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九年前我开始加入Toastmasters Club,为了提高英语的口语能力。疫情以后改成网上活动,效果差了很多。再加上其它一些原因,我终于还是放弃了。
为了防止自己的英语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下滑太快,也为了不使自己变成身在美国,却完全生活在中文环境里的老外,毕竟我要用英语和人打交道,处理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在美国,尤其是在加州,英语确实看起来没那么重要,很多人英语说起来磕磕巴巴,听力勉强,读写慢一点也能对付日常生活。朋友都是中国人,参加的活动都是在中国人圈子里出没。就算还在上班,那点狭窄的工作用语多年下来一般也够用了。
但我还是不满足于“舒服”的生活,更不甘心那曾经花费了大量心血训练出来的英语能力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消失。我知道人的年纪大了以后就会有一种回归的趋势。性格回归童年,自信和耐心变差,从成熟滑向幼稚。语言能力也在走回头路,母语稍好,外语能力迅速倒退。主要原因来源于记忆力变差,到嘴边的词出不来了。脑子反应变慢,用英语组织一段话变得更困难,久而久之就不愿意说了。
读英文书,看美剧确实有帮助,可以把自己沉浸在纯英文的环境里,时间长了一点也不觉得累,英文理解力可以保住。可这毕竟都是被动的,是别人灌给我的。我只要读懂看懂就算达到目的了,而我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仅靠被动读书看剧是提高不了的。
记得以前参加Toastmasters 活动的时候有一个每人都可以参加的环节就是Table Topics。主持人用不同形式鼓励大家尽量参与并用两分钟时间来一段即兴演讲。这部分曾经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我唯一保证自己每次参加活动都有两分钟练习的机会。我也曾多次主持过这部分活动。我甚至专门研究过如何完成一段两分钟的即兴演讲,也在例会上分享过我的结果,我还用这部分作为专题准备过一段至少六分钟的演讲。
那么我如果经常自己练习即兴演讲,自己找题目,自己用英语回答,期间尽量遵守演讲规则,不是也会很有帮助吗?我的目的就是在脑子里用英语组织语言,然后尽量不间断地,有逻辑地连贯说出来。时间可以不限,内容取决于题目,练习时间长了不是就养成习惯,就不会丢掉英语的思维和说话能力了?
大约两年前我开始这项练习。每天早上的散步时间就是同时练习的时间。开始在网上买Chat Packs卡片,后来发现不方便,也不便宜。然后就在网上下载人家归纳好的题目,几百个上千个题目很容易找到。有一个list有365个题目,如果不错过每一天的话正好一天一个。当然我每次都会回答几个问题,时间可长可短,没有限制,走回家就结束。反正路上也是胡思乱想,不如想点正经的。
目前为止我已经完成了一千多个题目了,日积月累下来也是很可观的。有的list我会重复使用,反正是练习说话,过一段再来一遍也不错。最开始的时候感觉有点累,走路也不能看风景了,因为心里在组织语句,对周边的环境视而不见。有时候就是不想练习,那就放弃一次,没什么关系。但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很习惯地一开始走路就打开手机看题目,然后开始组织答案。路上照旧不放过漂亮的景致,照旧拍照,可以一心二用了。
某一页题目:
除了练习语言,回答问题还带给我其它好处。很多问题都会让我反省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不能光用漂亮的答案应付题目,最好付诸实践。一次不行就两次甚至多次提醒自己。比如问题是我每天花多少时间在电脑上?我的答案是很多。然后就提醒自己要减少看电脑(iPad和手机)的时间。
除此之外,就是开车路上的自言自语。我经常自己开车出去爬山,路上大部分都要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有时候我发现自言自语挺好的,把想说的表达出来,练习了说话,也省得路上无聊。有时候用中文说,然后突然发现应该用英语,赶快转过去,再次一箭双雕。
英文影视剧看多了,我发现有时候我可以接话茬了。人家说上句,我就能说出下句,也许是雷同的台词太多了吧。看剧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不着痕迹地模仿,模仿人家的语气,语速,说话口气,声调等等,都是在Toastmasters Club学到的一些演讲技巧,慢慢得到了应用。
这样坚持练习的好处就是用英语交流的时候毫无障碍。有时候需要电话上了解信息,需要提很多问题,需要argue,需要来回论证,需要说服对方,等等需要用语言的力量为自己谋点福利的时候就特别得心应手。和邻居聊天的时候也可以聊的很多很深,不再徘徊在表面。尽管有时候还是会忘记某些以前很熟悉的单词,这时大脑会迅速找出另外一个熟知的替代品,不会让我尴尬到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尽量保持住我的英语交流能力。当一件事情变成爱好的时候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