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是中国人吗?

(2016-01-16 19:02:53) 下一个
     

八、九十年代出国留学潮汹涌澎湃,我也努力地搭上了其中的一股。 只是这股潮水是涌向东欧的,比起涌向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浪,我们只是一条小溪流,还时断时续的。溪流就溪流吧,好歹咱也是出了国,去镀点铜(连镀银都不敢说)。当时是经由国家教委去的公开选拔,作为留学交换学者去的。俗话说,拿人家的手软,我们这些达标的“学者”由教委根据年龄决定所去国,35岁以上的高级职称的“学者”才有资格去欧美发达国家;再根据具体学校交换人数决定去哪所大学或研究机构。于是我被分配到东欧的一个小国,不过我对此还是充满信心和期的。

       秋天来时,我们出发了。抵达留学国首都后,还没来得及端详一下这座传说中美丽的城市,我们同行的几位中国人立即就被送上各自的城市,就像树上飘落的树叶,四散到这个国家某个角落去了。我的“角落”在号称该国第二大城市的一所古老的大学宿舍楼里。一个人单间配有小厨房和卫生间,干净明亮,条件很好,比我在国内工作单位分的宿舍都强太多了,不夸张地说是我有生以来头一回住单间呢。高大的宿舍楼群坐落在一面山坡上,每天回来都要爬一段长长的斜坡。宿舍每层楼有一台开着的电视;每天有人来打扫房间;每周更换浆洗熨平的被褥;大厅里每个房间有一个邮箱收发信件。头几天忙着注册、办理饭卡、见见导师,置办厨具和给家人写信介绍新环境,忙得团团转呢。两周过后,尘埃落定,进入有规律的学习生活,闲暇之余开始感到有些孤单和寂寞(当时分不清这两个词的区别了)。

       平时去实验室好些,每到周末就觉得格外无聊。开始几个周末到城里逛逛,看看街景、建筑、橱窗和其他稀罕的事物。几趟下来,城里那条不到一英里的主街上每一家商店都留下我的足迹,包括市中心广场成群的鸽子都和我成了朋友。我的周围看不到一个东方面孔,听不到一句熟悉的语言。电视看不懂,收音机里只有BBC台能听到一点半懂的新闻。大厅里的邮箱十天半个月才能收到家人的来信。随着时间推移,异国美丽的景色已经激不起太多兴致,相反这种远离自己文化的生活让我开始觉得孤单。给自己写日记似乎更加剧了这种感觉。直到有一天在电车上可见一个当地人提的购物袋上印着“燕莎”的字样,竟然心跳加速,那几个中国字在我眼里是如此的亲切,差点就要上去和人家讲中文了, 一种想和同族人交谈的愿望与日俱增。记得临出国前,亲友提醒将来我会面临寂寞的困难。我自以为紧张的留学生活,哪有时间觉得空虚寂寞啊。现在看来,我是高估自己的心理承受和适应能力了,我想自己得做出一些努力来改变这种局面。
 

       记得那是个周日的早晨,也是全城商店关门的日子(除了市中心的麦当劳不遵守当地的习俗或规定以外),无处可去的我登上了一辆有轨电车,坐在靠窗的一边看着路上寥寥的几个行人打发着又一个漫长的周日。电车快到火车站时,忽然,我瞥见一个东方面孔的年轻女子正在路上往火车站方向行走。还好电车正好到站,我立即跳下电车迎向那位姑娘,用英文开问:你是中国人吗?姑娘冷不丁被我唐突地截住,先是一愣,马上明白过来,回答:我不是中国人,是越南人。大概我绝望的表情让她心生怜悯,她想了想说道:不过我知道哪里能找到中国人。她马上撕下一张小纸条上写坐几路电车,到哪站地下来,往前走不远有个露天摆摊市场,那里有中国人。谢别了越南姑娘,我毫不迟疑地跳上了她说的那趟电车,去寻找我的中国同胞。

       周末的电车上人本来就少,离开市区后就剩下我和另外两三个人了。外面房子越来越稀少,开始出现开阔的荒地和小树林,我的心开始打鼓,原来以为摆摊市场应该在熙熙攘攘市区或居民多的地方。这样荒凉之地会有摊位市场?正疑惑间,到站了。犹犹豫豫下了车,四下一看,荒凉一片,别说摊位了,连一个人影儿都没有,只有冬天的寒风瑟瑟刮过。难道越南姑娘给错地址了?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虽然是白天,但阴沉沉灰蒙蒙的,就好像我此时的心情。不敢久留,只好原地坐电车返回住地。

       回来问同事才知道,越南姑娘没说错,只是那是一个临时摊位点,周日是不出摊的,所以没人,不过摊贩收拾得太彻底了,一点痕迹都没有。害得我失望而归。实际上我后来很感激那位素昧平生的越南姑娘,因为她的信息,我换了个时间去了那个临时摊点,不仅找到了中国同胞,还和我成了多年的朋友。

       那是一对来自上海的年轻夫妇,原来在澳大利亚留学学商,毕业后到刚刚开放的东欧做生意,从摆摊做起,勤劳加聪明,后来连开几家零售商店,把中国的廉价日用消费品销售到当时商品紧缺的东欧。他们夫妇慷慨大方,对待当地的中国人尤其是留学生非常好,几乎每个周末家里都有学生来聚会。吃女主人做的中国饭聊天、打牌、或开车带大家出去旅游。通过这对热心的夫妇,我才知道这个城市里还散在有几个自费出国留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大家都尽量聚在一起度过,一起做饭,交流信息,互相帮助。啊,能说自己的语言的感觉真是好爽,我的留学生活从此不再那么孤寂难捱了。

       冬去春来,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返国的时候到了。回首来时路,踏出国门让我体味到另一种从没有过的孤寂生活,也由此让我寻找到了同胞的真诚友情。多年以后,我们当时那拨“同是天涯沦落人”还保持着的联系。上海夫妇回上海接着经商;几位学成回国的博士也在国内做得有声有色。如果有缘我们能再次相聚的话,将会是一个激动又感慨万千的时刻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绿袖清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开工厂' 的评论 : 谢谢开工厂来访!我们这些走出国门的人多多少少都经历一段寂寞孤单的日子。
绿袖清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oach1960' 的评论 : 谢谢来访留言!您说得太对了,现在我们天各几方,互相联系一下,过一段又因为一些变化终止联系,而相聚的机会更渺茫了,那些友情就装在心里了。
开工厂 回复 悄悄话 我能感受到你当年的寂寞\n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友情珍贵。。。随着时间推移,其实能保持联系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那份儿经历和情谊装在心里就好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