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拼到老

在字句里看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资料
chunfengfeng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牡丹花下 141-隐姓埋名

(2024-06-05 15:44:08) 下一个

肖新妍虽然对这个书记夫人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可怜韦衙内。小小年纪,家门不幸,跟当年曹頫被抄家后家道中落的曹雪芹一样。曹雪芹长大了还能到红楼梦里洒一把辛酸泪,成就明清小说的巅峰,而韦求索以后能做什么呢?

他们母子生活环境和待遇,与过去相比,天壤之别。他也许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但是肖新妍认为,这是他的命。他童年的好运到此为止,接下来的是什么,总体上说不乐观。

黎明明,至少没有哭哭啼啼,风度上还说得过去。近看她,貌似泰然自若,好像在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可能跟她在战地医院工作的经历有关——死都不怕,还怕流放吗?

然而她的目光里,写满了忧虑和不测,也许是因为孩子,也许是因为韦广镇,但是没有因为她自己。这是一个坚强的女人,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妻子和母亲。看在韦广镇的份上,肖新妍决定帮她。

江北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这些造反派不会去那里搞事。那里是农民朋友的天下,也将是她肖新妍兴风作浪的舞台。她要撒豆成兵,拔几根毫毛一吹,都是活蹦乱跳的美猴王。

看到黎明明低着头吃着饭桌上丰盛的食物,还不时地帮助儿子,让他多吃一些。仿佛告诉韦求索,下次吃到这么多的美食,不知是猴年马月了。

廉洁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转头看了看肖新妍,又扫了一眼董九,才开口说道:“江北有没有适合他们母子劳动生活的地方?”

肖新妍还是五年前去过江北的胜利公社,那时正好解散公社,刮三自一包的单干风。廉洁书记受卫生厅委托,调查基层医疗单位现状。经过三年困难时期,农民多么渴望能够解决吃饭问题,好像没有生病的权利、治病的要求,相信只要吃饱饭,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肖新妍对农民的幸福感、满足度,感慨万千,深深体会一条铁律——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现在也许好了许多。温饱不是问题了,生病的权利和要求出现了,却迎面碰到“缺医少药”的“饥荒”,跟当年吃不饱饿得慌,何其相似乃尔!

肖新妍见董九一脸迷茫,只好点名:“董副院长,这次你上江北慰问,去过的乡村中,有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吗?譬如环境不错,社员的收入不错的地方?”

董九一直不明了,廉洁点名让他来花园街5号干什么,因为新妍无所不知。原来是为了给书记夫人和公子找避难所。在董九心目中,乡村再好,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和医疗条件都是落后的,养老也许可以,对年轻人对学龄儿童,都是不好的。

现在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两权相害从其轻。董九不敢随便乱说,怕给新苑惹麻烦,尤其在他们的上司面前。他固执地认为,廉洁是问新妍,不可能一问就问他董九。

“我觉得半岛大队的仙台生产队不错,那里是山区,环境不错。不过交通条件差强人意,要去鱼米镇或者回城,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不过仙台的医疗条件还不错,生产队的收入很好,也有小学,村里有几个老师。半岛大队在玉米公社算最好的地方。”董九立刻介绍起来,小心翼翼地说服廉洁书记。

新妍想起来了,朱玛瑙住在仙台,也许她可以照顾到这对母子。“新妍,你的意见呢?”廉洁需要印证,接着董九的话问道。新妍一边点头一边说:“在这次轮训学员中,有一位来自仙台。她是王大胖的遗孀,在仙台生活了二十几年。我交代她照顾一下他们母子,这样的话,我们就放心一些。

“因为黎明明是护士出身。我们正在组建中院分院,所以我打算让黎明明参与这项工作,帮助朱玛瑙,尽快把分院建好、开张、接受病人、看病治病。在基层医疗机构,我们还能说得上话。我想只要我们不说,魏红旗和申伟生根本不知道。

“我建议把黎明明的名字改一下,叫林晨吧!而韦求索,叫陆修远。不知黎明明有什么意见?”肖新妍转头看了看黎明明,见她聚精会神地听着,把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希望能帮到她。

以前黎明明身边朋友如云,韦广镇进了监狱,身边立刻冷清清的,大家把她当作瘟神,唯恐避之不及。只有廉洁本人还关心他们母子,连廉洁的老婆孩子都不愿见到他们。

现在见到她平时连一眼都不会看的一院妇产科主任,这样热心地帮助他们,让黎明明心里非常感激和舒服。

“挺好的主意,我没啥意见!到江北的安排,全凭你们做主!”黎明明眼中闪烁着泪花,一字一句地吞吐着,希望生命的河流,不要干枯,希望老公的人脉,像一艘不沉的方舟,承载他们母子,渡过未来人生的艰难险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