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60)
2023 (79)
看电影《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又一次冲击道德底线。这个老电影估计大部分人都看过了,我却不知何故错过了。电影自然很感人,但对于我们从中国大陆出来的人来说,影片崇尚的道德标准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不是正好相反吗?
影片故事不复杂,很容易简单概括。查理靠了两份奖学金进了一所贵族高中。感恩节同学们都去各地度假,他却要找份工作赚取圣诞节回家的路费。节前赶巧看到几个同学恶作剧得罪了校长,同时一起看到的还有个富家子弟,也是查理的朋友乔治。校长不敢得罪乔治的父亲,给学校捐款的金主,就问查理是否看到恶作剧的同学都是谁。查理和乔治早就约定守口如瓶,不出卖朋友,所以自然是一问三不知。
校长知道查理出身贫寒,就拿退学要挟查理,同时又用哈佛大学的直接录取利诱对方,但查理一直没有松口。校长扬言过节后学校要召开全体大会,由校董会决定他的处理结果,希望他谨慎抉择。
查理的工作就是陪伴一位退休的盲人大校。此人脾气暴躁无常,但查理没有选择。大校的女儿一家出去见女婿家人,他只好跟着大校走。大校带着查理到了纽约,从头等舱开始一路都是高档消费。期间查理终于知道了大校的这次旅行是一次生命的终结之旅,大校也知道了查理家的一切和他在感恩节后将会有的大麻烦。两人经过了数次灵魂碰撞和肝胆相照,最终一起安全回家。
影片的高潮在结尾处。校方召开了全体大会,校长一上来就开脱了乔治,把矛头直指查理。查理孤独一人承受着被开除的厄运。就在校长宣布决定的前一刻大校走进会场坐在了查理身边。他用慷慨激昂言语揭露了校长的卑鄙龌龊,赞扬了查理宁可丧失大好前程也不卖友求荣的高尚品质。影片自然以查理无罪,全校崇拜查理而高调结束。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诚实,不撒谎。在学校看到不对的事情要汇报给老师,当老师问起来都要实话实说。尽管这种品质在中国当时的环境下被扭曲成了无中生有和打小报告,但不管怎样诚实永远是一种无国界的优秀品质,在西方的法庭上作证首先就要求发誓只说实话,不是吗?
那为什么影片中的查理不出卖朋友,也就是不说实话却被大家所赞赏?我想这里有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理由。在西方世界,家人朋友有着超越普通道德标准的地位。也就是说,在法律和亲情面前为了亲情而违法有时候是可以原谅的。这当然要看事情的大小,违法者的目的,绝对不能一刀切。如果违法者是为了一己私利,那就会被人看不起。反之如果是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则会得到同情。
具体来说,如果校长是为了整顿校风而要求查理告知真相,不是为了对恶作剧的同学打击报复,同时不用哈佛的录取和开除学籍相威逼利诱,或许查理会愿意说出真相。有时候人撒谎就是被逼无奈,为了保护自己周围的亲朋不受伤害。那个盲人大校没少说谎,更做过不少越过道德底线的所谓坏事,但他在影片中的角色绝对是高大的,受人尊敬的。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道德标准,也没有绝对道德完美的人,一切都要看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否还有善良,还有对弱者的同情心。当一个人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违背自己的原则的时候,这个人就足够优秀了。
电影是艺术品,有很多巧合,生活却要残酷得多。我们如何建立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才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Really?
对于取消08健保的提案,他以前一直是投赞成票的,到了老川当总统,就变成了坚决反对,以他唯一的决定性一票让提案无法通过。至少在此问题上他是把对自己指摘的反感放在了比国事更重的地位。
这部影片的主角是上校,学校那些事情不过就是影片借用的工具。整部影片是表现上校具有integrity的素质,即使是眼睛瞎了成为残疾人,也是保持军人的尊严和一个男性的特殊的品质,包括作为瞎子全速在城市街上开跑车,和在大厅邀请漂亮的女人跳舞。
这两个是非常对立的事情,一个表现男人的勇敢或者疯狂,一个表现男性的温柔和对女性的礼貌,但其实都是表现一个男人的不同方面而已,非常男人的概念,这是影片的核心。
影片中在学生法庭上的辩论也就不难理解,本身类似英雄救美的概念,出其不意地参与了审判辩护,还赢了,也是表现上校同一个素质,chivalry,打抱不平。
但从观众的上帝视角来看,人们知道他其实是想自杀,这种行为与其具有的素质看似对立,但也可以认为是一旦觉得自己无法继续,就解决自己来保持最后的尊严,这也是具有integrity的表现,因此并不矛盾。
最后上校等于通过这件事也救赎了自己,这是影片想要表现的意思。
影片中很多细节是很有意思的,演跳舞女孩的演员是欧洲演员,很有一种贵族气质,这就很衬托上校跳探戈过程的高贵的感觉,一个连场地都看不见的瞎子,与一个漂亮的女孩跳探戈,这种反差产生的潜意识是巨大的。而一个很漂亮的在等人女孩能接受一个眼瞎的男性的邀请在公共场合跳自己不那么会的探戈,可见这个特殊的男性对她产生的吸引力,片名其实应该反过来看才表现其目的。好莱坞喜欢这种场合使用欧洲演员,美国女演员即使再漂亮,比如michelle pfeiffer大概十年前在全世界最漂亮50名女性名单上排第一,加州女孩很阳光没人有异议,但也无法让人感觉到具有那种贵族气质。可惜这个女演员后来尽管好莱坞力捧,也没能成为明星,一直是配角,什么爱尔兰共和军恐怖分子的。
而michelle pfeiffer即使过气了也是明星,这大概是本场优势吧。
但她在这部影片中短短的几分钟,让人们记住了她,介绍她一般会提到这部影片,那是她颜值和气质的顶峰,她当时其实刚到好莱坞。
好莱坞很清楚欧洲演员,尤其是英国演员受过专业学校训练的特点,喜欢力捧欧洲女演员。但美国观众大概是更注意颜值,而不是气质和演技,最近几年力捧的演美国队长女朋友的英国女演员Hayley什么的,好莱坞不惜为她写了一部新系列作为主角,Agent Carter,还是不行。
美国观众属于有眼无珠那种,也是速食文化导致的,却还能把这种素质美誉为direct,可见有多arrogant。
这就衬托出这部影片的意义,不是一个疯狂的瞎子的故事,而是一个男人的故事。
这事情从另一个角度看就很容易解释,如果一个故事不是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的,有价值拍一部影片介绍吗?
这部影片反映的是一个特例,最终可以在学生法庭上获胜就是要突出这个角度。
你说这部影片反映了一种道德价值的表现,这是确实的。但并不意味这是社会道德水准的表现,而是相反,因此才具有表现的意义。
在美国生活,大概只有二十年之后才有可能认识美国社会,包括价值观。之前什么都是好的。
其实对于第一代移民来讲,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不能融入美国社会,不真正理解美国,这是不奇怪的。至于好莱坞,被称作造梦工厂不是没有原因的,就是因为表现的东西一般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尤其是涉及价值观的东西。
具体在这部影片,上校最后的争论角度是关于integrity,这个角度并不代表对错的概念,希特勒有没有integrity?当然有,他的书和行为证明了,任何坚持自己理念并且行动的人都是有integrity,这是一种品质。
但不意味你坚持的东西是正确的。
integrity的概念之所以在西方文化中被重视,就是因为其具有“可预测性”的特点,也就是你的行为可预测,换句话讲,靠得住。比如历史上西方骑士必须遵守chivalry的概念,就是具有integrity的意思。
这个概念类似中国古代的“仕”的概念,就是孔子提倡的那个。中国文化最终抛弃了integrity这个概念,甚至在中文中都没有了相应的词汇,而是提倡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概念,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不是没有原因的。
interity的概念在美国目前还算是优秀的品质,代表诚信坚持(信仰本身是否正确或者被大众接受是另一回事)。比如总统候选人麦肯,人们对其最大的赞赏就是具有很强的integrity,尽管他坚持的很多事情是错的。而川普最大的负面特点就是没有integrity,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回到电影,这个年轻人尽管违反了学生守则,但坚持了自己的诚信,并且认为这种诚信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优秀的品质,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包括具有integrity的素质,至于学生具体做了什么是不重要的。
这就是上校辩论的角度。
有第五宪法修正案, 规定“nor shall be compelled in any criminal case to be a witness against himself, nor be deprived of life, liberty, or property, without due process of law“。
在中国, 警方如果怀疑你,可以强迫你作对你不利的证。 在美国,你完全可以沉默, 你的亲友也可以不说话。 这是巨大的区别。 中国的刑讯逼供、冤假错案都是由此而来。
在美国,这种情况应该是没有的,因为医生都不会随便开药,当事人说一种对保险公司的欺诈,是犯法。
irisin2021 is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