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速跑长跑两个小原则

(2024-05-23 14:15:50) 下一个

两个小原则。虽然小,但是是原则。一个有关速跑,一个说长跑。

我看落花和不少同学爱“小梳子”。这是速跑的一种,间歇跑。比如10 x 100m,8 x 400m, 4 x 1 mi,等等。也有所谓“亚索跑”,Yasso, 一些800米。还有跑梯子, Ladders, 400m, 800m, 1200m, 1600m (1mi), 1200m, 800m, 400m, ... 所有这些,中间休息,可以停跑或者慢跑恢复,可以2分钟,也可以长一些。

夏天到了,每个周三的速跑训练是不是变得更辛苦,心率增高?怎么办?

原则1:缩短距离

说的是每个速跑的距离。速跑的强度(速度,心率)保持不变,总里程保持不变。比如原计划 跑 8 x 800m,可以改为 16 x 400m。中间的休息时间间隔酌情缩短。

这么做的目的,是在高温下不降低训练当量的前提下,控制心率负荷。从而维持训练总体的高质量。

 

第二个是有关长跑的:Never cheat your long runs. 周末的长跑要保证。

对于老马,估计已经很有经验,有了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和理论。但对于初次跑全马,或者超马的,这个原则是不能忘的。

我们常说,跑量要够,这是基础,没有捷径可走。但这是有弹性的。对于首马,以前基础不多,我们应该有个相当于18周的训练量。每周最低跑量我觉得应该是25英里(40公里)。这样可以基本保证你完成一个全马。但具体到每周的跑量分布,应该有一个长跑,其他的均匀分布在3到4天里。初马不一定要训练速度,周三跑长一点即可,大约是周末的一半。每周的跑量,不是从头到尾都是25英里,而是阶梯式增加到最后二周的Tapering。每三周一个回降,比如: 。。。12,13,11;  15, 16, 14; 18, ...

假如,你真的有事,每周4到5次的训练完成不了,那么,每个周末的长跑,一定要保证。万一缺课,那些小跑可以skip,但长跑希望尽早补课。这个周末长跑,从一开始的6英里,一直递增到马拉松距离的75%,也就是20英里。

周末长跑的最长里程没有达到,那跑你的总里程达到了,完成马拉松也是困难的。比如你每周平均只跑25英里,18周就是450英里。即使完成了450,但你从来没跑过一次的18或者20英里,那么比赛时的最后6英里就危险了。

第二个原则的高年级版,就是超马。

一般认为超马最小的是50K,也就是31.069 英里。虽然只比马拉松长了4.85英里,但性质不一样了。绝大部分超马都是越野。不再是路跑,道路变成了trails,爬升也大很多。马拉松爬升超过1000尺就叫苦连天,50K动不动就5000,7000的。

所以,周末长跑,最高要达到 31 x 75% = 23英里。所以一般超马训练计划包括一个马拉松,作为训练赛。如果周六拿不出那么长的时间,加入星期天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我们说的B2B,Back to back, 背靠背。类似于大铁的“搬砖”。在你一个超长训练后,还没有恢复,第二天早上再进行耐力训练。把超长训练分布在连续两天里。

同时,因为超马的越野性,第二天可以用 Speed Hiking的方式。我们经常把周六的训练按里程计算,比如18英里,20英里,22英里,而星期天采用时间计算,比如2小时,3小时,4小时。当然有些训练计划是反过来,周六在路上“短”距离速跑,6英里,8英里,10英里,12英里,而周日在山上跑长的,比如3小时,4 小时,6小时。

很多人,为了训练一个超马,按计划训练的很辛苦。比如完成了1000英里,或者更多,但比赛时却完成得非常艰难,甚至DNF。他们可能就是注重了总跑量,以为跑到多少英里就行了,而忽视了周末的长跑。而有些人“聪明”,会“偷懒”,总跑量并不高,但每周末的“背靠背”是不折不扣地高质量完成。既全勤,又有速度。所以能跑出漂亮的成绩,最后不那么艰难。人体可以付出的是有限度的,如何排出最少跑量而达到最高训练效果的计划,是个很大的学问。

对于里程高的,周末长跑的比例可以适当降低。比如100K,62.137英里,可以是70%,两天大约43.5英里。对于100英里,可以再降到65%,或者再低些。训练耐力,我没有提到速度。里程和时间是要素。不管多慢,你把距离(或小时)给我搞完。因为要跑山,Hiking是很好的训练。越长,你上山越要走,那就是 Hiking了。

我这里说的是超马初学者,旨在完成一个超马,比如50K,100K,100英里。对于超马老手,你有你的速度训练计划,不在此讨论范围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