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1960 的随想随写

开个博客是个不错的主意,随意写下的文字能保存下来。碰到对脾气的人也能交流,唠唠嗑。
个人资料
coach1960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青霉素和链霉素,挽救我家两条生命

(2014-11-18 03:26:32) 下一个
青霉素和链霉素,挽救我家两条生命
稍微有点医学和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青霉素(Penicillin)和链霉素(Streptomycin)在1940,50年代是世界上最先进有效的抗生素,它的发明和使用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同时因为它的昂贵和缺乏,也使不能及时得到它救助的千千万万条生命无奈地消失了。青链霉素曾经挽救了我家两条生命。
青霉素救了大姨夫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竭尽全力对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线进行轰炸破坏。大批的志愿军工程兵/铁道兵入朝修桥护路。美军炸毁了桥梁涵洞,志愿军立即抢救修复。再炸,再修,反复争夺。早年有本小说叫作“无名川大桥”,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军队急需懂行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姨夫是四川大学工程桥梁系的年轻讲师,当过地下党,政治上被信任,于是被抽调随军入朝作战。1951夏,大姨夫在指挥抢修战斗中被美军的汽油弹烧伤,治疗中发生严重感染,急需使用青霉素(当时是唯一的特效药)。
自从中国和联合国军交战以来,西方对中国全面禁运。抗生素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被严格封锁,中国只能用黄金通过香港走私进口。国内各药厂刚刚研制成功少量的抗生素,质量不稳定,死亡事故频繁发生。大批的伤病员急需要抗生素治疗。
军队只能下达命令条例,某级别干部和战斗立功人员用进口抗生素;然后是国产药物,用量多少都有规定。生命是无价的,可是救治生命的顺序和力度是有区别的!稍微超出规定就要请示师,军级司令部批准。好在大姨夫在他的部队享受高级军官待遇,进口抗生素得到保障,因此捡回一条性命。
链霉素挽回了母亲的生命
说来也巧,母亲和死神擦肩而过也是在1951年。那年父母同在鞍钢耐火材料厂工作,两人都是25岁的大学毕业生,意气风发。父亲是白云石车间主任,母亲是技术员。原料矿石的颗粒不均是个最大的技术障碍,使成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前方战事紧,生产压力极大,又没有条件更新设备。母亲聪明能干,看到那个立窑有29米高,就想到乡下的扬场晒谷,于是创造性地利用皮带通廊的落差改造成功一个斜筛,把不合格的小矿石筛掉,从而保正了车间的产量和质量。
母亲立了功,鞍钢党委授予母亲“劳技结合”模范青年,鞍山市的报纸几次刊登母亲的故事。还没来得及高兴,灾难就接踵而至。
母亲患了当时致命的颈椎结核,俗称“骨痨”。不能抬头,穿着化学纤维制成的硬背心,躺在冰冷的石膏床上,奄奄一息。对民间百姓来说,这是绝症。当年大医院可以用大剂量的链霉素击退结核菌。
链霉素?黄金一样贵重,又被列为军用物资的药品,当时只有鞍钢的主要领导批准才能拿到少量的国产链霉素。偏偏这个时候,外祖父和两个舅舅在“镇反运动”中被镇压的消息传来,母亲连开口申请的勇气都没有了,看上去是没有多少希望了。
那时父亲和母亲刚刚交往不久,也没有明确关系。父亲这时向母亲求婚,两人以未婚夫妻身份给鞍钢主持工作的第一副经理马宾写了一封求援信。信是父亲亲手送到经理办公室的,不敢有太大奢望,又度日如年地等待消息。
仅仅两天过后,马宾经理的亲笔批示转到医院。马宾批给母亲60只进口链霉素,并且附上为什么这么做的批语“模范团员,她的工作成绩,就是对抗美援朝的贡献”。当最后一只链霉素用完时,母亲奇迹般地康复了!
1957年底,我父母奉命调到塞外钢城工作。几年中父亲见过这位领导多次,但从未有过一次私下交往。父亲也当面感激过马宾先生,每次他只是摆摆手表示不值一提。有时我也在想,当年的上下级关系是不是童话故事啊?
母亲出院时,医生的忠告是不要怀孕生孩子。因为孕妇需要大量钙质,会使病情恶化。母亲冒险生了一个儿子,结果身体反而更好。后来的研究文献表明,怀孕生育是好事,促进钙质吸收。母亲随后又生了两个儿子,才有今天这篇小文问世,呵呵。
附记:
故事来源于88岁的父亲最近所写的回忆文字。我今年夏天回国探视带回来阅读,读着读着两眼就被泪水模糊了。
1913年出生的马宾先生依然健在。在这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到来之际,如果马宾先生本人或亲属读到此文,请接受我的诚挚谢意和祝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4)
评论
十里芳草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感人的故事。你母亲真幸运,及时得到了救命良药。链霉素是1946年研制成功的,但当时极为稀缺,无数结核患者还没来得及用上就去世了,我大舅就是其中之一。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秃笔' 的评论 : 秃笔兄来访,棚壁生辉!
老秃笔 回复 悄悄话 教练,
你家二位成员受惠于链霉素和青霉素。
我可是因为打多了耳朵听力受损。
小学头三年,身体虚弱,常得肺炎,大概三次吧。
那时候父母在军队机关,家属有很好的医疗条件。
医生猛开青霉素,链霉素针。每周三次。
打得我屁股全是针眼。 护士阿姨打针时候还严肃地帮我数针眼!!!
结果,听力受损,耳鸣多年。
现在还是背景有杂音,我就听不清楚。
闲闲客 回复 悄悄话 教练父亲向病重的母亲求婚,感动!好人有好报的。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这还是一篇很美的爱情故事。谢谢好文。
kingfish2010 回复 悄悄话 教练兄好文!

我十多岁时,肺炎,去医院看病时,被注射了过量的链霉素,嘴唇发麻,头晕耳鸣目眩,躺了很长时间才回家。
summerbo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oach1960' 的评论 : 不是。是我孩子在学校学biology的时候,知道了抗生素是怎么发现的。我google了一下,确实是如此。你可以直接查,中文,英文的都是这么说的。
activcard 回复 悄悄话 那时人们没有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抗体,所以青霉素和链霉素很灵。现在滥用这类抗生素,连吃的肉类都有这类抗生素,人们身体中产生了抗体,不灵了。
吕洞宾 回复 悄悄话 不必在意,这里不乏玩笑成分。现在介绍介绍民国大学生活的资料网上不少,有关西南联大的就更多了。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吕洞宾' 的评论 : 恕我不能如兄所愿。越洋电话和90岁老人八卦大学时的杂事?乖乖!
吕洞宾 回复 悄悄话 好文!感谢教练为我们这些工农子弟打开了一扇窗门,使我们有机会能够了解一个我们当年比较陌生的家庭。借此,请允许我向您并通过您向您的父亲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愿,祝他老人家身体健康!

贼不走空,顺道请教一个问题:尽快回复为盼:

以前看到一篇好象是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的一位老教授武忠弼写的回忆文章,说在35年的129学运中,上海的学生要去南京请愿,扒了火车,政府不许司机发车。这时,同济工学院的学生跳上火车头就把学生拉倒了南京。原来,同济校园里有个火车头和一段铁路,工学院学生实习用的。

我的问题是:您父亲上同济是抗战以后了,实习课还有开火车么?

另外,宝钢的副总指挥曾乐先生的先进报告里说,他也是五十年代初由同济毕业后就分配到鞍钢的?您父亲和他熟么?不过熟不熟都没关系,反正我和他没关系,我就是名人控。

曾乐先生刚到鞍钢时,组织上分配个任务,要他低温天气条件下钢梁的焊接问题。他刚到车间,老师傅还看不上这个白面书生,不惜地和他合作。等曾乐拿起焊枪接上焊条,他们服了,觉得小伙子手艺不错,再等曾乐配出自己的焊条,他们彻底服了,因为钢梁在冬天出现的焊接问题解决了。

曾乐说,他们大学一年级的主要课程就是是在金工实习。这让我想起了现在脍炙人口的蓝翔技校,他们的校训是:你要不好好学技术,和清华北大有什么两样?

我的问题是:一:曾乐的说法是否可靠?大学第一年以金工实习为主?二,如果可靠的话,您父亲的绝招是?

PS:如需电话咨询,话费凭收据报销。
plum59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谢谢分享。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谢谢真实的分享,我相信那时的上下级就是那么的童话。因为我的父亲也是这样的。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多谢教练兄分享!赞马老爷子好人得享高寿!

当年的小伙伴中,也有一位因为用链霉素导致耳聋的,十分遗憾。。。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人生是一场梦' 的评论 : 谢梦妹妹!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骨瘦心闲' 的评论 : 这个太沉重的话题,但又不能不提,暂且就一带而过吧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ummerboy' 的评论 : 夏娃是搞制药的?您但写一篇吧!:)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欲千北' 的评论 : 谢千北兄!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rdong' 的评论 : 尔冬是大侠啊,我这里蓬荜生辉!谢谢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颐和园' 的评论 : 园姐,我深知生命的偶然性和脆弱,所以倍加珍惜!谢谢您的鼓励!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见风是雨' 的评论 : 坛子里也见过面的,谢谢支持!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reco2pls' 的评论 : 完全同意。一些人享受所有科学进步带来的好处,又无根据地说些“便宜话”。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问候晓青!
summerboy 回复 悄悄话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
  医药卫生类400-2.jpg (6073 bytes) 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学术论文,报告了他的发现,但当时未引起重视,而且青霉素的提纯问题也还没有解决。
  1935年,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钱恩和物理学家弗罗里对弗莱明的发现大感兴趣。钱恩负责青霉菌的培养和青霉素的分离、提纯和强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几千倍同,弗罗里负责对动物观察试验。至此,青霉素的功效得到了证明。

  (图)澳大利亚病理学家霍华德.弗罗里因进行青霉素化学制剂的研究,而与弗莱明、钱恩同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青霉素的出现,当时曾轰动世界。为了表彰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弗莱明、钱恩、弗罗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医药卫生类400-3.jpg (7023 bytes) (图)图中央是青霉菌,周围是致病细菌。距青霉素最远的细菌个大、色浓,活力十足;距青霉菌较近的细菌个较小、色较浅,活力较差;而最接近青霉菌的细菌个最小、色发白,显然已经死亡
summerboy 回复 悄悄话 虽然说是西药,其实它们不是化学合成的,他们是霉菌里提炼出来的,这里有一篇文章教你如何从发霉的面包提取盘尼西林:真正的好东西是天然的:

http://io9.com/in-case-of-apocalypse-heres-how-to-make-penicillin-in-1110902296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种偶然。如果当年的一对青年没有相识相爱,如果没有马宾那样的好领导,如果没有那些进口的链霉素,如果没有您母亲的康复,如果您母亲谨遵医嘱,那我们就没有教练兄,就读不到教练兄的这篇动人小文了。
人生是一场梦 回复 悄悄话 这两种药确是救命药。不过我爷我爸和我都对链霉素过敏,好在没有留下后遗症
erdong 回复 悄悄话 读了好感动啊!敬佩你的父母亲!
aguy 回复 悄悄话 好!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感人的文章。问好!
见风是雨 回复 悄悄话 奇迹!喜欢读你的文章。
骨瘦心闲 回复 悄悄话 "外祖父和两个舅舅在“镇反运动”中被镇压",这样的人伦悲剧“解放”后上演了多少?
欲千北 回复 悄悄话 令人动容,好文。
moreco2pls 回复 悄悄话 我有类似经历,所以完全不能同意现在流行的反科学思潮,和对“纯天然”的崇拜。我觉得大自然非常凶险,而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毕生心血为我们研究出这些产品。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