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点军校和五角大楼
中国同胞里对美国常见的两大误解是:首先美国是靠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的横财才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第二个误解是美国谋取世界霸权是她一贯的国策。每当我说起美国在上世纪的元年(1900年)就是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国家的时候,常引来朋友们质疑的目光。
这篇出自北大历史系教授王立清的新书的学术长文,为我们更系统地阐述了美国成为自由世界领袖的曲折历程。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也应该是中国相关领域最好的。王教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新生代历史学家对美国的认识,他在北大任职前为南开博士和社科院的博士后。美国人即使在1890年成为世界首富后也不愿意出头做世界的领袖,王立清教授称美国为“踌躇的霸权”。王教授甚至认为,美国在成为世界首富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数次推卸成为世界领袖的行为,使世界没能有效地阻止日本人蹂躏中国和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结论让中国的反美愤青们听着可能会不舒服的。
虽然与曾经做过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威尔逊总统认为的美国需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的观点相仿,但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施政的早期仍然是维持明显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欧洲动荡时罗斯福总统仅是声援但是长期不愿卷入战争,只是日本对美国珍珠港的偷袭才把美国全面拖下了水,美国长期对日本的姑息政策结果使火也烧到了自己的身上。这里必须提及的是密苏里出生的杜鲁门总统,他是一位奠定美国当今在世界上的地位的非常重要的总统,其实里根是在杜鲁门设计的框架下结束了冷战的。在美国赢得二战后,杜鲁门彻底把美国从立国者信奉的孤立主义变成了现在插手全球事务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驻军的当然领袖。
美国成为世界领袖的责任也使美国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美国遭遇911袭击后诱发的反恐战争,迎来的是法国人一贯的阳奉阴违,当时令美国人非常不爽。我们曾经聊天时谈及过,如果美国重返基本上不会发生的孤立主义国策,少参与主义也是现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Rand Paul的部分外交政策。凭借天然海洋屏障带来的与欧亚大陆相对遥远的距离,美国管好自己的口岸和控制住恐怖组织可能获得远程导弹的能力。那么美国防止来自中东的恐怖袭击,总比你法国人或其他欧洲国家人防范几乎是自家后院的恐怖袭击来得容易吧。另一方面,美国由于立国先父们设计的政教严格分离的政体以及美国对宗教自由的普遍尊重,使得美国本土的穆斯林远较他们在欧洲的同胞更容易溶入美国的主流社会,这就是为什么土生土长的穆斯林在巴黎的恐怖袭击不易在美国发生的部分原因。
随着该书的出版,王立清的分析会有利于国人更深刻地了解美国。孤立主义曾经是美国的国策,现在也在美国年轻人里面拥有一定的市场,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美国作为世界的领袖为二战后的世界秩序与和平提供了保障。认识清楚这点对于东亚地区的安全显得格外重要,该地区的国家如果想尝试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应该惦量一番自己的实力以及它们的国民是否愿意像美国人民那样付出代价。
下面来自《美国史研讨》的微信公众号:
按:本期重点推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王立新教授的新作《踌躇的霸权:美国获得世界领导地位的曲折历程》,本文已经发表于《美国研究》2015年第1期,同时,王立新教授的新书《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期将此文推送阁下,由于文章较长,以二战为界,将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分推送。为便于阅读,将文章注释删去,部分注释放进正文。
本部分为下部。
[内容提要]从19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最强大经济体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决心接替英国领导世界,美国走过了漫长的半个世纪。在此期间,美国曾不顾其他大国的推举,两次拒绝接过领导世界的“权杖”。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实际上是一个踌躇、甚至不情愿的霸权。这种“踌躇”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美国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分权制衡的外交决策体制、以自由为核心的国家传统和清高自傲的自我形象,其中孤立主义者对充当世界领袖可能付出的代价的担心和警告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不愿意领导世界的最重要原因。二战后美国为维护世界领导地位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证明他们的警告并非杞人忧天,并值得那些艳羡和追求地区与世界领导地位的国家倾听。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决心谋求世界领导地位
二战的爆发极大地警醒了美国,也使罗斯福决心带领美国走上国际主义的道路。但是罗斯福政府提出的援助英国和苏联的政策倡议遭到以“美国第一委员会”(America First Committee)为代表的孤立主义势力的坚决反对。从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国际主义者和孤立主义者围绕美国是否应该援助英国和苏联、干预欧洲的战争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孤立主义者仍然相信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保障其安全,欧洲战争不涉及道义问题,美国没有必要进行干预,援助英国和苏联只会把美国拖入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宣布了孤立主义的破产,威尔逊的自由国际主义思想获得了主导美国对外政策的“第二次机会”。到战争后期,美国领导世界重建国际秩序的主张开始为美国民众广泛接受。1943年3月,“全美基督教会联邦理事会”(Federal Councilof Churches of Christ in America)发表声明,指出美国又到了选择其国际角色的关键时刻,“如果我们选错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那将比以前更是全人类的不幸”。而新的国际角色就是“世界领袖”。声明称:“只有美国承担起领导责任,新的国际秩序才能建立起来,因为美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有能力对世界局势的塑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要想让未来不重演过去,美国必须承担责任,采取与其实力和机会相一致的建设性行动。”1945年12月19日,杜鲁门在致国会的特别咨文中明确提出美国要充当世界领袖:“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我们赢得的胜利已经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身上。世界未来的和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是否表现出真正有决心继续在国家间发挥领导作用。”《生活》杂志一位普通读者的来信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美国人民现在已经意识到,我们对永久和平与经济稳定的根深蒂固的希望要求我们接受在国际阵线中承担世界领袖的责任。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接受这一责任,并准备好用源自我们开拓精神的遗产中所有的勇气和坚定来履行这一责任。”
这说明朝野在美国承担起领导世界的责任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美国最终确立起领导世界的决心。这一转变无疑与美国实力地位的变化有关。战争结束时的美国拥有无与伦比、首屈一指的巨大实力。人类历史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从未出现过这一局面:一个国家像巨大的磁铁那样吸引了全世界的智力、财富和目光。军事战略家阿诺德·沃尔弗斯(ArnoldWolfers)1946年的一番话概括了当时美国的国际地位:
“这个国家在世界各国中间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事实上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地位。如果说,这个国家由于具有海空军的优势,因此在原子弹发明以前就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可以免遭进攻的话,那么对这一威力无穷的武器的独家拥有已经让整个世界的城市和生产中心,包括强大的苏联听凭我们和平意图的摆布。历史上从未有过所有其他大国如此依赖一个主要大国的时代。”
《时代》周刊引用丘吉尔的话说:“在这一时刻,美国站在世界的顶峰。”
?(1941.12.07 珍珠港)
但是,光有实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运用这一实力的愿望和决心。一战后美国也具有世界其他国家无与伦比的实力,英、法等欧洲大国也甘愿把领导权交给美国,但是美国却拒绝接受,因为美国国会和民众缺乏领导世界的意愿。二战后美国领导世界的决心的确立与二战的经验和教训密切相关。
首先,二战改变了美国的国家安全观念,新的安全观要求美国必须通过参与国际事务以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来保障美国的安全。在二战前,美国用“国防”(national defense),而不是“国家安全”来指称安全问题,其含义是保卫美国本土、海外属地和西半球免遭外国的军事进攻。而二战后,“安全”的含义不再仅仅是军事意义上的免遭进攻,还包括保卫美国制度与生活方式的完整以及国际贸易、金融和能源体系的稳定,因为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和二战的爆发即源于大危机、经济区域主义和国际金融与贸易体系的崩溃。同时,安全的地理范围也扩大为全球性的,世界任何地区发生的事件都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因为美国卷入二战这场全球性冲突本身已经使美国的利益“全球化”了。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在战时曾言,“过去我们满足于西半球防御作为我们安全的基础,现在再持有这种想法似乎就行不通了,我们现在关心整个世界的和平。”在这种安全观指导下,使用美国军队的地理界限不存在了。海军部长詹姆斯·福里斯特尔(James V. Forrestal)在1945年众议院作证时说,美国决心使用美国的“力量”去应对“世界任何地方出现侵略”。美国实际上“是用一个无限的、意识形态化的和去领土化的美国安全定义来代替一个基于国际体系权力分配之上更加传统的安全概念”。当二战把美国的安全从单纯的国土安全扩展到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时候,它就不能仅仅通过国土防御和避开国际事务来实现,而需要美国动员其全部的资源参与国际事务,影响海外事态的发展,并建立一个有利于美国制度生存与繁荣的国际环境,而改变和塑造国际环境当然需要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和领导。
其次,二战酝酿和爆发的历史使美国相信,世界上会出现企图征服和奴役世界的狂妄独裁者,对美国的自由和安全构成威胁,而对这些独裁者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必须予以坚决的遏制和回击。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被美国视为威胁美国自由的专制恶魔,他们的出现使美国深切地感受到自由和民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安全。二战被视为讨伐独裁者的战争,是一场善恶之战、民主与专制之战,美国承担着消灭专制恶魔、捍卫自由的责任。美国人惯有的黑白二分的摩尼教式思维方式极大地塑造了美国对二战的理解,同时二战的经历又强化了这种黑白二分的世界观。既然世界上存在自由的敌人,那么美国就不能袖手旁观。由于英法在慕尼黑会议上以牺牲捷克领土为代价的让步不仅没有带来和平,反而进一步刺激了希特勒的扩张欲望,因此美国领导人在二战后坚信,独裁者和侵略者是不能姑息和绥靖的,对任何侵略行为都必须给予坚决回击。于是,妥协和让步被同于放弃原则和绥靖,而强硬干预,包括军事干涉则被视为美德。此即“慕尼黑教训”。慕尼黑教训极大地激发了美国战后领导世界和实施对外干涉的意愿。
第三,二战给美国留下另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那就是中立无法使美国远离战争,孤立主义无法保证美国的安全。二战后,美国舆论普遍相信,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拒绝通过国际制度和机制与爱好和平国家合作,间接导致了30年代极权主义的兴起和二战的爆发,犯下了大错误。为了避免30年代悲剧的重演,美国必须承担国际义务,通过参与国际合作,甚至领导世界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早在1941年2月,亨利·卢斯就提出:
“在国家政策领域,美国的根本问题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仍然是:当他们的国家在20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重要的国家时,美国人却未能从精神上和实际行动上使自己适应这一事实。因此,他们没有能够扮演作为一个世界性强国的角色――这种失误给他们自己和整个人类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挽救这一失误的办法是,全心全意地接受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强大、最重要国家的责任和机会,并随之为了我们认为合适的目的,使用我们认为合适的方式,向世界施加我们的全部影响。”
1942年5月30日,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在阿灵顿国家公墓演讲时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美国人民在上一次战争结束的时候被赋予了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分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以实现其伟大理想的机会……但是这一机会被拒绝了。……在1920年及其以后的岁月里,我们作为一个民族不仅经历了物质上极端自私的时期,而且令人难以置信地盲目。……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我们正在收获由于我们自己的愚蠢和缺乏远见而带来的苦果。……我们能做什么来纠正过去20年的错误?……眼前的答案是不言自明的。我们必须坚决彻底地消灭邪恶之人以及他们设计的罪恶制度……并(在战后)领导世界建立一个可以保障不虞匮乏的自由的世界秩序。”
罗斯福在1944年1月11日的国情咨文中提醒美国人绝不能“重复鸵鸟式孤立主义的悲剧性错误”。
在1945年1月20日发表的第四次就职演说中,罗斯福再一次指出美国“用可怕的代价换取了若干教训”,其中之一就是必须参与国际事务,通过国际合作来保障美国的安全和利益。
(富兰克林·罗斯福像)
通过参与国际合作和承担国际义务来促进美国安全和世界和平在当时不仅是民主党的主张,很多共和党人也开始服膺这一思想。共和党领袖、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大力宣传“天下一家”(one world)的观念, 并于1943年4月出版了同名书籍。在该书中,威尔基提出交通和通讯技术已经打破了空间的距离,世界各国人民是休戚相关、相互依赖的,都渴望和平和繁荣的生活,美国必须放弃孤立主义和帝国主义,为国际合作树立一个典范。他认为美国领导世界的时机已经成熟,美国不能规避对世界的领导责任。威尔基在书的最后指出,美国面临“有史以来最具挑战性的机会――帮助建立一个世界各地的男人和女人们都能在独立和自由的鼓舞下生活和成长的新社会”。该书被认为是那个时期最能代表威尔逊国际主义思想的著作,出版后四个月就发行达150万册,成为当时美国最畅销的非小说类书籍,连续四个月高居纽约时报最畅销书籍之首。
与威尔基《天下一家》同年出版的另一部畅销书是沃尔特·李普曼的《美国外交政策:共和国的盾牌》。该书从另一个角度――地缘政治和现实主义的视角论证了美国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性。李普曼在书中虽然对威尔逊主义提出了批评,认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维护共和国的安全,而不是进行十字军式的道德讨伐和输出民主,但该书同时也激烈批评孤立主义思想。李普曼指出,19世纪美国以孤立求安全是一个幻觉,“这个国家一直生活在虚幻的孤立状态”,自以为门罗主义保障了这种孤立,没有认识到门罗主义的施行和西半球的安全实际上是“依赖于英国海上力量的支持”。他指出,“长达一个世纪的不劳而获的安全(unearned security)对我们国家的思想习惯造成一种影响,就像曾经懒惰地享受不劳而获的收成对一个勤劳祖父的后代产生的那种影响一样,它使我们忘记了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安全和自由,就像人不得不靠自己的努力去谋生一样。”战后美国需要加入“大西洋共同体”(Atlanticcommunity),成为其中的一员以维持欧洲的力量平衡,防止任何敌视美国的国家控制西欧。李普曼试图告诉美国人,任何国家控制整个欧洲都是对美国安全的致命威胁,美国“在欧洲的首要利益是欧洲不能出现有能力进攻欧洲大陆以外地区的强权”。战后美国必须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大国合作,包括与英国和苏联结成“核心同盟”(nuclear alliance),来保卫美国的安全,“世界秩序的维护依赖于这一核心同盟”。该书发行50万册,在当时广为流传,《读者文摘》杂志称其是“为一代美国人撰写的最重要的书籍”。他的大西洋共同体观念、美国安全与西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开始被接受。在主张美国积极参与事务和领导世界方面,现实主义者与国际主义者殊途同归。
二战结束前后,参与国际事务、加入国际组织已经为绝大多数民众所接受。在1941年5月,只有37%的美国人支持加入战后类似国联那样的国际组织,而到1945年3月,这一数字上升到是81%,而且基本上没有地区差异,同时8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加入国际组织非常重要。1920年美国参议院在对国联盟约最后一次表决时,投票结果是49:35比批准条约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少了7票。而25年后的1945年7月28日,参议院在表决《联合国宪章》时的投票结果是89:2。由此可见美国人观念的变化和国际主义的胜利。正如副总统亨利·华莱士所言,“现在,世界各国终于有第二次机会建立持久的和平体系――那种伍德罗·威尔逊曾试图建立,但由于世界没有做好准备而没有建立起来的体系”。
太平洋战争前的坚定孤立主义者、资深共和党参议员阿瑟·范登堡思想的转变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人国际思想的变化。范登堡1945年1月10日在参议院的演讲中说:
“坦率地讲,我过去一直是相信美国可以依赖自己保障安全的人之一。……现在,我不再相信今后任何国家仅仅依靠自己的行动就可以免遭攻击。……我们的大洋已不再是能够自动保护我们这一城堡的护城河。……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幸到来的话,那么它将开启可怕得难以想象的死亡实验室,我建议在我们的能力所及范围尽一切努力让这种实验室永远关闭。我希望最大程度的国际合作……以确保敦巴顿橡树园基本理念的成功。”
《生活》杂志称,范登堡思想的改变标志着“美国作为世界大国时代的来临”。
简而言之,二战后,在美国社会,不分职业、地域、政党、宗教和族群,形成一个共识:孤立主义结束了,国际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指针,美国将是国际事务的完全参与者,并将运用其巨大的力量去领导和影响世界。这成为美国外交思想的“新正统”(new orthodox)。美国因此由“大国”(great power)变成试图塑造世界局势和领导世界的超级大国(super power)。
美国为什么踌躇?
如上所述,与二十世纪后半期频繁的对外干涉和全球主义外交不同,美国在1942年以前实际上并没有执行与其实力相称的积极的对外政策,对国际事务的参与是相当有限的。美国经过半个世纪的踌躇和摇摆,才把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全球性的政治权力,确立起领导世界的决心。美国在面对世界领导地位诱惑时的“踌躇”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美国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分权制衡的外交决策体制、以自由为核心的国家传统、清高自傲的自我形象以及对领导世界可能付出的代价的担心。
在美国看来,不卷入欧洲纷争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使美国在1812年美英战争后享受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免费的安全”(free security)。虽然20世纪军事和交通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两大洋作为美国安全屏障的价值大大降低,但一直到珍珠港事件前,多数美国人仍然相信美国远离欧洲的地理位置使美国不用卷入欧洲的事务就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而当总统试图推行积极的对外政策、让美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时候,通常是国会对总统的政策构成掣肘。从一战时起,国会就成为孤立主义的大本营,来自中西部的共和党参议员具有强烈的地域主义倾向,看不到美国参与国际政治的必要性,把总统的国际主义外交政策视为东北部银行家的阴谋,利用参议院的享有的外交权力多次挫败总统的外交倡议。美国人根深蒂固的反国家主义(anti-statism)观念和自由的传统使联邦政府长期以来比较弱小,限制了联邦政府推行干涉主义政策的能力。没有一个强大的联邦政府,美国实际上是无法扮演领导世界的角色的。自独立以来,美国人就把美洲新大陆与世界其他地区分离开来,把自己描绘成自由、民主、平等和进步的“新世界”,而欧洲是“旧世界”,盛行君主制、贵族制和等级制,充斥着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和无休止的战争,是美国的对立面,纯洁无暇的美国不能卷入欧洲的纷争中,与腐败、堕落的“旧世界”同流合污。这种独特的自我认知支持美国与欧洲主导的国际体系相分离, “一直使美国像是一个倦怠的巨人,……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一个完全的、积极的角色”。30年代后期,当欧洲再次陷入危机、争斗、混乱和战争的时候,厌憎欧洲的情感和不管欧洲闲事的心理变得越发强烈。
从这一时期孤立主义者的言论来看,他们最大的担心是充当世界领袖可能付出的代价。这里的代价不仅是美国人的生命损失和物质付出,还包括卷入外国纷争和充当“世界警察”对美国民主制度和自由生活方式可能带来的损害和威胁、民众税负的加重、国家权力的膨胀、公民自由的丧失以及外国对美国的嫉妒和仇恨。
在孤立主义者看来,充当世界领袖,过多地卷入外国,特别是欧洲的事务会导致“旧世界”的腐败和堕落腐蚀美国民众的品德,使美国卷入外国的阴谋和罗网之中,从而威胁美国的民主制度。早在1793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曾警告说,“对一个共和国来说,外国的影响是希腊人的木马。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把这种影响排除掉。不能设想这种影响只会采取直接贿赂的粗放的方式。它会影响我们的感情,塑造我国的偏见,制造我国对某国的偏爱,以赢得支持,而这是最危险的。”在1919年的国联大辩论中,博拉认为美国加入国联、卷入欧洲政治的结果将是失去自己的美德和自由的精神。他说:
“你不可能把一个真正共和国的那些杰出美德与旧世界嘈杂的、毁灭的力量混合在一起后还能保持这些美德。你不可能把一个以自由为根本原则的政府与一个以武力作为首要法则的政府捆绑在一起的同时还希望保持前者。此二者永远是相互冲突的。……你很快会消灭自由的氛围,消灭对大众自治能力充满信心的环境,而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民主才能够生长。我们可能成为世界上四大独裁者(指国联理事会的四大常任理事国美英法日――引者)之一,但不再是我们自己精神的主人。如果我们去寻求对世界的主导,与其他国家分享控制世界的荣耀,但却失去作为民主之魂的对人民的信任感,我们作为一个民族能得到什么呢?”
洛奇在国联大辩论中也称“美国是世界的最佳希望,但是如果你让美国因与其他国家的争吵而陷入利益的纷争之中,如果你让她卷入欧洲的阴谋诡计之中,你将会消灭她拥有的善的力量(powerful good),威胁她的生存。”
孤立主义者普遍相信,卷入国外的纷争,“过多地干预霍布斯式的国际政治世界会腐蚀和破坏美国人民在国内建立的洛克式的、民主的秩序”。 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在1821年7月4日独立日演说中那段著名的警告被孤立主义者奉为金玉良言:
“(美国)一旦投入到其他国家而不是自己国家的旗帜之下,……那么她就会卷入因争夺利益、阴谋、个人的贪婪、忌妒和野心而导致的、却以自由的名义或盗用自由的标准而进行的战争之中,……她可能会成为世界的独裁女王并失去自己的精神。”
不仅如此,奉行对外干涉的国际主义路线,特别是卷入外部的战争还会使总统和行政部门获得无限的权力,从而破坏美国的宪政体制,威胁美国的公民自由;领导世界和对外干预需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从而大大增加军人的权势和影响;而维持常备军、卷入外部的战争和承担国际义务都会导致高税收、巨额国债和财政赤字,增加人民的负担。参议员阿瑟·范登堡在1941年3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当(关于租借法案的)投票结果宣布的时候,我感到我正在见证共和国的自杀”,租借法“意味着美国将增加成百上千亿美元的公共债务”,“意味着我们民主制度的终结”。罗伯特·塔夫脱则在1941年5月警告说,卷入欧洲的战争将会导致总统和行政部门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在目前已经巨大的债务负担上再增加巨额战债”,最终将“非常可能摧毁美国自由赖以建立的整个自由企业制度”和“美国这里的民主”。珍珠港事件前最有影响力的孤立主义者、航空英雄查尔斯·林白则在1941年9月的演讲中直接抨击罗斯福“利用战时紧急状态在美国历史上首次获得第三任总统任期”,利用战争增发数十亿美元的国债,“利用战争限制国会的权力,为总统和他任命的人实施独裁权力寻找依据”。
珍珠港事件后,一些孤立主义者虽然支持美国的战争努力,但仍然警告美国不要充当世界领袖,卷入外国的纷争中去。1944年12月19日,资深参议员杰拉尔德·奈在向参议院发表的告别演说中指出美国应该把战争打下去,直至获得最终的胜利,但他警告说,这场战争不会把美国带入一个“黄金时代”,而是会给美国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种种麻烦:“我们的人民将承受数目巨大、甚至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的债务负担;我们将拥有一支由权力欲望没有止境的军官指挥的常备陆军,这只陆军将驻扎在首都各处并使我们国家整个教育体制军事化;我们将拥有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军,占据海洋并消耗巨大的花费;我们将卷入盟友间的每一次争吵,因为他们深知有必要利用我们的力量在争吵中占据上风,同时我们与他们之间也会发生直接的矛盾;而当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们从一开始就会卷进去。”
孤立主义者还警告说,一旦美国成为“世界领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就会纷纷通过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寻求美国的支持,拉拢媒体、贿赂政客、对美国政府进行游说,把华盛顿变成各种阴谋诡计的策源地,美国也会因此卷入外国的阴谋中去。美国将不再是“山巅之城”,而是“奥吉亚斯王的牛厩”(Augean stable);不再是自由的灯塔,而成为帝国的首都。正因为如此,美国绝不能充当世界的领导者。范登堡在国会演讲中称:“我们对世界各地遭受外国和本国暴行的受害者充满同情,并感同身受,但是我们不是,也不可能是世界的保护者或世界警察。”而通过树立民主的典范、不受欧洲各种弊病的污染、保持美国的纯真与超然,美国就可以对世界进行道义的领导,为和平与进步做出贡献。比尔德1940年指出,美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世界各地被压迫者的避难所”,“为劳苦大众提供了一个没有庞大常备军、巨额债务和高税收的国家的典范”, 美国应该继续充当这一典范,“满足于对人类进步事业提供忠告”的角色,“在任何情况下避免以任何方式与外国结成联盟,干预或卷入外国事务”。
后来的历史证明孤立主义者的担心并非是杞人忧天。战后美国以“自由世界领袖”身份进行的干预虽然没有带来暴政,但确实导致了行政权力的急剧扩大、庞大常备军的出现和民众税负的加重,而庞大的军事-科学-工业复合体的兴起对美国引以自豪的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冷战时期,美国出于维护美国领导地位和领袖信誉的需要,卷入多场有限战争,导致美国付出巨大的物质代价和生命损失,特别是对越南的干涉不仅极大地削弱了美国的实力,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声望,而且导致美国国内社会的巨大分裂。对外干预也使美国卷入国内外的各种阴谋、欺骗与罗网之中,美国国内政治生活遭到严重腐蚀,联邦政府的道德在尼克松时期几近破产。水门丑闻所揭露出的总统对权力的滥用和对公民权利的践踏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沉重打击了美国人对美国政府乃至其引以自豪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的信心,美国已经处于约翰·昆西·亚当斯所警告的“失去自己的精神”的边缘。冷战后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维护极大地加重了民众的负担。根据美国卡托研究所1997年发布的一项报告,美国1995年的军费开支是265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每年承担1000美元的军费开支。而在这2650亿美元军费开支中,北约的开支约为600-900亿美元,美国用于日本、韩国和其他东亚盟友的开支约为350-400亿美元,美国用于波斯湾地区盟友的开支约为400亿美元,合计在1350-1700亿美元之间。也就是说,美国超过一半的军费用于承担全球范围内的安全义务,也就是用于维护美国的领导,这些安全义务实际上与美国自身的安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其他国家只关注自身的安全,军费开支很少。1995年法国的军费开支是405亿美元,德国是340亿,英国是345亿,日本是538亿,韩国尽管面临朝鲜的直接威胁,其军费开支也只有143.6亿。美国的军费开支比这些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在美国国家安全和至关重要利益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265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无疑是美国为维护全球领导地位而付出的高昂代价。而这一代价还不包括美国卷入海外战争、充当所谓的“国际警察”和实行人道主义救助(如在索马里)导致的美国人生命损失。实际上,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的“九·一一”恐怖袭击以及伊斯兰世界和世界其他地区对美国的仇恨在相当程度上与美国作为世界资本主义中心和西方世界领袖的身份有关。而伊拉克战争造成的美国人的生命损失和经济衰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美国为其世界领导地位付出的代价。
结语
世界领导地位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一个国家而言都是极有诱惑力的。而对一个新兴强国来说,这一诱惑几乎难以抵御。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孔华润所言,“一国一旦获得向世界遥远地区投射力量和干预其他民族事务的能力,那么至少在其领导人因灾难而变得清醒抑或其能力消退之前,这种施展力量的诱惑几乎难以抗拒。”但是,领导地位从来不仅仅意味着权力和荣耀,它还意味着责任和负担,以及成功的领导所需要的眼光、能力和品德。而莽撞和傲慢的领导则可能会给领导国带来孔华润所说的“灾难”。1953年10月,卸任不久的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这样阐述美国作为“自由世界领袖”的责任:
“领导一个自由国家的联盟需要制定足够宽广的目标和政策,以兼顾整个集团的利益,或至少是集团至关重要的根本利益。领导者还需要具有最深切的道德责任,他应该是一位受托人,其利益既不能只局限于个人,也不能过于狭隘,而必须包括他所领导的所有国家的利益。……领导地位还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它意味着领导国的政治家要想赢得其他国家的信赖就不能屈从于国内政治的需要。……领导地位的本质是对问题的成功解决和目标的成功实现,只有这样才会让被领导者感到你非常重要。领导地位还需要谦逊和礼貌。……这或许是命运为我们准备的对我们美利坚文明的最高考验。”
从一战到二战,美国人把这一“考验”推迟了四分之一世纪。二战后,美国人相信自己已经做好了迎接这一挑战的准备。但即使如此,领导世界仍然让美国在冷战和后冷战时代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在当代,领导国至少需要扮演三重角色:维护和平与秩序的国际警察、提供资本和发展援助的国际银行家以及在发生危机和灾难时提供救助的国际慈善家。其中的任何角色都需要领导国做出物质上的牺牲,甚至生命的付出。尽管孤立主义者未能阻止美国在二战后追求世界领导地位,但他们对领导代价的警告仍值得那些艳羡地区和世界领导地位的国家倾听,美国的教训更值得汲取。
全文完
可是日本人不长记性,这不被老美煽惑得都不知东南西北了。。。。。
但不可否认美国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战略远见的国家。。。。。。。我们是要好好学习才对。
你是一个无耻的下三滥!喜欢吃美国白人大便的奴才。
一个败家子的Big loser!
一个洗盘子的货色!
赶快回去教你女儿吧,不要叫她像你一样堕落。
像你这种人,没人看得起你!
你说七月来LA,还要请我吃饭,我已经拒绝你了,你还来找我干什么? 滚蛋!
我不许开公司,看新闻就够了,微软是智慧产权纠纷最多的一家公司,
我有独立的个性,不以钱为标准,当然有资格看不起盖茨,
=============================
一个吃救济的Loser,当然看不起成功人士,否则怎么能表现出自己还算是个人类呀,值得原谅一下滴
“It is economy stupid!”
我没开公司,看新闻就够了,微软是智慧产权纠纷最多的一家公司,
我有独立的个性,不以钱为标准,从来没有巴结有钱有势的人,自尊心强,当然有资格看不起盖茨。
我不许开公司,看新闻就够了,微软是智慧产权纠纷最多的一家公司,
我有独立的个性,不以钱为标准,当然有资格看不起盖茨,
就像哈佛拒绝盖茨一样,不接受他的人格,鄙视他!
给 雅美之途,
引: “美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就是盖茨基金会和巴菲特的钱,好多都是捐给包括非洲的外国"
===
你眼光如豆,思想肤浅,
想想看:美国控制着世界上多少资源,连石油都必须用美元来算,吸引了这么多他国的优秀人才来建设美国,赚大了,赚大大了! 再拿出一点捐出去又何妨?!
做生意吗,好,一双中国造球鞋在美国卖 50 美元,中国只赚 1 美元,其他的钱都跑到美国的口袋了;
盖茨基金,不谈还好,越说越气,微软盖茨是偷盗其他公司技术最多的,他的官司太多,大都是庭外解决,盖茨赔款了事,盖茨占了便宜,又出来捐钱做好人.哈!
我最看不起盖茨!
=======================
没开过公司吧。 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做大了没有只是产权的纠纷的。 而且你算什么东西, 你看不看得起没人在乎。不过但凡公司做大的, 和梅琳达或者克林顿基金的不可能没有牵扯。
其中心思想都是以美国为中心的,
优先考虑对美国的利害.
这和习近平最近主张的合作共赢不太一样.
这是血液里流着的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引: “美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就是盖茨基金会和巴菲特的钱,好多都是捐给包括非洲的外国"
===
你眼光如豆,思想肤浅,
想想看:美国控制着世界上多少资源,连石油都必须用美元来算,吸引了这么多他国的优秀人才来建设美国,赚大了,赚大大了! 再拿出一点捐出去又何妨?!
做生意吗,好,一双中国造球鞋在美国卖 50 美元,中国只赚 1 美元,其他的钱都跑到美国的口袋了;
盖茨基金,不谈还好,越说越气,微软盖茨是偷盗其他公司技术最多的,他的官司太多,大都是庭外解决,盖茨赔款了事,盖茨占了便宜,又出来捐钱做好人.哈!
我最看不起盖茨!
王立清的文章并没有能使人更了解美国,
一切为自己的利益 而牺牲了别人的利益、已经渐渐地失去别人的信赖了。
还有很多。。。
你上来是找骂的吗?你小瘪三一个,住嘴吧!
人若是犯贱,就没有救了!
===
假若是这么认为,那就是中国人的悲哀!
81
===
这是王立清自己的错误认识。
怎能怪到我们身上了?
美国最大的优势是它继承了英国人的扩张性、和它的地理位置(geo-political advantage)优越性,又遇到了欧洲发展好时光。
这个狗屁教授不懂事、又在忽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