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美之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中美教授系统的翻译紊乱,利用Jimmy Kimmel反美

(2025-09-26 19:57:38) 下一个

这位留英的中国年轻人直接从英国UCL找到WashU的经济学教授职位,他从本科开始的所有求学经历都是在英国完成的,这家伙应该说一口伦敦腔的英语。

 

这是来自华大网站的介绍:“Originally from China, Guanyi earned a B.Sc. in Econom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in 2017, an M.Sc. in Economics fro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n 2018, an M.Res. in Economics fro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n 2019, and a Ph.D. in Economics fro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n 2025.”

 

“原籍中国的冠峄在 2017年获利物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018年获伦敦大学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2019年获伦敦大学学院经济学研究硕士学位,并于2025年获伦敦大学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王教授应该是在2014年才从中国去英国读本科的高中生,只需11年就成为美国名牌大学知名科系的教授。算算现在只有29岁,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华大经济系主任是我们古董社区的邻居,华大经济系可是刚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科系。我在聚会上问过系主任,虽然那位获奖教授被老中女生告发性骚挠后备受煎熬,但是现在仍然是华大的教授。

 

同济美国牛人:“助理教授!助理教授也是faculty”

 

我的回复:“你不懂学术界。不能这样翻译,有失尊重,因为assistant professor在学术自由上与full professor无区别。”

 

同济美国牛人:“25年前我就被美国费城一家老牌药学院给予属于tenual track 的助理教授职位和一笔经费,希望我建立一个bioinformatic lab 助理药物开发的研究。我考虑到家里的情况,决定还是不要去干那学术爬梯的辛苦事、去EPA享受政府科学家的悠闲生活。[Grin][Grin]。错字了!是 助力药物开发, 比较谦卑的说法,牛逼一点的说法是 为药物开发指明方向。[Grin][Grin]”;“在学术奋斗上,助理教授比正教授更努力,也是更出更多(诺奖级)重大成果”

 

我的回复:“你真是“助理药物开发”?做服务性的工作,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assistant professor”;“一个core lab, 你去当头,给个assistant professor 的头衔,服务性质的。说明你的计算机功底很好,反正从同济伟大的打扫卫生的系出来的人什么都会” 

 

同济美国牛人:“这个lab 是在生物系,我是以 genomics 方面的 deep insight 得到系主任的信任而被给予这个位置的。我的主要任务是做基因组方面的研究,这当然会为药物开发找出一些靶点。[Tongue]”

 

我反对国内见人就叫老师的做法,现在演艺圈也是见到资深演员都叫老师。我要求自己的学生称我为Mr. Wu, 就像他们称学校的老师那样。平常可以直呼其名,在华大和外面可以称为教授。

 

对于华大或美国的所有华裔教授,真不应该叫老师,应该称为教授,称老师是中国落后文化对美国华人社区的入侵。

 

更恰当做法是,只要是在美国拥有教授头衔的人,我都在文章里统一称他们为教授。准确些可以称Assis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或Full Professor。

 

不应该将Assistant Professor翻译成中文“助理教授”,那是Lost in Translation!如果遇到翻译成“助教”,那就更令人难堪了,美国教授成了中国助教。

 

这不仅是不够尊敬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Assistant Professor与“助理教授”完全是两回事,美国Assistant Professor不助理任何人。

 

我们以前讨论过,一个F-16战机的飞行员相当于一位Assistant Professor, 因为飞行员拥有团队为他服务。

 

美国学术体制的优点是,年轻人在百里挑一的竞争后找到Assistant Professor的职位,他们随即在雇人和辞退人,决定研究方向,与谁合作,以及申请基金和发表论文,都拥有与Full Professor完全相同的权力与自由。

 

大家可以想像,有些人当Assistant Professor的时候只有30出头,甚至20多岁,在这些创造力的黄金期,他们就拥有了决定自己未来的权力。当时虽然压力大,但是动力也十足,因为tenure clock始终在叮咚响着。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诺贝尔奖得主们,他们的里程碑的获奖成果都是在Assistant Professor阶段做出的。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也是在从Rockefeller独立出来,在Mount Sinai医学院当Assistant Professor时,将JAK kinase与信号传导蛋白STATS联系起来,从而发现JAK-STAT Pathway。

 

Assistant Professor不能翻译成“助理教授”,英文的“Assistant”只是表明一个阶梯而己,他们其实是不需要为“Full Professor”当什么”助理“的。在德国或日本的Assistant Professor可能还是为大教授工作,但是在美国不是这样的。

 

“助理教授”和现代令人无语的拼音都是土共的产物,因为当时长期与外界的隔离。民国人士为了避免将Assistant Professor与“助教”弄混,他们应该是征求了司徒雷登这样的美国人士的意见,将Assistant Professor翻译成“襄教授”。虽然“襄”也有“辅助”或“佐理”的意思,诸如“以襄事君”,至少“襄教授”比“助理教授”好听得多了。

 

湖北也有名城“襄阳”,为诸葛亮的隆中所在地。可见ChatGPT:“襄阳自古就是一座名城,地处汉水中游,号称“铁打的襄阳”。它在历史上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南北交通、东西往来的要冲。襄阳最著名的文化记忆之一,就是诸葛亮隐居的“隆中”。相传刘备“三顾茅庐”便是在隆中求贤,诸葛亮由此出山,辅佐刘备,奠定了三国格局。襄阳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多次大战,比如宋元襄阳之战,直接影响了南宋的存亡。既有军事重镇的历史,又有诸葛亮“隆中对”的智慧遗产,所以襄阳兼具英雄气魄与文化象征”。

本来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这次也被我的Central West End食堂震惊到了,写作的最好地方是有些noise, 但是这也太热闹了。

 

文学城网友远方的云和海:“博主您好!看完您这次在Supercuts的经历,真是比电影还惊险,最后还能淡定来一句 “This is quite an experience!”,忍不住笑出声。其实我也挺好奇,像您说的这种“日常小事里的不安全感”,在美国大城市是不是越来越常见?您经历了这么多年,会觉得环境真的是在一步步恶化,还是说我们只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放大了风险感?您淡定讲故事的方式太有画面感了,感觉如果拍成一部小短片,搞不好能得个纪录片奖。想听听您怎么看未来几年美国城市的这种趋势?”

 

我的回复:“谢谢留言,迟复见谅。好玩的故事写出来了,荣幸成为同济文学城鲁迅文学院的成员之一。所谓“白人跑了”,这是美国内城衰败的原因。现在不同了,白人开始回归城区,重新回到他们的祖辈生活的地方,圣路易斯的Central West End正在迎来复兴景象。因为大家觉得不能无限西迁了,以前我们讨论过,几乎所有世界大城市都是西区好,东区则是穷人区,可能也是来自法国。”

这位视频的博主是前央视主播,妥妥的大外宣,她的话不值得相信。我们经历了那个Jimmy Kimmel 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夜间喜剧节目里的笑料,哪能上升到什么种族灭绝?他做得不对,他个人和ABC己经道歉了。但是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借此反美确实是找错了材料。

 

可以参考我在12年前写的文章:

 

Jimmy Kimmel试图引导6-7岁的孩子们去思考

 

雅美之途写于2013年10月22日

 

在Jimmy Kimmel近期的节目中,因为一位白人男孩的不当言论引起中文网里的一些抗议声,大家的基本共识是,即使童言无忌,主持人和ABC电视台也有责任避免这样的言论播出。我开始读新闻时也和大家一样不敢相信,但看了这段拥有争议的视频后,却有了一些与强烈抗议此节目甚至号召抵制ABC母公司迪士尼的部分网友的不同观感。

 

从视频中听他们的对话,孩子们小到没有人拼得对奥巴马的名字,节目还留心选了不同族裔的孩子。在美国养过孩子的父母都经历过,美国孩子在5-7岁或稍晚的年龄段,他们会较常见地使用"I hate you"或"I will kill you"这些大人难以接受的表达方式。或者说他们用这些词的threshold是很低的,因为他们不明白用这些词的真正后果。一位朋友的孩子曾对他奶奶发泄不满时就说出过"I hate you",略知点英文的祖母当然是非常生气的。

 

Jimmy Kimmel与孩子们的对话没有预设的立场,他说那孩子的话"有趣“是谈话时的一种习惯性中转语句,并且他后来采用开放式的问话或挑战性的口气带动孩子们去思考,这是典型的美国成年人与小孩对话的方式。当然,如果我们仅听那白男孩的还不起国债以杀中国人了事的单一句子是会很生气,他的这种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受他父母和美国公众观点的影响。在审查决定是否播出这段敏感的对话时,ABC电视台似乎没有顾及政治正确,但我们也应该考虑到这毕竟是个晚间讲笑话的节目。

 

华裔抗议是可以理解的但没有必要太过,国内媒体或美国华人媒体的一些报道此事的题目,诸如美国教唆孩子为债务杀掉每个中国人之类,则有些耸人听闻了。此事件由美国国债引起,关心中国的网友应该去质问中国的决策部门为什么持续购买那些肯定不会还的美国巨额国债。另外,美国华裔真正需要努力改变的是像平权法案等体制性歧视亚裔的政策。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