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园 (非公开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为你乱弹琴.痴人说梦逢知傻,有空为你胡乱码.
个人资料
正文

艾米--躲在文字背后不等于低调

(2009-11-29 05:59:13) 下一个
作者:王军辉

来源:新商报  http://www.daliandaily.com.cn/gb/daliandaily/2009-11/09/content_2876097.htm

2007年,因为一个叫《山楂树之恋》的故事,我们记住了静秋、记住了老三。当然,我们也因此认识了一个叫艾米的作者。只是,人们可以通过书中的线索找到静秋的原型,甚至可以找到那个村庄,那个湖心亭,那棵山楂树,但艾米却始终躲在文字的背后,不肯示人。从2007年至今,艾米的小说不断出版,《至死不渝》《三人行》《同林鸟》……但对读者来说,艾米依然是个谜。记者采访《山楂树之恋》的策划人张小波时,他也只是透露,艾米大概是个中年人,现在生活在美国。只此一句,别无其他。多家媒体希望通过出版社采访艾米,都被艾米回绝。这就是所谓刻意的低调吧!不过,幸好还有网络,可以让我们从纷杂散乱的信息中拼贴出艾米的概况。

躲在文字背后不等于低调  文/王军辉

   2007年,因为一个叫《山楂树之恋》的故事,我们记住了静秋、记住了老三。当然,我们也因此认识了一个叫艾米的作者。只是,人们可以通过书中的线索找到静秋的原型,甚至可以找到那个村庄,那个湖心亭,那棵山楂树,但艾米却始终躲在文字的背后,不肯示人。从2007年至今,艾米的小说不断出版,《至死不渝》《三人行》《同林鸟》……但对读者来说,艾米依然是个谜。记者采访《山楂树之恋》的策划人张小波时,他也只是透露,艾米大概是个中年人,现在生活在美国。只此一句,别无其他。多家媒体希望通过出版社采访艾米,都被艾米回绝。这就是所谓刻意的低调吧!不过,幸好还有网络,可以让我们从纷杂散乱的信息中拼贴出艾米的概况。

每一次整理书架的时候,总有一些名字和书籍让我们生出重温的冲动。耐得住时光的淘洗,经得住成熟的打量,那些可以陪伴我们一生的阅读,是一笔沉甸甸的文化财富。

在如今浮躁的生活中,不时会有一些有心人用他们的作品,传递生活的温度,安抚敏感的神经,吸引着渴望平静的人们频频捧起书本,或温情,或纯净,或浪漫,或共鸣,在书架上铺展开一条随时代风景变换的阅读路线。

新商报《书境》版在2009年的最后一季推出“寻人启事”系列,本期为第二期“文化风云人物现状探报”,既表达一种深切的文化敬意,也向读者予以强力推荐。


   1、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想了解艾米,有两个渠道,一个是通过她的博客,一个是上百度“艾园贴吧”。据博文透露,艾米现在已是两个小孩的妈妈,老大是个男孩,有一个非常好玩的名字,叫黄米,老二是个女孩,还在牙牙学语阶段。孩子的爸爸叫黄颜,是大学里的老师。他们四口人和孩子的太奶奶、奶奶、爷爷生活在一起,一大家子过得其乐融融。艾米和黄颜时常在博客上写生活中的趣事,前两天,黄颜还写到万圣节前一家人去超市里给小朋友买衣服的事。

有关艾米,最经典的莫过于她和黄颜的爱情故事,据说小说《十年忽悠》就是艾米的半自传体小说。按照《十年忽悠》里讲的,他们的爱情大致是这样:高中女孩艾米,迷上了比她大三岁的Allan,Allan是父亲的得意门生。由于年龄的差距,阅历的不同,艾米单纯地认为爱情是“疯狂与自私”的。正当他们爱得火热的时候,一个暗恋Allan多年,比Allan大三四岁的女孩为了他割腕自杀。这不仅恶化了艾米的“情感危机”,更使得Allan因自责而选择了逃避,离开了艾米。谁曾想,十年过去,他们竟然在美国重逢……

艾米写了一个女版的《十年忽悠》,黄颜则写了一个《黄版忽悠》,从他的视角去回顾这十年的恋情。两厢对照着读,倒是十分有趣。

  

    2、喜欢在网络上走亲访友

  

在博客中,艾米透露,现实生活中,她很少走亲访友,怕麻烦别人,也怕麻烦自己。因为,只要一出门,她都要拖家带口,要花费不少精力。但在网络上走亲访友就方便许多。在网上,她愿意看网友给她写的书评,也愿意去访问网友的博客。看到好的博文,她就会给对方发个小纸条过去,要求在自己的博客上转载一下。她说,如今的社会生活是很单调很冷漠的,人与人之间未必会推心置腹。看到笑容,不等于看到开心;听到赞扬,不等于听到欣赏。但博客相对于网下更能让人敞开心扉,有很多平时不便说出来的话,在博文里就可以写出来。

在网上,总有人带着信任把自己的故事告诉艾米,艾米则鼓励他们把故事写出来。某些时候,这些故事会落到她的笔下,最后成了《山楂树之恋》或是《三人行》。用艾米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的手是伸得越来越长了,先是自己的故事,再是朋友的故事,然后是朋友的朋友的故事,现在居然写起未曾谋面的网友的故事来了。 ”给艾米讲故事的人很多,但真正能让艾米动笔的不多,她有自己的选择,她不想让她笔下的故事有所重复,“写过了收审,就不再写收审了;写过了白血病,就不再写白血病了;写过了姐弟恋,就不再写姐弟恋了。”


   3、个性真实率性懂得维权


尽管艾米把自己隐藏得很深,但透过网上的只言片语,依稀可见艾米的个性,她真实、直率,在某些时候又带着几分泼辣,而且非常懂得维权。

比如,她对策划公司把《山楂树之恋》定位成“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不满,就直言不讳地称这个说法太夸张。感觉策划公司在隐瞒书的印刷数,她就发动网友将版权页扫描下来传给她,看看到底是第几次印刷,到底有没有标明印刷数量。

湖北某电视台拍了一部叫《走进山楂树之恋》的电视纪录片,因为事先没有和艾米沟通好改编事宜,艾米甚为光火,并将这家电视台状告到了法庭。

知道有网友窜改《山楂树之恋》,艾米就在网络上与之理论,并警告他,“像这种公开出版的作品,都是有版权所属的,你不能随意改编,然后拿到公众论坛去发表。如果你要改编发表,应该先征得版权所有者同意,否则就是侵权。这次你很及时地承认了是你改编的,我就不跟你较真了,但请你明白这一点,不要再干这种事,否则我会把你告上法庭。”

感觉电视剧版《山楂树之恋》出场人物的年龄不太对劲,她就在网上发表了“我对《山楂树之恋》电视剧失个望先”:“为什么静秋出场时从十六岁改成十八岁, W H Y?有什么优越之处吗?我搞不懂。在那个年代,十六岁的小女孩,自然不够资格谈恋爱,即使到了1976年,静秋也还不到十八岁,仍然不够资格谈恋爱,她和她家庭的担惊受怕就是有道理的。但如果静秋认识老三时就是十八岁,那么到了1976年她就二十岁了,与当时婚姻法的法定结婚年龄就差不多了,担惊受怕的程度就该低一些了。真不知道这样改的用意是什么。”

看到有人组团在她的贴吧里留言撒野,她则会针锋相对,骂他们“白痴”。一次,不知哪位网友在“艾园”里建了一个“新浪反艾大本营”,把艾米惹恼。艾米便在博客上写下了“替白痴做个广告”的文章,希望“白痴”都到那里聚集反艾,也希望有兴趣者前往参观。还给人家提了几条建议,其中一条读来大有战斗檄文的感觉,“既然你们立志反艾,那就要反出一点水平来,首先要建立一支精悍的反艾队伍,要坚决将那些下流型白痴从你们的队伍里清除出去,不然的话,你们辛辛苦苦反艾,它们却在那里说下流话,用脏话骂人,那就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了。你们白痴只是智力上的问题,但下流型白痴就不仅是智力问题了,它们的人品、道德和心理都成了问题,如果你们不把这些老鼠屎清除出去,你们就会不战而败了。”

每每看到这样的文字,一个有着泼辣之风的艾米就出现了。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只会搬砖 回复 悄悄话
铅笔小新:
2009-11-29 10:49:54 我觉得这篇报道还是比较客观的,可以看出作者在艾园潜伏的时日并不太短,然后出水冒了一个大泡泡。
作者客观之中,对艾米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
只会搬砖 回复 悄悄话 艾米:
2009-11-29 08:50:50 这篇文章的作者至少是看了艾园一些文章的,转述文章的内容也基本正确,没太多黄腔走板的分析,是我看过的报道我的文章里比较客观的一篇。
旧知傻 回复 悄悄话 个性真实率性懂得维权---din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