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之灵

酷爱读书,对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有着浓厚兴趣,涉猎多个行业,随时随地汲取各类信息,交友广泛。本博主要为博主原创各相关话题
正文

1991年圣诞苏联发生了什么?---记苏联是怎样解体的

(2013-09-13 17:20:16) 下一个

今天,我想写的是-----1991年圣诞前后苏联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换一个通俗的说法-----苏联究竟是怎样解体 的?

   说起这个话题,其实多数对国际时事和历史稍有兴趣的人都能说个大概。无非就是末代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引发政变,政变引发群众运动,群众运动使叶利钦 成功夺权,叶利钦成功夺权后苏联解体。不过对于这样一件影响了整个世界发展的事件,用这种方式简单描述,未免太过儿戏了。那么,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前因 后果及其产生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呢?

    说实话,要说苏联解体的原因,可能过于复杂。经济上结构矛盾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改革失败,人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军事上阿富汗战争失利,开销庞大、机构臃 肿、士气不振;民族方面矛盾不断升温,各共和国离心力日益增强;外部环境上华约一步步崩溃,国际形势恶化;内部民心思变,领导层分歧加剧,派系、权力斗争 无限升级。有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军事问题、民族问题等等,光剖析这些问题写一本书都不为过,这里还是专注于事情的发展过程吧,至于个中是非功过,任君评 说。

    首先,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这个名字不难看出,它是一个由诸多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制国家(数量不断变化,解体前夕为15个加盟 共和国)。根据苏联宪法,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力,这也早早埋下了苏联解体的伏笔。当然,这些其实都是文字游戏罢了。有前面所说那些问题的 积累,时候到了,有没有纸上这些铺垫,国家都会完蛋。如果力量的消长没有满足条件,就算文字游戏做得再漂亮,也会如美国南北战争一样被打回原形。

    苏联解体过程中有两个不得不提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名字贯穿始终。一个是任内导致苏联解体的“末代皇帝”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另一个则是直接操刀肢解苏联的“乱世枭雄”叶利钦(Boris Yeltsin)。

1991年圣诞苏联发生了什么?---记苏联是怎样解体的
时代周刊1991年12月23日封面的戈氏照片,旁边的标题是《没有国家的人》

1991年圣诞苏联发生了什么?---记苏联是怎样解体的
时代周刊1991年8月封面的叶氏照片

    戈尔巴乔夫,1931年生于农民家庭,先后学习法律和农业经济,受前苏共总书记安德罗波夫赏识和提拔,于1985年一跃成为最年轻的苏共总书记。

    叶利钦,同样出身农民家庭,建筑系毕业,比戈氏年长一个月,却明显“思想觉悟”不如前者,以至于晚九年入党。85年成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87年被免职,91年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2000年元旦前夜辞职,07年去世。

    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苏联是1991年底解体的。然而这个庞然大物并非一夜之间瓦解的。它是在一个长达数年的过程中慢慢地积累着各种社会问题,最终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改革!改革!

    戈尔巴乔夫从上任起,就将“改革”视为贯穿其施政始终的口号与目标。首先,是外交上努力改善同西方世界的关系。6年总书记任内,先后11次与美国总统举行 会面,频率堪比朝贡。1987年,苏联开始陆续从蒙古和阿富汗撤军。同时,逐步放松了对东欧华约国家的影响与控制。其结果是1989-1990年间,东欧 国家陆续发生政权更迭。1991年7月1日,各国在布拉格签字宣告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虽然这一结果对相关各国的影响不尽相同,不过今日回头来看,单从 苏联自身来看的话,此举颇有点“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之感。如今回头来看,就像一部标准黑帮电影中的对砍场面,已经砍到彼此头破血流了,居于劣势的一方突 然扔下武器,张开双臂,大喊:“我认输了,咱们握手言和吧。”各位觉得此时下一个镜头里,对面已经杀红了眼的那位,是会上来给对手一个拥抱呢,还是会上前 揣上一脚再补上几刀?

    在经济上,80年代苏联陈旧僵化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确实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变革的时候。戈尔巴乔夫从1987年起开始推行全面的经济改革,改革主要集中在 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取消。对比中国自下而上、以轻工业和农业为重点、以一系列经济特区为试点逐步推开的改革开放,苏联经济改革采取了 自上而下以图一蹴而就全面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方式。然而,数十年传统计划经济产生的巨大惯性使苏联这台庞大的工业机器远非一夕之间可以全面转变,盲目向市场 经济进行全面冲刺的结果,是苏联在计划经济开始解体而市场经济未能及时成熟起来的过程中陷入了泥潭。伴随着工厂倒闭带来的物资短缺和市场经济带来的通货膨 胀,国民生活水平急速恶化。看看中国80年代末“价格闯关”失败后带来的社会影响,苏联当时的情况要严重得多。

    政治上,为了达到全面变革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目标,戈尔巴乔夫发起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吹响了政治改革的号角。不难想通,对于苏联这样一个苏共独大、控制力渗 透入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的国家来说,所谓的“政治改革”,其实无非是“削弱、瓦解苏共”的另一个委婉说法罢了。苏联领导层在这时忽略了一个残酷的现 实,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拥有广泛基础和严密组织的苏共的存在很可能正是维系其国家完整性的重要纽带之一,而事情的后续发展似乎也无情 的证实了这一点。不得不吐槽一句,回头来看,戈尔巴乔夫在其总书记任上的许多行为所表现出的政治上的幼稚与理想主义,实在是与其所处位置和阅历不相匹配。

    回到具体的政治改革措施。首先是1988年成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苏联最高立法机关,负责选举“苏联最高苏维埃”(即苏联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同时具 有立法权)。其次是1990年设立“苏联总统”一职并由戈尔巴乔夫本人出任第一任苏联总统。接下来是放松对反对派的压制和对媒体的管制,允许反对派有组织 的活动,推崇新闻自由等等。这一系列行动都可以看做是对苏共既有权力的削弱,其发展方向是一个多党制的总统制国家。现实的发展并不总是像人们起初设想的那 样简单。事实是,以上一系列措施在短时间内逐一铺开后,结合经济改革失败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快便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其一是内部利益集团的不满,使苏共 内部权力斗争迅速升级;其二是不断发展的反对派、不受控制的媒体、群狼环伺的国际环境、陷入混乱的国内经济,这几个因素纠缠在一起,结合成了一股涌动着的 强大力量;其三便是下面要提到的苏共影响力削弱后凸显出来的苏联民族问题,这一决定性因素也被苏联前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成为“摧毁苏联的攻城锤”。

民族问题


    解体前的苏联由分处15个加盟共和国的100多个民族组成,俄罗斯族占总人口51%,共拥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和方言,这其中还包括二战期间被强行并入苏 联的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曾经和德国人暧昧不已的乌克兰,民族问题错综复杂。(相比之下,中国的民族问题可能还要简单些。毕竟 汉族人口占91%,且均匀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份,除新疆、西藏外,其它地区的少数民族汉化程度也都比较高)

    苏联解体前的那几年中,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多地爆发民族冲突。1986年12月,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发生学生运动并演化为骚乱,称阿拉木图事件,造成 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1989年4月,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发生要求独立的示威活动,军队清场过程中发生冲突,造成19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称第比 利斯事件。1989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爆发乌兹别克人与土耳其族人的民族冲突,死亡106人,失踪数百人,冲突后发展为针对所有非乌兹别克 族人的仇视。1990年初,阿塞拜疆首府巴库爆发严重种族暴力冲突,数以万计的难民离乡背井。

    当一系列民族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之际,苏共的权威性又在政治改革中被不断削弱,人民日常生活也随着经济改革的失败而陷入困境。于是,再也无法找到一个可以 把大家继续绑在一起的理由了。1990年3月,立陶宛第一个宣布独立。此后格鲁吉亚于1991年4月宣布独立,其它多个加盟共和国虽没有马上宣布独立,却 也相继发表了主权宣言。

权力斗争

    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直接带来的是权力斗争的不断升温。因为有变化就有机会,而每当机会出现时,总会有无数权力爱好者趋之若鹜。当时苏联的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军方等强力部门领导的党内保守派、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中央改革派以及叶利钦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之间。

    叶利钦由于其激进作风,早年曾颇受以“革新”为己任的戈尔巴乔夫赏识与提拔,后因党内政治斗争加剧二者反目。1990年5月,叶利钦当选俄罗斯联邦最高苏 维埃主席,不久后宣布退出苏共,开始正式代表俄罗斯联邦政府与苏联中央政府进行博弈,并于1991年6月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

    1991年3月17日,前苏联举行全民公投,其中6个加盟共和国进行了抵制,结果是76%的选民支持维持统一的国家。于是1991年5月,戈尔巴乔夫与 15个加盟共和国首脑达成协议,同意组成“新苏联”,根据协议内容,明确了各个加盟共和国的主权,苏联事实上将由“联邦”变为更加松散的“邦联”。8月 14日苏联政府公布了新联盟条约文本,并计划数日内完成签字。

八一九事件

    前面的文字中陈述了苏联解体前的诸多事件,然而这些事件都发生在一个时间点之前。说到这个日子,在听我啰嗦了这么久之后,本剧的高潮终于要来到了~~~虽 然苏联解体的正式标志是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移交权力,然而1991年8月19日才是事实上敲响苏联丧钟的关键时刻。这一天发生的 事,史称“八一九事件”。

    前文提到的新联盟条约达成一致后,终于松了一口气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于8月4日飞往黑海度假,计划于8月20日返回莫斯科完成条约的签字。话说这里还真 是苏联领导人的伤心地啊,莫非戈尔巴乔夫童鞋的历史学得不好,不知道27年前权倾朝野的赫鲁晓夫同志就是在黑海度假时被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而被 迫退休的?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地讽刺。由于对戈尔巴乔夫的一系列施政不满,更重要的,是监听到了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等人关于要清洗强硬派的对话,由副总统、总理、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克格勃主席等一干实力派人物组成的团体决定采取“非常行动”。

    8月18日,身处黑海别墅的戈尔巴乔夫遭到克格勃软禁,政变发起者前往谈判,要求其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或将权力移交给副总统。然而,他们最终在没能得到满意答复的情况下不得不空手返回莫斯科。

    8月19日,政变发起人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同时发表《苏联领袖声明》,副总统宣布代理总统职务。部队受命进城先后控制广播、 电视等关键设施,俨然一副尽在掌握的架势。同日,叶利钦发布声明称发生政变,数以万计的莫斯科市民开始在叶利钦所在地白宫附近聚集和设立路障。当天下午, 面对滚滚人潮,一支关键的近卫坦克营宣布倒戈,叶利钦在其中一辆坦克上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成为整个事件的转折。

    8月20日,见事态一直无法收拾的紧急状态委员会才决定进攻白宫抓捕叶利钦,调集了内务部队、装甲部队、直升机部队、特警和伞兵,而关键的攻坚和抓捕任 务,则由克格勃阿尔法精英小组负责。然而在最后关头,克格勃阿尔法小组拒绝执行命令,使行动告吹。同日,风向开始转变,部分加盟共和国和外地军区开始陆续 表态反对紧急状态委员会。

    8月21日,装甲部队进攻议会大厦受阻,军队陆续倒戈。事已至此,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命令部队撤离莫斯科,戈尔巴乔夫返回莫斯科,逮捕政变相关人等,事变结束。

    回顾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班底,几乎囊括了一个国家的所有强力部门领导,阵容不可谓不豪华,然而对于像政变这种脑袋系裤腰带上的技术活,却搞得好似儿戏一 般。既无明确目标,又无强力贯彻执行。其实在我看来,八一九事件与其说是政变,不如说是一场失败的“兵谏”更合适。因为行动者起初的想法是逼戈尔巴乔夫就 范以掌握法理主动权。结果一旦计划失败,便不知所措,失去下一步目标,以致失去了第一时间抓捕叶利钦的良机。提到“兵谏”,不知当年蒋总统如果意志坚定一 把,西安事变又会如何收场呢?即便如此,在第二天如果有坚定的决心,事实上紧急状态委员会仍有机会一搏,然而都已采取政变这等非常手段,领导者们仍不能下 定破釜沉舟的决心,这种犹豫和彷徨的情绪传递到下面执行者们那里,最后收场的结局也就丝毫不让人奇怪了。相比2年后叶利钦派兵攻打议会时,同样遇到大批群 众的阻挠,同样有各派政治势力的周旋,同样遭到克格勃的抵制,却能果断不惜代价夺取胜利,此等决断力和执行力,高下立判。毕竟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人们只会 记得站到最后的胜利者。

解体

    八一九事件平息后,戈尔巴乔夫本来还想继续他的新联盟条约。然而,平息八一九事件的人是叶利钦,而不是戈尔巴乔夫。以此为契机,短短几天,实力此消彼长, 加上中央政府实力派遭到全面清洗,苏共被叶利钦宣布非法而遭到解散,各方话语权和影响力早已今非昔比。8月20-31日数日间就有乌克兰、白俄罗斯等9个 加盟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在此基础上,原有方案被推翻重新谈判,各方的要价和砝码水涨船高。最终,到11月底,才终于又谈出一个更加松散的“主权国家联盟 条约”草案,根据这份草案,苏联中央政府的权力将倒退到甚至还不如美国建国初期的水平。说得通俗些,就是基本只剩象征意义了。然而,最终戈尔巴乔夫连这份 安慰奖也没有能得到。就在他不断努力说服议会批准这一草案的时候,铁了心要肢解苏联的俄联邦总统叶利钦和乌克兰、白俄罗斯总统在白俄罗斯境内的别洛韦日森 林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此后不久,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其他加盟共和国陆续宣布退出苏联,加入独联体。1991年12月25日,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不复存在。

    总结苏联解体过程的前前后后,虽然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可要我说,最直接、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亡于其内部权力斗争。庆幸的是,如果不算日后的车臣和俄格之战的 话,整个苏联解体和政权更替过程基本是在和平中完成的,看看中国的辛亥革命,对于一个民族矛盾众多的国家来说,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至于苏联解体带来的后果,对于苏联自身的影响,这里就不多说了,想必大家听到的、看到的已经都不少了。总的来说,苏联失败的经济改革和国家解体给社会方方 面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工业生产力和科技能力严重下降,由超级大国迅速退化为靠出口资源能源度日的二流国家。普京则更为直接地称其为“影响广泛的国家悲 剧”。中国当以此为鉴,重视那些这个过程中突显的问题,诸如设定改革的方式与节奏,限制内部权力恶性竞争,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努力消除社会不公,建 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民族同化政策,合理制定国家外交战略等。当然,对中国来说,苏联解体本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中国的北部边疆就此摆脱了多 年来的军事压力。但美国也由此从冷战中解脱出来,所谓“天塌下来个大的顶着”,苏联这个大个不在了,西方国家的首要遏制目标,没过多久就自然而然转到中国 的头上了。说到这里想起个笑话,说是中、美、苏三方同桌吃饭,美苏两个大块头为争桌子中间的主菜大打出手,中国则在一旁低调地闷头扫荡着桌上的盘盘碟碟。 等美国人终于气喘吁吁地干趴下了苏联大汉,扭头一看旁边那个黄皮肤小子吃得滚圆的肚皮,鼻子都要气歪了。不过,没多久拉登大叔就又给中国带来了十几年的发 展机遇。

    不得不说,这个题目有点大,写来写去,始终没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状态。不过几千字一口气写下来,还是蛮累的,大家闲暇时拿来随便看看当是解闷吧,如果有什么遗漏或失误的地方,也望及时提点。

更多博文见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14831182_0_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