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三

没啥可说的,大家都来看文吧。
正文

地山远阔,山河悠 楔子

(2013-06-23 23:52:52) 下一个

楔子

平康十三年真的算得上是一个多事之秋。

 

年初元宵宫宴上,当今圣上见妻贤妾娇,女慈子孝,海内安平,慷慨之气有感而发,一时高兴便贪嘴多吃了一个汤圆。

 

不想这汤圆一点都不解圣意,卡在皇上的龙喉里硬是不肯就范。好好的一个宫宴就这样被搅成了一锅乱粥,太医们手忙脚乱,又是把脉,又是推拿,针灸灌汤十八般本事都使了出来,直折腾到后半夜,搅局的汤圆倒是取出来了,可皇上却眼见着是进的气少,出的气多。

 

当然太医们比龙床上躺着的那位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个头冒虚汗,面露青光,跟死人也差不了多少。因为一旁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皇后早就发过话,皇上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他们这帮废物就要跟着去陪葬。

 

几个有点眼光的老太医早偷偷地让内侍给家里捎信,把身后之事细细安排好,免得到时候妻妾儿女们忙着争遗产,自己就只能在床板上挺尸。

 

如果有得选,没有人愿意去陪一个死人,即便他是个皇帝。还算有点急智的太医令抖抖索索,说一句吞三字地奏请皇后召国宗祁门宗宗主上党衍进宫为皇上诊治。

 

能爬到太医令这个位置的人自然不会是个结巴,他这般吞吞吐吐实在是因为皇后跟上党衍的关系有些微妙。鉴于其中牵涉许多皇室秘闻,不便在此累述,简单说来就是二人之间互有心结。

 

但要命的是上党衍是梁国出名的疗伤系圣手,形象点说就是上党衍要救的人,即便是阎王爷扣住了也不得不放。这样一位能人却不能为己所用,这实在是件令人寝食难安的事情。

 

皇后琢磨这倒委实是件不错的买卖。上党衍救得了皇上自然最好,救不了就正好咔嚓掉,此从以后吃得香,睡得着,天下太平。于是便发了两道懿旨,一是宣天荒山祁门宗的宗主上党衍进宫,二是召戎边的太子苏默回都。

 

太子苏默在梁国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就跟历史上每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一样,太子苏默从诞生之初便显示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据说先皇后生下他后,红霞盈室,异香缭绕,数月不散。钦天监夜观天象,称有瑞气入主紫薇,三年内梁国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上听后大为开怀,即封还没满月的皇三子苏默为太子。

 

当然苏默也非常尽责地体现着自己的天赋异禀。他三岁即能吟诗,五岁能拉弓习箭,八岁拜祁门宗宗主上党衍为师习武,十四岁便能领军作站。自此以后战功霍霍,每战必胜,又因生得风流俊俏,便有令敌人们闻风丧胆,令无数少女绮梦连连的“玉面少将”之称。

 

现下皇上病体沉重,就算有个妙手回春的上党衍帮衬,估计也很难撑到太子还朝的时候。都城内几间大型地下赌坊就皇上能否活到太子回来的时候,开出了1200的赌注,足以可见不管是对于皇上本人的龙体,还是上党衍的医术,民众普遍缺乏信心。

 

但上党衍就像跟全国上下青壮老幼妇孺憋着一口气一样,硬生生把皇上调理得进出气儿顺了,脸也红润有点人样了。等到多半个月后,皇上开始能扶着人站起来时,太子也终于赶回来了。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太子是被人抬着进南宣门的。

 

话说太子苏默惊闻皇上病重的噩耗,仅带了几名亲随就连夜动身,日夜兼程,颠簸了个半个月,在距京城三百里的津州渡时才缓出一口气扎营一宿。夜半,一条不怀好意的毒蛇随风潜入账内,何其险恶地在好不容易合上眼的太子腿上咬了一口。蛇毒虽然不难解,但太子却非常诡异地一直昏睡不醒。

 

太子刚被安置到床榻上,皇上拄着皇后,上党衍袖着两手,后面抱药箱,拿食盒的内侍,端手炉,捧毛巾的宫女,乌泱泱一大帮人便涌进了东华殿来探病。

 

上党衍把了脉,望了望太子的气色,眉头皱得就跟额头上的抬头纹一样,最后扑通一声跪在皇上面前,说太子这次实在凶险,怕是很难再醒得过来。皇上闻听此言,口吐鲜血,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待皇上再次醒转过来,已经躺在了寝宫的龙床上。他溜了一眼床边跪着的抽抽泣泣的其他几个儿子,里面不是喜怒形于色的蠢材就是喜怒不形于色的阴谋家。唯一一个知心知热,亲手带大的太子,现在只比死人多了一口气。想到这,他只觉尘世再无所恋,只留下一句让上党衍好生照顾太子的遗诏,便撒手西去。

 

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皇上去了,太子倒下了,其他几位皇子都对这个皇位有想法,朝堂上一时暗潮汹涌。

 

国舅爷左丞相建议立嫡,推皇后生的四皇子为新皇。与国舅一直对着干的崔尚书,则主张立长,拥二皇子为新君。其他众臣则个个明哲保身,作壁上观,国舅与崔尚书争执不下,这件事就一天天拖了下去。

 

但天气渐暖,搁不住东西,先皇的龙体是一天拖不得一天了。

 

三月初八,宜破土,上梁。钦天监花了一天一夜,推算出来这是三个月内最好的一个黄道吉日。是日,送殡的队伍浩浩泱泱,从东华门横穿整个都城直排到了皇宫内西北角的冷宫门口。

 

当皇上的灵柩被缓缓抬出宫门口的时候,左右围观的人群中忽然冲出一堆白布蒙面的刺客,挥着手中明晃晃的砍刀,冲皇上的龙棺招呼过去。

 

很显然刺客的目标不是躺在四方棺材里的那个,很快他们便撩倒护棺的侍卫,围住了跟在皇棺后面的四皇子。

 

据后来定元年间的史官记载,在这危急异常的一刻,四皇子暴喝一声,抄起掉在地上的招灵幡,左突右冲,不消片刻便放倒了大半的刺客,还非常理智地留了几个活口留待之后审问用,真是英勇有余,谋略补足。

 

不过访间的传闻是四皇子早就知晓会遇袭,预先埋伏了一堆死士在宫门口,就等着瓮中捉鳖。谁想那天候在宫门口等着瞻仰先皇灵柩的老百姓太多。刺客出现后,围在最里面的想往外逃,最外面的拼着命往里凑,被夹在中间的进退不得,只扯着嗓子骂娘,那股热闹劲儿把元宵灯会都给比下去了。

 

是以当四皇子大吼一声发出暗号后,藏在暗处的死士一下子都没有反应过来。等四皇子挥着招魂幡,力不从心地挡了一阵,眼瞅着刺客的砍刀快要抹上他脖子上时,大家才看出苗头不对,急忙跳了出来,没费多大功夫便放倒了大半刺客。

 

虽然都城内有很多人言之凿凿,说亲眼目睹此事,但这些村野愚夫之言,又岂能相信。

 

且不论宫门口遇刺这段是实是虚,就说那当场被活捉的两个刺客,在刑部过了两次堂,便撑不住招出二皇子是幕后的主谋。白纸黑字这么一画押,后面的事情就异常简单。

 

谋杀皇子妄图夺皇位是不忠,冲撞先皇灵柩是不孝,二皇子这般不忠不孝自然是无法再舒舒服服当王爷了。因眼下国孝,皇后,现在该改口称太后了,下旨贬二皇子为庶人,暂将其府内诸人及一干党羽收押在天牢,等先皇孝期一满,就论罪处决。

 

先皇落葬后,四皇子就在朝中多位重臣的几次三番奏请下,勉为其难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定元。改国号为定元,并随之大刀阔斧地减徭轻税,兴修水利,整顿吏治。

 

老百姓的日子好了,嘴里谈论的更多是听曲品酒,赏花泛舟的消遣事儿。平康十三年间的这段往事,还有太子苏默神奇又有点神怪的一生渐渐褪色成说书先生用来暖场的炒不起来的冷饭段子。

 

惊堂木一拍,昔风流人物皆往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