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2025-05-19 06:05:14)
通常在有關義和團的史料中提及關東的情况時把初期的當地居民與沙俄東清鐵路公司的爭端歸結爲義和團的“鬥爭”,亦旣所謂的“反占地、反築路、反掠奪、反侵略”的反帝愛國行爲和反殖民的革命火種。筆者以爲這都是後人對前人的拔高,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這些事件從根本上説乃是本地土著與外來勢力在經濟、土地及生産資料上的爭奪,是自發的無序行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5-12 20:58:59)
前文説完沙俄的特性後,提了一嘴長春圍城,無它,僅想説明處於外部大環境之下的個體,不管其爲何方鬼神,皆無法抗衡時代,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絶無逃脱之可能,只能隨波逐流,死生在天,别説身外之物,就連命都不是自己的。現在説回至本題。從簡化漢字的材料里你很難能找到完整而眞實的關東義和團的文字記載,除去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曾有東北學者按當時的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5-04 18:16:22)
那麼長春圍城餓死了多少平民?請看下面的文字記載: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四日,南京《中央日報》在《長春國軍防守經過》中報導:「據最低估計,長春四周匪軍前線野地里,從六月末到十月初,四個月中,前後堆積男女老少屍骨不下十五萬具。」;張正隆在《血紅雪白》里記載的是十二萬,這也是中共自己承認的數字;一九九九年版《長春市志》,稱「1948年上半年,長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4-27 19:00:42)
下面談談關東義和團的事,談關東義和團就不得不涉及沙俄,又不得不涉及東清鐵路。爲簡化起見就先説説關東的沙俄勢力及其特性,至於更多的關於東清鐵路及沙俄東擴就放在後面再談。關東地區在滿清一朝雖然一直對關内的漢人關閉,但卻不對外設防,因而時常遭受到沙俄的侵撓,清初沙俄不占優勢,而稍有收斂。而在清末關東主要遭受兩個外部勢力的侵入,一是沙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4-22 20:02:05)
在東正教自己的歷史叙述中,您隐然可以看到反映其眞實教義的影子。“如同西斯拉夫人那樣,俘虏們被占領中國的蒙古人置於從屬地位。由于斯拉夫人數量不大,而且適應性較强,他們很快便爲人口衆多的漢民族所淹沒。十四世紀之後,這些最早的東正教扈衞親軍斷絶了與祖國的道德宗教聯係,消失在異教荆棘叢生的遥遠東方。”在東正教的眼中東方民族包括蒙古、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4-14 20:15:42)
以北京及關東爲大本營,當時東正教的活動擴展到華北、華東、山東、湖北、内蒙和外蒙地區,在哈爾濱、上海、天津等地都建立了獨立的教區,並通過各種活動接受華籍教徒。這里所談的不包括新疆、青島等地的東正教擴張,因爲那里的宗教活動與關東的聯係不是很大。俄國十月革命後,因爲蘇共的鎭壓,大批的富農、資本家、官吏和皇室成員逃入關東和華北地區,這使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4-06 05:28:50)
另一個史實是隨著雅克薩戰俘的進入北京,東正教也隨之而來,滿清政府對他們是相當地寬容,允許其享受宗教信仰的自由,並專門劃撥一块地,以供他們建築作爲宗教祈禱活動的教堂,該址在今北京的東直門内。在東正教自己的記載中有另一個故事:公元一六九二年,俄國的使節曾致函滿清近侍大臣:“請至聖皇帝降旨,准于中國地方建造教堂。我俄羅斯商人願于中國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3-30 17:54:09)
東正教到底是什麼時候來到華夏的我並沒有想去搞清楚,我想的是另一個方面。俄國是由莫斯科公國演變而成的,按馬克斯的説法:俄羅斯“是蒙古奴役的血腥泥潭而不是諾曼時代的粗野光榮,形成了莫斯科公國的搖籃,而現代的俄國只不過是莫斯科公國的變形而已。”這里面談到了俄羅斯與蒙古的淵源,由此我想到蒙古確實也是華夏某一時期的統治者,那是今天的國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3-23 06:30:42)
行文至此,看官可能提出疑問:題爲《關東急就章》,爲何在這里卻大談内地的義和團及基督教呢?
有心人可能會發現,關東的近代史不光是有日本和沙皇俄國及其繼承人蘇聯的國家行爲,而宗教對關東的影響本就是不可忽略的。比如作爲俄國基督教的“東正教”在東北有什麼正面及負面的歷史作爲?清末至一九四五年以前,滿清皇權及中華民國政府對此地區顯然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3-17 05:32:23)
在個人讀書得到的各種疑惑中我産生了一個想法,旣中國近代歷史上所發生的全社會範圍事件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宗教大多都是主要的表象因素。我這里所指的宗教包括各種黨派,因爲黨綱和思想都是教義。因此在以上我提出了基督教在華夏大地的流傳粗綫條,以此梳理一下這個對中華民族近代影響甚重因素的脈絡。各位看官可能早就看出我的觀點是有點偏見性的,那就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