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老街,红毛城,渔人码头,八里左岸
第二天,我想去台北县的野柳地质公园看“女王头”(海边的一块岩石)。LG却说自由行的优点就在于去旅行社不带你去的地方,看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深度游。言之有理,听你的!
我们坐捷运到了北投西边的淡水区。据LG说淡水是台湾重要的港口城市,在台湾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当年蒋介石败退到台湾是从那里登陆,荷兰侵略者从淡水上岸,民族英雄郑成功击败荷兰人也是从淡水开始。
从捷运淡水站麦当劳店眺望远处的大屯山列与淡水山水一色
对面的是观音山,远看山头臆想一个仰卧的观音脸而得名。我站着看了好一会儿,似乎看出了点眉目,可是拍出来的照片就差强人意了。观音山最高峰应该是观音的下巴吧?
观音山远看像一个仰卧的观音脸
出了地铁口,我们先在附近的麦当劳喝咖啡。正当LG用家乡话给我上“台湾历史课”的时候,邻桌的一位先生过来问候我们,得知我们是从上海来的,他拿着自己的咖啡杯礼貌地问,可否一起喝咖啡聊天?LG说着“当然可以”一边挪动身体让座。
这位先生是台湾捷运公司的一位官员,在上海有房子,而且就在我们所在的徐家汇,儿媳就是上海人。他对大陆的情形很熟悉,对北京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两位素不相识的先生谈笑甚欢竟然忘了时间。等他们聊完,早已过了午饭时间。Zhang先生提议我们在淡水老街溜达,尝尝小吃,去“红毛城”和“渔人码头”,有时间和兴趣还可以坐渡轮到对面的八里左岸逛逛,建议我们到渔人码头用餐吃海鲜。
出了咖啡馆左拐就是淡水老街了。淡水老街呈字母Y型,两个叉头上尽是杂货铺,小吃摊,数鱼丸,鱼酥等海鲜点心为多,还有我早就知道的淡水铁蛋(美国华人超市有卖),人群川流不息,热闹拥挤可比上海城隍庙。
两位不期而遇先生似曾相识地热聊,用掉我们许多的观光时间,加上没有把海鲜当零食吃的习惯,我的肚子虽已经唱空城计,但望着热情吆喝叫卖的淡水人,我只报以抱歉地微笑。我们想了解风土人情的“深度自由行”也成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到此一游。
热闹的淡水老街
沿着老街朝前走,就到了马偕博士石像公园。马偕博士全名乔奇.莱斯利马偕,是英籍加拿大传教士。1871年被派往东方传教;经过香港,广州,汕头,最后到达打狗(高雄的旧称)。次年春,他与英国长老会传教士一起到沪尾(淡水旧名)创建了台湾基督长老会。马偕博士四处旅游到处传道,在台湾拥有二十多家教会。还在他台湾太太友人的赞助下开办了马偕纪念医院(1967)。
马偕纪念医院的前身就是沪尾偕医馆,马偕博士早年(1880)到淡水时传教并行医,台湾人一般尊称他马偕博士或马偕牧师,他的一句座右铭“宁愿烧死,不愿锈坏”被人称道,受人尊重。马偕博士对台湾影响深远,贡献巨大。
马歇博士石像公园
网上借图,谢谢原创
左:马歇博士创办的医院(1880)右:淡水第一间教会,旧名“沪尾教会”(1872)
右图淡水教会是网上借图,谢谢原创
老街深处的房子建筑,小楼都很别致,充满异国情调-“红毛城”就要到了。
红毛是台湾人对荷兰入侵者的称呼,因为他们的头发是红色的。红毛城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台北淡水区最耀眼的古迹建筑。1980年收归国有管理,定为一级古迹。红毛城在河堤公园上方,可以远眺对面的观音山,俯视淡水河,景致非常赏心悦目。
红毛城的一个城门
红毛城古迹区主堡,即前英国驻台北领事馆及官邸(1867-1972),1972年断交后曾由澳大利亚和美国先后代理接管。1980年才被台湾政府收回管理,并对民众开放参观。
红毛城居山面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优越,环境幽静美丽;但它命运坎坷多舛,几经易主更名。1628年西班牙殖民者登陆开始建城,取名圣多明哥城,后被摧毁;1644年荷兰人入侵原地重新兴建,又更名为安东尼堡。它是淡水最早的西洋建筑;也是淡水的地标建筑,现为淡水红毛城古迹博物馆。
红毛城古迹区主堡前飘扬着的九面旗帜,标志了300年间先后统治过淡水的西班牙、荷兰、明郑(成功)、清朝、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和“中华民国”国旗,它们见证了淡水曾经的沧桑和辉煌。
昔日的英驻台北领事馆及官邸,现为淡水古迹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展品,左:荷兰入侵者开来台湾的帆船模型;右:荷兰人穿的木鞋
网上借图,谢谢原创
走出红毛城,就有一座很吸眼球的欧式风格的建筑,那就是真理大学。真理大学是1872年马偕博士登陆淡水后,为传教,教育及医疗之用而兴建的教会学校,又名“牛津学堂”;这里的牛津与英国的牛津大学完全不搭界,是马偕博士为感谢他加拿大家乡安大略省牛津州居民的捐助而命名;1999年改名为“真理大学”。
真理大学对面很相似的两栋二层红砖外墙弧形门楼的建筑是英国领事馆的官邸,为领馆,医院和教会工作人员所建。一栋叫姑娘楼,顾名思义是女生宿舍,右面的叫牧师楼,因为里面曾住过两个牧师。
左:真理大学,前身为牛津学堂;右:真理大学校园里的牛津学堂
左:姑娘楼; 右:牧师楼
红毛城有两栋外号“小白宫”的建筑。一座是位于真理大学校园内的马偕的居所,人称马偕小白宫。马偕博士在这里成婚,终老;另一栋是位于红毛城的海关税务司官邸,始建于清朝,淡水开港通商后,关税事务繁忙而为关务洋人而建的居所。两座建筑都是西班牙白垩回廊式风格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盛行的殖民地建筑,看上去整洁休闲舒适。海关税务官邸小白宫险遭拆除建楼,台湾有识人士力保它才得以以历史古迹保存。
我并没有看见马偕小白宫,海关税务官邸小白宫也只是远眺,但我觉得它们都是淡水历史的见证。马偕博士在淡水更是名片一样地传奇存在。在淡水有他建造的教会,医院,学堂;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他的居所,墓地都成为人们瞻仰他英名和缅怀他对台湾所做贡献的场所。借助网络,我也把这些耳闻的淡水历史古迹记上一笔。
左:马偕小白宫,右:昔日海关税务官邸
左:沪尾炮坛遗址; 右:红毛城古迹博物馆大草坪上大炮展品
离开红毛城,坐公交车到达渔人码头。
渔人码头在出海口右岸,东连大屯山脉,西隔淡水河与观音山相峙,80年代初新建成多功能渔港和集渔业发展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渔人码头公园。闻名遐迩的《淡江夕照》就在渔人码头,是人们休闲,垂钓,赏景观落日,谈情说爱的好去处。
我不说,朋友们大概都能猜出到渔人码头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当然是吃饭,吃海鲜餐哦!非常遗憾,我对在哪家餐馆用的餐?吃的什么?一点印象都没有,连有没有拍照都想不出来,只记得在渔人码头一个building的二楼餐厅,可以看海景。人的记忆就是这么奇怪,在重温台湾行游记的时候,很开心很多细节都浮出了脑海,但有些却百思摸不着头脑。
饭后漫步渔人码头,到“情人桥”欣赏台湾最美八景之一《淡江夕照》的浪漫风情。
我早听闻《淡江夕照》一说,以为是某位摄影专家的摄影作品,后来才知道是台湾“最美八景”之一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说淡水渔人码头夕阳的景色是最美的。是不是啊?
在网上得知台湾的“最美八景”是跟着时代的改变有不同的。台湾八景之说最早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台湾府志》中有记载。每次评选都有夕照,但淡江夕照只是在日治时代1927年被选中。台湾钟灵毓秀之地,滋养了众多文人墨客,人文气息浓厚。
1696年(清代康熙35年)
安平晚渡,沙鲲渔火,鹿耳春潮,鸡笼积雪,
东溟晓日,西屿落霞,斐亭听涛,澄台观海:
1752年台邑八景(清代乾隆17年)
|
|
|
|
|
|
|
|
1913年台湾八景(日治时代)
合欢旭日,南岬月明,新高倒影,珠潭浮屿,
关渡归帆,东海石屏,旗后落霞,北岛观潮。
1927年台湾八景(日治时代)
|
|
|
|
|
|
|
|
1953年台湾八景(中华民国时代)
|
|
|
|
|
|
|
|
2005年台湾八景
|
|
|
|
|
|
|
|
渔人码头的地标建筑"情人桥"情人桥则是渔人码头的标志性建筑,一座花巨资打造的跨港大桥。情人桥上是欣赏"淡江夕照"的最佳位置,夕阳余晖饱览无余,可惜我们没有等到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时。
八里左岸是相对于以暮色著称的淡水河右岸-“金色水岸”而言的。位于八里乡的《八里左岸》风景区是台北县政府为了让左岸的观光事业与右岸的并驾齐驱,在2002年,左岸的《十三行博物馆》开馆时建造的。有公园,剧场,观景木栈道,海边沙滩,观海亭,自行车道,马车道,挖仔尾生态园区,古渔村,观海长堤,长达10公里,还有台湾唯一的考古博物馆,加上骑警巡逻队,左岸的风景是现代人享受大自然美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胜地。
从渔人码头轮渡上遥望"八里左岸"
八里左岸地标建筑孙悟空造型的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