过程中,贡献巨大,陈赓后来担任副总长公事繁忙,刘居英成为哈军工实际的掌舵人。

刘居英他有高等教育背景,和知识分子有共同语言,同时几十年军旅生涯又有了军人的豪爽。文革中造反派逼他的女儿上台去揭发批判他。女儿无奈,上台说:“刘居英作风霸道,在家里打扑克,输了就耍赖蛮不讲理!”

哈哈!

哈军工校园两道门,一道门里是宿舍区,分大红楼区,和小红楼区,住的都是不同级别的教授专家。文庙街上的文庙始建于1926年,专为祭祀孔子而建,是东北地区最大孔庙。这条街划给了哈军工,文庙成了军工图书馆,文庙与图书也算相得益彰。文革中当了省军区的仓库,九十年代仓库迁出,改建为黑龙江民族博物馆。

旁边还有哈医大遗留的一座精致的俄式小黄楼,雕花墙框,尖顶大门还有罗马柱,成为物理化学楼实验室。后来是黑龙江省军区门诊部。

这些都属于后勤服务部门,所以都在一道门里二道门外,一道门有站岗,一直站到八十年代;进二道门不仅有站岗还用通行证,进去才是真正的教学区。

首先就是哈军工的办公楼,长长的坐南朝北的二层黄楼,很朴素无装饰,背后有体育馆游泳馆,体育馆游泳馆面对是1100米马路跑道的大操场,大操场另外三面是31号、41号、51号教学大楼。这三栋楼中31号最大,是三系(海军工程系)4151号分别对应四系(装甲兵工程系)和五系(工兵工程系)。四系后来被空军航校占有简称“016, 51号楼省军区没排上大用场,里面甚至被省军区养过军马!

与办公楼在一条文庙街上的是11号楼(对应一系空军工程系),21号楼(对应2系炮兵工程系)。11号楼是5座教学楼中最大的一幢,呈“日”字型。

五座教学大楼都是“大屋顶”,即梁思成所推崇的将现代化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高楼的屋顶上,传承中国古代庙宇用琉璃瓦覆盖屋脊式楼顶的模式。

在北京,国防部、地安门总参大楼等等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建筑。其中力拔头筹者当属哈军工的大屋顶。

中国式大屋顶两端一般龙头鱼身的造型“螭吻”。据说中国神话中龙生九子的其中一子叫螭吻,它擅咬吞,口中冒水润嗓,依附在建筑物上有防火辟邪的作用,从明朝开始才有吉祥寓意,才和建筑装饰产生连系。

但是哈军工的大屋脊上不设鸱吻龙头,而是在屋脊高处站立的是一个回头望月的上山虎。猛虎昂首翘尾,仰天长啸,十分威武别致。

挑檐上也不摆神兽,则是由一个骑兵为前导的一溜儿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武器模型作为各系教学楼的识别标志:比如1系空军工程系(11号楼)的教学楼就是五架飞机簇拥在骑兵后面;2系(21号楼)的教学楼是骑兵率领的五门大炮;3系(31号楼)教学楼是骑兵之后的五艘舰艇;4系(41号楼)教学楼是在骑兵引导下的五辆坦克;5系(51号楼)的教学楼则是骑兵带领的工程车。

宫殿式大屋顶歇山飞檐,红柱门廊,尤其是屋檐设计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其实不仅是造型,整个建筑用工精良,号称可以防原子辐射。八十年代中期,有个学生就从11号五楼回旋的楼梯口一跃而下,害得我每每走到那里就后脊背发凉。

这样的建设规模,使哈军工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军事工程学院,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海、陆、空三大军种、诸多兵种、数十个专业学科科研教学全部集成在一所院校里的超级综合军事技术学院。

跟这些硬件比,更引人注目的是来读书的那些元帅将军和省长部长大人的公子与千金,我们略举一二——

58级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

59级的刘伯承元帅之子刘太行

60级的毛泽东之侄毛远新,林彪元帅之女林小霖, 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

61级林伯渠之子林用三,黑龙江省长李范五之女李黎力,罗瑞卿大将之女罗裕军

61级陈毅元帅之子陈丹淮,贺龙元帅养子陈洪生

62级杨成武上将之女杨俊生),唐亮上将之女唐东元)。

63级的俞正声(退休前任政治局常委,其父为北平地下党领导人黄敬,原名俞启威,江青前夫)。

64级的陈赓之子陈知健、王震之子王军、广州军区副司令文年生中将之子文戈夫。

65级的朱德之孙朱和与朱春元、谢富治上将之女谢小沁,江姐之子彭云。。。。

10位元帅的7位有子女在哈军工读书,还有更多的省部级官员将军之后,哈军工因此被称为将门相府之地,

这些出身高贵的年轻人无疑成了校园一道风景线。但是也有沦为阶下囚的

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上将之子陈东平,哈军工导弹工程系60级学员,与毛远新睡上下铺;因收听敌台广播,1964年被军事法庭判劳改两年;1983年“严打”以流氓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至于林彪之女林小霖,她的生母林彪的前妻张梅后嫁给了哈军工装甲兵系系主任徐介藩少将,母女同校也成为人们的谈资。

除了这些高干子女,哈军工一期学员多为部队调干生,大跃进扩招,文化程度更是参差不齐。直到1962年决定只从应届高中生考试录取,并对前几届文化程度差的学员经考核予以退学,当时俗称“泻大肚子”。有五六百学员被退学,还有一千多被降级。

当时被泻大肚子的一个60级学员,因为出身好,还留在系里当保卫干事,春节带枪回老家,在火车上拿出来显摆,结果枪走火打死人,回来受了降级处分却还能留用。1966年哈军工集体转业时,眼见原来的小师弟都评了行政22级,他却只有23级,于是嫉妒心作祟,各种理由扣留了6465级的退伍军人证明书,时值文革开始,竟没有追究他,而6465级也没有拿到退伍军人证明书,此人后来死于肝癌。6465级闻听都说“作恶的结果”。

野史是不是比正史好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4)
评论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是的,哈军工5座教学楼真的特色突出,前无古人后也不见来者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哈哈,给我委任状吧!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六六年毕业生正值文革一片混乱,分配也混乱。有学生就分给了哈尔滨小小的江北造船厂——跟军丝毫不搭界。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ce' 的评论 : 是的。毛远新已经考上了清华无线电系,自己要求转学到哈军工的。当年进哈军工的很多都是省市状元,那时候状元不分文理科,是全才!其实仔细想一想就明白,哈军工花那么大力气不是摆样子,是雄心勃勃要军事装备现代化,怎么可能不要优秀人才?主要是60年61年,因为大跃进,空军要一千飞机海军要一千舰艇装甲兵要一万坦克,只好加快培养,多招收两千人,接着刘居英坚决要泻大肚子退学五六百降级一千多!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话剧《千万不要忘记》打野鸭子,没枪可不行^_^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哈军工连建筑都那么讲究啊,那屋顶别致、牛!鹿葱姐这野史绝对比正史好看。你们出来的早,现在哈军工背景的估计都没留学机会了吧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P33912' 的评论 : +1

必须的,赞野史,赞葱花!:)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我家一个邻居阿哥, 1962年高中毕业,考进的哈军工,分到四川什么单位, 肯定不是保密单位,因为他老子是个工程师,好像还是穷人出生的大学生, 不过这位阿哥的外公政治面目有点糟, 文革后考研究生到了长沙,80年代出留学美国, 拿到学位就回到长沙, 退休前好像是文职少将还是“比照”的少将
sce 回复 悄悄话 和工农兵不完全一样。出身得过硬,但这只是必要条件。平民子弟光凭一穷二白肯定上不了。当然如果是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元帅子级别的子弟就没有什么限制了,那是给哈军工面子,而不是相反。共和国第一侄儿毛远新就是自己选的,据他自己说他的成绩上清华也可以,老毛让他去的哈军工。

飞来寺 发表评论于 2024-06-12 09:51:24
昨天那篇“哈军工历年(1953-1966)招生方法”著名是芦紫,说62年前靠推荐选拔和保送,后来连推荐选拔都不要,直接保送。和文革期间的工农兵学员一模一样,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大院小孩的标配玩具是子弹壳。那时候气枪在哈尔滨也很流行。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2024-06-12 08:52:58
回复 'zhshqg' 的评论 : 谢谢补充珍贵资料。跟小红楼来往也不简单呢。那年月枪械管理没那么严格,擦枪走火常事。民间就有很多枪,我家也有。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这问题越来越高深了,唐宋尽情想象吧,我不清楚。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花姐好文章,内容太详实了。
问个低俗的问题:苏联专家那么卖力,居然没有配学伴之类的待遇?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绿珊瑚好!哈军工受年轻人向往,我以为主要是穿军装,我们那个年代,军人很受尊敬,小孩子上街看见军人就会说“解放军叔叔好!”还会给敬礼呢!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我好几个发小的哥哥姐姐都是哈军工的学生,当年可崇拜他们了,他们在高中就属于又红又专的,並不是如某些人所讲只凭出身是红二代就上的哈军工。
JustWorld 回复 悄悄话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69548.html

哈军工初创时的苏联专家顾问团的首席顾问们
飞来寺 回复 悄悄话 昨天那篇“哈军工历年(1953-1966)招生方法”著名是芦紫,说62年前靠推荐选拔和保送,后来连推荐选拔都不要,直接保送。和文革期间的工农兵学员一模一样,73年张铁生事件以前,大学还以初中毕业作为入学考试要求,73年后就连初中水平也不要求了。“工农兵学员”一词无非意味一种部分人才有的特权而已。你说的“单独考试”也许就是芦紫说的“选拔”吧。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飞来寺' 的评论 : 不能与工农兵学员画等号。因为之前都是单独考试,“兵”家来的很多,绝非真正的“工农”。“泄大肚子”后,很多家长不乏有背景的来找,质问刘居英:我们这样家庭的子女难道比不了知识分子家庭。你们的阶级路线有问题!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hshqg' 的评论 : 谢谢补充珍贵资料。跟小红楼来往也不简单呢。那年月枪械管理没那么严格,擦枪走火常事。民间就有很多枪,我家也有。
飞来寺 回复 悄悄话 昨天才知道哈军工的招生历史,62年才参加国家统一高考收生,完全没想到那以前都是工农兵学员。
zhshqg 回复 悄悄话 哈军工兄弟非常熟悉, 文革期间经常去玩, 认识不少那里的子弟.包括刘居英女儿.哈军工原来二系主任姜国华本来准备提少将了,结果他儿子姜冀平偷玩他老爹的手枪差点儿打死人(肠子穿来六个洞), 受了处分没提成. 那里的院领导小院儿有一段儿也经常去玩. 还有教授儿子被打成反革命的胡至本.....等等. 我们院儿里文革前有四个孩子在军工.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紫若蓝' 的评论 : 谢谢若蓝鼓励!你的疫情日记才叫人佩服呢!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云霞姐姐' 的评论 : 云儿脑洞打开啊。哈军工能有多少女士?何况那些公主哪里像今天这么听话懂政治?绝不会看上老毛子。但是记忆中哈尔滨很多二毛子,三毛子,尤其三毛子漂亮!都不知去哪里了?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P33912' 的评论 : 欢迎老A赏光阅读!这边刚宣布,那边不得抓我呀!O(∩_∩)O哈哈~
紫若蓝 回复 悄悄话 娓娓道来,细腻温馨,花姐好文!
云霞姐姐 回复 悄悄话 葱葱的文笔真好,“哈军工”的“野史”写得妙趣横生,边读边乐!
请允许我异想天开一下,哈军工与老毛子关系这么好,有通婚的吗?老毛子在女大学生中应该是香饽饽吧?嘻嘻
悉采心 回复 悄悄话
以前在可可的小说里读到陈赓是哈军工的头儿,今天从鹿葱的专文里了解了更多,收获大大的:))

鹿葱连建筑挑檐上的细节都熟稔,研究得真透,佩服!
AP33912 回复 悄悄话 花姐这段历史讲的好,学习了。应任命你为哈工名誉校长:)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赌城看客' 的评论 : 应该是省军区后盖的八一宾馆吧?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是啊,青青也应该有很多哈尔滨故事呢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野性de思维'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谢谢水星鼓励,真是说不完的哈军工呢!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对,酒糟味儿,就在文庙!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是的,女儿的无奈机智还有刘居英的可爱回忆里都太好笑了
赌城看客 回复 悄悄话 1983年夏,我在黑龙江省军区招待所住过一个晚上。房间的举架特别高,楼的外观很大气。不知道是几号楼。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哈军工一直很有名,跟你学哈尔滨历史!
野性de思维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精彩生动。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鹿葱这一篇写的真是太好了。文革以前哈军工在人们心目中比北大清华还牛,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团神秘。今天算是一睹芳容,谢谢!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刘居英作风霸道,在家里打扑克,输了就耍赖蛮不讲理!”
--哈哈,也算揭发啦:)
这屋顶上的上山虎好看,威风!
听葱葱讲哈军工,涨见识!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嗯,记得记得,那时候文庙附近经常一股酒糟味儿。:)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2024-06-11 15:43:19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核反应堆肯定没有,不过,后来省军区酒厂用这水酿酒“军工白”好喝,我老爸最爱!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是的,网站上的都是严肃文字,一板一眼的,没咱信口开河自由啊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核反应堆肯定没有,不过,后来省军区酒厂用这水酿酒“军工白”好喝,我老爸最爱!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主要是海军工程系,海军留在没有海的地方,这里的故事咱接着说。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World' 的评论 : 是的,谢谢补充。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是呀!名人多,名人之后多,每个人都有故事呢!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谢谢绿珊瑚,野史好看啊^_^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枫雪故都' 的评论 : 谢谢疯丫头!俺也特别喜欢你家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是啊,我写的小说《如絮》很大一部分是哈军工背景的。父辈的故事比他们网站上的有趣。我哥是在哈军工大院长大的。我比他小好多,没赶上:)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是的,现在都是喝江水了,还记得大院冰凉的地下水和高高的水塔。老爸那位球友还真记不清几系的了,但老爸在11号楼,确实啥事木有。。当时还曾经盛传31号楼下面有废弃的核反应堆呢。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2024-06-11 13:04:42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你父亲是几系的?好像31号楼得病比较多。现在禁止抽取地下水,大院都改市政供水了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80年代叫“船舶工程学院”,简称船院,是哈军工剩下来的几个系拼起来的,归船舶总公司管。90年代学院改大学的风潮中,更名“工程大学”,被院里人戏称为工大'(一撇),就像几何和制图里的 AA', 哈哈。: )

JustWorld 发表评论于 2024-06-11 14:51:11
从1953年建校到1966年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学院改变体制,全体军人退出部队序列,“哈军工”实际存在了13年。“哈军工”办学13年,招收学员13期,毕业生10867名,培养了大批熟悉军事科技和工程建设的专门人才。据统计,从校友中走出了10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200多位将军、29位两院院士。学校成才率之高,堪称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哈军工”还为军队乃至地方孕育了一批高水平的大学——今天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高等院校,都与“哈军工”有血缘关系。
顶级朋友 回复 悄悄话 那个枪走火打死人,竟然没有判刑?!至少要在监狱呆一年,竟然工作也没丢,这种人不知道感恩还坏别人,确实是报应!
JustWorld 回复 悄悄话 从1953年建校到1966年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学院改变体制,全体军人退出部队序列,“哈军工”实际存在了13年。“哈军工”办学13年,招收学员13期,毕业生10867名,培养了大批熟悉军事科技和工程建设的专门人才。据统计,从校友中走出了10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200多位将军、29位两院院士。学校成才率之高,堪称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哈军工”还为军队乃至地方孕育了一批高水平的大学——今天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高等院校,都与“哈军工”有血缘关系。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野史更好看:)以前知道哈工大,还是第一次听说哈军工,故事还挺多。鹿葱叙述的特别吸引人。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好看。
枫雪故都 回复 悄悄话 哈军工大名鼎鼎!超级喜欢这篇文章!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海风好!62级开始,刘居英跟清华在全国抢学生^_^他有回忆录,好像说哈军工的数学比北大深,工程比清华深。。。。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你父亲是几系的?好像31号楼得病比较多。现在禁止抽取地下水,大院都改市政供水了。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ustWorld' 的评论 : 谢谢分享。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葱葱的“野史”比正史有味道,真实,还配有图片。文革刚开始那会儿,哈军工肯定是名气大于北大清华,我们那些小屁孩无不仰视哈军工啊:)。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历朝历代正史是用来宣传的,野史才是真相呢!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很有特点的大屋顶!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欣赏花姐好文,“八九十年代很多教职工得了肾炎乃至肾癌”,确实90年代老爸一位球友肾癌去世了,平时身体很好的,很奇怪是啥原因。原来可能有这个因素啊。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我一直听长辈讲,从来没机会去看看。花姐的介绍很详尽,而且比正史好看!
JustWorld 回复 悄悄话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44735.html

哈尔滨的真实历史被人为的掩盖了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66808.html

哈尔滨往事16:建党史上的中东路和哈尔滨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69125.html

哈军工历年(1953-1965)招生方法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建筑真美,我很喜欢看设计感强的建筑物。
[1]
[2]
[3]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