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美之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魔幻的中国院士候选人

(2025-08-20 21:00:11) 下一个



中国科学院今天公布2025年的院士候选人名单,这个世界相当魔幻,我看名字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核对几遍才相信。因为有位院士候选人还曾经是我博文中的一位人物,那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王伟。

 

 

 

提名王伟作为院士候选人的专家是北京301医院的泌外主任张旭,张旭是我很尊重的同济在北京的院士,他大概是自肖传国教授之后很少的几位受邀到海外实施手术的中国外科医生。

 

我理解张旭教授的同济情怀,但是他跨领域提名神经内科的王伟确实令人意外。张旭如果跟我打个电话就好了,我当年也不应该删文章。因为如果事件广为人知后,也不会造成今天更大的难堪。

 

我实在不懂中国院士的评选标准,仍然维持WashU优秀的Assistant Professor强过中国大部分院士的判断。希望中国科学发展后,能够加速证伪我的这个观点。

 

万圣市临近了,美国店里都是闹鬼的玩具,这个王伟就是那位王伟吧?莫非是驾驶中国战机撞美国侦察机的Wei Wang,难道他以军人的毅力重新学医成为院士候选人?

 

现在分享我在五年前的那次经历,大家如何评价,那是各人的自由。我的责任与担当是,应该说出那些实话。

 

同济医院院长王伟的简历存在漏洞和欺骗

 

雅美之途写于2020年10月9日

前言:。。。我这篇10月6日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帖出后引起巨大反响。根据我们的同济老师代表同济作出的说明,她也是我们这级的辅导员,同济已经更改了王伟院长的网页,我决定将我的这篇博文立即删除。惊动大家了,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母校同济好。对于我这位作者来说,还是在网上留下记录比较好,以免以后有些话说不清楚,况且国内读者看不到文学城,这样对作者和当事人都是公平的。

 

下面是原始正文:

 

作为同济的美国海外校友,我是尽一切可能维护同济的品牌与声誉,我是二系的,当时在同济见习,对同济之品牌倍加珍惜。但是这个我是实在忍不下去了,觉得应该写个帖子说明一番,才能对得起我的母校。

 

身为同济医院院长的王伟教授的简历存在严重的问题,他应该迅速认错并且修改。一点不假,就是我们尊敬的老院长裘法祖教授工作了一辈子的那个同济医院,那个在全国声誉隆重的一流医院。必须声明,我与王伟院长完全不认识,近几天才知道他的名字,我离开中国已经三十多年了,与国内亳无恩怨可言。

 

首先王伟院长的简历中只有研究生学历,他不惜把两个博士都写上了,但是他没有写自己的本科学历,他到底读过本科没有?如果只读了专科,也请把当时的专科院校如实说出。如果专科也沒有读,只有高中文凭,那就算了。

 

我研究过无数成功人士的人生履历,总结出我对人才的评价原则。那就是最原始的本科学位代表一个人天生的聪明程度,穷人家的孩子例外;后续的研究生学历代表你努力的程度,这两者对于人才的后续成功都重要,穷人家的孩子研究生学历更重要。我不知道王伟属于哪种,但是他应该把真实的信息列出来。

 

王伟将在德国海涅大学的二年博士也列出,难道这德国经历在同济这么吃香?我们美国佬实在是看不懂这德国的大学,为以德国诗人海涅冠名的杜塞尔多夫大学。德国这样把校名弄成一长串的做法让人难以置信,似乎他们没有任何版权意识,这海涅的名字还是几十年前加进去的。

 

同济有大量这样的德国博士,二年的德国博士,为德国视学生在同济的经历补加的一个学位,有人甚至一年就拿到这种德国博士。证书上有些“医生”或“博士”的字样,其实完全是翻译问题,也就是“Lost in translation”。

 

我问过在美国的德国教授,他说那个学位就是一个笑话,德国正式的PhD都是很多年才能拿到的。既然如此,德国人在同济或中国其他医学院校经历的基础上给的那个Medical Doctor,不应该太在意,更不应该在简历上写明为“第二个博士”,我们美国的博士至少5-7年才能辛苦拿到。

 

同济在美国闻名的大学做到正教授的校友最近专门联系到我,问王伟简历中的:““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Physio Rev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正面引用1100次”,西方国家教授有没有这样子介绍自己?想了解一下”。我告诉这位资深校友,我完全不认同这种写法,从来没有见过国际同行这样做过,我使用的难看的文字就在此省略了。这是纯粹的混淆视听的做法,国际上沒人发了疯去逐个杂志看谁引用了自己,他的“1100”次可能是总引用数,但是他将顶尖杂志放前列以撑门面。

 

这位校友问我后,我再去看王伟的参考文献,发现首篇Science论文中王伟连个作者都不是,不是自己的文章凭什么放入自己的简历?我专门去Pubmed查了,这篇Science文章确实存在,但是王伟不在作者之列,也就是说他偷了这篇Science论文作为自己首篇的“代表性论文”。这个性质就严重了,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漏洞,属于欺骗的范畴了。

 

我实在不敢相信这事发生在同济院长身上,以前清华出现使用同名人作为自己的文章的事件,被揭发后清华迅速将那位教授开除了。

 

为了慎重起见,我再去Pubmed查原文,原来这项研究是在美国Rochester大学做的,包括通讯作者在内的所有作者均是Rochester的研究人员。但是丁姓的共同第一作者来自同济,应该是通讯作者善良,允许丁姓作者将同济作为第二单位列出,我的这个判断应该靠谱,因为这论文中丁姓作者是八位作者中唯一的同济人,整个研究似乎与同济没有合作,研究资助完全来自美国。我一直在找王伟的贡献,终于找到了,在这文后的被致谢的八位人士中,王伟是其中之一。

 

将致谢人列为作者,王伟院长这“代表性论文”可以说是举世无双。 Science论文的通讯作者如果知道此事,恐怕肺都会气炸,关于王伟院长争取到Science文章致谢的可能途经。在他们文章送给NIH存档时(图1-2),文章署名单位没有同济神经内科,文后也没有感谢王伟。这是对美国纳税人负责的行为,因为该研究是NIH资助的,丁姓作者在文中没有说资助来自同济,这位丁姓共同一作来自同济,他当时在Rochester做研究。但是文章在Science正式发表时(图3-5),同济作为第二单位列在了首页,后面感谢栏也出现了王伟。这些明显的不同让人困惑,一般来说都是完全相同的,我无从猜测他们这样做的动机,是否为了避开美国监管机构的问责?但是有点是铁板钉钉的,王伟将这篇不是他的Science 文章放入了自己的CV。[Shocked][Shocked][Shocked]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有的“单位(或老板)”不把technician列入作者名单,这位tech哪怕做了全部的bench work甚至统计分析,one of the reason 是他或她加时工作是有加班费的!researcher没有
作者会在最后的感谢名单中把做出重要贡献的tech列上。
当然有的老板,不管干过什么,除了行政人员, 即便只是半夜来喂耗子的tech,可会列入作者名单里。
红米2015 回复 悄悄话 一般而言原始学位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不能排除有些人成熟的比较晚,看这位,也是今年院士候选人:
高会军,男,1976年1月出生,1995年陕西第一工业学校中专毕业,2001年沈阳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IEEE Fellow、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全国青联常委、黑龙江省青联副主席。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5' 的评论 : 问题已经证明他的文章是别人的,还有好多关于他的信息我没说。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5' 的评论 : 应该使用原校名,所以我简历里是同济医科大学。谢谢你的用功,你肯定在清华是个好学生。清华校风好,作为同济打扫卫生系的毕业生,同济美国牛人是不读材料就发宏论:)。五年前我的博文发表后导致同济迅速更改王伟的网页,这个知错就改的行为还是值得肯定的。在他的文中简历里博士两年在重庆医科大学获得也存疑,硕士在外校的第三军医大学得到的。我真不知道这种人怎么能混成同济院长的,我们当年在校时讲究原始学历的,可能是所谓德国二年博士可以在同济横着走。
红米2015 回复 悄悄话 这和清华无关,我也不是好学生,只是性格好较真而已。像王院长这样,起点学校可能稍差,但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才是真的好学生。所以他真的不必隐瞒本科学校,唯此才更能显示他的天赋和努力。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5' 的评论 : 五年前我的博文发表后导致同济迅速更改王伟的网页,这个知错就改的行为还是值得肯定的,我真不知道这种人怎么能混成同济院长的。
雅美之途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5' 的评论 : 应该使用原校名,所以我简历里是同济医科大学。谢谢你的用功,你肯定在清华是个好学生。清华校风好,作为同济打扫卫生系的毕业生,同济美国牛人是不读材料就发宏论:)
红米2015 回复 悄悄话 学校改名之后,原来的毕业生应该用旧校名还是新校名?或者二者都写上?现在王伟的简历里列出的本科是“1978.9-1982.6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大学)”,但是查这个学校的介绍,1982年时还叫恩施师范专科学校,既非本科,估计也没有医学。现在的湖北民族学院或民族大学医学部介绍其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1998年与湖北民族学院合并。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1977和1978年招收了两届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王院长可能就是1978年那批的。
选民 回复 悄悄话 在这里说没用, 你可以去实名举报. 中国对于实名举报还是很认真对待的. 会给你一个答复. 即使无果, 也对将来想要走此用的人产生一种威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