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希腊问题盘踞国际媒体版面,总理齐普拉斯将希腊未来诉诸全民公投,这种摆烂政客以赌徒手段,诉诸民粹的作法,看在台湾人的眼中,觉得似曾相识。
台媒于岛内八仙事件的检讨声浪中,仍不乏政客名嘴互相指摘,甚至造谣抹黑,为了选举不折手段,正派媒体的社论、学者专家的呼吁,许多评论皆援引希腊的福利买票所带来的民主灾难,以及政府部门效率不彰所造成的国库枯竭为例子,对台湾社会提出警告。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评论与呼吁又是在“唱衰台湾”,但传媒善意的警语和正面的建言,除了能导正社会视听、杜绝恶媒歪风之外,对执政团队的监督和鞭策、行政方针的评估,和行政绩效的检验,亦是具有正向力量的。
台湾,会不会步上希腊的后尘?就看朝野上下能不能真的回归理性和中道,外以希腊的恶劣处境为借镜,内以八仙灾难的善后处理为首务,若能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放下民粹,回归正道,这未尝不是台湾社会又一次改革、整合、向上提升、迈向优质民主的新契机。
——海外瞭望台——
--------------------------------------------------------------------
中时社论:再不改革台湾迟早变希腊
7月1日希腊到期IMF(国际货币基金)贷款及短期债务确定无法偿还,欧元区财长会议拒绝债务展延要求,希腊陷入倒债风暴。在此之前,国际债权人曾提出新纾困方桉,要求希腊当局照单全收,但反对撙节的激进左派总理不愿妥协,选择付诸公投,并採取资本管制措施,限制资金外流、关闭银行及股市,引发全球轩然大波,主要股市纷纷重挫,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到来。
希腊决定诉诸公投,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巨幅动盪,也大幅升高希腊退出欧元区的疑虑。「希腊退出」一词,自2009年底欧债危机从希腊引燃火头后,就一直是众人讨论的焦点。随着撙节措施实施,希腊政府大幅缩减支出并加税,导致经济严重衰退,失业率急速攀升,人民不满情绪逐渐升高,「希腊退出」成为欧洲社群网站的热门关键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迪格里兹撰文指出,希腊走到现今这一步,欧盟、欧洲央行及IMF三驾马车的硬性撙节措施难辞其咎。三驾马车当初呼吁希腊人民配合纾困方桉实施撙节措施时,曾跟他们说国内经济顶多只会衰退5%,但撙节措施实施5年来,希腊国内生产毛额足足掉了25%,年轻人失业率更高达6成以上。同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直言,希腊不应害怕脱离欧元区,最多只要一至两年,希腊将会浴火重生。因为新希腊货币巨幅贬值后,将吸引大量游客疯狂涌进爱琴海,为希腊带进庞大外汇资产,同时也会大举刺激出口,带动希腊经济快速复甦。
姑且不论两位经济大师对希腊的诊断与药方是否正确?「希腊退出」是否成真?希腊陷入债务危机其来有自。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欧元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另一是在欧元区体制下政策目标不一致性。由于在单一货币体系下,各国没有实质货币政策主导权,当国际收支失衡时,无法透过货币升贬值等汇率调整方式因应,反而因为单一汇率因素,加剧共同货币区内贸易失衡现象,出口竞争力较强的国家,优势反而扩大,最终形成强者恆强、弱者恆弱,这也是现今欧元区最主要的结构性问题。
欧债危机发生前,希腊长期採取促进经济成长为优先的宽鬆财政政策,忽视马斯垂克条约的稳健财政精神,并以大量举债方式因应财政缺口,与欧元区避免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的政策目标完全背离。此一结果,除造成希腊经济成长不具可持续性外,也加深欧元区国家彼此间的心结,种下「希腊退出」的种子。
先天不良、后天失调,形成今天希腊的困境。回头看看台湾,何尝不是如此。台湾虽没有急迫性的债务问题,但自2008年金融海啸后,政府为振兴经济、刺激就业,连年採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每年预算赤字平均高达1438亿元,并透过举债弥平财政缺口。中央政府债务未偿馀额逐年飙高,从2008年3.8兆元一路攀升至现今的5.5兆元,足足成长45%。虽然目前各级政府1年以上非自偿债务占前3年度GDP比重仅为40%,低于法定债限50%,且远较世界各国平均水准为低,然若加计隐藏性债务,例如以主计处公布的潜藏负债18兆元估算,我国债务比重其实与世界各国相去不远。换言之,我国的财政体质并不如官方说法般的健全。
加上选举频仍造成政客短视近利,20年来为讨好选民大开社福预算支票,加速财政恶化。根据统计,这十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社会福利支出从2006年的3703亿元攀升至2015年的5569亿元,增加1866亿元,占总预算比重更由16.7%上升至20%。社福预算一枝独秀,排挤了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等与实质生产力有关的支出,抑制经济成长力道。
更不用说,台湾反商仇富情绪高涨,使企业大老及缴税大户逐渐对台湾投资环境失去热情与信心,加速外移脚步。反中情绪更造成社会对一些单纯的经济政策问题泛政治化,因而无法理性讨论。特别是对外经贸问题,只要涉及中国因素就坚决反对,无形中阻碍台湾的经济发展。说穿了,这不就是另一种民粹式的希腊道路?(中国时报)
转载自2015/7/2中时社论主笔室
校正编辑:林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