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8)
2016 (282)
2017 (172)
2018 (137)
2019 (122)
2020 (121)
2021 (93)
2022 (52)
之前写的“匆匆回国”系列记录了今年六月中在没有思想准备之下回到阔别五年的中国之经历和感受。分享之后,得到不少博友的回馈,从大家的言语中感受到丝丝温暖,也了解到更多有类似体验同仁的境遇。特别是谈到在医院ICU 与老父一起的最后时光, 不少海外学人深深遗憾缺失与亲人近距离诀别的时刻,相比之下,我庆幸短短三周陪同老父走完最后的人生,遥望他走向彼岸....
从国内回来,老父在医院的一幕一幕时时在我脑海闪现挥之不去,父爱的情愫从过往的经历中不断显现,让我深深体会到父爱如山的内涵。思念老父的同时,让我更加上心的是年近九十的孤零零老妈。之前老两口独居生活, 除了请钟点工每周来两次打扫卫生,其它买菜做饭洗衣之类的都能自理,老妈说每天动动对身体有好处,闲暇时她就在计算机上玩打珠子的游戏,年复一年天天如此。
老父撒手人寰,老妈一人独处不免让在海外的我担心,可远水不解近渴。因而时时与老妈微信语音或通电话就成为咱隔三差五的必备,这主要是想了解她的近况及聊聊天分化其孤独感。静如处子的她,在我回到海外后的这些日子,依然坚守着原有的生活方式,每周除了时而来造访的外甥一家及护工或出外购物遇到邻里聊一聊,大部分时间她都是自己有序地打发。
老妈的现状多少让我有些安慰,但是考虑其岁数,可预见已有的基础病会时时爆雷且年岁大手脚不灵活易于跌倒骨折,如此措手不及的时刻一定会发生,相信之后的匆匆回国之行会不止一次.... 跟老妈探讨过这些可能发生的一切,但也没有寻到什么好的办法。从周边朋友了解到面对年时已高的父母最后善终之个案中得到此启发,之中感觉剩下父母一方的 case 特别不易,他或她年老体衰,孤独无助感时时伴随左右,身边没个人真是不行。朋友提到的大体方案,比如有人辞去工作全职回去孝敬孤老,有人将其接到海外,有人将之送养老院,有人请护工24小时陪护,若是孤身独自居住,安装摄像头,孩子时时视频守护....
过不久我将再次按年初的原计划回国,届时会将各个方案慢慢渗透给老妈, 不过从目前的状态和她的只言片语中能感受到她会最后选择自己独居生活。问题是一旦病倒或长时间卧病不起,身边无人打理如何是好?接下来的几年很有可能都会发生,想到此真有些无可奈何....好在现在咱时时可以退休,真到那一天应会义无反顾回到老妈身边尽一份出国多年未尽的义务与孝心,希望她老人家有一个善终...
能耳聰目明,腿腳利索活到90歲,還沒有太大的痛苦,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前世修來的福氣。祝福我們出來的人,有這個環境,那也是可遇不可求。
年紀大了,真要遇上了不舒服,也是再正常不過。
我聽一個大牌中醫說,人生之事,十之八九,凡事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會淡定很多。
做到這些,其他就由他去了。
你也控制不了。
我爸去世后,我每天给独居的老妈打电话(太老不会玩微信),持续了快9年,最后因为行动不便还是送进了养老院.
老人适应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一个人呆着,其实没有什么不好。吃穿不愁,落得清静。
去养老院不一定是很好的选择。因为老人不喜欢环境的变化。去了新的地方,需要适应,还需要处理一些新的人际关系,会让老人觉得累。
大家担心的,无非是老人离开之前,身边没有人。现代社会,有微信,还有远程监控,联系是很方便的。需要的时候赶回去即可。
很多痛苦,是因为你觉得别人痛苦,就像小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添衣服,不是因为孩子冷,而是父母觉得孩子冷,一样的道理。
万全解决办法就是养老院。高端养老院环境好,吃得好,陪玩陪聊,生病有医护,严重情况养老院会直接送老人就医并负责照料。比如泰康养老系统,贵是贵了点,小单间吃住加上适当护理照顾每月两三万RBM吧。海外华人不能亲身陪伴,给父母花点钱住好的养老院,这叫花钱给父母晚年享受,给自己买心安。
我小姨的2个孩子都在国外,2口子80左右,身体还行,基本自理,出去玩都是姨妈的小孩开车带着。
我婆婆94岁之前自己一个人住独立屋,自己买菜做饭洗衣,后来小儿子跟她住照顾了2年。
找个熟悉的人经常去看看照顾一下,多视频,我有个同事就找小舅妈照顾她爸妈,她全中国全世界到处玩,她儿子也在国外。
不容易,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