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盆地栽就是把当年育出的菊苗,从育苗杯里翻种到盆里,再连盆半埋到土中。在菊花的生长过程中,注重在盆外的浇水和施肥,使盆里菊花的根系透过出水孔长到盆外的地里,所以盆地栽的根系相比于盆栽菊花的有限土壤要发达很多。
盆地栽有三大优点:第一,一盆可以容纳得下好几株独本菊花的开花株;第二,根系发达的菊花花朵就能开得更大;第三,由于埋在地里,后续的浇水施肥管理起来更方便。
下面来总结一年之中各个季节的盆地栽独本菊的要点:
《一》育苗
摘芯:摘取插苗一般叫做“摘芯”,也就是用灭了菌的利剪,剪取新枝顶端大概3-4英寸的带叶新枝(7-10cm)。将剪下的新枝放入水杯中备用,别忘了在杯子上标明品种,要不然容易搞混。
最佳摘芯插苗是6月份夏至左右,早插则植株会长太高,晚插则植株结蕾时还长得不够粗壮,开的花朵小。我习惯将苗株插在6连的育苗盒里,当然也可以直接插入育苗杯中,区别是当菊苗株长根后还需要从育苗盒翻种到育苗杯里,多一个环节。
插苗:先在容器中填满育苗土,用一根竹棍在中间插一个洞。然后对插苗稍做修剪,剪去多余的叶子,一般一枝插苗只留顶端三片叶子,然后根部带水沾满发根粉再插入洞中,用手指稍稍压紧育苗土就成了。
浇水:将插了菊苗的容器放置在不积水的庇荫处,第一次浇足水,俗称定根水,以后自动浇水,我一般是设定每小时喷雾1分钟。
日晒:等大约三到四个星期后,菊苗株长根了,就可以把容器搬到太阳底下了。当然保险起见,也可以逐渐增加日晒时长。
《二》翻盆
我目前都用1加仑的小盆,因为一盆就可以种两株独本菊,比较容易管理。等育苗杯中的菊苗株长到距表土4英寸以上时,就可以翻到1加仑的小盆里了。
先在底下铺2英寸的底土,用一般的盆土(Potting Soil)就可以了,然后从育苗杯里磕出带土的菊苗株,放入铺好底土的盆中,一盆放两株,然后填满盆土,礅紧后准备地栽。
《三》地栽
准备土地: 像种蔬菜一样,需要翻土和混入一定的肥料,我用Microgrow 颗粒肥。
地栽: 将苗盆埋入土里四分之三就可以了,太浅则菊株长高后,特别是用竹竿裱扎后容易被风吹到。栽完后浇足定根水,以后盆中少浇,盆外多浇,只在盆外施肥。
九月底之前形成的花蕾基本都是僵蕾,需要剪去,另外培养开花株。同时注意打去多余的侧枝侧蕾。
僵蕾的形成是因为植株生长期太长,以至于在9月初就形成了花蕾,正常的花蕾要到秋分才形成。从形状上看,僵蕾也是很明显的,枝细叶细,一看就是生长不良的样子,一定要剪去,让下一个粗壮的侧枝来取代。
秋分以后,就可以选定开花株了,剪去所有的副蕾和侧枝,仅留主花蕾长大。
十月开始菊花生长迅速,花蕾日益膨大,这时要注意管理独本菊的开花株。每天都要巡视菊花地,除去侧枝侧蕾,还要注意进行多次竹竿的裱扎,以免后期开花太大,或者沾了雨水太重,引起压断花枝的惨剧。
《四》开花管理
十月底到十一月底,菊花陆续开放,菊花的盛开期很长,大约有二十几天,而且从较小的花盘开始,越开越大,逐渐开出各个品种的特点,有球状的,有盘状的,以及其它的各种花型。粉勾甚至到后期会变出粉、紫、白三色的花球。开花期不须施肥。
花型开足以后,有需要的就可以开挖菊花盆了。当然需要剪去盆外的根须,只要盆中浇足水,应该是不影响菊花开花株的。当然如果要培养第二年的母株,就不要挖了,等花开以后,剪去一半枝干,任其长出新株,等明年夏至直接摘芯就是了。
==================================
图一,摘芯
图二,盆地栽独本菊
图三,除去侧枝和侧蕾的独本菊开花株及秋初的花蕾
图四,King's Joy
图五,Bola de Ora
图六,盘龙碧玉
图七,金背大红
图八,粉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