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依:码码生活的开场白
(2007-11-10 06:24:53)
下一个
有感于《山楂树之恋》的来源,那天在给chi的信里这样写:“也许我们人人都可以以自己生活的圈子为蓝本,写部小说什么的。大概是没有多少人有勇气拿起这支笔,也有可能是因为懒,因为忙,因为羞于表达,才一直搁置。我有这样的想法,却也始终站在那没有勇气的一群中,成为面目模糊的一个。所以,站出来的必是勇夫,是作家,抑或哲学家,思想家,但我敢打保票,这肯定是少数。”(to Chi:把信的内容打出来了,如果你觉得不好就告诉我,我把它码掉。这一段后来自己读读貌似有点感动。)
昨天在网上看艾米的《十年忽悠》。看着看着忽然心里就有点松动了。“我有这样的想法”,起初大概是潜意识里存在的,现在是真的用几百个脑细胞的死亡来证实这句口说无凭的话了。生活如此缤纷美好,不码点字出来似乎有点“暴殄天物”了。
艾米他们一帮人管写日志叫“码字”。我这个网虫从诞生到现在进入“更年期” (?!)的时间,算来是同蜉蝣有得一拼,所以“码”不“码”,是旧用语还是新名词,我一概不知。现在借他们的话来用用,一是算前有古人(相信会后有来者),二是想把这桩看似蛮严肃的事情降下档次去,既方便自己写,也方便大家评。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中文艺的毒中得太深。对像《四月裂帛》这样华美而晦涩的文字的诱惑力丝毫没有抗拒,投怀入抱,并且沉醉其中。像我这种人,哪一个阶段读哪个人的文字比较多,风格方面就会像跟屁虫一样乐颠颠的靠过去。读简嫃,学到百炼钢化成绕指柔,丝丝缕缕缠来绕去的缠绵功夫,读程然,学到的是思想的若即若离,生活的悲兴交集,唯苦近佛的人生态度,读左柔,学到的是生死轮回的坦然,情的淡然如水和浓烈似酒,读安意如,学到的是对于历史风尘的从容淡定。
生活中的诗意毕竟不多,不能供我如此挥霍,于是回首历史,坑完本就零零星星的几个典故以后,只好自己厚起脸皮,杜撰出故事来敷衍自己,同时也满足一下“漂亮文字”“淑女文字”所带来的全身心的惬意的快感。
可是现在觉得很累。这样写,写得我自己也觉得虚幻起来。像一片不着地的落叶一样,飘忽飘忽的,虽然别人看着,会说,那是一种悠然的飘飘然的美,像飞燕在别人的手掌上轻舞的灵动,可我想要着地,回到可亲可爱的大地母亲的怀抱。(这个话多像小学时候作文里写的~)
也许有人会对我说,文如其人。你不是长得至少蛮淑女像的嘛。
我会说,哪里的话,It's not me. 至少不是完整的我,我想。
对陌生人保持缄默和微笑,是我一贯的作风。但对熟人,我才不管那么多嘞,拉着一个侃一个,几个钟头都行。(chi阿记得以前咱们在花之林从10:00AM 聊到4:00PM?)
至于文字风格方面,我想不会有啥问题。至少这一篇开场白,就没有用我一贯的“淡然如水”或者“缠绵冷艳”法。一个人的文风不可能只有一面,如果上升到大家,可能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或者是所谓的流派,会把其他的枝枝丫丫通通砍掉,只留下某人的某某腔。
但我又没说要当作家(以前想过,现在不想了,特别是昨天读了《十年忽悠》里黄颜那一段关于人生态度的表白就更加不想了~啥时候把那段贴出来给大家看看。我觉得自己就是那样的人。貌似chi阿,LT阿都是这样的人,禾和王某人我不熟,没有发言权。到时候你们自己去读读就知道了。),写写日记和日志我自己觉得欢喜,那样就好了。
而且不是说矛盾对立统一的嘛,哲学上人家都全世界打成一片了,我害怕什么?若依是活在生活里的若依,不是那个活在别人的缠绵里和故事里的若依,因此更应该发挥真我风采,还若依于本色。(记得黄颜对艾米讲的,你要做你自己,是怎样就是怎样。)
不过在此若依要声明一点,说“还若依于本色”并不是意味着若依毫不犹豫的斩断情思,与“冷艳缠绵”“淡然如水”势不两立,因为若依的性格是复杂的性格,这种成分也是占了一席之地的,也应该是“本色”的子集,所以倘若哪天恰巧天地人三个因素凑全了把若依又整得泪水涟涟,旧情复萌,诗兴大发,继续“缠绵”起来,请不要责怪若依是举手投降的逃兵。
是为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