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傷痕》(The Immigrant)
美國東西兩岸,都有一座臭名遠播的小島:最早移民的華裔,在西岸的天使島 (Angel Island) 吃足苦頭;東岸有個 艾利斯島 (Illis Island) ,是歐洲移民歷盡滄桑的惡魔島。《浮世傷痕》(The Immigrant) 這部片子,寫照 波蘭女子 伊娃 (Ewa, Marion Cotillard,柯蒂拉 飾)的悲情。劇情很沈重,導演 葛瑞 (James Gray) 的技法,回到初期好萊塢的方式,揚棄博人眼球,香豔刺激的畫面。男女肢體含蓄,尤其男主角 布如諾 (Bruno, Joaquin Phoenix,菲尼克斯 飾)心痛起來,以五官,口語表演,跟現在的激情表達很不一樣。
衝突堆砌起來的高潮,在男配角 奧蘭多 (Orlando,Jeremy Renner,雷納 飾)出現以後。如同歌劇裡的男女三輪唱一般,就算各唱各調,也成功地呵成一氣。兩名男士皆愛上劇中的纖弱女子,但是女主角無法談戀愛,她一心只想救姐姐。設身處地分析這三個人的心境,均可以擴張成獨立的小說,都有不同的心理情結。
一九二一年 伊娃 跟姐姐大風大浪裡顛簸,乘船抵達美國港口。姐姐可能罹患肺病,雖然拼命抑著咳嗽聲,還是被海關檢疫挑出來,先把她囚入天使島醫院,繼續要再遣送回國。兩人自從大戰期父母雙亡,就互相依憑,帶著信心找新天地謀生。但是 “美國夢”破滅,兩姐妹被強迫分開。
各項電影節中,柯蒂拉 是捧獎盃高手,次次贏得人口服心服。
《浮世傷痕》有異於女權電影。柯蒂拉 扮演的 伊娃 不是女強人,浮萍無依,碰上以為可以扶持的男人後,竟然隨波逐流,作了青樓女子。伊娃 給人利用,也無一技之長,最後還好靠著癡戀她的男人逃生。那種環境沒有人教她磨練心性,自立自救。比較之下,英國作家 哈代 (Thomas Hardy) 所寫《黛絲姑娘》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的命運,就更差得遠了。
布如諾 的行止,讓人想起一本暢銷作品 《捕蝶人》(The Collector,John Fowles,1963)。 他對 伊娃 那樣的意亂情迷,佔有慾那麼強,即便沒跟她發生性關係,還是把 伊娃 當成物件一般。他甚至迷戀地跟蹤她,去聽她向神父告解,之後自慚莫名。他是一隻披著羊皮的狼,毀了 伊娃 的夢,壞了她的前程。菲尼克斯 的演技收放自如,他的眼睛含滿渴望,可是他終究得放走 伊娃。
雷納 演 布如諾 的表弟 奧蘭多,是名魔術師,直白了就是個虛幻的角色。所有的魔術,都是假的;而他,是偽造道具,來混淆視聽的源頭。奧蘭多 好色,愛賭,亡命。專門奪走表哥的光環。他許下承諾,卻實踐成空。像歷來短命的情聖那樣,他打算救 伊娃 脫離苦海,真正臨到決鬥場面,此類 唐璜 完全保護不了自己。
此片經過濾光,底色打了暈黃。我們即使看見 伊娃 姐妹,在船夫的划槳中,離開幽暗無望之島,但是她們的結局,實在很難臆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