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予博客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陸,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个人资料
正文

提高科学素养 洞察“量子庞氏骗局”真相

(2021-07-30 01:45:36) 下一个

作者:徐令予

进入2021年,美国资本市场又起妖蛾子。单上半年度,风险资本/私募股权基金在量子计算技术方面的投资额高达2.58亿美元。迄今为止,超过70%的融资资金流向了D-Wave、Rigetti和PsiQuantum等量子硬件初创公司。如果硬件制造商IonQ拟议中的反向兼并能达成的话,仅这笔交易就将筹集6.5亿美元,高于以往任何一年的年度融资总额。量子计算在资本市场上的炒作之风已经引起不少专业人士深深的忧虑。

就在几天前(July 16, 2021),美国马里兰大学(UMD) 量子研究所的维克特•加利茨基(Victor Galitski)教授发表了文章:《量子计算机炒作是科学的毒药》。加利茨基教授把近期量子计算炒作直接定性为“庞氏骗局”(Quantum Ponzi schemes)!真可谓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文章指出两个铁一样的事实:

1)到目前为止,量子算法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效果为零。实现这些算法所需的硬件资源与当前可提供的水平之间存在巨大的的差距,这不仅仅是量的差别,扩大硬件规模存在质的挑战,这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解决(如果可能的话)。 

2)目前所有量子计算机能解决的数学问题,用你废弃于车库中的旧的笔记本电脑都可以解决得更快更好。

加利茨基教授把量子计算炒作的危害性归纳为三个方面:

  • 1)人才流失、浪费资源
  • 2)量子庞氏骗局扰乱金融秩序
  • 3)损害科学和科学家整体声誉

加利茨基教授的文章非常值得一读,原文链接和译文放于参考资料[1]。该文的评论区也很活跃[2],赞同者占了绝对多数,当然某些利益相关者有些气急,评论区竟然还遭到了网络攻击,这更让人看清量子计算炒作背后某些人的丑恶嘴脸。

“能把猪吹起来的都不是什么正风”,这场起源于美国资本市场的量子计算炒作风波方兴未艾,而且还有漫延扩散之势。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市场的风波早就不受国界的约束,量子计算炒作己在中囯暗流涌动,形势不容小觑。

今年3月23日,国盾量子发布“超导量子计算操控系统ez-Q Engine 2021”产品,首次官宣从量子保密通信切入量子计算领域。

请注意,这“切入”一词十分传神,中科大量子科技团队多的是文字游戏的高手。这里的“切入”与“转进”有异曲同工之妙,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国民党的军队节节失利,攻不能胜、败又不甘,这“转进”二字道尽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凄凉和无奈,这又何尝不是今日中科大量子科技团队的纠结心态呢?

中科大的国盾量子公司在量子通信工程化产业化过程中碰得头破血流。这些年来营业收入年年下降,去年业绩几乎被腰斩,今年公司的上半年的财务报表更是惨不忍睹。己建的量子通信干线成了烂尾楼,新的QKD设备无人问津,量子通信这条路是真走不下去了,于是把量子计算当成了救命稻草。这种“拆东墙、补西壁”的做法完全符合“庞氏骗局”的典型特征。

其实“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就是一对难兄难弟,他们是只能存活在实验室中的脆弱的胎儿。被早产的“量子通信”已经夭折,现在又想折腾更为幼弱的“量子计算”,其后果不堪设想。希望监管部门能够接受“量子通信”方面的教训,不要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两次了。

 

参考资料

[1]

Quantum Computing Hype is Bad for Science?www.linkedin.com图标

 

《量子计算机炒作是科学的毒药》全文直译如下:

除非你一直生活在岩洞中,否则你可能已经注意到,最近关于量子科技革命性发展的头条新闻爆棚,改变世界的量子初创公司最近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利用即将到来的第二次量子革命,政府和民间对量子计算投入巨额资金。由于对量子物理并不陌生,并且最近花了一些时间试图了解新的“量子行业”是如何运作的,我越来越担心最近的量子计算 (QC) 炒作是一种自循环的“智力”庞氏骗局计划,这个泡沫迟早会崩溃,它会使正常的研究和创新努力毁于一旦。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量子技术空间”中也有一些宝石,但它们太遥远太稀少。大多数“量子企业”不只是有些问题而已,它们靠大量且不断增长的资金流入以维持生计,企业的投资运营并非基于任何理性思考或合理预期。 

美国政府似乎正在向“量子”投入大量资金,因为中国似乎也在这样做。中国这样做大概是为了与美国和欧盟竞争,都在竞相研制量子计算机 (QC)。相同的“逻辑”可能适用于那些大型科技公司(G 公司这样做,因为 M 公司在这样做,反之亦然)。某些深度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希望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加入“量子”,并不是因为他们相信它真的有实效(他们并不关心“实效”的真实含义),而是用“量子”为他们的投资组合涂脂抹粉。这通常是一种纯粹的公关举措,以吸引毫无戒心的投资者,而这些投资者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又不想错过据说可以改变世界的 QC 浪潮。

这造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情况,即有太多热钱涌入一个窄小的新兴领域,在那里炒作是基于不切实际的,在某些情况下只是错误的期望。疯狂的标题比比皆是:“量子计算将改变我们的生活”、“量子计算将解决全球变暖”、“量子计算将革命性地改变科学和工业”,等等。这些陈述完全没有任何科学或现实基础,把这些归于一厢情愿都有点抬举他们了。理论上优于经典计算的量子算法的数量极少(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没有一个能“解决全球变暖”)。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这几个量子算法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效果为零,实现这些算法必需的硬件与当前可提供的硬件之间存在巨大的的差距,这不仅仅是量的差别。扩大硬件规模存在质的挑战,这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解决(如果可能的话)。 

声称“量子模拟”已经取得了成功也是有争议的。这里有一个定义问题:“量子模拟”究竟是什么意思?到目前为止,“量子模拟”所涉及的大多数是量子实验物理学者已经做了几十年的那些实验,只是用量子信息方式把实验现象重新包装一下而己。例如一篇内容相同的论文,可以命名为“用某种方法观察莫特(Mott)绝缘体“,也可以改为“莫特绝缘体与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模拟”。前者只能在普通期刊上发表不起眼的文章,后者将受到具有高影响力的科学杂志的欢迎,并获得重要的新闻报道和对革命性量子模拟技术的潜在投资,结果是名利双收。

可以争辩说,这种做法也没有错,因为即使量子计算在可见的未来没有兑现(它不会)或根本没有实现,但这项活动仍然会产生一些好的结果。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正确的,并且已经有一些智力活跃的研究活动,其中包含由 QC 炒作产生的许多令人兴奋的想法(与基础科学相关)。但总体上产生了太多的噪音和知识垃圾。 

问题在于,“量子”热钱大量涌入会鼓励那些没有相关背景或能力的人捲入量子庞氏骗局。有许多“量子”初创公司和项目,它们通常由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个人推动和领导。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和经验,几乎不可能在这项高端科学研究中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量子技术领域”的成功公司不可能像 Facebook 或 TikTok 或类似的大众平台那样,由大学的辍学生编写的代码来推动。量子技术的研发需要的是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奉献。但实际情况是,有一群“量子福音传道者”(这是他们在量子初创公司的实际职位!)他们不会写出薛定谔方程(或者甚至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极力鼓吹由量子计算革命造就的童话世界即将到来。他们为自己的初创公司筹集了数百万美元,这些资金肯定会付诸东流。 

人们也许可以反驳,又有谁在乎呢?风险投资公司希望为量子初创公司提供资金让他们的投资组合看上去更有诱惑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致富而有些投资者赔钱,这又有什么问题呢?表面上看,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它似乎会产生潜在更具破坏性后果的“连锁反应”。下面我列出了一些这样的(大概是不受欢迎的)场景:

  1. 1)人才流失。除了不合格的“量子工程师”,他们用垃圾“科学”毒害这个领域,许多实际上聪明而有天赋的学生、博士后和资深学者也会捲进量子庞氏骗局之中。在很多情况下(但不是全部,因为肯定有些QC的努力无疑会推动一流的基础科学研究),将导致科研人员被迫退出他们实际上擅长和本可以产生真正的影响的研究工作,并在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加入 QC 炒作。结果是,人才从合理有序的科学研究迁移到没有实质性内容的量子福音布道。有些人确实赚到了钱,但在销售量子蛇油上浪费了他们的天赋和智慧(一个作者没有答案的有趣的问题:哪个“更好一些”,真正的人才流失到量子计算或金融行业?但是它们可能不是零和游戏)。
  2.  
  3. 2)量子庞氏骗局。另一个危险是,庞氏骗局的表象(以新时尚演“老式”的把戏),可能会长时间地维持 QC 初创公司。与 Theranos 骗局(一家血液测试的初创公司)不同,它的底层技术相对简单,因此欺诈比较容易被揭露,而量子技术实际上要复杂得多。例如,QC 公司可以提供这样一项“服务”,让客户访问由大型科技公司托管的云上的量子硬件。使用这些平台,开发人员可以编写量子代码并在量子计算设备上作测试。但事情的真相是,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什么试验是只有几个量子比特的 QC 可以做到的,而您的旧笔记本电脑却做不到。目前尚不清楚如何验证“量子代码”确实是在量子计算机上运行(而不是在插入于云和 QC 提供商之间的“经典节点”上),这中间存在一个巨大的欺诈窗口。这里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是,可能某些数据安全至上的客户(如银行等),他们可能只是为了宣传而选择使用 QC“服务”(想象一下标题“Bank X 在其工具箱中添加了量子计算”保护客户数据”),而实际上他们并不关心其真实的内涵。因此,即使在云和 QC 硬件之间插入一台 700 美元的笔记本电脑完成所有“量子工作”,也没有任何问题。每个人都很高兴:QC 公司出售其“服务”,银行获得了引人注目的“量子安全”光环,而 VC 收回了其在量子技术上的投资,该技术“在宇宙中留下刻痕”(这是一家 BigTech 公司对“ 量子”工作职位的描述,在撰写本文时该职位仍然开放招聘)。但是宣传推广伪科学显然是有问题的。在如此复杂的场景中,当然还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愚弄投资者和公众。但庞氏骗局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它们迟早会崩盘,投资者数百万美元的资金将血本无归。
  4.  
  5. 3)最坏的结果可能是科学的声誉整体上受到损害。科学的某些领域(流行病学、气候科学等)被过度的政治化,某些研究结果和结论不能以公开和公正的方式发表和讨论,情况已经够糟糕了。所幸在数学和物理学这类精确的硬科学的问题尚不严重。然而,现在一些 STEM 领域正面临着不同的危险。一些科学素养不合格的人士对量子计算作出明显虚假的承诺,在假冒伪劣市场中运营的 QC 公司用不透明的商业计划实施欺诈,最终必定导致量子庞氏骗局崩溃。投资者最终会提出诉求,纳税人最终会提出诉求,但不会有好的解决方案。量子企业的倒闭会无可挽回地损害科学和科学家的声誉。但就目前而言,量子纸牌屋就像薛定锷之猫那样处于既活又死的状态中。

[2]原文评论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