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9)
2020 (38)
2025 (2)
在明尼苏达景观植物园(Minnesota Landscape Arboretum)里,有两座东方风味的园中园。
先看2017年启动的中国园,在明州老一辈华人Jennie Hsiao等的慷慨解囊下,牡丹亭和月亮门早已竣工,三块秦岭石是陕西政府的捐赠。虽说将来还要添两座小桥什么的,目前给人的印象是整个园子单薄粗糙,如清汤挂面,没什么味道,更不要说让人口齿留香,回味悠长了。
再反观日本园清水亭,浅溪淙淙,飞瀑叮咚,苍松翠柏,石灯茅屋,乱石嶙峋,小径逶迤,是一个很成熟的江户时代风格的禅宗园林。园子是明州望族J. G. Orderway夫妇献给植物园的一份礼物。早在1985年,设计图就在著名建筑师手下出炉了,这么多年来,清水亭也一直在精心打磨着。
相比之下,简陋的中国园要赶上日本园的水准,体现出中国园林的精髓,还要走很长的路。
怀着吃瓜群众的好奇心,我查了查本州日式园林目录,又蹦出了4座。接着查中式园林,除了长沙中国友好花园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外,其余叫“花园”的统统都是“中餐馆”,什么Bamboo Garden,、Jasmine Garden、Rose Garden…… 让人哭笑不得。
明州的日式园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碾压中式园林,所为何故?是本州的华人少吗?非也,华人人数超过日裔没商量;华人不愿意传承本民族文化吗?君不见,华二代周末都被虎爸虎妈送到中文学校写方块字;华人融入美国社会了,不在乎建亭修庙这些老传统?不全对,周围好像有一大把浪迷在跟着姐姐乘风破浪;中国园林的魅力逊色?我看到大伙儿都在使劲摇头,因为我们深知,中式园林,除了悦目,更是赏心;华人是社会低端阶层,手指头缝儿紧?说这话最好脑袋顶个铁锅;华人缺乏领头羊?华人文化不被主流社会待见?很多的困惑,很少的答案。
令人欣慰的是,2018年,长沙中国友好花园在明州完成第一期工程,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新地标。在州府St Paul 的Phalen Park一角,出现了一座和姊妹城长沙的 “爱晚亭” 一模一样的 “湘江亭” 。这是一位钟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国人Linda Mealey-Lohmann努力了12年的梦想,也是本地华人精诚合作,无私奉献的结晶。
踏雪探亭
柳明雪清
希冀中国园的第二、三期工程能如期而至,即便是身处眼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我们也心如花木,向阳而生。
接下来,我带你在明州的几个日本园子转一转。
Normandale Japanese Garden
听友人说起,附近的一个社区学校里藏了一个小有规模的日式花园,我便兴致勃勃地前去游园。转过素墙,跨入门扉,一个精巧、静谧、深邃、凝练的花园便展现在面前,我不由得喜出望外。
幽雅的拱桥依偎在玲珑的六角亭旁
草棚下眺望晚霞中的波光粼粼
龟形的湖中岛静卧在碧波之中
倒影
公园背后的故事非常独特,耐人寻味。二战期间,有一批日裔美军驻扎在附近Savage和Fort Snelling的军营里。为了纪念这段不平凡的日子,退役的日籍士兵提出了筹资建园的想法。从1967年绘制蓝图,到1972年破土动工,一片荒芜的沼泽地在1976年蜕变为一个秀丽雅致的日本园林。
Jōryō-en(静聆园)
静聆园深居在Carleton College的一片楼群间,是一个逃遁喧哗的很ZEN的小天地。没错,超小,只有巴掌大。
虽然这个园子很袖珍,它的枯山水还是挺和风的。立石为山,铺沙做水,缀以松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山水塑造山水。细想一下日本枯山水的概念,觉得有点雷,这也正是日本园林的独到之处。
山水有无中
黑色卵石形成的溪流,蛮有想象力的。
四壁透风的茶屋,朴素中透着闲雅的气质
Lyndale Park是由系列特色花园构成的市区内的休闲地带,其中的Peace Garden就融合了一些日本元素,以和平为主旋律。
一座简朴的Z形木桥两端,各立一方石柱,分别写着长崎和广岛。
有新意的千纸鹤雕塑:中央是祈福和平的千纸鹤铜像,周围的石块上描述了折纸鹤的步骤。看着眼前的雕塑,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患了白血病的12岁小姑娘佐佐木祯子。每天吃药后, 她都用包药的白纸折纸鹤,祈祷自己和像自己一样的人能摆脱病魔,早日康复。然而,她还是静静地离去了……
Charlotte Partridge Ordway Japanese Garden
州府St Paul市的姊妹好多啊,除了中国长沙,还有日本长崎。我接下来观赏的这个日本园林就是由长崎知名建筑师无偿设计, 在前面提到的大户人家J. G. Orderway的慷慨捐助下,落户于本州的。疫情期间游园,要预约,有限制,我去了两趟,总算领略到了室町时代的池泉园之雅。层层叠叠的石置,郁郁葱葱的植被,曲曲折折的池岸,清清幽幽的茶庭……置身园中,疫情肆疟带来的焦躁,大国博弈带来的凌乱,种族冲突带来的混肴,统统都褪出我的心田……
好啦,我讲了我生活的城市里,中国园和日本园的故事。你居住的地方呢,又会有怎样的传说?
是不是因为中国园林在国外兴起的比日本园林晚?
南加亨廷顿图书馆里的日本园林历史悠久,小巧玲珑很精致。而中式公园“流芳园”历经十余年的筹备与建设,2008年才完成第一期工程,我曾去过两次。听说去年冬季完成了第三期工程,现在应该有很大规模了。
在哪一个地方, 哪一样东西, 中式能赶上日式?
=============================
日精? 至少我看到中国的高铁窗户就比日本的大一倍,观光视线旷阔,不要以为窗户尺寸可以随便定的,这涉及到先进材料和加工技术,日本高铁速度是 220km/h , 中国的达到 350 km/h 实际营运速度. 我在油管上看到,日本高铁上下车还要有一个踏步, 站台和车门底不在同一个高度,至少部分日本车站是这种设计, 是不是很差劲的设计? 提个重箱子还要爬台阶上车.
“博大精深”这词儿有趣,我的一位黑人朋友常用这词儿冷讽中国人的格式化语言。
想起几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美国某城市原本没有樱花,但是从九十年代起,当地的日本社区,就坚持每年固定时间举办活动,介绍樱花,并向参与的人免费赠送两棵樱花树苗。20年后,那个城市的春天已经成了樱花的海洋!
而华裔在美国,有港台背景的,有49年后“逃”来的,有带着文革创伤综合症的,有拿六四血卡的,有轮子的,有民运的,有小粉红,有“恨国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五花八门,根本无法拧成一股绳,更别说什么民族、文化自豪感,自然是无法形成一股有价值的影响力了。
另外,海外的中华园林政治因素是无法排除在外的,就拿我所在的城市说吧,当地人总的来说对华人是比较亲善的,可是历史上明确记载在华人申请建唐人街的时候,当地政府把最烂的一块地给了华人,以致至今有人问那里买大麻,毒品等,连我们华人自己也是张口就说:唐人街。而其他包括日本族裔要做什么阻力要比我们华人小,得到的支持也多。
还有,大多数外国人其实不理解中式园林,尤其是北方中式园林的内涵大部分根本无法理解。而日式园林观赏性更强,容易让人赏心悦目,老少皆宜,当然也有内涵,可是有几个人说得出来呢。
最后,日式园林本就出自中式园林,是中式园林的延伸,是中华文化的子文化,放开心胸好了。
园林设计是大脑中对景物的理想化愿景。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存在赶上与否的问题。没有的非要“赶上”,只有抄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