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47)
2017 (64)
2019 (57)
2020 (73)
2021 (66)
2022 (38)
喜欢唱歌或者听歌的朋友或许还有印象,八十年代中期国内突然流行红歌新唱。我记得当时几个红歌星李玲玉、屠洪刚、杭天琪等通俗唱法歌手,满大街都是软绵绵、嗲西西的“太红最红、毛主席最亲…”。虽然这些歌星有不少歌曲确实不错,但听到这种红歌演唱法,还是觉得很不舒服。
说红歌,道红歌,红歌究竟为何物?
红歌即红色歌曲,就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它们普遍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红歌”不是抽象的革命口号,更不是单纯的政治符号。它能够广泛流传而且经久不衰,首先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红歌”的创作源泉是民歌,这就决定了它为普通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从井冈山时期的江西民歌、延安时期的“信天游”,到祖国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满怀豪情,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歌构成了“红歌”多样化的风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都能在“红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音调。这就使得“红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红歌”曲调优美,语言精炼。每一首流传“红歌”,几乎都经过了千人唱、万人传,并在人们的反复传唱中日益精炼、成熟。从这个角度说,“红歌”既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更是人民大众创造的艺术,是平民百姓真情实感的表达。因此,无论是“红歌”的词还是曲,都显得简洁、单纯、明畅、优美。
当然,红歌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不少歌曲有口号化、政治化倾向,是其弊病之一。
红歌的特点大多是高亢清亮、铿锵有力、充满激情。中国红歌,很多具有地域风格,一般采用民族唱法演唱。
回到文章的开头,八十年代用通俗唱法翻唱红歌,失去了红歌的特征,给人感觉不伦不类。所以火爆了不久就沉寂了,大部分听众们还是喜欢原汁原味的演唱风格。
就在人们逐渐忘却了当年的翻唱红歌热时,有一种新形式的翻唱又悄然兴起,但不再是用不同唱法演唱原曲,而是在原作基础上翻新,创造出一首新的歌曲。与时俱进,赋予它新的含义和生命力,歌名大都冠名为“又唱xxx”、“再唱xxx“
歌词不再是一味的斗志昂扬,而是更加人性化,多了一份柔情和柔和。而唱法也有创新,不是单纯飙高音,而是吸收了一些通俗唱法因素,部分采用气声,使之增加了几分妩媚和婉约。
最近听了一些,整体感觉不错,有新意,特意翻唱了几首。但我还是觉得老歌好听,具有更鲜明的特点和民歌风格。新创造版“收“的唱法,少了民歌的清丽和明亮,也就少了些感染力。
今天贴一首《洪湖水浪打浪》和《又唱洪湖水》,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再唱洪湖水》,由音乐人王原平联手词作家陈汉武在2012年创作。这首歌沿用了《洪湖水浪打浪》江汉平原的音乐风格,借助洪湖的历史影响,抒发了人们对洪湖水域自然风光的热爱与眷恋,唱出了洪湖人奋发图强携手走向复兴的美好愿景,歌曲中"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的旋律,不仅是使人回忆起那特定的烽火岁月,更抒发了洪湖人抚今追昔,树立新形象打造新名片的创造精神,自然纯朴而又极具时代特点。
七律·听《洪湖水,浪打浪》
文/潜东篱
新甜柔美气中和,只我相听许醉魔。
常觉君才经世好,敢夸吾榜俗人多。
洪湖岸上传佳曲,白鲤船边静不波。
莫道清音真意切,化成香梦伴秋歌。
七律·唱洪湖水(和潜兄)
文/墨脉
玉喉一启自柔和,每每吟来似着魔。
唱出洪湖春色好,催开菡萏韵情多。
岸边柳影摇清梦,船上心声碎绿波。
若得人生一知己,长将我意为君歌。
七律·听墨脉君再唱红湖感后
文/潜东篱
闻听一曲夜萧萧,浪打红湖万里遥。
竟擬爱君美音色,可能携我漫云霄。
诗来蓬勃由天助,花放玲珑借雨浇。
唱尽乡情出虚幻,眼前好景梦今宵。
七律·再唱洪湖水(和潜兄)
文/墨脉
洪湖一唱觉萧萧,谁递心声万水遥。
叹我清音胜珠玉,悉君锐气揽云霄。
相知不惜深情付,长别任凭狂雨浇。
何日依依划棹楫,折支菡萏共良宵。
尊重原作,很重要。不要因GCD的敏感来迎合某些人的口味。
当初那些不跟GCD握手的家伙,最后还不是死皮赖脸地跟富有的GCD人握手,玩政治的都需要票子。官官相护党党相怜。
翻唱老歌就和翻拍老片一样,总是超越不了旧版的艺术高度。现代人太浮躁,静不下心来创作精品。
而新歌词充满装模装样摇头晃脑的玩弄词藻的酸腐文人气息,所以就真成了“小众文化”了,就让这类歌新继续小众小范围小团体小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