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予博客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陸,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获诺贝尔奖总数是个谜

(2025-10-27 01:17:34) 下一个

中国获诺贝尔奖总数是个谜

 

昨天(October 25, 2025), 媒体(Voronoi App)展示了一张世界各国诺贝尔获奖者人数的分布图,图片制作精良,引起了我的兴趣。

美国获奖者高达428位,占全世界总数的34%,数字虽然惊喜,但也并不意外。中国在这张图片中位居何处?我估算一下,中国诺奖得主一只手就算得过来,应该是排不上枱面的。想来应该就在不登大雅之堂的世界其他119个国家(RoW)里,眼光扫过去,先看到了台湾旗帜,标志4个获奖者。于是在台湾的前后来回搜尽,却不见中国旗帜。只能回到枱面上,仔细观察,终于在枱面的边缘看到了极细的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8个获奖者。

东方大国什么时候获得了8块诺贝尔奖牌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了破解这个疑案,这里先把与中国有牵连的所有诺奖得主信息罗列如下(按获奖时间排序):

李政道 (Tsung-Dao Lee)

   * 奖项:1957年 物理学奖

   * 背景:出生于中国上海。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后入美籍)。

 杨振宁 (Chen Ning Yang)

   * 奖项:1957年 物理学奖

   * 背景:出生于中国合肥。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后入美籍,晚年入中国籍)。

丁肇中 (Samuel C.C.Ting)

   * 奖项:1976年 物理学奖

   * 背景: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获奖时为美国/中华民国双重国籍。

 李远哲 (Yuan T. Lee)

   * 奖项:1986年 化学奖

   * 背景:出生于中国台湾新竹。获奖时为美国/中华民国双重国籍。

 达赖喇嘛 (Tenzin Gyatso)

   * 奖项:1989年 和平奖

   * 背景:出生于中国青海省。获奖时是居于印度的西藏流亡人士。

 崔琦 (Daniel C. Tsui)

   * 奖项:1998年 物理学奖

   * 背景:出生于中国河南。获奖时为美籍。

 高行健 (Gao Xingjian)

   * 奖项:2000年 文学奖

   * 背景:出生于中国赣州。获奖时为法籍。

 钱永健(Roger Y. Tsien)

   * 奖项: 2008年 化学奖

   * 背景:出生于美国纽约州。获奖时为美籍。

 高锟 (Charles K. Kao)

   * 奖项:2009年 物理学奖

   * 背景:出生于中国上海。获奖时为英国/美籍。

 刘晓波 (Liu Xiaobo)

   * 奖项:2010年 和平奖

   * 背景:出生于中国吉林省。获奖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莫言 (Mo Yan)

   * 奖项:2012年 文学奖

   * 背景:出生于中国山东。获奖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屠呦呦 (Tu Youyou)

   * 奖项:2015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

   * 背景:出生于中国宁波。获奖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根据这份名单上的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1)获奖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者共有以下3位:屠呦呦、莫言、刘晓波。

2)出生于大中华地区的诺贝尔奖得主共有以下9位: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高锟、屠呦呦、莫言、刘晓波、高行健、达赖喇嘛。

3)出生于大中华地区又不计入诺贝尔和平奖,则共有7位: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高锟、屠呦呦、莫言、高行健。

选择第一种算法,中国获奖序列将排在台湾之后,这绝对难以接受:选择第二种算法,可得9块奖牌,但是又加进了刘晓波和达赖喇嘛这两个刺头,让中共心头添堵,真是两难啊。不知用了何种神计妙算,得出8块奖牌。莫非中国人相信8这个数字吉利,就硬定了这个奖牌数目?国人的聪明才智都用了这些算计上,难怪在诺贝尔奖的赛场上输得一败涂地!

Voronoi App 上图片的制作者注明他们的数据来源于维基百科。维基百科在统计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获奖者时,主要标准是“获奖时的国籍”。维基百科在统计“中国”时,却采用了“国籍 + 出生地”的双重标准。对于大多数只看图表(如 Voronoi App)的读者来说,他们会自然地认为“中国”的“8”和“美国”的“428”是基于同一标准(国籍)统计的,维基百科显然是在严重的误导。

维基百科由全球志愿者共同创建和维护,核心原则是开放与去中心化,没有“总编辑”。任何人都可以创建新条目;任何人都可以点击“编辑”来修改内容;所有内容(包括争议)的最终决定,都基于志愿者们在网站的“讨论页”上依据规则达成的共识。

维基百科的开放编辑和共识机制,既是其优点,也是其最脆弱的“攻击点”。一个组织严密的群体,可以通过协调行动来“合法地”利用这套规则,从而达到影响词条内容的目的。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协调编辑(真人傀儡)与“编辑战”在维基百科上,内容的修改需要“共识”。如果在一个争议性条目(例如涉及台湾、香港、新疆、人权或中共历史的条目)的“讨论页”上,一方有组织地派出大量编辑,用统一的口径和来源(通常是官媒)去“达成共识”,他们就能在数量上压倒零散的、持不同意见的志愿者。

2. 争夺管理员(Admin)权限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管理员拥有“封禁用户”、“删除页面”、“保护页面”(禁止编辑)的权力。如果一个政治团体的成员当选为管理员,他们就可以利用权限打压异见编辑(例如将他们封禁),并按照自己的意愿“保护”词条,使其无法被修改。

3. 站外恐吓与人身威胁 (Off-platform Harassment) 这是最恶劣,也是最真实发生过的情况。通过“人肉搜索”(Doxxing)查明持不同政见的维基编辑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然后对其进行骚扰,甚至向其所在地的(如香港)国安部门举报。这会导致编辑者因恐惧而停止编辑,从而实现“内容清场”。

外界政治力量(特别是来自中共的力量)试图影响维基百科内容,这是一个已经被广泛报道、深入讨论,并且被维基百科官方所证实的严重问题。这决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依据的。有一个关键事件可作佐证:2021年维基媒体基金会(WMF)的清洗行动。

在2021年9月,维基百科的母公司——维基媒体基金会(WMF)——采取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全球封禁”行动,其主要目标就是针对“中国大陆维基人用户组”(WMC)。

   行动: WMF官方永久封禁了 7 名来自中国大陆的编辑,并撤销了另外 12 名大陆用户的管理员权限和高级权限。

   原因: WMF在长达一年的调查后发表声明,称发现了“安全风险”和“渗透”(Infiltration)。报告指控这个群体通过“协调行动”来操控内容,并且进行了“站外骚扰”,对其他编辑(特别是香港和台湾的编辑)构成了“人身安全威胁”。

   后果: 这次行动震惊了全球维基社区,也公开证实了来自中国大陆的、有组织的政治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自发的民族主义还是官方授意的)已经严重破坏了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和编辑安全。

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并不是一个自动存在的状态,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抵御各种政治力量渗透和争夺的“战场”。

这次 Voronoi App 的图片严重出错的源头在维基百科,但是维基百科在中国一列中至少还是标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二面旗帜,到了 Voronoi App的图片中只剩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面旗帜。俗话说 Garbage in, Garbage out (GIGO),其实错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被放大的。

维基百科因其规模是AI大语言模型的核心知识来源。“垃圾进,垃圾出”(GIGO)原则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1. 继承偏见: AI模型会照单全收维基百科中存在的统计口径混淆(如诺奖的复杂归属)、政治争议叙事或人为操控的“共识”。

2. 固化错误: AI的传播力会将这些有争议的数据放大并固化为“权威事实”,使用户对AI的信任度严重下降。

3. 风险加剧: 这种对基础知识结构性缺陷的忽视,将严重威胁AI作为信息工具的可信度基础。

AI的准确性,直接取决于其训练数据的“方法论质量”和“中立性”。 这是当前AI领域必须优先解决的核心危机。

 

徐令予  作于南加州 (2025年10月26 日)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