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回来一个多月了,还是一贯的忙,只能抽空写旅游诗词,所以迟迟未能发文。
因为对历史感兴趣,去台北最大的心愿就是看故宫博物院。
初来台北是2012年,也参观过故宫博物院。当时一起来的几位朋友对历史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知识,我一人也不好意思花时间多看。结果只是到此一游,并未认真浏览,留下深深遗憾。总想着再次造访,把博物院里的每个展馆都看一遍。
计划一直都在,却因为俗事缠身,多年未能成行。直到又一个龙年,也就是今年春节初二(2月11日),终于再度登上了飞往桃园机场的航班。
在桃园的诗友邱大姐和她先生早早地就在出口处接我。第一次见面,心情激动,结果忘了取在日本就已经订购的移动Wi-Fi,出境时都还念念不忘的。小车都已经抵达桃园市区了才想起,又折回去取,真是惭愧。
桃园机场,凤梨酥和珍珠奶茶是标志
邱大姐先生是江西临川人(以下称李大哥),老乡见老乡,倍觉亲切,更是闲话长又长。
去之前邱大姐就几次征求我的意见安排过行程,最终决定第二天就前往故宫博物院。邱大姐说,台湾年前一直阴雨绵绵,天气寒冷,还担心我此行会不会因为雨天而大打折扣。或许天公怜我,我去的前两天开始放晴,气温回升,万里无云,正是出游的好时机。李大哥开玩笑说我带来了朗朗乾坤,多少年春节没见过大晴天了,实在难得。
因为邱大姐和李大哥长年住桃园,对台北道路不熟,就请了住在台北市的李大哥四弟做导游。2月12日,李四哥一大早就从台北开车到桃园接我们去台北,这份热情,令人感动。
作为在台北住了几十年的老台北人,李四哥对台北再熟悉不过。但是故宫博物院这种场所也不可能经常去,一开始竟然有点迷路,饶了几个圈。后来才发现是因为博物院四周的树长得太高了,把博物院的屋顶都快遮住了,怪不得开车一路都没见着,其实都经过了的。
在停车场停车时,李大哥一直意见不断:三十年没来,树竟然长这么高,站在正对面的停车场竟然几乎看不见房顶,既给司机造成困惑,也使得气势大打折扣等等。
他同时也说要感谢我,给了他再次来此的机会,否则还真不知道变化这么大。
李大哥特别健谈,性格也特好,说话很有趣。他称我为”老表“,还问我会不会生气。这怎么会生气呢,这是最亲切的称呼啊。一句”老表“,所有隔阂立马消除。
台北故宫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又称中山博物院,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总占地面积160000平方米,其于1965年开馆,并进行多次扩建修缮。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始向博物院进发
(以上图片摄影:墨脉)
截至2021年4月30日,总计698854件/册文物,其中铜器6241件,绘画6744件,陶瓷器25595件,法书3741件,玉器13478件,法帖495件,漆器773件,丝绸308件,珐琅器2520件,成扇1882件,雕刻666件,印拓900件,文具2379件,善本书籍216507册,钱币6953件,档案文献395551册件,杂项12495件,织品1626件。馆内藏有翠玉白菜、毛公鼎、散氏盘、快雪时晴帖、《早春图》《华子冈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稀世珍品。
这些文物的保存、迁台可谓不易。抗日战争爆发初期,为了躲避战乱,国民政府开始计划将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馆藏文化南迁到南京,而后又转运到四川。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秋开始,分几批船运到台湾。文物虽经战时水陆辗转迁徙流离,但损伤极少,保存至今,是我们得以看到中华几千年的璀璨文化。
而台北故宫博物院由1964年开始兴建,1965年8月完工。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0000平方米,由中央园林与步道、博物馆正馆建筑、文物储藏山洞与廊桥3个部分所组成,其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设计者称之为“北平午门”意象。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屋顶则采用绿色饰金黄色收边之琉璃瓦“盈顶”形制,风格清丽典雅。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
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二、三层为“器字形”平面格局的展厅,黄氏将其比拟为“五室制明堂”;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资料来源于网络)
这是内部结构图(网络图片):
李四哥也很健谈,并且对历史也很了解,我们很有共同话题。这次再度参观台北博物院,我们尽量每个展厅都能走一走。但规模甚大、藏物实在太多,依然是属于“走马观花”。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件文物的历史,李四哥还租用了讲读机。只可惜讲读的有点慢,跟不上观看的速度,一直没怎么使用。
据李四哥言,展品会定期更换,要把68万件都看完,需十年时间。回来后查了一下资料,约三个月换一批。如此看来,不是台北当地人,想要全部浏览一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不知有没有全部看全的人士?
这是按照参观顺序拍下的一部分图片。文物实在多,件件都价值连城,都想拍。可惜手机内存有限,更多的只是看几眼。
这块肉形石,是玛瑙石。自然生成酷似红烧肉形状而被称为“东坡肉”。是镇馆十大宝物之一,与另一镇馆之物的翠玉白菜是极佳的一对。很遗憾这次翠玉白菜“出差了”,只好从网上找了一张图片。(12年前翠玉白菜有展出但那时不允许拍照,而那年东坡肉没有参展,二者同时观赏看来也要运气)
下图是网络图片
各种古器
馆内有很多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
瓷器,是中国的传统工艺之一,也是在世界上引以为豪的艺术品
镇宝之一的定窑白瓷婴儿枕(北京故宫博物馆亦有一个)
精美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品(用整颗象牙雕刻的宝塔和挂件)
巨大的整株红珊瑚
清朝皇帝的住所摆设、消遣玩的围棋(都是宝石所制)
时间有限,我们只看了半天又要告辞了。意犹未尽,留待下次来再接着参观。这些巧夺天工的文物,既令人为先人感到骄傲,又为众多的工艺流失、更为国内无数宝物遭受严重破损、毁灭而痛心。有句俗话说“台北故宫看文物、北京故宫看建筑”,非常精辟。
感谢台北博物院精心保存这些中华文明的遗产,经过曲折辗转,竟然几乎没有损坏。华夏文化,在此发扬光大。
七律·龙年春节台湾游
藩蔽若无堪自由,随时拔腿往夷洲。
迎眸处处草花盛,入耳声声国语柔。
美食每将心诱引,还因名胜意绸缪。
人情风物家山似,解得经年一旅愁。
(夷洲,台湾的别称;颈联错综对)
七律·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墙绿瓦似宫楼,万种绝奇于此收。
铜戟青瓷还玉器,晚清大宋溯春秋。
深凝智慧寰宇叹,久历烽烟明彩留。
应谢东都保全好,吾等今天可醉眸。
(东都,台湾的别称)
扬州慢·参观台湾故宫博物院有感
高树葱茏,玉阶澄澹,几分静谧巍然。衬黄墙碧瓦,似帝阕琼轩。待入得、犹教惊目,回廊藏馆,古物千般。赞难休、意匠精工,极致飞天。
跨山越海,别中原、更远烽烟。纵一角偏隅,未伤些许,灿若先前。故地万千珍品,何堪却、打砸烧残。念如斯遭劫,不由黯黯轻叹。
七绝·台湾故宫博物院失物重回
观看藏馆正迷痴,物品失遗犹觉迟。
待及相询招领处,游人拾得早交之。
这首绝的来源有个小插曲:因为没能看到翠玉白菜,特意买了个纪念挂件。结果在一楼参观时不慎遗失,十分钟后才发觉,回到馆内寻找未果。李四哥咨询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答曰去失物招领处问问,应该是有人送过去了。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我们前往招领处。一问果然已经被人拾到并交到此。核实了丢失物品名称后,填了一张表,失物又完璧归赵。不由感叹台湾民众素质真高,果然丢不了东西。
发这一篇游记花了不少时间(图片处理、上传等很费事)。有兴趣的博友们可以加我的公众号”墨脉歌坊“,提早一睹为快。内有众多的诗词歌赋、歌曲、明星歌星轶事以及古代才女系列等,内容丰富、与众不同。
贴一首《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次去台北,虽然是春节,气候上还属于冬季,但没有下雨,而是阳光明媚。
阳春三月,最美的季节。这首七绝嵌入了几个词牌,很有趣。
“北京故宫看建筑、台北故宫看文物”,总觉得很精辟。就是时间不够用,宝贝太多了。
谢谢水星兄在油管支持。油管越来越严格,我主要发诗词很少发歌了。
おしゃれより地味だよ^_^ 。普通の格好で、リラクスできる。最近歌より漢詩に力を入れて、よりいい作品を出せるよう頑張っています。
次の文はなるべく早くアップするよう心がけています。
我现在歌唱得少了,绝大部分精力都是用来写诗词,希望这方面能有更大的突破。
去台湾了啊,故宫收藏颇丰,不过我只记住了翡翠白菜和红烧肉 :)
写博太花时间了,我这篇就用了几个小时,真的没有太多精力。我创建的诗社正筹备出诗集,今后会更忙。
台湾的环境好,中国文化保存的也好!
墨墨歌儿好听,鼓掌!
你要经常回来露个面,唱首歌哦!大家想你呢!
这次去台湾时间不长,却是实实在在的“深度游”。邱大姐是桃园本地人,带我去了很多旅行社不可能带去的地方,对台湾有了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