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儿子学琴已一年

(2015-01-06 14:15:10) 下一个
儿子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学钢琴差不多已经一年。 过去的周末参加了Studio的汇
报演出(Recital)。 现作文以记之。

儿子学琴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们还能贯彻当初“快乐学琴”的初衷, 弹钢琴是“Play
Piano“,而非生活中的负担。 四、五岁的孩子,关键是自己喜欢,养成弹琴习惯,
虽每天练习,并不觉得压力。 家长多夸奖鼓励, 提高孩子的兴趣。 儿子虽每天练,
但总体觉得是个乐趣。 有时候累了或分心想偷点小懒, 我们也不过分强迫。 家里
领导是儿子学琴的总负责人,付出不少心血。

汇报演出选在DC附近阿灵顿的一座教堂,环境相当不错。教堂和儿子的钢琴老师B颇有
渊源,现有一台1904年制作的百年施坦威老琴,就是由B捐赠。B对这次Recital相当重
视,之前邮件发了一个又一个, 提醒注意事项,特别要求大家着装要正式点,至少是
要星期天去教堂的扮相。 可是到了当天还是有个表演的孩子仔裤球鞋就上台了, 真不
知道家长是怎么想的。这是题外话。

表演前的选曲费了些周折。小家伙有两首弹熟的曲子”Au Clair de la Lune” 和”
Jingle Bells”当然入选。但汇报演出临近儿子突然有了自己的主意, 要加弹一首
"The twelve days of Christmas". 这是家喻户晓的圣诞民谣, 圣诞十二天每天有一
个主题, 一天一天反复吟唱, 曲子长, 反复多, 钢琴独奏未免沉闷, 难度相对较大,
是个弹起来吃力不讨好的曲子。我们好说歹说, 希望他放弃, 差点动用家长的
"权威"。但儿子决意要弹,五岁多的小家伙主意挺大。勉强随了他的心愿,但不免惴
惴,怕这个环节出漏子。

去教堂的路上儿子一反常态在车里不怎么说话, 事后LD说摸他的手, 里面全是汗水,
小家伙居然有点紧张。教堂里暖色的灯光很亮堂, 一家三口选了最前排的位置坐下。

儿子是最年幼,入门学琴也最晚,每次Recital都被排在第一个,今年也不例外。先弹
两首独奏, "The twelve days of Christmas"是和老师B的四手连弹, 放在最后。
叫到名字儿子毫不畏缩地上场了,琴前坐得笔直, 略一定神, 淙淙的琴音从小小指缝
中流出。谈不上技巧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但至少流畅悦耳, 儿子专注的小脑袋里此时
只有音乐。当爸妈的心里只有沉醉。 两曲终了, 掌声热烈, 儿子鞠躬谢幕扑向我的怀
中, 小大人似的他并没有把"矜持"守到最后。

儿子的师兄师姐们接着轮番上场。 从儿子学琴以来, 我们的"钢琴素养"也有进步。
投入心血最多的LD自不用说,从无到有自己居然也能弹些曲子;连我这个音乐门外汉
也能听出弹奏水平的高低和曲子的难易, 这算是额外的收获。 儿子同门的"大师兄"
是个台湾男孩, 拿过维州什么比赛的冠军。 他已是高中生,临近高考疏于练习,这次
汇演被当作"特邀嘉宾"拉来, 一曲”Wedding Day at Troldhaugen” 弹得人热血沸
腾、 荡气回肠。 空气中流溢着如水银泻地的琴音, 摇熠的烛光幌过教堂正面巨大的
花彩色玻璃窗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气氛, 弹琴的听琴的人似乎都有了分外的光彩。 儿
子能练到这样的水平我就知足了, 毕竟不是要他做专业人士吃钢琴饭。

轮到儿子弹"The twelve days of Christmas"了。 这也是我们有点担心的, 怕弹者
疲倦, 听者乏味。哪知琴声一响, 听众席里就发出些许会心的骚动;待弹到圣诞节的
第二天, 观众里有人开始唱歌相和, 歌声越来越大, 好多人拿出手机上网找出歌词
, 算是有了临时的歌本。 男女老少几十口子随着琴声越唱越高兴, 儿子受到鼓励也
越弹越好。 一曲终了, 掌声尤其得响。 后来有对老夫妇还专门过来谢谢儿子, 说他
们好久没那么高兴地唱这首歌了。

回家的路上一家人都挺高兴。 想想先前的担心真是无谓。 口口声声说要让孩子兴之所
至"快乐弹琴",弹好弹坏不重要,到头来免不了干预, 差点强加大人的意志, 对儿
子的能力也未免有失信任。尊重意愿, 相信能力,不仅适用孩子学琴,我们须时时以
此自醒, 这点还要牢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