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国三行诗理论与技巧》技巧篇 ——— 十七、物人混用

(2024-06-21 06:31:43) 下一个
十七、物人混用
 
如果说,在三行诗创作中,化物为人是把物体转化为人体,化人为物是把人体转化成物体,那么,物人混用,就如它的名字所标识的那样,是人与物或者物与人的混合使用。
 
  物人混用,由于人与物或者物与人之间没有化物为人或者化人为物的转换,而是直接混用,两者之间就显得更为贴近,因此,也就更为形象生动,文字的张力也就更大。所有这一切,使它更利于意境的营造。
 
物人混用时,也要注意人与物之间必须具有共性,所用词语搭配,也必须既适合人也适合物。
 
例1.
 
昨夜的泪
 
最后一滴   悬在叶尖上
不肯落下
与满天星辰,倒数黎明
(天涯)
 
这首三行诗,读上去仿佛是在写人的眼泪,又好像是在写入夜后的露珠。如果说它写的是“露珠”这个物,它的标题处分明写着跟人有关的“泪”;如果说它写的是人的眼泪,它的首行处分明写的是“悬在叶尖上”的物体“露珠”。显然,这里是物人混合使用。因为是物人混合使用,两者之间没有转换的痕迹,因此物人相互更为贴近,更为形象生动。整首诗,利用物人混用的创作手法,营造了一个形象优美、含义深刻的意境。读完这首诗,我们的脑海里萦绕着这样一个画面:昨夜,漫天星斗下,一滴露珠悬挂在叶尖上不肯滴下;我们的脑海里鸣响着这样一层深意:昨夜,一位少女遇上了伤心的事,眼角含着泪,凝望星空,久久不能入睡。
 
例2.
 
二胡
 
才能
互述衷肠 妮妮动人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仿佛是在写二胡,又好像是在写一对恋人。如果说它是在写恋人,它的标题处明明白白地写着“二胡”这个物;如果说它写的是二胡,它的首行处明明白白写着用于人的“俩”字。显然,这首三行诗采用了物人混用的创作手法。这里的物“二胡”与这里的人“俩”(一对恋人)混用,两者之间没有转化的蛛丝马迹,因此相互更为贴近,更为形象生动。作品升华部分的“才能/互述衷肠,妮妮动人”既在描写二胡里外两根弦的相互映衬,内线饱满、浑厚、深沉,外弦清脆、明亮、高亢,像一对男女倾诉衷肠,妮妮动人;也在写一对恋人互述衷肠,他/她俩时而低语,轻声表白,时而引歌,述说未来,嗓音低沉浑厚、酣畅甜美,恰似二胡上内外两根琴弦发出的美妙音乐。
 
 
思考题:
 
阅读下列三行诗,指出诗内哪个部分采用了物人混用的创作手法:
 
1. 山径
 
甩起长鞭
岭上 洁白羊群
啃着青青的天
(鼎立)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陀螺
 
父亲
不停地抽动它
是爱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昙花 
 
睁开花的明眸
看到这满尘的世界
当天就谢去了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蝉悟
 
面壁参天大树
禅修到脱胎换骨
进入空中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晚风,衔来一轮圆月
摇着柳树臂膀
抖落,一片又一片的相思
(天涯)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