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周一,我想躲过周末人群,去看候鸟雪雁北迁,体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雪雁的临时栖息地藏在深山的湖泊里,每年只有春季的时候在那里停留几个星期,然后就一刻不停地飞到阿拉斯加了。
到达的时候运气好,还没在观景河滩站稳,水面上的雁群就发起了一轮起飞,我赶紧掏出手机,咔咔一阵拍,镜头前景是一排人头,好像在剧场一样。等雁群落下,人群开始热闹,放眼一看,绝大多数是同胞,让人不禁疑惑,为啥只有我们老中这样热衷看雪雁? 可能都像我一样,被朋友圈吸引来的吧。
周围熟悉的母语此起彼伏,指导摄像的,招呼吃喝的,呼朋唤友的,发现同好加微信的,我明明在野外看鸟,却好像身处某同乡会的大party。我这才想起来,这天是长周末。最糟的是,中间夹杂着几个小孩,互相追逐、抢玩具、尖叫、嬉笑,不亦闹乎,搞不清是人来疯还是自来疯。如果是跟学校组织的春游出行,应该不会如此疯癫吧。不知道家长们是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如此健康、自信、活泼好动、勇于表达而自豪。从另一面来说,明年湖边会不会新竖起一个有中文标识的牌子,“请勿大声喧哗!”
我曾经去周末中文学校帮朋友代课。那里的孩子课间在楼道推搡打闹不说,甚至把教室里的转椅“骑”到走廊,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人见人躲。还有小孩因为课间打闹起了冲突,老师找到欺负同学的孩子家长,家长一脸不屑,“我家孩子在美国学校都是上荣誉班啊,乖得很,同学都说他思马特,老师心算都不如他快,怎么在你们中文学校就搞出这么多事情来”,然后顺便翻个白眼。
不得不说,她也算是个聪明人,一下就指出人在不同环境下会呈现出多面性。在某个环境中表现得内敛、守规矩,换到另一个环境,就变成了外向,甚至,说好听的是强势,难听就是蛮横。我推断,如果是西人老师找这样的家长沟通,她一定低眉顺眼,唯唯诺诺,骚瑞不断,连眼皮都不敢高抬,生怕让老师看到自己的三白眼,引起误会。
前几天进城了一趟,去看一个来自国内文艺团体的演出。很多年前,像这样的演出,不是赠票就是极便宜的集体票,观众都是成群结伴的,而且被拉去捧场的意思多于去欣赏节目本身,搞得剧场就像单位礼堂,聊天的,吃零食的,台上开讲之前,总有维持一下台下秩序的必要。这次可不一样, 正儿八经商演。如今票也高科技,即时动态条形码,想留作纪念都不行。
我提前半小时入场,过了开演时间二十多分钟,还在陆陆续续进人,没有熄灯的意思。早知道其他人这样闲庭信步,我刚才在中国城大排档大可不必那样狼吞虎咽赶时间啊。观察一下周围,观众多数是小留模样,零星几个有花白头发的中年人。
我坐在舞台左前方的位置,前面两排有一个单身男生,坐了一会儿就挪到中间去了;与我同排的一对情侣,进出几次,拿了饮料往前挪了几排。看样子他们也是聪明人,从售票软件上直接查看哪些座位没有卖出,一般剩下的都是最高价位的。
等到终于开演,观众席里时不常出现黑乎乎一团团的小骚动,都是领座员带着迟到的座位正主,请不对号入座者离开,包括我正前方的三个姑娘。还好台上的演员演出经验丰富,定力强,不仅没有被干扰,反而拿第一排占座不让的几个人来了个现挂。
有人说,“中国人圈子有毒”,我觉得恰恰相反,不是有毒,而是有蜜,要不然大家都喜欢嗡嗡地扎堆往里钻呢。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共同的目标,可能是中文学校,看戏,买菜,或者就是看个鸟。走到一起,就像回了家,不仅放松,乃至放肆起来。
因为不拿自己当外人,会经常有人在华人超市一层层剥菜心,他们不会在西人超市这样做。同样的,我们在中餐厅高谈阔论,欢声笑语,随性而为;在西餐厅则抿着嘴唇嘬水,小心翼翼摆弄刀叉,生怕碰撞的声音打扰了餐盘中的食物。
这是一个不用顾忌太多规矩、面子和公德的舒适圈。“自己人”,什么都好说,散漫、迟到、噪音、占点小便宜算个啥。有人心中认定“中国人都是不守规矩的”,所以对同圈人无比鄙视,但不妨碍自己享受这种“舒适”,——在没规矩地方的守规矩,不是傻嘛。规矩和礼貌是给外国人看的,是给中国人争光用的;都是中国人,做给谁看?
窝里横是传统,对外怂也是;比如一直强调某土完整,其实“自古以来”的多了去了,偏偏只敢冲着某岛发发邪火而已。
入外籍就不是中国人了,本来就是外人! 还当自己不是外人,纯属自做多情,找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