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之灵

酷爱读书,对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有着浓厚兴趣,涉猎多个行业,随时随地汲取各类信息,交友广泛。本博主要为博主原创各相关话题
正文

国共对日作战行动及组织与军事能力评述(三)南京!南京!

(2014-03-01 00:05:16) 下一个

前两篇中分别介绍了抗战初期南北战场的两大战役----淞沪会战与太原会战,第三篇本来是要谈徐州会战顺便简单带过南京一役的,因为南京保卫战不过是淞沪会战的后续结果之一,而且从军事角度来说作战过程实在是乏善可陈。但提起笔来,尤其是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30万同胞、10万热血男儿的身影历历在目。当你把30万这个抽象数字实体化为身边亲友般的一个个鲜活生命时,顿觉无法抑止。正逢本周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每年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看样子中日间的紧张关系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最后决定独成此文,以缅怀那些逝去的生命。

话说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国军百万大军全线崩溃,毫无组织,日军部队在追击过程中如虎入羊群,尤其是最后投入淞沪会战包抄国军侧后的日本第十军(见第一篇淞沪会战)气势正盛,大胆违背日军参谋本部停止前进就地休整的命令,一举突破宁沪杭国防工事,继而带动日军全体争相向南京进发。
 
军事上,当时所有人都清楚,南京是守不住的。从政治上来说,在首都悲壮地大打上一场,确实对于激发抗日持久战的军民士气、坚定抵抗决心、争取国际支持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实际结果是,由于国军高层一贯无能的组织指挥“艺术”,这一战打得只闻其“悲”,未闻其“壮”。守卫南京的决定间接促成了南京大屠杀的发生,还人为地增加了困于城中惨遭屠戮的军民人数。

11月底,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以表明抗战到底的决心,同时任命自告奋勇的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率领以36、87、88师和教导总队等中央军精锐为核心的淞沪败军死守南京。这支部队数番号能数出10几个师来,真正还能一战的,算上补充的新兵也就七八万条人枪。

这里插一些关于国军日军编制的补充内容。二战时期,各国陆军普遍采用集团军、军、师、旅、团、营的编制方式。德军一个师的满编人数为18000人,国军德械师的编制人数为13000人,实际人数大都在10000上下,地方杂牌师更是三五千人都是常事。日军的编制则区别于大多数国家,采用方面军-军-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的架构,开战时一个师团的编制为25000-28000人。不仅如此,当时日军士兵在射击、白刃战和炮火运用等方面的水平要远远高于国军。

12月1日,日军大本营正式下达攻占南京的命令,9个师团直指南京,其中正面攻击南京的主要是第十军下辖的第6、114师团和上海派遣军的第9、第16、第3师团,另有第13和第5师团一部从东西两个方向渡江包抄江北浦口以切断守军后路。

守军方面的计划是内线由最精锐的36、87、88师、宪兵总队和教导总队建立环形工事。其中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的36师负责在城北防守渡江的唯一通路挹江门和下关码头一带;实力最强的教导总队负责城东正面的麒麟门、紫金山、中山门大片区域;87、88师防守南面光华门、中华门、雨花台;宪兵总队防守西南临江方向。除此之外,其它守军全部奉命防守南京外围。下图是手绘的南京保卫战形势简图,美术水平有限,主要是为方便直观了解当时情况。
 
实际情况是日军一路尾随淞沪溃军,12月6日进抵南京外围,守军未及构筑有效防御,12月7日蒋介石携夫人乘机离开南京。12月8日至9日间,日军全面突破南京外围防线,龙潭、汤山、淳化、牛首山等阵地全部易手,日军追击败兵直抵南京城下。

2000多年前,韩信在井陉背水一战成就了军神不世的美名。然而,和写出传世巨著《孙子兵法》的兵圣孙武不同的是,军神韩信的成功经验在此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坑死了无数趋之若鹜的效仿之辈。前有汉水之徐晃、街亭之马谡,后有南京城下之国军上将唐生智。

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时,为表示死守南京之决心,坚定守军之意志,命令封锁撤往江北的线路,收缴遣散所有渡船,使得不仅军无退路,数以万计的百姓也无处可逃。

古有兵法云:“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通俗地说,就是行军打仗,应讲究背山面水布阵。兵法之所以可以称之为“法”,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说的原则都是正确的。韩信反其道而行之,背水一战功成名就,是有诸多其它关键因素限制的。首先,守军从士兵到统帅,要有高昂的士气和坚定战斗到底的决心,而南京所有的,是一群被敌人穷追至此的溃军和时刻准备只身逃走的统帅;更重要的,是要有可以扭转战局的奇兵,否则实力悬殊情况下单纯的背水死战只会是背水战死。士气不振、将领动摇、无路可退、求胜无望,任何处于此种境地下的军队,都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绝望”。这种情况下,对于多数士兵来说,求生的本能将成为压垮一切的那根稻草。

12月9日,日军发出投降最后通牒,毫无悬念地遭到拒绝。12月10日日军对南京城发起总攻,当天一度突破87师防守的光华门,后被守军击退。

严格意义上来说,1937年的南京城最终不是被从外部攻破的,而是先从内部崩溃的。我们现在要把目光暂时从战场上移开,来看蒋总统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它在二战期间贯穿始终的表现。蒋和毛这对旷世冤家,两人头上都顶着伟大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的巨大光环。虽然他们之间的胜负最终是在战场上分出,但他们二人的主要身份还是政治家无疑。拿蒋来说,自其当政以来的几乎每一次军事行动,都是以直接的政治目的而非单纯的军事胜利为中心。虽然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把这一目标贯彻得如此彻底。抗战期间的淞沪会战、常德会战、远征缅甸、湘西会战等都有着大大小小政治的影子,南京保卫战更是彻头彻尾政治的产物,它的发生不仅为了鼓舞国民士气、延缓日军步伐和争取国际支持,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为国民政府正在与日本进行的秘密和谈争取谈判的砝码,这也是为什么蒋委员长不惜为此压上手中最后的精锐部队。事实上,从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到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的四年期间,国民政府与日本政府间的秘密谈判始终没有完全中断过,这也是为什么直到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国民政府看清战争前景后才正式对日宣战。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日军势如破竹,转眼间城破在即,而和谈却毫无进展,为了保住这几万家底,蒋委员长还是动摇了。于是便有了12月11日要求唐生智撤退的急电。行军打仗,最怕统帅意志力不坚定,执行不彻底。拿破仑说过:“最坏的决定也比没有决定要好。”

12月12日,城南雨花台和城东紫金山制高点相继失守,包抄江北的日军已越过江浦直奔浦口,最后的退路即将被切断。当天下午唐生智在作战会议上出示军委会电报,宣布弃城。接下来这个阶段也是整个南京保卫战中遭受抨击最多的阶段,因为那种无组织、无秩序的状态,根本不能称之为“撤退”,确切的说,那只是数以万计的个体在绝望中逃命。

由于缺少渡船,预定计划是大部分守军由正面分散突围,只有最北侧的36师和宪兵等少量部队乘船过江。而南京守军中并没有唐生智本人的嫡系部队,所以唐在会议上简单下达撤退命令后并未详细落实即自行乘船渡江离去。不仅如此,不少高级指挥官也在得到撤退消息后丢下部队之身逃走,整个南京城一片混乱。其实当时的日军忙于进城,部队成功突围的机会很大,但结果是只有少量部队有组织地成功突围,其余大部分人陆续得到撤退消息时,已经失去指挥,所能做的就是凭借着求生的本能各自向江边奔去。屋漏偏逢连夜雨,守卫后路下关码头和挹江门的36师未及时得到撤退命令,一度在挹江门阻止败兵出逃,使形势更加混乱,最终败兵在绝望中爆发内战,冲破36师防线到达江边,数以万计的溃兵和难民拥挤在江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绝望中疯狂争抢着有限的渡船。

12月13日,日军最精锐的第6师团率先由中华门攻入南京,随后第3、第9师团由光华门攻入,而第16师团一部攻入中山门,另一部则尾随国军败兵直追至下关,日军沿江而上的军舰也陆续到达下关江面,南京城破。如果说前一天国军那种完全无组织、无秩序的溃逃仍然可以勉强称之为撤退的话,接下来的时间则是不折不扣的屠杀。留给几万未能渡江的溃兵的,有四条路,一是在严寒与枪林弹雨中不顾一切地泅水渡江,二是回头孤身死战,三是放下武器投降,四是脱下军装逃入难民区。最终结果我们都知道,不管选了哪一条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客观地说,大量士兵混入难民队伍也间接地促成了南京大屠杀的发生。
 
回头评估南京保卫战的前前后后,忍不住说,这实在是一场本可以有机会避免的世纪悲剧。从军事上来说,南京保卫战确实适当延缓了日军前进的步伐,但10万精锐只换来不到10天时间,很难说有利于下一步防守武汉。尤其是像教导总队这种以德军二战前那十万精锐国防军为目标打造的种子部队,它的每一名成员都可能在后方扩充为一支十倍百倍的部队,虽然这支部队的一部分最后成功渡江突围,但其无意义的巨大损失是难以弥补的。南京一战后华中地区一时间国军几乎无兵可守,如果不是日军攻占南京后进行休整同时转攻徐州以图大同津浦线与华北日军会师,难说武汉不会是和南京相似的下场。

从政治上来说,南京30万同胞的鲜血伴随着传教士和记者们的照片传遍西方世界,对于争取对中国的支持和对日本不利的国际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样的代价实在是令人语塞。

最后再简单看看这个时期的共产党军队。南京保卫战开始时,太原会战已经结束,12月14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随着日军攻占南京,毛泽东所坚持的独立自主路线获得党内肯定。老毛手里的家当经不起几个平型关的折腾,到南京这种战场还不够塞个牙缝,他十分清楚自己手中的这支“教导总队”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华北地区的八路军化整为零由运动战转入游击战。115师一部由聂荣臻率领开创晋察冀根据地,另一部随林彪前往晋西南开辟根据地;120师前往开辟晋绥、大青山、晋中等抗日根据地;129师前往开辟晋冀鲁豫根据地;中共中央则以延安为核心发展陕甘宁边区。新四军刚刚在江南组建,军部直到南京保卫战结束后的12月底才在汉口建立,这期间也基本忙于在苏皖一带巩固根据地。

 
1937年的战事即将谢幕,而种种迹象告诉我们,南京,没有成为日本所期望的战争终点,这场为时8年的抗日战争,才刚刚开始……

后附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作战序列。本系列其它文章见灰烬之灵的新浪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u/271483118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