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
2012 (1)
2018 (47)
2019 (87)
2020 (82)
2021 (120)
2022 (144)
2023 (114)
2024 (110)
?
晓阳姐写了淮扬包子,我竟说了两遍“唯扬菜是我的最爱”。唯扬,淮扬,是不是笔误?
并不是。答案藏在了我写的《四姐妹的故事》的最后。中华几千年,我从一个角度说起,多少波澜壮阔都浓缩在这个故事里了。
扬州市在长江北岸,和镇江相对,南京东面。可是古代的扬州可大得多。那时天下分九州,扬州包括江南的浙江福建甚至广东一大片中国。再往古几千年,这片土地就有了先辈居民。在西安市东郊有个半坡。一进门就是一个巨大的女性卧像。丰满的胸部,象征着哺育。那时还是母系社会。大概也没有现代的婚姻。男性出门打猎,女性在“家”养育孩子。为了记住谁家的,就有了姓氏。姓,就是“女生”,哪家女的生的。至于男的,谁知道外出能不能安全回家,不稳定。那时的名字也简单,就一个字。古人大多单名,比如嬴政,孔丘,李白,杜甫,陈胜,吴广。
那时的河流叫“水”,也一个字。江,河,湖,海。 到了现代,什么长长的流水都有了复名,什么牡丹江,嘉陵江,扬子江。可是古代,江,就是指长江,也就是扬子江,不指别的。河呢,就是黄河,不指别的河。
天下那么多“水”,都用一个字的名字。其中,中国四条最大的水,叫作“四渎”,她们是:江、淮,河,济。
对!就是我说的四姐妹:长江,淮河,黄河,济河。
你把江淮河济四个字的水去掉,就是我写的故事里的四姐妹:小工,小维,小可,小齐。古代的维,没有前面的丝柳,表示四通八达的水网,就是淮河流域的样子。
古代,黄河的入海口在天津,淮河的入海口在盐城附近。济河的入海口呢,在山东。
山东有泰山。高大耸立在黄河的正东方。滚滚黄河之水天上来,在泰山面前不知所措,被阻挡,所以生着气,使劲冲撞乱发脾气,千百年来改道无数。一会儿从泰山左边入海,一会儿从右边入海。
近些时候,先是借用二姐淮河的通道,把二姐家搞得一塌糊涂。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叫秦淮线,也就是秦岭-淮河分界线,是一月平均气温摄氏0度分界线。秦淮线以北冬天供暖,以南就没有,冬天很难过。淮河流域,物产丰富,鱼米之乡,被三妹小可黄河弄得淮河泛滥,民不聊生,有了大片讨饭区。最后泥沙俱下,堵掉了淮河的入海口。淮河之水走投无路,只好泛滥,最后在扬州并入大姐长江。形成了“江淮地区”。而江,长江,也叫扬子江。收留了二妹小维,集南北最丰盛的物种,形成了天下最美的“淮扬菜”。
三妹小可毁掉二姐的入海口以后,在清朝末年,大约1855年前后,掉转龙头,冲向了泰山左侧。这次,彻底占领了小妹“小齐”的家。济,也就是齐鲁的母亲河,齐水为济。从此天下没有了济河。济南,济河之南,现在呢,济南市北侧流淌的河改名叫黄河了。黄河虽然夺了淮,又夺了济,但“济”字并没有消失。现在很多地方依然用“济”字怀念着四妹儿小齐,比如济南,济宁,济阳,….. 只可惜,齐东县,曾经的小济南,在百年前黄河夺济的当晚就消失了。现代人只知道黄河长江是中华两大母亲河,却不知中国原来有“四渎”,江淮河济。
说回淮扬菜。早先,是特指扬州菜,唯扬,说的是天下佳肴,唯有扬子。直到今天,很多老牌的扬州人还固执地说是唯扬菜。不过,自从二姐淮河在扬州投靠了大姐长江扬子江,唯扬菜有了更多的物产,集南北之大成,就有了新的名字:淮扬菜。
姐妹情深,可歌可泣。中华美味,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