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2025 (1)
從木蘭辭看電影《花木蘭》
從小就知道花木蘭:國文課本採用的《木蘭辭》,來自南北朝時(420 - 589 )北方的一首敘事民歌;崔小萍(1922 - 2017)製作的廣播劇,主題曲是悅耳的民俗古調;台灣新竹漫畫家陳定國(1923-1999)把花木蘭繪成鳳眼美女;各地戲曲以外,1964年凌波演的黃梅調同名電影。再往前:生卒年不詳的僧人智匠的《古今樂錄》;明代徐渭(1521 - 93)的《雌木蘭替父從軍》都描寫得有聲有色。新創有所本的故事,可延伸到性別平等、心理分析迪士尼公司出的動畫(Mulan,1998)與真人版(Mulan, 2020)引起的談論就更被擴大了。
雄雌難辨 提早揭曉
劇情開始有段木蘭策馬與雙兔奔馳,辨不出那對兔子的性別,是出於《木蘭辭》末句的典故:「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演出了古意。本來就像《梁山伯與祝英台》、和黃梅調那部《花木蘭》一樣,都是到了最後,再揭曉女扮男裝的事實。不過此片演到後半,因為要揮灑出「氣」來,木蘭毅然露出姑娘本妝,英雌巾幗秀髮飛飄。當然也犯了欺君之罪,被逐出軍營。好些支持 #MeToo 運動者對片中這過程特別激動。
花家住所顯然有別於古鎮、大院,製片取了「客家土樓」作場景,而且是色彩繽紛的圓形群居樓層。連媒婆(鄭佩佩飾)都是鄰居。此類建屋為了抵禦野獸、強盜;於內自足,對外自衛。問題是這種樓院多半分布在閩、粵,也就是中國的南方,魏晉前的文獻不存在土樓。此片混淆了時代和南北地域。不過幼年時代的木蘭,跳上瓦頂追家雞,練好飛簷走壁,方便成年後的木蘭(劉亦菲飾)追巫鷹,挺順理成章的。
片中的花府家人,有父、母、妹;沒有姊、弟。她凱旋返鄉時,不見詩中小弟「磨刀霍霍向豬羊」的鄉土地氣,也無法進行「舌尖上的中國」;還有假如外景按著《木蘭辭》裡的蒼涼去拍,是非常撼動人的 - 「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讀者想像裡的山河奇景,說多浩瀚有多浩瀚!
漢朝以前 就有女巫
本片四個洋編劇愛把東方沾點玄奇。有華裔觀眾嗆說中國無女巫;然而查考漢代許慎(58–147)著的《說文解字》-「能齋肅事神明者,在男曰覡,在女曰巫。」可見雖然洋人加油添醋,但是漢朝以前就有巫婆。後來南北朝的志怪,自然是中國人描述出的形體。《花木蘭》片中鞏俐的演法偏向迪士尼的《睡美人》、或《白雪公主》裡面的女巫,她行巫為鷹,也會鑽入凡人之身招搖撞騙。片尾這個女巫受花木蘭精神感召,犧牲了自己。
鳳凰守護 動物勵志
換個角度看正面形象:迪士尼喜歡用小動物勵志:動畫片《花木蘭》中有蟋蟀跟木須龍,它們的造型像運動球隊的吉祥物,跟在主角身後幫倒忙,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真人版「有鳳來儀」:鳳凰是一個意義深遠的象徵,牠是科技與真人互動的綜藝,是花府塵世裡的守護神,也是美絕翩翩的飛禽。
本片的紐西蘭籍導演妮基卡羅( Niki Caro,1967- ),2002年導過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鯨騎士》(Whale Rider)。紐西蘭被浩浩湯湯的大海環繞,觀眾會悠然感受到那種自然之氣。又如《星際大戰》(Star Wars)關鍵時刻來句:「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願原力與你同在),澎湃鏗鏘!可是中國人所謂的「氣」,片中好像只是練武時才出現。話說回來,人承天地正氣、浩然之氣、義氣還真不容易演繹出來。
男性軟弱 感情平淡
《花木蘭》中的男性都很弱,尤其是李連杰演的皇帝,最後被李截所飾的柔然可汗綑綁在宮廷之上,眼熟如西片出現落拓男子待救的複製;洋片裡要是有華男,一定徵召馬泰軋角,馬泰這回演花家老爺,演技並未突破;飾董將軍的甄子丹也表現平平;男主角陳宏輝(安柚鑫飾)與花木蘭之間的情愫,類似動畫《花木蘭》的設計,毫無新意。
恩恩怨怨 俱成歷史
整體來說,花木蘭的軼事,是漢本位、抵擋外侮的事件。劇本提到少數民族柔然、突厥也模模糊糊,這兩遊牧民族在中土之外對打多年。我看完《花木蘭》後碰見一位塔吉克(The Republic of Tajikistan塔吉克斯坦)來的第二代移民,已經完全融入美國社會。她也知道自己的祖先在本片是反面人物,但是她無所謂,因為那都是過去的事了。
謝謝回應。迪士尼拍的動畫片還好,尤其跟真人版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