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鹿葱

像文人一样爱写,像文盲一样犯傻;像女人一样爱美,像男人一样爷们;横眉对老公,俯首为朋友
个人资料
花似鹿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战时的知识分子聚会,集中营里的苏军战俘(6)

(2020-04-14 09:48:08) 下一个

接受网友的忠告,每次都再加个说明,否则半路杀进来的真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在读苏联作家格罗斯曼的《生活与命运》电子版。每天50页。并且与您分享。谢谢!

战时的知识分子聚会,集中营里的苏军战俘

65章

知识分子们在索科洛夫家里开始高谈阔论了。施特鲁姆现在常到这家去。

马季亚洛夫从来不为那些被肃反杀掉的人民的敌人祖国的叛徒辩解,只是提起那些将军们那些司令那些科学家人民敌人的名字时流露出敬仰,你会感到,他根本不相信那些人是敌人。

只是一次不小心说,唉,这些人如果还在,他们会不惜流血跟法西斯拼命的。。。

索科洛夫的房东弗拉基米尔是一个化工工程师,两个儿子都上了前线。每次来索科洛夫家,总是不好意思地跟大家笑笑,好像他不是房东,而是来沾光的穷光蛋。

马季亚洛夫一直滔滔不绝,讲出版自由讲新闻报道,忽然,索科洛夫猛击桌子,要他不许再说——“我们的制度有力量”!

施特鲁姆打圆场,我不相信资产阶级民主,但是,战争期间,我们的国家发扬了长处,也暴露了短处。

施特鲁姆自己觉得他是扮演一个奇怪角色,马季亚洛夫指责国家,他跟他争辩;索科洛夫攻击马季亚洛夫,他又把锋芒指向索科洛夫。

这个犹太科学家上大学就如此,有一回他读真理报文章,扔在地上说:好话连篇枯燥至极!说完,吓住了,赶紧捡起报纸,脸上露出下贱的谄笑。几天后,把那张报纸递给同学:读读这篇社论,写的很好,同学眼睛盯着他:“你认为,我会告密吗”

真精彩!

不像房东的房东工程师也插话,厂长说工厂就是要完成计划,浮肿也好挨饿也好,反正就是得完成计划。他说,他爱他的车间,不吝惜自己力量但是让工人拼命,他于心不忍。可喊着完成计划的厂长扔下没完成的计划高升了!

他们讨论文学,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图书馆借不到了,因为他是反动派。他们说契科夫最走运,过去现在都承认他。他们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是伟大。

卡里姆说话了,他是黑眼睛的鞑靼人,翻译家。他对那些著名的作家另有看法:因为托尔斯泰也好,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好,他不能原谅这些俄罗斯的伟大作家对波兰人、对犹太人的嫌恶态度,还有二十年代镇压鞑靼知识分子,烧毁鞑靼作品的事情。

聚会散了,索科洛夫的妻子对马季亚洛夫说,你们今晚居然没把我丈夫吓跑,很不错了。因为他经历过1937年,经历过可怕的审讯,住了4个月精神病院。

聚会上马季亚洛夫无疑是主角,他一直持批评批判的态度。

施特鲁姆也不是总是这样子,他跟刚刚结识才一个礼拜的卡里姆就敢讲心里话。回家的路上,两个人继续聊。

他说,马季亚洛夫真聪明,真大胆,他的言论太吸引人了!

可是卡里姆说,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善于小题大做,这使我不安。1937年他被捕,为什么几个月就放出来了?会白白放他出来吗?

施特鲁姆没在意卡里姆的话。可是卡里姆的话,这里一定埋着一个梗。。。。

一个晚上施特鲁姆只顾海阔天空的聊天,去争论人对自由的向往的时候,一直苦思冥想长久不能解决的专业问题却其妙地豁然开朗了。

67章

卡尔梅克东南草原,伸向亚什库尔。

每次场景转换时,作家都不吝笔墨,大段大段的景色描述,再粗心的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他对俄罗斯大地的深沉的热爱。

达连斯基中校长途跋涉,要到一个部署在左翼的集团军去,汇总审查物资装备情况。这不是什么好差事。这是一支失散的部队,他已经在草原上走了好几百公里了。

集团军司令不在,两个穿军服的女人和一个中尉在打牌,对他的到来待搭不理的。达连斯基注意力在女人身上(哈哈)。结果就是坐下来一起打牌,夜里跟其中一个深谈。。。直到第二天清晨见到参谋长。

回来的路上达连斯基有点懊悔,可是,觉得有机会可以再见一次那个女人。

69章

又到了小说一开始的德军集中营了。

凯泽是汉堡窃贼出身,在集中营里当室监(这个翻译总觉得有问题),跟囚犯们拍肩搭背的,似乎很亲热,但是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杀人。对被杀的人从不催促从不辱骂殴打,他只是好奇,欣赏自己的工作!枪毙,他说“往脑袋里赛一颗咖啡豆”;注射石碳酸,就说“加点兴奋剂”。

注解上说,这石碳酸学名苯酚,有毒。

春天的时候,送来一批苏军战俘。凯泽让他们唱首歌,其中一个没有开口唱。凯泽问:听懂了吗?那人点点头。凯泽抓住他衣领摇摇,算是对不开口的警告吧。可这战俘不惧,照着凯泽腮帮子就是一拳,还骂了他。

这个杀人犯居然没生气,反而给这个打他的战俘安排了一个位置好的床铺!一直对他很好。这个战俘就是叶尔绍夫少校。耿直乐观,囚犯们也尊重他。但是那个唱歌的政委奥西波夫不喜欢他

叶尔绍夫少校想成立战俘的战斗组织,一直计划着越狱。

他战前上过军校,虽然成绩优秀,但是想上高一级的军事学院就政审不合格了。因为父亲1937年被划为富农,作为特种移民搬迁到乌拉尔北部。那时叶尔绍夫是个中尉。他利用休假去看父亲。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坐窄轨火车两百公里,沿途都是砍倒的树木,破房子,铁丝网,还有岗楼如果不是战争,火车中途停了两次,下车抓逃犯。第三天才到终点。尽管他是个中尉军官,但是每道关卡都过得战战兢兢,生怕随时就给推进集中营了!他又做了70公里卡车,才到父亲的营地。带他去看母亲、大姐、二姐的坟地——饿死的。

叶尔绍夫回来被告,说他私自去乌拉尔。结果开除军籍。第二天战争爆发,又应征入伍。

可是在集中营里,这里一切内查外调都没用,他找回了自己!他蔑视暴力,激励同志,安慰生病的人。囚徒们从他身上感受到温暖乐观。是实实在在的人人需要的温暖。他成为战俘们的带头人。

读到357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湘水北逝 回复 悄悄话 二战中的人类太疯狂了,人类自身也被吓倒了。上帝保佑,不要再有一次世界大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