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47)
2017 (64)
2019 (57)
2020 (73)
2021 (66)
2022 (38)
百度了一下,大陆的蒋经国旧居有两处:一处位于杭州,另一处则在江西的赣州市。这里要描述的,是赣州市的那处。
蒋经国先生于1939年6月应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之邀赴南昌出任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新兵督练处长,后转任赣南行署专员,开始6年的“赣南新政”,直到1945年2月离开赣南。
在赣南他主要有三处住所,一是花园塘一号官邸,二是虎岗中华儿童新村,还有一处是通天岩避暑山房。现保存较好的是在郁孤台东北侧、章江古城墙处。
旧居离外婆家只有几分钟路程(外婆家与郁孤台一墙之隔),但小时候只知道郁孤台,经常是一大帮小孩端着饭碗在郁孤台的台阶上吃饭,却不知道蒋经国旧居近在咫尺。也许是政治原因吧,那时我们玩的一项游戏就是高呼“打倒美帝、打倒苏修,解放台湾”,记忆里大人们很少提及旧居一事(那时也没修葺,估计就是荒草丛生之地),但片言只语说起过蒋先生,说他提倡文明,要求大家早起后刷牙,勤洗澡,把赣州搞得很干净等等。
后来求学、工作在外,除了春节,其余时间很少回家,而一旦回去,串亲走友的,日程排得满满,一直都没时间去看看蒋先生旧居,郁孤台倒是常去,因为就在妈妈娘家(前几年全部被拆迁,改成了仿宋一条街)。直到去年春节,正好有闲暇,天气又暖和(白天气温高达二十多度),就想着去旧居走走。
此处旧居是1940年由蒋经国先生主持兴建的仿俄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170多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鱼鳞板墙,板瓦屋面。1940-1945年蒋先生偕夫人蒋方良及子女蒋孝文、蒋孝章一直居住于此。
蒋经国来到赣南以后,大力推行所谓“赣南新政”。他实行“三禁”:即“禁赌、禁烟、禁娼”,提出要达到“五有”:即“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同时在生产方面,大力垦荒、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采矿业、平抑物价、发展交通,还兴办学校。可以说,在赣南的六年,是蒋经国先生得到全面锻炼的时期,赣州人对他的整体评价还是不错的,这也是旧居得以保存较完整的重要原因。
这次走访旧居,还是从郁孤台开始,顺便也提提郁孤台。
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始建于唐代,距今最少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因坐落于山顶,以山势高阜、郁然孤峙得名。
李渤、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郭沫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其中,与郁孤台渊源最深的,要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赣州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
小时候的郁孤台基本是原貌,破旧不堪,1983年重新修建。
以下图片基本按拍摄顺序排列。蒋先生旧居内布局不是记得很清楚,顺序可能有点乱。
1. 郁孤台正门广场上辛弃疾雕像
2. 唐代时虔州刺史李勉曾登台北望,将台更名为“望阙”。宋绍兴十七年赣州知州曾慥增创二台:南边叫“郁孤台”,北边叫做“望阙台”,后几经兴废,仍名郁孤台。
4. 老江书写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 站在楼上眺望赣州市西北角,远处的大河便是章江,下面仿宋建筑为外婆家原址所在地,与郁孤台一墙之隔。据大哥说小时候墙上有个洞,小孩们经常钻过洞到郁孤台玩。我那时太小,没有印象了。
6. 西门,新兴的赣州市。
7. 西出口
8. 小时候就坐在这个台阶上,一大帮小朋友端着碗吃饭。
9. 下了台阶便是仿宋街,这条街原名叫“田螺岭”,是一条百年以上的青石板小巷,中间地势高,顺着两边下坡,外婆家就在这。旧貌荡然无存,恍若隔世。
10. 横穿过仿宋街,便到了宋代古城墙。这是中国现存最长、也最完整的宋代城墙,赣州市因此被称为“宋城”。
11. 沿着城墙向北,不过二、三分钟,就是蒋经国先生旧居(墙那头的大树)
12. 来到了旧居
13. 院子
13. 《新赣南家训》,是蒋经国先生当年在赣州的时候根据《朱子家训》的格律和韵文写的,要求男女老幼都会读,都能背诵。赣州很多老人至今还能背出这首《新赣南家训》。
14. 会客厅 蒋经国曾在这里接待过张治中、白崇禧、雷洁琼、美国代表、苏联顾问等各方人士。
15. 刚从苏联留学回来的蒋经国
16. 这个好像是饭厅。
16. 这块木匾,是蒋经国先生书赠给江西安远县欧阳振先生的,欧阳振因为捐款一万元,修建了安远中学,蒋经国觉得他慷慨可风,所以就题写出了这块匾赠给他。(安远中学后改名为安远一中,我父亲曾任此中学校长)
17. 办公室
18. 办公桌下压的照片
19. 一些手稿
20. 在赣南大事年表
21. 与夫人蒋方良之卧室
22. 创办的一些杂志
柳州话还真没听过,以后有机会要去一趟。
在火车上曾被人问过是不是柳州人,看来王阳明的传说是真的。
是啊,如此,历史就要重写了,也许我们可以更早接触现代文明。
问老乡好!周末愉快!
老乡好文好图大赏!经国先生一代人杰,如老蒋公戒急用忍,抗战后先休养生息而非急于剿共,则鹿死谁手尚未得而知。。。
呵呵,亲戚、老乡都找到了,文学城真是个好地方。^_^
也问老乡好!
各地均如此,方言正在走向死亡,着实令人遗憾。方言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某个地域历史的宝贵资料。全国人都讲同一种语言,太缺乏色彩了。
上大学时和八年前去过杭州,也许走马观花,真没注意杭州话和赣州话接近,只觉得苏浙一带的话都很难懂。我虽然只是半个赣州人,但小时候说的却是正宗赣州话(田螺岭您应该知道的,赣州市制高点,和南门口一样,都是老市区的主要部分)。不管怎么说,能在文学城遇到老乡,也是缘分。
我基本每年春节回趟赣州,变化是太大了,我也是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赣州近20年变化很大,大的连土生土长的赣州人都不知道哪是哪。太多新地方了。
老赣州市只有一个区,即章贡区。由此可见,赣州市话的确不属于客家话。
您如果会说赣南客家话(寻乌话也好、安远话也罢),再听听粤东北的客家话,就知道是不是同派语言了。
那您就错了,我妈地道的赣州市人。请看我的博文:外婆家就在老市区,最正宗的赣州人。我没说赣南客家话和梅州话一样,只说同派。各个县、县里各个乡的客家话还都不完全一样呢。不知您是哪儿人?您会说赣州话和客家话吗?
哦,是吗?不过杭州话听不懂,柳州话没怎么听过,不太了解。总之,赣州话和客家话大不一样,看来有必要对赣州话进行探本朔源一番。
真的?那您老泰山和我可是正宗老乡,我父亲就是安远的。他乡遇老乡,太难得了(安远人在外的不多)!握个爪!
松松好!至今赣州老人都还念着他。正是他在的六年,赣州变得很干净,人人也都讲卫生,我母亲每天都把家收拾得整整齐齐,打扫得纤尘不染,不能不说是受了这方面的熏陶。
谢谢默默的精彩介绍,问好!
和某党相比,他这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某党的高级干部哪个不是三妻四妾,情人无数?又有多少领导的“野史”至今尘封不见天日呢?
赣南达世纪,漏了他得了双胞胎哈。
谢东东!期待你的游记系列!
至于赣州话是否接近吴语,这个我倒觉得不太像,我感觉更像四川话。
同感!对任何人,都不能一棍子打死。我第一次见到这块牌匾时的反应就是:老江治国无能,书法还是很不错滴!
谢来访!赣南是中国最大的客家居住地之一,人口的95%以上属于客家,说客家方言,属梅州派。但赣州市语言和下边几个县(特别是靠近广东的)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南边几个县的语言差不多,只有细微差别。而赣州人一般是听不懂这些方言的,更不会说(我母亲亦如此,能听说不好,我们在家和母亲说赣州话,和父亲说客家话)。近年来,各个县移居到赣州市的日益增多,语言混杂,但多以梅派客家话居多,加之现在的家庭都趋以讲普通话,除了老赣州人,越来越难听到纯正的赣州话,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石姐姐好!很不错的一个地方,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