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54)
2015 (47)
2016 (67)
2017 (115)
2018 (85)
2019 (93)
2020 (173)
2021 (141)
2022 (166)
2023 (174)
2024 (219)

中国老大曾在一次国际记者会上当众说过一句话:“我要看看我这个小抄本”。当时自然引起了哄堂大笑,他还真从口袋里掏出了那本小抄。
谁也没想到,这一幕在他与川普在韩国的会面中再次上演。当川普在迎接他时,中国老大几乎一言不发;记者问到台湾问题时,他也保持沉默。
在中美代表团的会谈中,前面有段面对媒体的中美首脑的公开发言。川普对记者讲话时,全程脱稿,言语间充满激情,不吝赞扬清华猫儿与中国的伟大。这是川普一向的风格,他曾经佩服中国老大可以把13亿中国人治理得服服帖帖。
轮到中国老大发言时,他面对中外记者和桌对面的美国总统,不停地低头查看小抄,然再抬头说几句。如今技术发达,那本小抄甚至被镜头放大了,大家可以看到模糊的大字。


川普对这位清华猫儿的小抄非常感兴趣,隔着桌子还一直盯着看。相比川普妙语连珠与神采飞扬,中国老大显得木讷呆板,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龄上中国老大还比川普年轻七岁,72岁对79岁。
关键的原因在于,中国老大如今极度担心权力的稳固。因为一旦出错,国内反对派就会借题发挥。他已经将大量官员投入监狱,最近更准备让九位上将进去。他也非常清楚,如果有一天自己下台,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付他。
这种差别当然还有更深层的社会原因。在我看来,本质上还是因为两国的孩子们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是否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
如果你能凭自然的热情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职业与方向,你就能像美国人那样做到八十岁仍然两眼发光,阿肯森就是这样的,除了看鸟和美国球赛就是对科学感兴趣。
看看同济美国牛人,这家伙除了在豪宅里挖坑,每天都在谈他的细菌生产理论,我觉得他会一直讲到自己无法再开口为止。这就是美国精神,他确实是美国训练出来的博士。
在中国则不同了,孩子们从小被逼着学习,只为了考上清华。一旦达成此目标,人生的最高成就似乎就此终结了。
这不仅是清华与常春藤宾大之间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更是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对照。清华校友有时辩解说:“他是工农兵出身,不算我们的校友。”但是别忘了,他可拥有清华颁发的最高博士学位。

同济校友吴天根创办的公司,从波士顿海归中国深圳。老爸老妈当年给儿子取名“天根”,我差点读成“天恨”,与“吴”姓中和一下,“吴天恨”似乎也还行。吴天根在同济群里留言:“很高兴来到同济海外的大家。上周刚回同济参加了85研入学40年聚会!同济兴旺呀!多谢欢成老同学邀请,克明老同学也过夸了!只是在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与产品!”。

澳洲朋友在读我文章后的感受:““得罗屁股”,你算是荆楚文化的世界推广大使, 哈哈昨天的文章看了好几遍,感慨:说得罗屁股的人今天站在了世界文化与科技的巅峰上,本身也自证了中国过去40年以来的进步,也证明了你的论点,中国不缺乏顶级的人才,只是文化孕育了制度,制度湮没了天才。没有制度里漏出的一个小缝,即没有中国的今天,更没有你我今天的人生,自有天意。你引用的钱和傅的千古一问,的确是大问题,国家民族层面不是我能操心的,但对自己的小家意义深远。海外待久了免不了会患思乡病,臆想如果不出国,会如何如何。。。也有走回头路的,衣锦还乡。。。总想脚踩两只船,,,我是得罗屁股,好久才安稳下来。现在多想的是如何让孩子们不要像我瞎折腾,最好择一城,向下深深扎根,向上努力结果。以前美国是毫无疑问的唯一选择,现在恐怕要三思,美国赖以强大的信仰元素正在被移民稀释,异化,宝贵的开拓精神后代们正在抛弃,懒惰堕落正在衍生为犯罪,而政治正确还为这种堕落摇旗呐喊。。。孩子们想扎根就能扎根下来吗?”
我的回复:“谢谢你读懂了我这乡里人的文字,楚国人的习惯用语,“得罗屁股坐不住”中的“得罗”我也不知道怎么写了,问了ChatGPT也不知道是否正确。美国最给人的是机会,努力奋斗就有希望,自己开始会比较难,努力后也比自己的昨天好,后代应该会更好。将孩子们当美国人养,就不会害怕他们没有出路,反正比我们强[Chuckle][G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