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闲云医话

\"扫来竹叶烹茶叶,挖得松根煮菜根\"
正文

医者意也(二)

(2014-08-19 00:47:14) 下一个
    一个意识不清的病人,指导我用针灸治好了他的病。
        
    你不会相信吧!一个意识不清的病人,指导我用针灸治好了他的病。

    我确有这样的经历。

    我曾经用长针透刺一位过敏性哮喘的住院病人,险些惹祸,至今记忆犹新。

    一天早上,我查完病房后,告诉管床医生小段,今天XX床由我治疗。

    那是一例过敏性哮喘,常年住院的病人,男性,三十多岁。此次入院已经一个多月了,病情稳定,但进展不大。我希望他尽快痊愈。
      
    我决定给他作一次长针透刺。选用背俞穴,从膀胱经的大杼穴,历经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直到心俞。亦即从背部第二胸椎旁一直刺到第五椎旁。

    患者采用伏坐位。我治疗特别仔细,使用六寸长的针,犹如一次手术,缓慢进针,時時把握針尖的方向,针刺的深度,针刺的手感。整个治疗过程,大概半小时。
    
    治完后,我问患者的感受,他说舒服。
    
    快十一点钟的时候,我巡视病房。只見他木然地坐在床上,垂着头。
     
    我感觉不对,平時治疗后,他都会到处走动,在病区內串门。我赶快过去问他有什么不舒服,他说很累、很疲倦。
      
    我一下子想到,该不是针刺不慎造成了气胸吧?但马上又否定了,因为我右手針刺时,左手一直在感循针体的深度,始终只在皮下。那,会不会是自发性的气胸呢。
     
    我仔细询问患者的感觉,既无胸壁刺痛也无胸闷、呼吸急促等症,只是感到很弱很累。我又听了心跳、叩击胸区,心律正常,也没有鼓音。确定不是气胸。
      
    但还是不放心,又叫护士帶去作了X光,排除气胸。我稍微放了一点心。
      
    中午护士长告诉我,患者没有吃午饭,睡了。

    我告诉护士长,今晚我替夜班医生值班,也要求她換值班护士的班。因为我担心病人晚上会出问题。

    晚歺患者仍未进食,医嘱输液。
       
    半夜十一点,患者发烧,体温39.5度,全身热燙。
      
    我马上用三棱针给他刺血,两侧少商和商阳穴各刺血56滴。护士长问我要不要肌注退烧针?我回答不必要,因为从刺血的通度看,热闭不深,很快会退烧。
      
    果然半小時后热退身凉。
       
    半夜一点过,护士长叫我,患者躁扰,神志不清,谵语。
      
    我去看他时,只见他闭着眼,用手指着左胸外侧近锁骨处,大声嚷着:"在这里扎针,用一寸针,每隔一寸扎一针"。
     
    我叫护士长去取针具,她提醒我,不要信他的,他在说胡话。
      
    我没有理会,在他所指位置附近,取了中府穴和云门穴,用快速针刺法,不留针
      
    出针后他又叫了起來,说:"还有右边,也用一样的方法"。我又刺了右侧,他说好一些了。
     
    我们看着他平静下來,慢慢入睡。正准备离开,他又叫了起來:"刺左边的腹股沟,用一寸半的针,每隔一寸半扎一针!"

    我又非常谨慎的在气冲穴和上下各扎了一针。因为这个部位血管分佈密集,进针时很注意手感,避开大小血管。
     
    和上次一样刺完左边,他又叫我刺右边。刺完后,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好些了"。
     
    以后我每小时看他一次,血压、脉博、呼吸都正常。
     
    次日晨,他六点过起床,神清气爽。谈及昨晚的事情,他一无所知,说他从来没有学过针灸,也不懂穴位。
     
    还说他以前也这样发过病,要一两个礼拜才起得來,这次是最快的。
     
    我们都松了一口气,护士长说:"我晓得他不会针灸,是在说胡话,但是你不听。不过也好,扎了针竟然好了,说不清楚"。
       
    知道此案的人,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我在行善,有鬼神相助,鬼神附于患者之体,指导我治疗。
    
    另一种说法是,患者神志不清的时候,感到胸外侧和腹股沟不舒服,因此叫我刺该处。
     
    我赞成第二种说法。
    
    中医有"阿是穴"之说,病痛的部位,很不舒服,当你按到某个局部点的时候,病人"啊"的一声叫,那里就是穴位了。故叫阿是穴。
      
    这例病人,我不应该用长针透刺法,因为他是虚证。而我用长针时很谨慎,进针慢,出针也慢,实际上是一种泻法。虚证用泻法,所以扎针以后他就感到很累。
     
    使用泻法后,不仅正气不支,也导致气机逆乱,故出现了发热、躁扰等症状。好在后续的补救方法得当,否则将造成更大的危害。
       
    我处理这例病人,完全是直觉,觉得该刺,而没有在意他懂不懂针灸。我在处理过程中,心理很平静,觉得一定会好。
    
    这种直觉是有基础的,云门、中府都是肺经的穴位,既能行气治胸满又能清肺除烦。腹股沟的气冲穴,又叫气街,是气聚之处,能调理气机。
    
    再者,患者的脉虽洪大,但沉取有缓象,说明病是表浅的,正气未衰,针刺后脉象渐转缓,说明针刺成功,乱气已顺。所以我一直不紧张。
      
    有些事欲速则不达。施老曾反复叮嘱:"治虚无速法,亦无巧术,唯在缓而已。"诚金石良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