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的亢奋 世界被改变《悠悠岁月》(5)
又是照片,彩色照片:男人女人,一个12岁男孩。照片背面写:西班牙,1980年7月。其实,这个家有四口人,大儿子在拍照。
出去旅行是多么惬意快乐的事情。可是作家“无法摆脱夫妇生活的痛苦,感到无能为力、怨恨和孤立无援。一种渗入她与世界的关系之中的痛苦。”
一路她都在观察女人们,35-50岁之间的中年女人。在她们脸上寻找幸福或不幸的迹象。
旅馆不隔音,一个享受性快乐的女人,叫得人人都能听得见!丈夫睡旁边,她却在手淫!
密特朗当政,他要做:“自由电台,堕胎补偿,六十岁退休,每周工作39小时,废除死刑等等”
记住密特朗,时因为克林顿丑闻时,人们议论纷纷:密特朗风流成性还公开自己的私生女,不照样当总统?后来瑞典一政坛新锐,也说自己是密特朗私生子。
名人的风流韵事比他们的政绩更容易被记住。。。。
百分之五十五的法国人认为阿拉伯人太多了,百分之三十的人拥有了磁带录像机,失业者两百万。
让-玛丽勒庞出现了
年青一代被称为“波夫一代”,意思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一代。法国青年那么早就躺平了?
作家以她的视角她的观念继续关注女性,法国的,中东的,世界的。大概与她的写作有关。到八十年代,安妮已经出版了多部小说:1974年,出版首部小说《空衣橱》。1983年,出版自传体小说《位置》,她凭借该部作品获得次年的勒诺多文学奖。勒诺多文学奖创立于1926年,以法国报业之父勒诺多命名。是法国五大文学奖项之一,奖励作品具有全新风格的作家。可见安妮在写《悠悠岁月》前,写作风格就迥异于传统。
1985年,作家离婚了。“独自和两个儿子生活,有一个情夫。”卖掉了房子、家具。
“她在物质上一无所有,无拘无束。似乎婚姻只是一段插曲,她感到她失去的青春又恢复了,回复了同样的期待,同样对情歌敏感、穿着高跟鞋气喘吁吁跑去约会的样子。”
她现在生活中的重要时刻是下午与情人相会,以及看望长期住院的母亲。“似乎抚摸痴呆母亲的皮肤和头发,与和情夫的色情动作具有同样的性质。”
中国的离婚女人似乎更多哀怨情仇,而不是这样的亢奋。。。。
1987年,又出版小说《一个女人》。
安妮有了新的创作欲望,“她想写从1940到1985年之间一种女人的命运,有点像莫泊桑的《一生》”。
这个是指《悠悠岁月》吗?
米歇尔福柯死了,这个人的书在中国一直走红
最寒冷的冬天,零下25度。祝愿今冬不是。。。。
一些孤立的恐怖主义行动,“我们大概记不清时隔上几天会没有炸弹爆炸。”
又是几个詰屈聱牙的句子!但是我懂了。1986年巴黎总有爆炸,导致旅游业萧条,才有我们的更廉价的欧洲旅行。
密特朗下去了当选了。“与其在右翼治理下经常心烦意乱,不如在左翼治理下过什么都不用等待的生活”
这算是法国人的骄傲吗?“我们监视着地球上的一切民族,过去、现在和将要来到的——全都是而且永远 院子法国大革命的一切斗争。在杰西诺曼穿着被认为的风吹起的蓝白红裙子领唱《马赛曲》的时候,我们被从前在学校里的一种感觉攫住了,一种对‘历史荣耀’的追溯”
新鲜的事情来自东方。东德人越过了边界,柏林墙垮塌了。
“这是一个高速的时代,一些暴君经过1小时审讯后就被处死,一些堆尸场所陈列着可怕的尸体。”
八十年代末期的剧变我们也是印象深刻。6天就被执行死刑的齐奥塞斯库夫妇。记得那照片,我觉得就像墨索里尼被头朝下吊死在广场上。可是近年重新有评论:说他是第一个公正对待吉普赛人的欧洲领导人。在他当政时期,不但给许多居无定所的吉普赛人提供了永久性住房,还破例允许他们在街头摆摊卖鲜花。给与吉普赛人公民权。齐奥塞斯库夫妇死后,起初被草草掩埋。是吉普赛人,知恩图报集资为他建的第一个墓。他也敢跟苏联老大哥叫板,跟中国南斯拉夫保持友好关系。但是他太腐败了,搞家天下,激起民愤,还是死有余辜。
安妮还记录了柏林墙倒塌后,看到东柏林人“扑向西柏林的商店,他们灾民般的服装和旅行包引起我们的怜悯,他们缺乏消费的经验令人同情。”
1986年我从东柏林进入西柏林看到的景象浮现在眼前。我就是那个“缺乏消费经验”的人群中的一个,战战兢兢走过眼花缭乱的五光十色,连那些东西是能吃还是能用都不知道。。。
但是,巴黎人怜悯的同时感到不快。因为“这种集体渴望物质财富、不加节制和区别的景象使我们感到不快。他们并未站在我们为他们建立的纯洁和抽象的自由的高度。面对这些桎梏下的民族时,我们习惯感受的痛苦,变成了对他们运用自身自由的谴责和批评。我们更爱被剥夺了一切、排队买香肠何书记的他们以便品尝属于‘自由世界’的 幸福和优越感。”
这就是资产阶级的虚伪吧?就像目前对待俄乌战争中的难民,乐意站在道德高地施救于他们,但是当他们影响到自身利益,渗透到你的生活里时,就开始不高兴了。就像中国的早年,在公交车下拼命往上挤,上了车就不想让出一点空间给车下的人
伊拉克战争爆发了。
苏联消失了。变成了俄罗斯联邦,总统是鲍里斯叶利钦。
读到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