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山---青海湖---塔尔寺:在甘肃张掖看完五彩缤纷的丹霞景观后,我们驱车沿227国道翻越祁连山向青海进发。祁连山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是甘青两省乃至大西北最重要的水源地。祁连山与新疆的天山一样都是冬天积雪,夏天融化,顺山道流下,成为西北地区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水的主要来源。翻越祁连山时我们看到了难得一见的雪山草原美景。高耸的雪山,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蓝天下是成群的牛羊,白的是羊,黑的是牦牛,在青海门源还可以看到绵延百里的油菜花田。7月中下旬油菜花盛开季节,站在山顶放眼望去,金黄的油菜花,绿的青稞,蓝天白云雪山,再加上满山遍野的牛羊,那种大自然的、大生态的美景今天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去青海湖要经过日月山,日月山并不很高,海拔也就在3600米左右,但在中国地理和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日月山是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日月山以东是半干旱地区,山上还有树木,有些还很茂密,而在日月山以西则进入青藏高原,一棵树也见不到,只有一层薄薄的植被,生态极为脆弱。相传文成公主和亲进藏走的就是日月山。当她到达日月山时,回首长安已是千山万阻,此生恐怕再不能与故乡、家人见面,远望拉萨更是高原雪山,千难万险,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哭毕,拿出母亲领别前赠的宝镜,摔在地上,宝镜一分为二,化为日山、月山。日月山下矗立着高高的文成公主雕像,世世代代地纪念着这位和亲的使者。和亲是中国历史上对待边疆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不论在王朝强盛还是衰弱时都用过,无非是求边疆和平或是外交上的合纵连横。历史上最有名的和亲就是汉代的王昭君出塞和唐太宗时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今西藏)对促进汉藏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更是佛教传入西藏的开始,也维持了唐朝与吐蕃30年的和平。
日月山往西再行100多里就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面积4500平方公里,绕湖一周约360公里。唐代诗人王昌龄在青海湖边写过著名的边塞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湖不仅大,更因为其美。远望是祁连山的雪山,背景是白色的沙山,近处是金黄色的油菜花,在中午阳光的照耀下,湖水泛着宝石般的湛蓝,那种蓝在别的地方不论是湖里还是海边都没见过。难怪前几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票选中国最美的5大湖,青海湖名列第一,其次是新疆的喀纳斯湖、西藏的纳木错湖、吉林的长白山天池和杭州的西湖。
我们丝路行的最后一站是塔尔寺,距西宁市25公里,是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格鲁派(又称黄教)六大寺之一,地位尊崇,因为它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而格鲁派两大领袖达赖和班禅都是宗喀巴的弟子。相传,宗喀巴大师出生时,其母剪脐带时滴血之处后来长出一株白菩提树,枝叶繁茂,香味四溢,十万片叶子, 每片叶子上显示出一尊狮子吼佛像。公元14世纪末宗喀巴母亲在此建塔纪念,后来再逐渐扩充为寺庙,所以称之为“塔尔寺”。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一些神奇之处,而藏传佛教则以其神秘吸引“外人”想要一窥究竟。但无论你怎么走近它,你终是外人,如雾里看花,怎么看都是不明所以。比如,藏传佛教独有的灵童转世制度。活佛(包括达赖和班禅)在圆寂之前或之后都会向庙里的喇嘛作出某些明示或暗示,说自己会在某个地方转世,转世灵童的特征,等等。那些灵童对被转世的活佛的前世都了然于心,就像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这些用现代科学都是难以解释的。藏传佛教的喇嘛和汉传佛教的和尚在戒律上有所不同,和尚戒荤、酒,而喇嘛则可以吃肉、喝酒,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和尚不可结婚,要守色戒,喇嘛也不可以结婚,但在喇嘛教密宗中有所谓男女“双修”,参“欢喜佛”的,显然是不守色戒的。但因密宗只限于师徒相传,外人无从知晓其中隐密。
塔尔寺的神迹也是不少,就拿菩提树来说吧,菩提树是佛教的圣树,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49日得道成佛。禅宗六祖慧能写过一首诗,成为经典:“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说四大皆空的意思。菩提树本产于印度,随佛教传入而引入中国,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才见的到,在干旱的青藏高原,树都很难见到,更别说喜雨的菩提树了,而在塔尔寺中几百年前的菩提树却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或神迹。
汉民族入世观念深,而宗教情怀淡,但在藏民族中,宗教信仰却是他们的头等大事,若能当喇嘛那是一家的光荣,若能成活佛,更是无比的荣耀。许多藏民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对寺庙的奉献却是无比的慷慨,藏区的喇嘛庙都是金碧辉煌,奢华的很。塔尔寺的喇嘛们已没有大锅饭,都吃小灶,一个喇嘛带几个徒弟自己作饭。在喇嘛教中磕长头是表达虔敬的一种方式,我们在塔尔寺就看到不少信徒面对佛像磕长头,要连续磕10万个长头。据藏族导游说,身体健康的年轻人要连续磕3-4个月才能磕完,而老年人则可能要磕10个月或一年。更虔诚的信徒从青海磕长头一直磕到拉萨布达拉宫。正因为藏民族有如此强烈的宗教观念,所以达赖喇嘛在藏民中的威望一直如日中天,为世俗的汉人社会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