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园 (非公开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为你乱弹琴.痴人说梦逢知傻,有空为你胡乱码.
个人资料
正文

艾米:艾园跟贴TIPS

(2007-02-15 06:46:46) 下一个

首先声明一下,绝对没有干涉谁的跟贴方式的意思,我下面要说的,只实用于艾园,而且只是 TIPS ,而不是 RULES ,就像某家主人希望客人脱了鞋再进屋一样,可能没什么道理,没什么必要,只是主人的个人癖好,你不喜欢,不去她家就是了,或者你要去,而且坚决不脱鞋,我估计那主人也把你没办法。

先说说艾园欢迎什么样的跟贴。

1 、报到贴 / 沙发贴

指那些上来吆喝一声“第一 ! ”“沙发 ! ”之类、在某些论坛被成为“口水贴”的跟贴。艾园不是论坛,没那么严肃的纪律。大家高兴才吆喝一声,有兴趣才抢沙发,所以艾园欢迎这类贴。

2 、招呼贴 / 家常贴

指那些跟主贴没什么关系,但跟读者有关系的贴,比如问个:“你的二宝宝生了没有?”或者祝福大家节日愉快之类的贴。艾园不是文学园地,更象一个俱乐部,大家到艾园来会会朋友,彼此问个好,打个招呼,艾园愿意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场所。

3 、交流信息贴

有的网友想报告一下哪里有好歌,讲解一下怎么做链接,或者演示一下怎么做卡拉 OK ,都可以在艾园跟贴里进行。艾园是艾园人的留言板,凡是在论坛里不方便进行,自己又没博克或者博克客流量不大而要在艾园交流的,都行。

4 、感想贴 / 分析贴

这类贴可说是跟贴的中坚部分了,来看跟贴的人,兴趣大多是在这类跟贴上,所以艾园欢迎大家对故事七嘴八舌,送鲜花的也行,砸西红柿的也行。欢迎大家猜测故事发展方向,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表达自己喜怒哀乐。

5 、讨论贴 / 辩论贴

给“讨论”和“辩论”下个定义先,这只是我下的定义,也只适用于艾园,别的地方别人怎么下定义,那是别人的事。

我这里说的“讨论”,是指讨论的双方或者几方对某事在看法上没有根本性的冲突,可能双方都不太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提个问,猜测一下,对方帮忙补充,或者做新的猜测。我这里说的“辩论”,是指双方对某事的看法有冲突,互相对立,你不同意我,我不同意你。

对讨论贴,艾园当然是非常欢迎的。对辩论贴,同样欢迎,只是希望辩论的双方能注意以下几点:

A 、拿出证据,引用原文,指明出处,不要光凭感觉

比如有人说黄颜说了 LYDIA “无聊”,但实际上黄颜没说。当你引用原话的时候,你往往会发现并没所谓原话,只是你自己的感觉,而你的感觉有可能是不正确的。

比如有人用来推出“无聊”的那段话,只是黄颜在说他觉得做文学评论的人不如干点别的事,比如赚钱,抱孩子等等,这是他的看法,是他对待文学评论的态度,他并没说他的态度是正确的,所以他也没说你的态度不正确,更没说你“无聊”。他还提到了他的岳父,说他看到岳父做文学评论,他就悲天悯人,心想岳父年轻时入错了行,现在不如早点退休来美国抱孩子。不管你理解不理解他前面的话,至少这一句你应该能理解,知道他不是在骂做文学评论的人无聊,而是他自己所说的“我服了你了”。

B 、 认准辩论对象,不要打击一大片

你对某个贴有不同意见,想反驳,请直接跟写那个贴的人过招,而不要笼统地戴个帽子,一杆子扫落一船人,这很容易激起众怒。比如有的人一上来就说她是来为某位网友讨公道的,说她的做法在“艾园的主客朋友看来”可能不算讨公道。

你说这是何必呢?你一开口就把自己划到“艾园的主客朋友”之外去了,很可能到最后还觉得是“艾园的主客朋友”把你排斥在外。

C 、 正确理解原话,切忌先入为主

有人曾评价我的辩论是“言辞锋利,滴水不漏”,我说我只喜欢后面一句,我也只力求做到后面一句。我觉得我的言辞并不锋利,我说话用得最多的就是“如果”“估计”“也许”“大概”“可能”之类的词。如果你觉得我言辞锋利,那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注意到这些词,尤其是没注意到“如果”引起的是一个条件句。

我说:“如果你意在引起争论,那么请你到此为止吧。”

有人说我这话说得太重。

黄颜说:“如果你是要唤醒那些铁杆粉丝,让她们认清艾米写的东西有多么不堪一读,那就有点把自己当“救世主”了,好像别人都没头脑,眼睛都是瞎的,唯有你高人一筹,看得出问题。”

有人说,这表明黄颜在问 LYDIA “你以为你是谁?”

我想没有谁需要我来教你怎么解读带“如果”的句子,从这种条件句里看出恶意的人,如果不是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在那里,就是觉得自己符合“如果”引出的条件,不然的话,就完全知道如果你不“如果”,后面半句就不是在说你,你不用对号入座。

比如我可以说“如果你杀了人,那你就要偿命”。你可以针对我这个条件句提出疑问,说杀了人的人也不一定都偿命了,但你不能指责我,说我在要你偿命,因为你没杀人,谁会叫你偿命呢?

C 、说话中肯,争取滴水不漏

下面举个说话有漏洞的例子。 A 在评论老康时说:“ CANG 除了给 AJ 些下三路的分泌物外,还给了 AJ 什么 ? ”

A 的这句话把 CANG 的分泌物定义为“下三路的”,如果这个“下三路”的意思是说那种分泌物是从身体的下半部分产生的,所以叫“下三路”,那么无论哪个男人的那种分泌都是身体的下半部分产生的,所以都是“下三路”。如果 A 说的“下三路”是指 CANG 的感情不纯洁,那就应该直接说他的感情是“ 下三路”的,而不是说分泌物,因为分泌物本身没有什么高尚或者下流之分,有区别的是人的感情和动机。

B 针对这句话反驳说:“ 别忘了,你也是你爸给你妈的‘下三路的分泌物’造出来的。不高兴吗?找你爸算帐去。”

B 的这句话被 A 拿出来作为 B 辱骂她父母的证据,但实际上 B 并没辱骂 A 的父母,如果说有人辱骂了 A 的父母,那也只能是 A 自己,因为是 A 自己把那种分泌物定义为“下三路”的。 B 说的这句话,只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把 A 的说法应用到 A 自己身上,让 A 看出自己对“分泌物”的说法有问题。

有人说,不管怎么样, B 不该把别人的父母扯进来。但 B 的这句话,是以 A 的话为前题的,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假设你说的对,男人的分泌物是下三路的,那么你父亲是男人,所以他的分泌也是下三路的。”很明显, B 并不认为男人的分泌是下三路的,如果他认为是, 他就不用跟A辩论这一点了, 所以谁认为男人的那种分泌是“下三路”的,就是谁把 A 的父母扯进来了。

当然,中肯不中肯,都是在辩论,所以我不会出来制止。我只是希望辩论的双方说话中肯一些,严谨一些,万一有了漏洞被人抓住,也要很快看出自己的漏洞。看不出来,或者看出来了,不愿认错,反而扯出新的问题,就很叫人头疼了。

对那种言辞激烈,但漏洞百出,而自己又看不出来的人,我建议大家干脆别跟他们辩,因为实在是辩无可辩,越扯越麻烦,越辩问题越多。但如果你有兴趣跟他们辩,我也不会制止你。

下面说说艾园不欢迎的跟贴:

1 、“各打五十板”的贴

有人把这样的贴称为“抹稀泥”贴,有的称为“劝架”贴,也就是所谓出于息事宁人的目的,出来对辩论的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贴。

我不欢迎这类贴,首先是因为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从来都不能解决问题,可能被打的双方都觉得不公平,抹稀泥的人常常弄得两边不讨好。

其次是因为出来各打五十大板的人,自己往往是有倾向性的,屁股并不是坐在正中的,所以虽然嘴里说着“劝架”或者“抹稀泥”,对双方打出的板子并不是完全相等的,有时甚至只打了一方,这样的打板子,很少能叫被打的人服气。

比如有人出来劝架时说:“我知道受委屈的滋味肯定不好受。感觉你和 C 都是好姐妹,都是诚心的,不是故意搅浑水,只是想把自己想法说明白。”

这就不叫劝架,而是支持这位“你”和 C ,因为这段话首先就肯定这二位受了委屈,当然也就是肯定有人给这二人委屈受了,而“感觉你和 C 都是好姐妹”,就 IMPLY 有人觉得这二位不是好姐妹,所以我建议她:“如果你觉得有谁说了这两位‘不诚心’,‘搅混水’,‘不是好姐妹’,也请引用原文和出处。如果根本没人这样说,就拜托你别管这事了。”

不用说,这位“劝架”的人是很不高兴的,觉得我批了她,但我并没批她,也不想把她搞得不高兴,但这种“劝架”法,棉里藏针,帮助一两人,打击一大片,根本于事无补,只能是帮你自己得罪一些人,搞得更多的人出来辩论这事,所以我只能叫停。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讨公道的时候说话不注意,起到的都是跟他们自己的目的相反的效果。比如有人出来为 LYDIA 说句公道话,叫黄颜不要“得理不让人”。这句话实际就是承认 LYDIA “没理”,因为“理”被黄颜得了。这个以为自己在帮 LYDIA 说话的人,其实又狠狠踢了她一脚,因为“不让人”只是一个态度问题,而“没理”的那方则是完全错误。

另一个出来抹稀泥的人就更搞笑,目的是为 C 讨公道,但在讨的过程当中说 C 的某些说法“只说明 C 缺心眼”,但不是坏心,有些话“明显显得 C 心理阴暗,但 C 说了出来,证明 C 心里没鬼”。

你说这是讨的什么公道?你为了表明 C 不是“别有用心”,就扯出一个“缺心眼”和“心理阴暗”,这不是帮倒忙吗?况且谁也没说 C “别有用心”,这个词也是你最先说出来的。

艾园不欢迎这类“各打五十大板”的所谓“劝架”贴,如果有人争论,你要么 TAKE STAND ,站出来说明你的观点,要么就看戏不怕台高就行了,千万别在还没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的时候,就凭着感觉和印象,跑出来打板子,跑出来劝架,那只能把事情搞复杂,也连累你觉得自己挨了批,尽管我并没批你什么。

2 、开道德法庭的贴

什么叫开道德法庭?法庭是审判人的地方,审判的目的是判罪与量刑。所以“开道德法庭”就是对故事人物进行审判,目的是判罪和量刑,只不过依据的不是法律而是道德,注重的是判罪而不是量刑,因为谁也不能把故事人物抓起来,关起来。

不欢迎开道德法庭,并不是说不能从道德的角度评价人物。很多时候,道德和人性并不矛盾,符合人性也就是符合道德,所以你究竟是从道德的角度评价人物还是从人性的角度评价人物,没什么区别,你怎么样评都行。

说得具体一点,我所说的“开道德法庭”包括下面这几种:

A 、用旧的道德观念来评价人物,比如用贞操观念来评价女性人物,批评海伦没有誓死捍卫自己的“纯洁”,而是准备为了女儿的利益让 JOE 得逞。

这是我不同意的观点。如果一个男的为了自己的女儿,跟一个富婆睡了觉,我们最多觉得那个男人对不起他老婆,如果他根本没老婆,我们就更不在乎了,甚至觉得他“赚了”。那为什么女性为了女儿跟一个男的睡了觉,我们就这样痛心疾首呢?如果从体力的消耗来看,那不是男的消耗得很多吗?

还有的人批评海伦不该搬到 JOE 那里住,不该在 JOE 开那些玩笑的时候不制止他,说她落到这步田地完全是她自己的责任。

这也是我不赞成的,这跟那些指责被强暴的女性穿着暴露是一个腔调,基本就是把被强暴的责任推在受害人一方。女性穿着暴露,是女性的自由;男人管住自己的身体,是男人的责任。男人看到暴露的女性躯体要冲动,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完全可以说那是生理现象。但一冲动就要强暴别人,就没什么道理了,只能说这个男人没有控制能力,活该受到法律制裁。

既然我不赞成这些观点,我当然不希望你在艾园跟这种贴,你一定要跟,我也没办法,那就请你在被我吊起来评的时候不要觉得受了伤,我不过是在表明我的看法。

B 、对过去的事情一定要判个谁对谁错,谁是谁非

有的跟贴,依据的道德并不是旧时的,也不一定跟我的道德观相冲突,但如果跟贴的目的就是审判,艾园也不欢迎。大家是来看故事的,想通过看故事消磨一下时光,用别人的故事丰富一下自己的人生经验,而不是来当陪审团,给故事人物定罪的。

如果你事事都要出来 JUDGE 一下,评论在某件事上谁对谁不对,谁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很扫兴。这就有点象小孩子一样,一看电影就要问“好人还是坏人啊?”,或者像我小时候一样追着我妈吵闹“你当时为什么不带我去”。

故事就是过去了的事,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如果盯着问“她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做”,或者盯着批“她当时就不该跟老板到纽约去”,或者盯着评“她自己有丈夫,还要跟别的男人婚外恋,这个女人不道德”,就没什么意思了,因为这都是无法更改的事了,批了也没有作用,只会妨碍你看故事。而你一旦写在跟贴里,有可能也妨碍别人看故事,更妨碍我写故事,因为按你的说法,她不该跟别的男人婚外恋,那我也就不该写她的婚外恋了。如果写出来,读者只是对人物的道德水准开批判会,那我为什么要写呢?就为了提供大批判的材料?

说实话,无论是网上网下,我都很怕这样的人,简直就是道德的化身,正义的化身,这样的人,一般是比较满意自己的道德水准的,很可能从来没有过婚外恋,没同时踩过两只船,没 KEEP 过 BACKUP ,也没遇到过强暴者,很可能认为自己从来没撒过谎,没有小心眼,不胡思乱想,等等,所以总是拿自己当 YARDSTICK 去衡量故事人物。

但一个正义的化身或者道德的化身有时并不是一个令人想交往的朋友,因为这样的人往往不管跟自己相关不相关,都要 JUDGE 一下,判个谁是谁非,谁对谁错。这样的人看故事,基本就是把故事当作一连串的“ RIGHT OR WRONG ” QUESTIONS ,对什么事什么人都要划分一个 RIGHT 或者 WRONG 。而这样的人往往比较严格,纠住一点 WRONG 就不放手。

这跟我的活法完全不一样,我是能不管就不管,能不批就不批,宽于待人,宽于待己,从来不去想我应该怎样把自己的道德完善一下,更不去想我应该怎样帮助别人完善他们的道德。所以这种动不动就批故事人物,对故事人物什么都看不惯的贴,我不欢迎。

3 、评价我写作手法的贴

这类贴放在最后来说,是因为这是我最不欢迎的一类贴。我在 << 码字为知傻 >> 里就说了,我从小就不喜欢写作文,因为那是命题作文,是老师叫我写的,而不是我自己想写的。我也写过小说,向杂志社出版社投过稿,并且发表过,出版过,得到过比较有名的评论家的好评。

但我从来没想过做小说家或者作家,因为我不喜欢照别人的意思写东西,不喜欢别人评我的写作手法。我在网络上写东西,写得这么带劲,主要是因为在这里没人评价我的写作手法,大家都是因为喜欢故事才来看贴的,而不是专门来看我的写作手法的。文学城里写作手法高级的人多的是,如果你是个讲究手法的人,去看那些人的贴就是了。

为什么我不喜欢别人评价我的写作手法呢?有几个原因:

A 、你无法改变我

有人说“风格即人”,说明一个人写东西的风格跟这个人的个性密切相关。我这个人早熟早衰,几岁就在看色情小说,十几岁就在反思大人们奉为神明的格言,到现在,可以说性格已定,看问题的方式已定,写东西的风格也就基本定型了。你想要我因为你写的评论就改变我的写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你评论我的写作手法,除了烦我,没什么别的作用。

B 、注重写作手法对我码字没好处

写故事不是写 ESSAY ,写 ESSAY 可以在结构上遵循一些章法,比如第一段提出观点,接下来的几段阐述这个观点,最后一段总结,把每段的主要观点放在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根据中心决定详略等等。

但如果故事也这样循规蹈矩地写,就写不出什么名堂来了。如果我码字的时候,老想着我的中心是什么,我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才符合她 / 他的性格,我要写哪些才不至于让读者觉得她 / 他转变突兀,那我就不用写故事了。故事写得好的人,下笔的时候那些人物都是活在她 / 他面前的,那些事就仿佛是在她 / 他眼前发生的,不到这个地步就写不出生动的故事来。

我写的故事因为不是我创作的,所以我有机会“从后往前推”,真正创作的人,恐怕连这点从容都没有,只是灵感一来,或者冲动一来,就写起来了,哪里能够边写边想我的人物该不该这样说话?我这段跟中心关系紧不紧?我那部分该不该删掉?也许作家们在编辑的要求下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改自己写的东西,但究竟是改前的好,还是改后的好,还很难说。改过的东西可能更符合发表的需要,或者在结构上更严谨,但改前的那份灵感和激情,说不定就给改丢了。

C 、评价我写作手法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中国传统文学评论,就像中国传统文学一样,是非常“感觉化”的,从前的人常常是以诗评诗,也就是一种解读或者唱和。这种感觉化的东西,流传下来,变成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辞汇,经我们的语文老师或者某些评论家的嘴或笔,进入了我们的脑子,便留在了那里。这些辞汇,说起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懂,但真的要你下个定义,你可能也无从下手。

比如这个“饱满”,我们经常听人说“人物饱满”或者“人物形像不饱满”,但什么叫饱满?谁也说不清。如果你用几个例子来说明问题,那我们或许还能揣摩出你说的这个“饱满”是什么意思,既然没例子,就只能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再比如这个“偏离中心”,究竟什么是中心? << 三人行 >> 的中心究竟是什么?长篇故事是不是一定得围绕中心取舍情节?这些问题都没回答,说明说话人心里也没个明确概念,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什么。

如果你所说的“中心”还是你以前从中学学来的“歌颂什么,批判什么”那种中心,那我可以告诉你,我写的故事没中心,因为我不想歌颂什么,批判什么。

有位网友说得好,长篇故事,用不着抓什么中心线,只要能抓住读者眼线就行了。这说明读者对于不同体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除非你不是为读者写的,否则你还是听读者的比听批评家的好。

再比如“人物转变”,这种说法是所谓“帮腔帮调”,也就是所谓“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产物。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强调写正面人物,对反面人物不要过多着墨,如果写“中间人物”,要着重写出人物的转变过程。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查建国前的文学评论和外国的文学评论,看看那些评论对“人物转变”突兀不突兀有多大兴趣。

要求人物转变不突兀,本身就很荒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转变就是很突兀,也许她 / 他的内心转变有个合理合法的过程,但在外人看来就是很突兀,还有的人其转变过程就是突进式、飞翔式的,你不能要求码故事的把这些突兀都解释给你听,有些东西是 SUPPOSE 你自己看清楚的,有些东西是最好别看太清楚的。用“突兀”这种词来评价我写的东西,只能说你脑子里刚好有这么一些词,你自己未必清楚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自己依据的究竟是什么理论。

真正的文学评论,多是解读式的,是用各种文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解读故事和人物。纯粹评价写作手法的东西,根本算不上文学评论,不如叫写作评论。我说 LYDIA 的评论使我有“被语文老师追杀”的感觉,就是这个意思,这完全是语文老师评学生作文的评法,不是试图理解故事和人物,而是居高临下,挑剔码字的哪些地方没码好。说实话,我从前的语文老师也不会把自己学生的作文评价得一无是处。

我们所熟悉的中国语文教学,是把课文当写作范文来教的,有的老师就把语文课教成了写作课,学课文只是为了学写作方法,所以我们很多人都熟悉那种分析中心思想,总结段落大意,分析人物刻划手法,围绕中心决定详略的写法和分析法。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我们的课文,哪怕到了高中,也是很短的,就是为了便于分析写作手法。这在美国的学校里可能是不可思议的, 美国的阅读课本,在小学就已经很厚了,文章就很长了,老师只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和故事,没谁分析段落大意,写作手法, 写作上的事是在写作课里教的。

可以说中国这种写作和阅读混在一起的语文教学法,尤其是重写作轻阅读的教学方法培养了我们某些人一看作品就想到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上去的习惯,这对写作或者阅读都很有害,其结果就是阅读的乐趣也没享受到,写作的技巧也没学到。有多少作家是中文系毕业的?即使有一些,也可能是那些人本来就有文学天分,喜爱文学,所以选择了中文系,而不是中文系培养出了作家。中文系的培养目的不是作家而是文学评论家,因为谁都知道作家不是“培养”出来的。

我希望每个到艾园来的人都玩得开心,我不想改变谁,我也不想改变我自己;我不想指点别人怎么写作,我也不想别人指点我怎么写作;我不想告诉别人怎么生活,我也不希望别人告诉我怎么生活。我只指望天上掉馅饼:来艾园的全都是彼此欣赏的人。天上也的确掉了很多馅饼下来,让我遇到了这么多欣赏我,我也欣赏的人。

最后有个 TIPS ,不是关于跟贴的,而是关于读我的回贴的,那就是别把我当“水”。

有人生怕我不喜欢她们,有的人觉得我在批她们,还有的人觉得我在瞧不起她们,有的人觉得我和黄颜的某些贴子毁坏了她们对两艾的印象,这主要是太把我当“水”了,当成了艾园的领导,断案的法官,或者夫妻和美的典范,甚至当成了偶像。

我不过是个网人,可能比你还小几岁。我跟黄颜一样,生怕自己成为别人不开心的原因,所以我绝对不想伤害你,当你在那里为自己的几句话担心把我说得不开心了的时候,我也在这里担心我的几句话可能把你说得不开心了。所以你不要把我的贴子往狠里读,也不要自己往一些“如果”里跳,更不要 SELF-VICTIMIZE ,觉得我因为某个贴恨上你了。

现在我把我对跟贴的好恶写在这里,是希望你知道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能容忍,你就到艾园来,你不能容忍,我们躲着彼此就是了,终极希望就是每个来艾园的人 --- 包括我自己 --- 都能玩得开心。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2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