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老人出没的地方
(2005-08-24 11:18:08)
下一个
芬兰,以诺基亚手机和免费的Linux操作系统闻名于世。在北京炎炎的夏日走进这片温润凉爽的国家,很难不对接下来的旅程抱有某种幻想,毕竟除了芬兰这个称呼外,她还有一个极富浪漫色彩的名字—— “千湖国” 。美味海鲜大餐走在赫尔辛基的街道上,很少能见到什么地标性建筑,即便是地处市中心的芬兰议会大厦,也不过是一座稍显宏伟的青灰色建筑。但是,从市中心沿着曼纳海姆大街前行,直到北边的特略湾,一路下来,感觉都象走在摄像师所拍摄的异域风情片中。石板小路、有轨电车、深受俄罗斯影响的都市建筑,无不诉说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当然,还有街边俯首皆是的鲜花和咖啡馆,更是极尽所能地彰显着欧洲独特的人文气息。不过在欣赏这一切美景之前,最重要的,还是先犒劳一下因为时差而被饿得几乎变形的五脏庙。比较著名的Kauppatori市集广场号称赫尔辛基人的胃袋,当然少不了各种小吃摊、菜摊、水果摊。只可惜它只有上午开市,因为错过了时间,我们只能对着空荡的渔港和空气中残存的鱼腥味叹息。不过,广场附近有一家比较著名的餐厅Kappeli Cafe Restaurant,还可以大快朵颐。赫尔辛基三面临海,渔产可谓丰富致极。除了波罗的海的青鱼是主要的渔产外,也包括鲑鱼、鳕鱼、鳟鱼、白鱼,应有尽有。吃法从生吃、盐渍到烟熏,也可谓多种多样。不过对初次尝试盐渍青鱼的我来说,可是吃进了苦头。强烈的酸味差一点让我喷出来,还有芬兰著名的黑面包,虽然勉强能调和一下口中的酸味,但也是一股怪怪的味道,相比中华美食,实在说不上可口。几天以后,我总算习惯了这种微酸的黑面包,据说它营养丰富,即便不吃菜,也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别看这芬兰第一餐吃得虽然狼狈,但我还是万分欣赏芬兰的烟熏三纹鱼,还有鲜腴丰美的奶油鲑鱼汤及豌豆汤,简直是余香绕梁。每次回想起来,我都后悔没在拉彭兰塔的宿营地多钓几条三纹鱼带回来。 白夜下的不夜城我去的时候,因为是夏天,正赶上白昼。吃过晚饭后,跟朋友散步,也像当地人一样,在沿海的小咖啡馆叫上一杯香气浓郁的卡布其诺,吃几块极富地方色彩的小点心,看看旁边溜狗的芬兰姑娘,人生几何,不亦悦乎。抬表看看,已然是午夜12点了,我的眼皮都需要用火柴杆撑上了,而头顶的天空却光明依旧,众食客仍然意兴阑珊,完全没有离去的迹象。朋友笑着告诉我,因为冬天特别的漫长,到了夏天,芬兰人都喜欢跑出来晒太阳,即便是晚上,因为没有黑夜,人们也不舍得回家。这时候的赫尔辛基,真的就是一个不夜城。对长期处于寒冷黑暗天气下的芬兰人来讲,庆祝全年最长光照期(通常是6月21日)的仲夏节 (Mid-Summer Festival)是除了圣诞和新年之外最盛大的节日了。象征着万物生气重现、活力再生的仲夏节传统源自北欧,已经成为芬兰重要的民风习俗。在赫尔辛基,人们通常前往市郊的伴侣岛 (Seurasaari) 狂欢,烧起名为“Kokko”的巨大营火,围着它载歌载舞,祈求幸福到来。古时候的少女们会采摘七至九种野花放在枕头底下,少男们则放入一枚铜币,相传这样做,可以梦到将来的心上人。仲夏节其间,各家各户还会采摘野草和鲜花装饰屋子;有些老人更会收集仲夏节夜间的露水,相信它有神奇的疗效。仲夏节过后,芬兰在六月底、七月间会陆续出现各种音乐节、艺术节,这时候的游客最能感受到芬兰多姿多彩的魅力。 神秘的极地土著有人曾经说,看欧洲历史,只要参观那里的教堂便是。芬兰也不例外,大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教堂是城市旅游中最重要的观光场所。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最独到的教堂文化,离赫尔辛基50公里的博尔戈,就有一座建于15世纪的小教堂非常有名。但在芬兰还有另一种神秘的文化,那就是极地土著——萨米人。萨米人(又称拉普兰人 Lapps) 是居住于北方极地的土著民族。他们狩猎野鹿,在荒原间捕鱼、采集野果,在和暖的夏季贩卖肉类、皮衣与自家特制工艺品。他们搭建的锥型蓬帐、饲养驯鹿的技巧最能代表北方极地的独特色彩,而萨米人深蓝捆红彩花边的传统衣饰、精美毛皮制品和小刀、皮鼓等工艺更是游客们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对于萨米人的起源,有人说是蒙古人的分支。虽然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考古学的证明,但萨米人的长相似乎真的与蒙古人有些渊源。生活在芬兰的萨米人大约有6500人,他们分散居住在北极圈内拉普兰地区。最精彩的萨米村,一定要经过伊瓦洛,再向西北多走39公里到伊纳里(Inari)。那里建有详尽展示萨米人历史和资料的Siida萨米博物馆,还有画满萨米人图画的萨米教堂 圣诞老人风情历史上说,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这里有一个典故:芬兰和前苏联于1927年确定以拉普兰省“耳朵山”为两国通往北冰洋的国界线。芬兰的儿童故事大王玛尔库斯从中获得灵感,在电台讲故事时说,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住在这座“耳朵山”上。正是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他这种颇有感染力的浪漫推理获得了世人的认可,从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 1998年的11月28日 “圣诞老人故乡”的开放,更是为北极另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情,“圣诞老人作坊”的一角辟有圣诞老人办公室,圣诞老人就在这里会见小朋友和国宾。而圣诞老人的助手则是群戴尖顶红帽的“仙童”,俗名“小精灵”。他们整天忙着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和电话。据说一年里,他们收到了来自150个国家的70多万封写给圣诞老人的信! “圣诞老人”乐园包括深藏于岩洞中的娱乐世界Santa Park、圣诞老人驻扎的地方Santa Claus Village和驯鹿公园Reindeer Park等。据负责人介绍,每年芬兰都会选出一位身形高大、长相慈祥的男士来扮演圣诞老人,他还会亲自骑驯鹿雪橇,载着旅客来回玩耍。冬天,你可一定要搭乘“驯鹿雪撬”,据说穿行在林海雪原中,耳边环绕着Jingle Bells的旋律,不仅可以尽情饱览拉普兰的自然风光,更可以从阵阵清脆的鹿铃声中寻找当年萨米人游牧生活的感觉。这里著名的还有北极光。在芬兰的最北部,天空中的红日在11月底最后一次出现在地平线后,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直到来年1月中旬才缓缓升起。但拉普兰省的大部分地方,数周长夜并不全是一片漆黑。中午前后,南方的地平线上会出现一片明亮的彩光。天际边可时常看到神奇壮观的北极光。绿色、白色、黄色、红色的不规则光束,变幻莫测,持续时间最长可达数小时,之后便神秘地消逝,留给人无尽的遐思。而现在,我也只能无尽的遐思北极光的美丽和驯鹿雪橇的刺激,我能欣赏的,也只有午夜太阳的光辉了。唯一能安慰我的,是这里可以将你的祝福寄给自己或好友,在圣诞节那天,收到圣诞老人寄给你的贺卡,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和幸福?! 心醉桑拿浴桑拿浴又称芬兰浴,始于芬兰,是芬兰最有特色的民俗,已有数千年历史。芬兰全国500多万人口,桑拿浴室竟达130万之多,即平均每4人一个浴室,其在芬兰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虽然说现在世界各地都将此享受引入了自己的国家,但风情却始终不及芬兰。初到芬兰时,听朋友说在寒冷的冬夜,先在小木屋里蒸一身汗,再趁着黑夜的掩护跑到海面上,纵身跃到冰窟窿里,趁着身上的热气还没有消尽赶紧跑回桑拿室再蒸……,周而复始几次后,坐在更衣室里,边喝着在雪地上冰镇过的啤酒,边跟朋友聊天,那感觉只能用一个“爽”字形容。大冬天的跃进冰窟窿里?听起来这感觉可没什么爽的,害怕倒是真的。抵达芬兰两周后,我终于可以在一位芬兰朋友的家里享受正宗桑拿浴风情了。要知道,按照当地的习俗,请客人桑拿是最盛情的款待方式。因为是夏天,我倒不担心冰窟窿的问题,却又忍不住地好奇,夏天芬兰浴有什么特色?随主人走进桑屋,整个屋子果然都是用原木建成的,不过跟国内的桑拿室也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木材表面没有漆油漆。依墙有三层木阶榻,低处和高处温差很大,小孩、老人和体弱者一般都坐在中下层,身体好的人都愿意往高处坐,这样更富有刺激性。木榻是用多孔、透气、散热好的白杨木制成的。木榻前方是一个堆满石块的炉子,这种石块多含矿物质,不仅耐高温,而且还能保存大量热能。主人两三个小时前就已经用桦木烧火,将石头烧得滚烫。此时,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桦木燃烧后的清香,这就是芬兰人最喜爱的烟桑。客人就位后,主人开始用木勺从木桶中舀起一勺勺凉水轻轻泼到滚烫的石块上。一股股炙热的蒸气即刻在一片“咝咝”声中腾空而起。不消片刻,便有大汗淋漓之感。随着温度越升越高,我的呼吸也开始越来越困难,有几次差点要冲出去,不过蒸汽过去了,跟朋友聊聊天,就坚持再蒸一会儿。一刻钟之后,朋友要带我到室外,并且很遗憾的告诉我,因为他家附近没有湖,所以我们只能呆在室外聊天而不能游泳了。得了吧,还来真的呢?!我急不迭的摇头,要知道当时虽然是7月底,可是太阳下山之后,温度也只有十度而已。更何况,还是赤身走去室外,房子正靠公路,这时候如果…… 朋友笑着摇摇头,自己走了出去,躺到太阳椅上,边品酒边欣赏白夜晚霞去了。我可怎么办呢?又不能再回桑屋,在屋里转来转去也不是个办法。算了,眼一闭,牙一咬,入乡随俗吧。我也冲了出来。咦,果然一点都不冷。刚出来的时候还感觉到有点凉,可是因为刚刚蒸的暑气,现在的凉意还是很舒服的。我也走到太阳椅旁,扭扭捏捏的坐下了,又赶紧看看周围有没有邻居在偷窥。朋友哈哈大笑:“Take it easy!芬兰的治安很好的。更何况你那副身材谁爱看阿?”我想想也是,出都出来了,还怕人看?也学着朋友的样子躺下来,押一口酒,看看晚霞,顿生一种“人生几何”的豪情。曾有芬兰诗人留下这样的诗句:“桑拿是天堂的入口,也是地狱的出口。”果然不错,把自己彻底的融入大自然,看着不远处的森林,自己也象鸟儿一样轻松起来。新鲜的空气,纯净的心灵,时间似乎都凝结在那里。我问朋友,男女混浴的时候怎么办?“没有什么,因为大家都不在意这种事。”朋友说。我突然想起那句偈语:“不是风动,不是旗动,仁者心动。” 看来这一次,我享受到的,可不仅仅是一次传统的身体桑拿。 芬兰生活见闻芬兰许多城市的街道都由小石板堆砌而成,这延续了城市中一种古老的精神风貌,也更少了一种都市的浮躁。当然,人少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走在芬兰的马路上,即便是赫尔辛基的曼纳海姆大街(其地位大抵相当于北京的长安街),你都会极其诧异的惊叹:“人呢?” 据我观察,芬兰是一个女权主义国家,妇女地位很高。不过我的朋友告诉我,芬兰女孩比较青睐外国男人。原因可能是芬兰男人太过腼腆,不爱说话。但芬兰人喜欢喝酒泡吧,而且喝了酒就大说不止。就是大白天,也能在咖啡馆看到喝高了的芬兰老爷子喋喋不休地找人聊天。由于北欧极佳的社会福利制度,犯罪率很低,大宗抢劫案、谋杀案几乎没听说过,而芬兰警察的工作也就是抓抓酒鬼之类。朋友曾经调侃地告诉我,这里的富翁都很郁闷,有钱的、没钱的没什么区别,而且要是盖了什么豪华别墅,还得小心被报纸攻击铺张浪费。在芬兰,每个城市的夜晚都是通明透亮的,不仅街道上的照明非常好,商店的橱窗也从来不关灯(芬兰的商店和超市节假日必须休息),不过想来也真够浪费的。另一件有趣而浪费的事是,所有行驶的汽车昼夜都必须开车灯。据说因为北欧国家地处高纬度地区,昼短夜长,如果汽车行驶不能及时打开车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于是法律规定:只要汽车启动就必须开车灯。芬兰境内遍布着大大小小的Camping Place,翻译过来,便指宿营地,在城市近郊或沿着公路,你总能找到这样一处有水、有树好景致的栖息地。那里不仅能搭帐篷,提供厨房、洗澡间,通常还设有钓鱼、游泳等娱乐项目,所以夏天的芬兰公路上,最常见的便是挂着宿营车到处跑的休假族。对善于享受自然之美的芬兰人来讲,即便是周末,全家人也会开着宿营车,在城市边缘的宿营地里玩上两天。或者,他们会全家出动,去采集一种称为蓝莓的野果。据说每天早晚用新鲜的牛奶或酸奶拌食,营养极高。也有爱劳动的人用它自酿果酒。所以,在芬兰旅游,一定要学习芬兰人享受野外生活的态度,要气定神闲地游山玩水、洗桑拿;另外,找个树林采点野果和蘑菇(小心熊出没即可),优哉游哉,才对得起芬兰如此美丽的风光和丰饶的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