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中国国药的官员声称他们的疫苗的保护率是100%,副作用几乎为零,但是我们仍然必须面对科学报告,因为抗体的滴度才是评判任何疫苗质量的重要标准。最常被引用的科兴疫苗刺激抗体产生的数据来自中国科学家在《柳叶刀》发表的文章,为通过与新冠恢复期患者体内抗体水平的比较所得到的结果。
刺激中和抗体产生的能力是评价疫苗质量的最重要指标,科兴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仅达到恢复期患者的 14%–40% 区间。如果科兴疫苗仅能刺激 14% 的抗体水平,我完全无法理解它如何能产生有效的保护力。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科兴疫苗是中国大陆接种最多的一款灭活疫苗。中国还将国产疫苗进行全球输出,因此科兴疫苗的全球供应量曾高达80亿剂量,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制备出来的疫苗是否全部被使用了,但是根据报道,科兴在2024 年停产时仍有约4亿剂量尚未接种。
在中国的灭活疫苗中,科兴是使用量第一无疑,其他依次是国药北京所和国药武汉所制备的疫苗,科兴似乎也被视为相对较好的一款。在疫情期间讨论疫苗时,我推荐所有通过了临床试验严格鉴定的疫苗,因为总能给大家些免疫力。如果只能推荐灭活疫苗,那么我的推荐顺利当时是以科兴、国药北京和国药武汉为顺序。但是即便是中国使用最多和被认为最好的科兴,其抗体水平仍然远低于恢复者。与此对应,美国的两款 mRNA 疫苗所诱导的抗体水平则与恢复者相当或更高。
更令人震惊的是,科兴疫苗的副作用还高达38%,与此对应辉瑞疫苗的副作用只有2-3%。因此在五年后的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结局并不意外:科兴公司已被纽约证券交易所除牌,其疫苗生产也在 2024 年停止。
文章中还提到“非纯化抗原”的问题。灭活疫苗本质上是混合抗原,在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时,会产生所谓的 immunodominance(免疫显性) 现象。通常中和抗原会占优势,但非中和抗原也可能诱导免疫显性反应。这正是灭活疫苗的挑战所在:它无法确保机体主要产生的是最有效的中和抗体。
《中国疫苗产生的抗体远低于恢复期病人的抗体》
天朝国药官员拍胸脯称自己的灭活疫苗100%有效,无任何副作用,能够有效地保护中国公司在墨西哥的员工。不过牛皮不要吹得太早,时间总会给我们答案的。中国科学家刚刚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第二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科兴灭活疫苗激活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只是感染病毒的恢复期病人的几分之一。
这些是来自科兴灭活疫苗在江苏的临床二期试验的结果,摘录自他们自己的论文:
“In the phase 2 trial, the level of neutralising antibodies included by the vaccine at day 28 after the last dose of vaccine ranged from a GMT of 23·8 to 65·4, depending on the vaccination schedule, which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who previously had COVID-19 with an average GMT level of 163·7, tested by the same method in the same laboratory”
在注射科兴的灭活疫苗最后剂量的28天后,参试人群血中被诱发产生的中和抗体的单位,只是恢复期感染病人所产生抗体的14%至40%,测试由同实验室的同种方法完成。辉瑞和Moderna疫苗所诱导的中和抗体都与恢复期病人的抗体相当,相对应辉瑞和Moderna疫苗面对病毒的保护力在95%左右。灭活疫苗的保护力只有听视频中的国药技术官员的信誉担保了,我不知道科兴14%的抗体能保护什么?
思考科兴灭活疫苗的抗体滴度如此之低的可能原因,我猜测那些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immune epitopes, 在从Vero细胞培养系统中制备病毒抗原时可能被破坏了。
这里让我谈谈immunodominance的概念,我暂时不去翻译。这是指机体在面对混和性多种抗原的刺激时,只产生极少数(甚至1-2种)高亲和力的抗体,能够刺激产生高亲和力抗体的抗原被称dominant epitope。机体产生的其他抗体都是低亲和力的抗体,这个现象很有趣,但是机理不明,这与机体的能与抗原结合的B细胞受体和MHC分子有关。现在不能肯定中和抗体都是dominant epitope刺激产生的,拥有强免疫抵抗力的人们恐怕能产生高亲和力的中和抗体,这还真是因人而异。然而从病毒的生存角色去思考,病毒所期望的则正好相反,高亲和力的非中和抗体有利于它们的存活与进化。这就是使用混和抗原制备灭活疫苗所面临的挑战,因为不能注射纯的中和抗原,机体产生什么样的亲和力抗体就只有听天由命了。而mRNA疫苗厉害的是,mRNA在体内只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刺激产生的抗体纯得不得了。
鉴于制备灭活疫苗所注射的抗原不纯的事实,产生的非中和抗体容易导致ADE等有害反应,我们来看看科兴灭活疫苗的副作用:
“In the phase 1 trial,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for the days 0 and 14 cohort was seven (29%) of 24 participants in the 3 ug group, nine (38%) of 24 in the 6 μg group, and two (8%) of 24 in the placebo group, and for the days 0 and 28 cohort was three (13%) of 24 in the 3 μg group, four (17%) of 24 in the 6 μggroup, and three (13%) of 23 in the placebo group. “
这个副作用不是一般的高,6微克的副作用高达38%,就是他们推荐的进入三期临床的3微克也有29%的副作用,而辉瑞昨天公布的拥有乏力和头痛的副作用只有2-3%。这个差异真是太大了,这么大的副作用还往三期临床推进,并且在巴西人身上试验。我十分庆幸在今年五月份咨询国内学生时,建议他们千万不要打没有完成临床试验的疫苗。
天朝灭活疫苗的唯一卖点是在普通冰箱中可以保存三年以上,辉瑞和Moderna分别需要负70和负20摄氏度,辉瑞称有信心保证冷链运输。革命性的mRNA疫苗必将使依靠病毒培养的灭活疫苗成为夕阳产业,辉瑞明年的mRNA疫苗的产能是13亿人份。
依靠他们处于世界科技之巅的信心,美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压重金在完全沒有实施过的mRNA疫苗身上。当时有朋友问我,这美国是否有些豪赌,我是这样回答的:“灭活疫苗易于反掌,没有必要开发。可以看下面的表格,综合比较Ad5腺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的表现,Ad5中和抗体的滴度远低于灭活疫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灭活全病毒做成的疫苗免疫原性强,但是要命的是Ad5疫苗使9%的接种人群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而美国Moderna的mRNA疫苗刺激的中和抗体比腺病毒疫苗高至少十倍以上,不良反应还低。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引起警惕而只顾接受记者采访?”。我当时没有想到灭活疫苗的抗体滴度如此之低,那Ad5就更不用说了。
几个月前,我面对国内学生咨询灭活疫苗时说:“在沒做临床三期时就给部队打,他们还要给我学生打。我带的国内学生咨询我,应不应该在返美国前打国内没上市的疫苗,被我拦下来了。怎么可能把疫苗弄成政治需要而不是科学证明,这也太可怕了。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随便打没有疫苗制备经验的国内机构仓促上马的疫苗,他们往往吹牛不打草稿,前几年的疫苗丑闻还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时刻要记住,新冠病毒故然要人的命,但是更多的死亡率来自刹车机制失灵的免疫系统,不合格的疫苗把免疫系弄混了就麻烦了。所以疫苗的标准是需要相当的监管和质控的,不要随便相信那些将中草药都往血管里打的地方制造得出好疫苗。
托尼也只能说到这个程度:“面对国会的议员们,福奇说:我真希望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在给任何人注射之前,先测试他们的疫苗。他并补充说,我认为,在测试之前,就声称已准备好分发疫苗,这起码是有问题的。福奇的言外之意被认为是怀疑俄罗斯和中国的疫苗可能缺少一个临床测试阶段””。写于2020年11月22日。
在圣路易斯宣布封城、全球新冠感染已超过1000多万(现在知道当时的数据应该是5000多万)、以及全球死亡人数超过130多万的严峻情况下,美国Moderna公司的疫苗临床试验传来好消息。结果非常令人振奋,效果甚至比辉瑞更好。在两项各自独立和涉及数万人的临床试验得出了高度一致和令人信服的结果,这一点让人不得不佩服,也更加相信他们的职业精神。
这里还需要强调福奇医生的功劳。美国后来大规模接种的这款疫苗,最初就是在他办公室拍板上马的,随后由Moderna这家小公司制备,并由NIH组织开展临床试验,最终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果。
文章中还谈到哈佛与MIT的科学家们是如何孕育Moderna这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在全人类都喝望英雄的时刻,美国波士顿郊外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创新小公司迎接了挑战。
因为创办Moderna公司涉及哈佛教授和粘附分子与Integrins研究热潮中的代表性人物 Timothy Springer,文章自然也提到了我们熟悉且尊敬的德州医生 Joe Cole。当年他在阿肯森实验室做博士后时发现了CD46,从此开启了关于细胞膜调节补体活化的研究历程。
但是作为一位淳朴的德州人,Joe完全不适应哈佛那种“割喉式”的竞争环境,对科学的兴趣因此严重受挫,最终放弃科研转而成为了一名临床医生。

《Moderna疫苗的有效意味着美国将终结新冠流行》
今晨传来美国波士顿郊外的小公司Moderna新冠疫苗有效的消息,确实振奋人心。这个消息在圣路易斯郡决定再次封城的当天来临,格外令人震奋。全球现在是超过一千一百万人感染新冠病毒,130多万人死亡,人类科学的进步应该能够避免西班牙流感的悲剧再度重演。
Moderna疫苗的有效百分比不仅与辉瑞疫苗相似甚至更高,有效性高达94.5%,而且还可以在副20摄氏度保存。这种能在普通冰箱保存的疫苗,可以在医生诊所里注射,几乎打消了人们对mRNA疫苗冷链保存的担心。辉瑞疫苗需要副70度保存,但是据说注射所需的辉瑞疫苗的剂量只是Moderna的四分之一,现在安全性数据还没有最后出炉,听说辉瑞的副作用比Moderna的要低。
Moderna疫苗是NIH的所长托尼顶力支持的,他自己在访谈中说,做这个疫苗的决定就是在他办公室完成的,为Moderna与NIH合作的结果。这可是纯粹的美国疫苗,在张永振和石正丽发现病毒和公布序列的那一刻就着手了。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复旦张永振教授在元月11日在NCBI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顺序,托尼主导的NIH传染病所就在元月13日与Moderna确定了疫苗mRNA-1273的序列,当时美国根本沒有新冠的影子,其前瞻性的视野由此可见一斑。大家随后便分头行动,Moderna去负责生产,NIH负责临床试验的实施。Moderna疫苗的制备受到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 (CEPI)的顶力资助,CEPI为盖茨基金会、Wellcome基金会等资助的国际基金。Moderna既然是NIH主导,那美国政府当然是最大的资助方。复旦教授张永振在第一时间无私公布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是对川普总统和他的造谣大亨国务卿Pompeo的有力反击,他们两位将人造病毒的阴谋论掛在嘴边胡说。
阿肯森在NIH就认识托尼,他对托尼的才智与品格备加推崇。我以前说过,托尼是对美国新冠贡献最大的人物,必将名垂青史,他现在还与总统合作真仍奇迹。他对今天的疫苗消息的反应是:“辉瑞和Moderna疫苗为帮助我们走在我们应该去的地方的重要步骤”。
我是一个做免疫的人,在今年元月份才从同济海外校友会前主席汪尔佳那里知道mRNA疫苗,他是制药公司的资深研究员。我当时是将信将疑,只有通过学习才有所了解,可见mRNA疫苗之先进,美国之前沿。我以前就写文章称新冠将美国拖下水是全球人民的福音,现在看来新冠疫苗必将终结在美国疫苗上。
Moderna为非常小的公司,新冠之前无人知道,但是它的诞生地的波士顿确实是人杰地灵的地方,麻省理工学院周围的大脑可以震憾地球。我以前说中国没有任何一所高校赶得上MIT的十分之一,我的这个观点受到了批评,因为有人认为接近百万之一的都沒有。美国是一个永远开拓疆野的国家,从这次疫苗进展就可以看出,美国可以在知道复旦张永振公布的病毒序列的48小时后就设计出Moderna 疫苗的mRNA顺序,天朝还把几乎是“水煮”的费时而低效的灭活疫苗吹上了天,这个差距是十万八千里。
Moderna的创办人是加拿大籍的哈佛教授Derrick Rossi,他找到华裔哈佛教授Ken Chien,想将自己的mRNA技术应用到临床,Ken Chien因为研究VEGF mRNA在心脏中的表达而全球闻名。他们再联合哈佛的免疫大佬Timothy Springer和MIT的Bob Langer共同创办了Moderna,这个小公司现在都只有800多人。Ken Chien是哈佛本科,但是只读了Temple的MSTP, 仍然能做到顶层。只是他在2013年离开哈佛去瑞典Karolinska做心脏部门的director后,就再没有听到他的太多声音了。
Timothy Springer是所有学过免疫的人都知道的人物,因为他发现了系列的粘附分子,特别是Integrins。我在做博后时曾经做出过一个抗integrin beta链CD18的单抗,杂交瘤转让给欧洲公司,自己一分钱也没有赚到。现在没有那么容易了,华大都不会让这种免费的赠送发生。Timothy Springer为伯克利本科,哈佛博士,他从英国剑桥杂交瘤发明人之一,诺贝尔奖得主,Cesar Milstein处做完博士后,返哈佛做教授至今。Milstein和George Koehler当年发明单克隆抗体后曾经主动放弃任何专利的申请,认为基础科学应该仅是为人类服务的。Milstein的美国徒弟Timothy Springer可不这么想,他创办的包括Moderna在内的几家公司使他现在的身价超过了10亿美元, 不知Springer的博士生弟子圣路易斯华大病毒免疫学家Mike Diamond是否也会走导师的路?
谈及Timothy Springer, 让我们说一点我们熟悉的与他相关的德州医生,只使用他的名字Joe。Joe是位美国普通白人医生,他在华大受训时在阿肯森实验室发现了补体的重要调节蛋白CD46, 文章发表在PNAS上,这基本上是可以成就Physician Scientist的教授人生的科学成就。但是当年阿肯森的标准是医生应该至少有两个实验室的研究经历,一个相当于PhD,而另一个则是博士后,那是没有MD/PhD计划的年代。因为阿肯森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阿肯森便把Joe介绍到当时风头正健的哈佛教授Timothy Springer处做第二轮博士后。这位善良的德州人Joe去哈佛后,看见哈佛教授如此残酷和虐待手下人,马上打消了做科学的念头,回德州老家当医生去了。我在阿肯森家还见过他和他的日本太太,十分善良的一家人,他们自己有孩子还领养了两个中国孩子。我与他太太有过交流,Joe则相当木纳。2020年11月16日。
紧接着辉瑞公布了非常好的第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当时给全世界注入了强大的信心,让人们看到战胜疫情的希望。详细结果我在文章中已经写过。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欧洲科学家在美国大型药企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辉瑞总裁是希腊人,Moderna 的总裁是法国人。这也说明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强国,对全球人才的包容度非常高,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说美国歧视外国人。
这里应该是我第一次提到为mRNA 疫苗做出重要贡献的那位匈牙利裔美国科学家,她的传奇故事伴随着对辉瑞疫苗和BioNTech 的长篇报道而广为人知。她本人早己加入到BioNTech担任资深副总裁,而 Moderna的几位创始人也在媒体上极力推崇她,为她后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营造了舆论基础。
mRNA疫苗的概念非常新,我是在 2020年元月才从同济在Merck工作的资深科学家汪尔佳那里第一次听说的。而我这几十年以来几乎从未缺席过首屈一指和汇聚世界顶尖学者的华大全校免疫学讲座系列。
《辉瑞最近公布三期临床试验,效果激动人心》
美国辉瑞和德国BioNtech公司今晨公布他们最终的新冠mRNA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有效率高达95%,远超预期的想象。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人类终于看到了可能终结这个大流行的曙光。
这是一款全新的人类疫苗,不仅从来没有应用过,连科学想法都只有十几年新。mRNA疫苗的概念和实验起始于美国常春藤联盟之一的宾大医学院,做出最原始贡献的教授还曾面临过降级或失业,她拿不到任何资助,因为谁也不相信她的想法。但是这位匈牙利籍旅美科学家的顽强,在2005年以一篇Immunity的第一作者文章改写了科学史。
这些是美国辉瑞和德国公司BioNtech公布的结果:
1。主体有效性分析证明疫苗BNT162b在注射第一剂量的28天后能够95%有效地抵抗新冠病毒感染。临床试验发现170人感染新冠,其中162发生在安慰剂组,8例发生在疫苗组。(备注:162/170=95.2%有效率)。
2。有效性横跨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各个试验组的人群中。在65岁以上年龄组的有效率达94%。
3。美国FDA和紧急应用机构EUA(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的安全性指标已经达到。
4。在超过43,000临床试验人群中,没有出现明显安全性的担心。在三级副作用中超过2%频率的只有:3.8%乏力和2%头痛(备注:没有发现疫苗诱导的发烧或过敏反应等严重副作用)
5。公司将在几天内向FDA和EUA和其他全球监管机构递交申请。
6。两个公司可在2020年生产五千万人份,在2021年底生产13亿人份。
7。辉瑞对自己的大量生产,专业素质和冷链传输拥有相当的信心,会确保疫苗传递到全球。
辉瑞特别列出了他们的四个新冠疫苗制备基地:密苏里圣路易斯,麻省安多福,密西根和比利时的Puurs,还有BioNtech的德国基地。密苏里圣路易斯被列在首位,让我们这里的居民也有荣光,向圣路易斯Chesterfield的华裔科学家朋友致敬, 他们的努力终将改变世界!
“Four of Pfizer’s facilities are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and supply chain; St. Louis, MO; Andover, MA; and Kalamazoo, MI in the U.S.; and Puurs in Belgium. BioNTech’s German sites will also be leveraged for global supply.”
顺便谈点辉瑞和Moderna这些美国公司,但是被欧洲人统治的问题。
波士顿郊外的Moderna的CEO是个法国佬,还说一口很重口音的英语,别忘了Stéphane名字的特别发音。我听了一点他的邮管视频就关了, 这家伙因Moderna的成功现在身价10亿美元。世界杯球赛期间,美国人希望英国队、德国队或西班牙队赢球的都有,但是多数人会为法国队喝倒采。美国人向来对法国人不感冒,虽然这Moderna的法国总裁读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哈佛商学院。我在巴黎街头看见那些穿紧身衣裤的法国男人,都不知道他们如何能在美国混职场人生,Stéphane的成功让我跌破了眼镜。
美国百年大药企的辉瑞总裁是希腊人,没有任何美国求学经历。辉瑞总裁还学了兽医和生物方面的博士,这Moderna CEO为一个学MBA的商人,他懂什么mRNA疫苗?辉瑞的疫苗副总裁和研发总管分别是德国人和瑞典人,欧洲人是全面地入侵美国企业。辉瑞是跨国的大企业拥有欧洲佬当总裁可以理解,这Moderna可是美国原创的生物技术小公司,四位创始人都是哈佛和MIT教授,虽然两位是加拿大裔或华裔移民后代。
这两位总裁的共同使命是在公司股市高峰时抛售股票,各方都有合理的解释,什么那是预定的售出等等,亏的是美国或世界股民。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长得一个比一个不敢恭维,权当我是以好莱坞名星作为参照标准。
从积极的一面,可以从中看出美国的包容与开放。从另一个极端,美国人民会问:这世界到底是怎么了,我们美国的聪明和英俊男人是不是绝种了?还有那些在公司里发展的优秀美国女性呢?美国人在自己的公司里都无法一统天下,眼看自己疫苗的决定权都被欧洲人掌控。

圣路易斯华大医学院教授阿肯森与自己的画像合影。
阿肯森无论从英俊程度和学识才华,都甩这两个家伙几英里。现在为了要点研究经费,还不是趴着桌上逐字写基金申请。写于2020年11月19日。
在新冠死亡人数不断攀升之际,传来了文学城著名博主润涛阎去世的消息,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根据他生前传出的信息,因为他有呼吸困难等多方面的症状,大家很容易就相信他是因新冠去世的。即使后来有传闻说他并非因新冠感染而去世,但是现在也很难确定,也不知道他当时是否为新冠阳性。
他应该是北方人,大概是河北一带。早年从北京赴 Virginia Tech 读博士,之后在 Johns Hopkins 做博士后。因为他当年是研究的转移葡萄糖的跨膜蛋白的结构,随后还与颜宁产生了较大的冲突。他曾给 Nature 写信,控诉颜宁没有引用他们的文章,并且认为属于剽窃行为,这个我不敢苟同。
他当时与太太一起在 Hopkins,而太太后来在 UAB 找到教授职位,他便在太太的实验室工作,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他们的孩子毕业于 UPenn 的沃顿商学院。润涛阎的业余兴趣——也不知道算业余还是专业——是热衷写博文。
他的文章通常很长,但那里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他常把历史事实与自己的想象和幻想混在一起写。他写历史人物,但很多事情并不考证,故事便直接编了后写出来,他是随手编老毛儿子的八卦。读者只要细心一看,就会发现他许多内容基本上都是编的;这种将小说fiction和reality 事实弄得界限模糊的做法相当影响他的 credibility。

《润涛阎先生在黎明前的新冠黑暗中走了》
惊闻阎润涛先生或博士因为感染新冠去世,他是文学城最受欢迎的作家或写手,RIP。他相当爱预测世界的走向,选举前预测川普败选,确实被他言中。还沒看他吹牛的文章,他就走了。
老阎没有活过新冠给世界文明带来的黎明前的黑暗,真是太可惜了!愿他一路走好,这照片他穿的是UPenn Wharton商学院的校服,他女儿从那里得的MBA。虽然他女儿与川普是校友,但是他是反川干将,他在文章中抨击川普的火药味十足,我们今天终于看到川普释放出的认输的信息。
他的网名叫润涛阎,注册时按英文输入真名,结果把姓放在了最后。他在北京某高校毕业,Virginia Tech生物方面的博士,Hopkins博士后,然后去UAB工作直到退休,他太太可能是那里的眼科教授。因为他是实名,网上很容易查到他,但是这些消息没有经过核实。他与颜宁为糖转移膜蛋白的功劳争得不可开交,达到他致信Nature杂志社控告颜宁剽窃的地步。
因为他抱怨颜宁没有引用他在霍普金斯做博士后的一篇Cell论文,颜宁始终没有回应。我则完全读不懂结构而没有深究,但是我的直觉是即使失误未引用几十年前的文章,也构成不了剽窃,因为很多情况引用评述就可以了。
老阎是很会写东西的人,文笔流畅而辛辣,观点十分鲜明,自信心比几层楼还高。他的每篇文章都很长,但是跟读量惊人,为文学城点击量之首。我们在城头经常碰到,只有很偶然的几次我去他的博文后指出科学问题,他也承认并乐于更改,他也在我博文后留过言。
我看过他的一些文章后就失去了兴趣,我们南方人与北方人似乎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挪威与意大利那样的不同。哈佛妈妈Rosaline 与他闹翻后称他是说评书的人,我一下认为Rosaline说出了我想说的话。我们南方人没有核实的东西是不敢随便说的,说错了也会更正,Rosaline是个武汉伢,秉承了这个传统。老阎可以用真人编故事,尤其是历史或政治人物,但是当你读完他的文章后,你又发现完全不能证明他所说的,他完全没在历史与文学之间划条清晰的分界线。中华民族是一个喜欢阴谋论的民族,很多时候我们碰到事实都不回头,这或许是老阎的文章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当然他的文字可读性很强,还会做古诗词。
转有人描述阎润涛在Covid中的情形:
“他说医生跟他说什么时候呼吸困难就要去急诊,然后他说他自己呼吸没问题,就是浑身无力,走不动路,只能在床上躺着。他对呼吸困难是有什么误解吗?浑身乏力,无法走动,就是呼吸困难的重症症状啊?他该不会以为自己一直有呼气吸气的动作就是没问题了吧?他的肺肯定已经没有真的在工作了啊。
然后,他又说,难过,就吃了点疙瘩汤……这个也是,新冠之前反复宣传抗体需要蛋白质,一旦觉得自己得病了要尽量补充蛋白质,牛奶鸡蛋牛排,不要喝粥,不要吃面食,都是没有用的。他一个医院工作的,怎么对性命交关的大事这么疏忽大意。还想着病好了爬起来去理家里的院子,真是太让人难过了”。
另外一位从新冠中康复的同济英国医生校友这样留言:“如果阎先生有幸知道这篇社论,知道无症状缺氧是新冠肺炎的常见症状,在家配置个手指血氧检测小玩意,也许不会误以为没事,还去收拾花园。无症状缺氧一旦出现症状,已经非常严重、不易纠正”。
周六受圣路易斯中文学校之邀,圣路易斯大学感染科专科医生王墐,和在圣路易斯的Pfizer公司参与新冠mRNA疫苗研发的陈新博士,给我们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感谢王墐医生和陈新博士对社区的贡献,讲座是300人满员,让我们都学到不少。王墐医生在国内受过良好的医学教育,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八年制的毕业生。北京协和为无可争议的美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最高医学学府,所以她在美国做住院医生时,应该对美国医院的设施不会感到陌生。
这是我第二次听王医生的新冠讲座,同一议题,她这次又做了大量的信息更新,十分不容易,为她的敬业精神点赞。我们也十分欣慰地看到圣路易斯的Pfizer华裔科学家们的努力,他们在这可能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科学实践中贡献了自己的才智。他们还都打了自己的疫苗,虽然也有反应,但是给了我们普通民众去打疫苗的信心,这是需要感谢他们的。我在8月份的博文中曾以“迎接疫苗,争取活到明年春暖花开“为题。王墐医生称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人类科学让我们看到了长隧道前面的曙光。届时新冠病毒也会像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或乙肝病毒那样,被人类最为有效的药物疫苗所制服的。
我比较吃惊地看到这个留言:“我一个朋友参加了辉瑞三期实验,说第一针打了以后低烧,100.7 F,睡了一觉醒来就好了。第二针反应重度类似,但花了更长时间,睡了两晚才完全恢复。同时无力、头昏。她是属于有反应/副作用的那少部分人。大多数人都是胳膊疼;有人第一针没有反应;第二针才有;还有人一点反应都没有,知道自己打的是盐水,吓得躲起来了。他们参加临床实验的都互相交流的“。
现在打过实验疫苗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甚至包括低烧。而我们注意到Pfizer在报告中称,他们的疫苗在三期临床试验中只有2-3%出现乏力和头痛。王医生解释那2-3%是属于临床三期比较重的不良反应的类别。我不知道这些反应是否是纳米脂质造成的,因为我们的结果是纳米材料是能够迅速活化补体的。
现附上我解释的网友提问:“谢谢分享好消息。请教各位专家,这个疫苗有什么副作用吗?因为有些副作用可能要有很长时间才能看出来。如果以后病毒变异了,疫苗还会有95%的保护效果吗?为什么每年的流感疫苗达不到95%的效率?是因为病毒变异太快?”
我的回答:“病毒变异确实会造成疫苗无效,但是新冠远没有HIV和流感病毒变异那么大。况且这个疫苗是针对病毒S蛋白的RBD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这个区域比较保守,只要它们不变异,疫苗诱导的至少6个月的抗体可以很快封闭病毒与受体结合,病毒不能进入细胞就很容易被免疫系统清除。其实疫苗更重要的是诱导的一种免疫记忆状态,让系统时刻准备迅速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去抗病毒”。写于2020年11月24日。
当时基本上完全没有针对新冠感染的药物,因此Merck耗资4亿美元购买刘阳的 CD24Fc的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让外界寄予了厚望。然而事实证明,这几乎是一次浪费钱的买卖,因为 CD24Fc 在疫情中未能发挥任何作用。我们不知道这是否是Merck的误判,做出这个决定的是Merck的President和华大 MD/PhD 毕业生 Dean Li(华大前教授 Ellen Li 的弟弟)。
他们买下后没有推进上临床,这里背后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买错了,或者说这个药物本身就没有效果;二是买来后将其封存,以阻止其他公司以及刘阳自己的公司将产品推向市场。最终的结果是,这笔交易花了4亿美元,但是该产品最终没能通过三期临床。
刘阳是当年武大毕业生中,在免疫学领域影响很大的三位人物之一,另外两位是邓宏魁和董晨。刘阳从武大毕业后(可能是病毒学方向)进入北京协和攻读硕士,或许在那里认识了他的太太 Pan Zheng(郑盼),太太是北京协和背景的在美国的病理执业医生,还读了耶鲁博士。
刘阳在武大时就开始在同济赵修竹教授主编的《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发表综述,他当时的文章颇有见地,我当年作为低年级医学生就读过。刘阳没有去美国或欧洲,而是选择前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当时博士的发表记录的水准一般,但是他后来争取到去耶鲁著名的 Janeway 实验室做博士后,这几乎是一步登天般的飞跃。Janeway 是提出 Toll-like receptor理论的著名免疫学家,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几乎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刘阳随后从耶鲁直接拿到 NYU 的教授职位,而且做得很好;后来去了密歇根大学,又到 Ohio State,最终到达马里兰大学,他是属于频繁换工作的类型,同时在中国也办过公司,也就是说刘阳是个坐不住的得罗屁股。
CD24Fc 被买断后,他原公司最核心的产品等于没有了。Merck的4亿美元也够刘阳折腾,他几乎完全离开学术界,与太太又共同创立了OncoC4。该公司至今仍由刘阳担任CEO,好像拥有多个产品在进行临床试验。
当年的武大免疫学“三人行”中:邓宏????去了上海二医读研究生,今年刚当选中科院院士;董晨去了武汉生物制品所,一年后赴 UAB 读博士,早就是院士;刘阳则前往澳大利亚,为唯一不是院士的人。这些人才的成长,都与刘道玉当年的改革密不可分。如今武大几乎很难再出现这样的人物,而我们仅从校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表现,就能看出一位优秀校长所营造的学术氛围,对学校风貌具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最后再说 CD24Fc 可能应用新冠治疗的机理,CD24Fc 中的Fc仅是为了延长寿命,但是否能与Fc 受体结合?CD24Fc与DAMPs或巨噬细胞的其他受体结合后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反应,包括显著降低炎症风暴相关的细胞因子。我们知道,新冠真正致命的往往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从理论上讲,这种药物原本是有希望的。它顺利通过了一期和二期,但到了三期临床时未能满足主要终点指标,因此最终未能应用成功。
《默克斥亿元巨资收购武汉大学校友的新冠药物》
刘阳公司的一个产品CD24 Fc被默克以4亿多美元买了,应该是对抑制新冠后期的免疫炎症反应有效,他一直是做共刺激因子和肿瘤免疫的。他们在Nature和Science的文章中发现,CD24能与识别Patterns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细胞因子等炎性反应,Fc融合进去则能使CD24通过Fc受体附在细胞膜上。我们暂时不谈太多的科学,只聊涉及这公司的一对华裔夫妇科学家:刘阳和Pan Zheng(郑盼)。
刘阳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武汉大学的本科生,北京协和顾方舟的硕士,大概是最早在美国做教授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之一。他大约在读大学或研究生期间就在《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发表文章,所以担任该杂志主编的同济免疫学教授赵修竹应该对他印象深刻。刘阳从Yale的Charlie Janeway实验室出炉,Janeway 如果没有英年早逝肯定会因TLR获得诺贝尔奖,现在圣路易斯华大教授Ken Murphy主编的全球最好的免疫学教科书就是以Janeway冠名的,因为他是首任主编。刘阳能从澳大利亚竞争到Janeway实验室的位置,当年应该相当不容易。
刘阳去NYU面试教授时,别人当场给了他位置,他马上接受,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他只觉得机会太难得,因为当时可能只有傅新元在美国做教授,华人很少有这么成功的。刘阳在NYU做到正教授,转到Ohio State, Ann Arbor, 和马里兰,长期与他的医生太太一起开实验室,现在似乎回苏州全日制做企业了。
武大出了一大批人才,病毒或免疫领域之外,武大校友有杜克的王小凡夫妇,UCSD的付向东和西南医学中心的李国民这些大牌生物教授。刚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UCSF教授程亦凡也是武大的,在武大学物理,现在的结构生物学家。在那个年代的生物领域应该沒有任何国内大学可以与武大比肩,包括清华和北大,石正丽也是那个年代的武大人。现在的武大则被他们的奇葩院士和医学院那位让小学生做科研的院长,弄得乌烟瘴气。武大当年的领导,居然因为同济拒绝放弃同济牌子的要求而反对合并,短视到了难以复加的程度。
谈点武大的免疫学,邓宏????去上二医学免疫,刘阳去北京基础所做病毒免疫,董晨在武汉生物所过渡后出国,因为那个年代武大几乎没有免疫学。武大当年的免疫学课程是我导师史良如教授去教的,每次生物派车送史老师去上课。武大是个神奇的地方,武大有细胞、生化或遗传等传统生物学专业,武大还有不信基因的米丘林学派信徒,还是武大才子。耶鲁博士高尚荫在那里把病毒弄得那么强,但是大量做昆虫病毒,几乎不涉及人体病原病毒,他们对机体抵抗病毒的免疫反应也没有兴趣,只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刘阳教授,博士,总裁,董事长,我都不知道怎么称呼他了。群里朋友转的刘阳年轻时的照片,正在讨论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相互作用。
以前做学术时可从文章中看到刘阳夫妇共同署名的科学论文。他太太名为Pan Zheng, 北京协和毕业,耶鲁博士,NYU住院医。猜测他们两人在北京协和认识(也可能在耶鲁),除了刘阳的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外,随后他们的经历完全重复,看来找对人很重要。
既然默克花重金买,美国政府应该对他沒有问题,他们确实是应用的美国实验室的技术。白宫的主人快要走人了,寒冬终会过去,春天不远了,谢天谢地。刘阳似乎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千人,出去做就是挣大钱的项目,老婆是Chief Medical Office。
他们实验室是早期的老中风格,基本上就是一个Chinatown,雇大量老中博后或访问学者。刘阳在做教授的早期在T细胞辅助刺激信号的研究上有所贡献,但是也没有发现PD-1L这么接近的蛋白。一般来说,从大学去企业的很多人都看到了学术的尽头,去公司当SVP, 华大神经系主任刚走。但是他们夫妇似乎在马里兰大学的实验室还在,那个研究所是为艾滋病毒发现人之一的Bob Gallo专门办的,现在他们夫妇在那里当家。
现在出来的华裔教授则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华大世界顶级分子微生物系(Charlie Rice做出诺贝尔工作的地方)新雇华裔助理教授在自己网页中喊出的政治口号,BLM与女权和移民全有,与美国名牌大学相当接执,因为他是耶鲁博士,斯坦福博后。写于2020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