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予博客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陸,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个人资料
正文

漫话洞庭東山 (1) 序

(2014-01-03 01:10:32) 下一个

洞庭東山是我的故乡,对故乡的回忆早己列入我的写作计划里,但一直迟迟没有动筆。但我现在决定改变计划,把故乡回忆先写出来,让读者清楚为什么我取网名“洞庭東山人”。许多亲友都知道我出生在姑苏太湖边,中学時的绰号为:“小苏州”。我的知交老仲愽学多闻,他也对我提出质疑:“苏州边上是太湖,离洞庭湖千里之外,取网名洞庭東山人似有不妥。”看來名不正而言不顺,是到了非说清楚不可的時候了。

让我先引用百度百科词条如下:

洞庭湖—洞庭湖 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由于多年来缩水成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百度百科

洞庭山—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部,由洞庭东山与洞庭西山组成,东山是伸入太湖之中的一座半岛,上面有洞山与庭山,故称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最大的岛屿,因位于东山的西面,故称西山,全称洞庭西山。东山与西山隔水相望,相距咫尺,而且有桥相连,地理学上统称为洞庭山。 --百度百科

看清楚了吧,洞庭湖位于長江中游,湖南省边上,湖中曽有洞庭山,洞庭湖以此山而得名,可湖南的洞庭山早已(至少上千年吧)改名为君山,如今洞庭山(包括洞庭東山、洞庭西山)指的就是太湖里、苏州边上的兩座小山,注意在百度百科里用上了:“地理学上统称为洞庭山”这样的词句,潜台词是:虽然疑者众多,但学术上已有定论。

“洞庭”二字來源于“洞府之庭”,洞府指神话中所说的深山中神仙所住的地方。真庭词语解释 ,谓神仙之殿庭。 唐 李峤 《幸白鹿观应制》诗:“真庭羣帝飨,洞府百灵栖。” 说到这里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古人都爭用“洞庭”二字了。

太湖地图


客观地来说,在历史的天空里,湖南的洞庭湖及洞庭山的名声远在太湖及太湖边的洞庭山之上。二千多年來,在古文和诗词里提及湖南的洞庭湖、洞庭山实在太多了。隨便取几句從古至今列于下面: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山海经》

“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庄子·天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李白)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范仲淹)

当湖南的洞庭湖、洞庭山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時候,我的故乡洞庭東山还是一个黙默无闻的小渔村,连上舞台去演个配角的资格都没有。这事也不难理解,中华文明就是一个大陸文明,那块大陸的中心(也称中原)才是文化、政治的中心。長江中游离开中原的距离比起長江出口处要近许多,当然那里的山水尽得文人骚客的追棒,出尽风头。

唐代李朝威写的《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洞庭湖区。当年,唐朝书生柳毅,应试落第而归,途经泾阳,巧遇牧羊女-即下嫁泾阳备受欺凌的洞庭湖龙王之三公主,慷慨受托,为其传书,并按照龙女所说用金钗敲井边橘树,从井下人龙宫,最后救回龙女並结成眷属。后人为纪念柳毅见义勇为,急人之难不图回报的品德,便易其井名为柳毅井,并在旁边修建传书亭,以载其事,铭其德。柳毅传书虽说仅是一个故事,但故事发生的地点明确无异指向湖南的洞庭湖,使我十分尴尬的是:在故乡太湖也有一口“柳毅井”,附近还有一石壁,说是柳毅传书问讯之处。井边还有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大学士王鏊题刻的石碑。这位大学士(明朝的大学士行使宰相实权)就是太湖東山陸巷村人。看來我故乡的先祖们耐不住寂寞,不惜作假硬出风头,这种做法实让我难堪。由此也可看出今日神州各地爭搶古時名人出身地、故事发生地的陋习由來已久,折射出国人爱虚荣,不实事求是的性格缺陷。但《柳毅传书》是一篇浪漫与现实交织的名作,我还是十分喜爱的。

但世无恒事,中华文明的中心一直在悄悄地向東移,其原因一是要面对海洋文明的挑战,二是连年的战乱加上人口的压力,中原地区早已不再是宜居之地。滄海桑田,物換星移,舞台的灯光逐渐移向了我家乡太湖区域。

让我们來看另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它是《拍案惊奇》第一篇,《初刻拍案惊奇》,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凌濛初编著。写明成化年间苏州人文若虚在国内经商屡遭失败陷入穷困破产的境地,人称“倒运汉”。一些从事海外贸易的人就带他出海散心排忧。文若虚没有本钱购置货物从事贸易,只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篓洞庭红(太湖洞庭山的一种桔子,因色鲜红而得名),准备路上解渴。没想到洞庭红在海外吉零国,被当成稀世珍品抢购一空,卖得近千两银子。回国途中他又在荒岛上拣到一个大乌龟壳,回到福建后被一个波斯商人用五万两银子买去,因壳中有24颗夜明珠 。他用这些钱重置家业,娶妻生子,从此家道殷富不绝。作品充满发财幻想,讴歌冒险和投机。

故事中对我的故乡有这样一段描述:“太湖中有一座洞庭山,地暖土肥,与闽广无异,所以洞庭山有一种橘树,名叫“洞庭红”,颜色和广橘福橘相似,香气也相同。只是刚摘下来的时候,略有些酸味儿,后来熟了,也一样甜美,价钱却只有福橘的十分之一。”

故事中的主人翁为“国朝成化年间,苏州府长州县阊门外有一人,姓文名实,字若虚”。苏州“阊门”在明清时期可是个相当有名望的地方。明代画家唐寅(即唐伯虎,苏州人)的诗作《阊门即事》写道,“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明清两代这一带曾经是全中国最繁盛的商业街区。多条大街和包括京杭大运河古河道在内的多条河道汇聚于此。当时这里各种店铺多达数万家,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各省会馆纷列其间。

“洞庭红”本苏州名产,主人翁海外做生意带去当地特产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估计带着他们出海的货船就是從苏州阊门外出发,由京杭大运河入長江,然后向東出海,再朝南去印度洋,到达吉零国(今孟加拉北部)。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在小说史和文学史上均有相当高的评介,我实在是非常喜欢这篇小说,反复认真地阅读过多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小说对明朝中后期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有鲜活详细的描述,小说告诉我们当时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一百多斤桔子,买卖合同如何书写,贸易中间商如何运作,等等。文若虚将名贵的“洞庭红”(柑桔的一品种名)运往外国,备受欢迎,从科学史的角度看来也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因为柑桔原产中国,素有“柑桔之国”之称,世所公认。建议有兴趣的好好读一读这篇故事。

至此,读者对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应该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本文后续各帖将向你们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我可爱的家乡-洞庭东山和我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公元1254-1322年)的代表作 - 《洞庭东山图》

这幅画证明我的家乡--洞庭東山在元代以后已经有了名气。

   
   画作介绍

   赵孟頫在《洞庭东山图》中自题:“洞庭波兮山崨嶪,川可济兮不可以涉。木兰为舟兮桂为楫,渺余怀兮风一叶。”落款“少昂”,钤“赵氏子昂”朱文印。此跋语中隐含着一种幽怨之 意,体现了赵孟頫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后有乾隆御题七绝:“三湘七泽杳难分,恍见微风落叶纷。谁识王孙多意绪,月明波冷予湘君。”赵孟頫和乾隆的跋语都与屈原《楚辞·九歌》中的湘君有关。由此可看出,乾隆对此画已心领神会。

   该作品绘江苏吴县太湖边洞庭东山的秀美之景。图中的东山圆浑清幽、湖面微波粼粼,轻舟荡漾,远景峰峦迷朦。所用笔墨技法从董源的规范中变化而来。柔和的披麻皴和充满节奏的点苔,表现出江南草木的滋润秀美,湖水则以细劲与含蓄的线条写成.

   画家另有《洞庭西山图》,与此图原相联属,惜已散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洞庭東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D001' 的评论 : 应该是東山的枇杷更多更好一些。“白沙枇杷”即产于東山的白沙村。
洞庭東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D001' 的评论 : 这不是你的错,而是你用了一个特定字体的“看”字,博客软体无法显示,才以四个问号代之。谢谢你的阅读和评论,我正在写儿时苏州的回忆文章,估计会在十月初刊发,希望你会喜欢。
HD001 回复 悄悄话 “博客里照片看得过瘾”,打错了,看变成问号了。
HD001 回复 悄悄话 老早去过东山,记得有雕花大楼。但不记得枇杷是东山好还是西山的好?
侬照片里的上汤米苋拍得好,叶脉清晰得像在我后院菜地里种的,真想伸手过去摘一把。
侬一定是摄影高手,博客里的照片????得很过瘾,弹眼落睛
洞庭東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莫厘山人' 的评论 : 网上老乡见老乡,不必两眼泪汪汪。本系列将有多帖全方位展示家乡之美,敬请关注,欢迎点评。紧握手,多谢。
洞庭東山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ongtinghu' 的评论 : 虽然不是老乡,但有长江把我们串联,你们是中游,我们是下游。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你们是源,我们是尾。我们如一定要称兄道弟的话,你是大哥,我只能是小弟。
莫厘山人 回复 悄悄话 握手,老乡,“听松堂”品过茶吗?
dongtinghu 回复 悄悄话 本来还以为是老乡,进来才知道苏州边上还有个洞庭山,有意思。
洞庭東山人 回复 悄悄话 非常高兴见到“橫塘雨眠”的点评,盼望正本系列后续各帖中能得到我的同乡更多的关注和批评。
横塘雨眠 回复 悄悄话 回楼下:香雪海是在光福,不在洞庭东山.
wqz220 回复 悄悄话 还有香雪海
横塘雨眠 回复 悄悄话 洞庭后面只要连着"东山"或"西山"两字,那肯定就不是指湖南的洞庭湖了.苏州人都不会搞错的.
洞庭东山是个好地方.雕花大楼,还有紫金庵都大名鼎鼎.可惜我只是慕名已久,虽久居姑苏城,从未去过东山.小时候听外婆说起过东山,抗战苏州沦陷时,全家曾逃难到东山住过一阵.而西山的林屋洞和石公山我倒是去过,那还是八十年代读高中时春游坐船去的.现在有了太湖大桥,去西山应该方便多了.
至于"柳毅传书",前几年曾看到过有人考证出书里的洞庭湖应该是指苏州的洞庭湖而非湖南的洞庭湖.所以您大可不必为先人的做法感到难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