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4-12-13 19:58:21)
到得民國時期,總的評論仍然未變,如鄒容在《革命軍》説:“野蠻之革命有破壞,無建設,橫暴恣睢,知足以造成恐怖之時代,如庚子之義和團,意大利加波拿裏,為國民添禍亂。”李大釗説:“時至近日,吾人所當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長,以濟吾東洋文明之窮。斷不許以義和團的思想,欲以吾陳死寂滅之氣象腐化世界”。陳獨秀説:“現在中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12-06 18:21:26)
在華夏大地上對義和團的記録和研究不是後起的,而是在義和團正當風行之時就已經有不少人在同步地記録和研究。這中間不僅僅是滿清朝廷、漢人,還有一些當時在滿清各地、特别是京城的外國人包括外交官、傳教士、商人及後期加入進去的八國聯軍的武裝人員。若是想查看相關的史料,我建議可讀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的《義和團》,國家檔案局明清檔案館主編的《義和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11-29 20:31:36)
讓我們再回到京奉鐵路的題目上。好在後來不久以李鴻章爲代表的洋務派特意邀請皇室、貴族和八旗大員到現場參觀以機車拉煤及顯示了相比騾馬的先進性後,這才得到朝廷的允許使用機車頭,從此也正式開啟了華夏自己的鐵路建設。不怪今天的人們總是想不明白,滿清朝廷怎麽會落後到如此的程度?實際上也並不太難於理解,滿清朝廷中也有明白人,但明白人都是無權做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11-22 19:09:55)
滿清晚期官場腐敗程度極深極廣,唯然如此,但華夏民族的道德係統並未因政權輪替,外族統治而斷絶。滿清八旗在入統中原後不但並未將關外的文化、道德、統馭之術搬入關内,反而全盘接收了中原的原有體係,從而在武力占領,血腥屠殺的基礎上,承繼明朝以“大清”、“大清國”及“大清帝國”的名號存活了二百六十多年。滿清一朝以儒家文化爲精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11-15 18:39:11)
每天天尙未大亮,一把把的駱駝隊伍隨著陣陣清新悅耳的駝鈴聲載運著從西山來的煤炭等物就已經到達了京城的外面。京西有個地方叫衙門村,由於地理位置恰在門頭溝與京城中間,不論去煤窑還是去京城,大多當天即可返回村中,因此村中養的駱駝在周邊是最多的。資料中記載,盛時村中所養駱駝可達一千八百多匹,其中東街的樊家一戶就養了一百多匹駱駝。運煤的生意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11-09 16:33:35)
但華夏使用煤作爲能源做飯、取暖確實很早以前就有了,而北京地區特别是内城早在明代的萬歷年間就已經開始大量采用煤炭了,因爲北京周邊的林木在明代早期就已經近於枯竭,皇家不得不去西南面更遠一些的太行山脉的北段伐木燒炭以供内府,民間日常使用的柴薪日漸稀少且價格愈來愈高,不得不轉而使用便宜耐燒的煤炭。北京城的供煤歷史是一個華夏在明清時旣存在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11-01 18:35:38)
旣然有如此之多的反對理由,而且就在五年前滿清朝廷剛剛贖買回了“吴淞鐵路”並馬上就拆掉了,那怎麽能做到在這種勢態之下,戰勝守舊派説服滿清朝廷統治者同意在通往關東的方向修建鐵路呢?李鴻章當時所用的策略是,軌道拉車已經證明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以快車軌道來運輸煤炭,不過拉煤車的不是機車,而是以驢馬拖載。今天看來這根本就是一個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10-25 18:47:37)
在這裏讓我先把沙俄的東清鐵路放一放。今天的人們很少把研究的著眼點完全放在京奉鐵路上,而且今天的歷史書籍和文章對有些事實的叙述使人感到含糊不明、匆匆而過。爲什麽會有這種情况?一個一百多年前,距今天華夏大地的執政者相差兩個朝代的事實,有什麼不好談的?在我看來,京奉鐵路有好多特點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因爲此條鐵路與關東甚有關聯,所以在此就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10-18 21:00:55)
東清鐵路在沙俄看來完全是自己的獨資企業,當然這個“獨資”中包括了法國及比利時等歐洲國家的資金,但那是沙俄政府所借之款項,所以其它的歐洲國家對東清鐵路的建築和運營並無插手之隙。因此沙俄遂可藉由此條鐵路的獨占所有權而強迫愚懦無知的滿清朝廷簽訂接續下來的多個不平等條約及合同,允許其享有各種滿清政府的法外特權,如利用鐵路運兵運械、隨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10-11 20:41:00)
當時的哈爾濱可分爲老哈爾濱、埠頭區、新哈爾濱等三區,這是以鐵路地帶的範圍而論的。其發展的軌跡如下:老哈爾濱區亦即後來命名的香坊地區,但並不完全等同於今天的香坊區。這裏是東清鐵路工程管理人員最早的抵達之地,初期以田家燒鍋為中心,逐漸向周邊發展而成。該區内建有火車站,稱老哈爾濱站,在滿洲國時俗稱香坊站。光緖二十四年四月至六月,東清鐵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