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的小孩

这一天天的日子就象张白纸,该画啥?如何画?
个人资料
XQQ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是福州人,也学福州菜

(2014-10-11 21:53:26) 下一个

***
没有到过福州游玩山水,也不很熟悉福州的风味小吃, 但这并不妨碍我学做福州菜的热情, 因为我有一个秘密武器

福建籍的弟妹来美度假,她不仅捎来了不少在福州街市上采购的土特产品,还对福州菜有着自己独特的心得。弟妹的故乡情愫处处可见,言谈间她会不经意地介绍起家乡的风土人情;餐馆就餐时,遇到来自福州的服务员,她也会热情地和老乡嘘长问短。

弟妹做的两道福州寻常百姓家常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 浓汤伴线面

初见线面,便顿悟其名。仔细端详着眼前工艺品一般的细面,小心翼翼地举起一根,凑到眼前,啊,直径仅有0.6mm

弟妹精心地熬了一锅鸡汤,撒了些笋片。同时又手脚麻利地将面放入沸腾开水中片刻,捞起后放入鸡汤中,佐以葱花和福建花雕,色香味无可挑剔。




2 清汁随肉燕

下班归来,只见弟妹兰花指飞舞,状如石榴的小馄饨整齐地在手下列队。弟妹连连解释,“这是福州小吃扁肉燕,它和馄饨不一样呢。这皮里掺着肉泥的。做好的肉燕要蒸熟在先,随后入汤。”我盯着干燕皮良久,感到这面肉混合的薄皮有些不可思议,更不解它何以能久存而不坏。

晚上,全家在谈笑声中品尝着来自他乡的美味。肉燕入口,只觉滑嫩清脆,淳香沁人。

打开这样

宛若馄饨,但要蒸熟


口味各异,百花齐放


我的感受是,线面宜配荤汤,肉燕适合素汤。两者均为基本食材,煮妇可以发挥想象,任意为之,使其成为百汤百味。

咱们餐桌上的许多美食佳肴都有一些“从前吧…”的故事,这线面和肉燕当然也不例外。以下资料,是我整理自网络。

福州线面典故:从前,玉母娘娘的女儿九天玄女,一心想给母亲一份surprising的生日礼品。心灵手巧的她煞费苦心细琢磨,终于做出了这种细如丝,长如发,白如雪的线面给母亲贺寿。不知九天玄女申请了专利有木有?福州的线面业者于是拜九天玄女为“制面始祖”,并在家里供奉她的神像。

福州线面风俗:听说福州的孩子,都是吃着线面长大的。大年初一早上, 福州人是一定要吃鸡汤线面的,里面还得放两个鸭蛋。此谓太平面,图个吉祥。线面的别名很多,男婚女嫁叫“喜线”,生日祝寿叫“寿线”,坐月子叫“福线”足见此喜闻乐见的线面之神奇魅力。就连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品尝了香糯可口细腻柔润的线面后,都感慨作诗,"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玉簪横"。(《过土山寨诗》)

福州肉燕典故从前,吃腻了山珍的某御史大人对日常饮食倍感索然无味。家厨brainstorming一番后,计上心头。他用木棰将精肉捣成肉泥,掺上番薯粉,擀成薄紙片,再包肉馅,煮熟配湯。御史大人吃后连呼“大妙”,忙问是何点心,那厨师因其形如飞燕而信口說“扁肉燕”。

福州肉燕风俗福州人常将扁肉燕与去壳鸭蛋相配作菜肴,因福州话鸭卵音谐压乱,取就会平安之意,故称太平燕同音,又称太平宴。福州人有“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之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种竹山房' 的评论 : 不是福州人,毕竟差一点啊,有机会,我得到福州亲自看一看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QZ702' 的评论 : 谢谢你指出文中漏洞,已改,纯属本人知识欠缺。
种竹山房 回复 悄悄话 福州属于闽东,语言风俗跟闽南都有很大区别。
不过,作为福州人,楼主写的博,已经算是合格,哦,不对,算是上等啦。

想家啊,我的家乡,福州。。。。。。。。。。。。。。。。
CQZ702 回复 悄悄话 是福州的家常常菜,但要区分闽南和福州的区别,还有,餐馆的是福州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