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老子《道德经》第16章 致虚极 守静笃

(2017-06-12 20:41:42) 下一个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主旨:十四章讲道的特性,十五章讲有道之人有什么特征,本章讲如何进道操练。老子以灵眼观,有形万物乃由无形的道而生。经过姹紫嫣红的生长过程,最后又复归道中。整个过程,道都在发生作用。如果一个人在整个人生过程中,能体道依道,那么他就不仅自己可以“没身不殆”,还可以为道所使用,辅助道来服务社会---君天下。
致虚极,守静笃;
竭尽全力放下自我,完全顺服于道---致虚极。'完全顺服于道'放在这里让大家感觉很突兀,似乎改变了原义,其实老子的原意不仅一点没变,有了后半句才能更清楚表达老子的原意。
《道德经》通篇都是在讲人要顺服于道,能为道使用是人的最大价值所在。对社会而言是最大的正能量。正是由于道的力量巨大,无所不能,无所不掌握,所以人在道的面前才要谦下虚己。
我们的虚己谦下不是为了谦下而谦下,而是为了让道做我们的主人,做我们的导师和领路人。我们追求的是有道指引,按道而行。所以任何时候虚己谦下在《道德经》中出现,另一句潜台词是---唯道是从。
“致虚极”这三个字基本上就是《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了,做得越好,你离道越近,你的能量就越大。
守静笃,
没有道的命令---坚决不动。你一切的行为都是道的引领,道是指挥,我们是士兵,是工具。道外的无为就是静。到之外的“有为”就是“妄为”。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与道一起,看着万物出于道 ,然后成长发展,最后又复归于道。老子就是这样冷静地观察着万物的循环往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物经过“花开花谢”的生长过程,最后又归回他们的出发点---道。
自从DNA发现后,动植物的发生发展似乎都被一个程序引导着,这个程序就是已定的信息---DNA。如果你的思维再发散一下考虑: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以致人类历史,有没有某种信息引导呢?
道创造了这个世界和万物,难道他不管理吗?
老子《道德经》要告诉我们的就是:道管理这个世界,是按照道所定下的律,就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什么路是生命之路,什么路又是灾难之路。里面有很多详细的应许(promises), 而大部分应许是有条件的。比如“道乃久”,就是你只要依道而行就可以长久。《道德经》既是咱们老百姓的护身符,也是君王治理天下的“操作指南”。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万物的生命周期完成就归回了道,由花茂叶绿变回了种子。就走过了“芸芸”的生长状态。
对人而言,回归道之后,就不再受有形世界的干扰。回到了道的身边交差---回营交令。人要想顺利完成由道而来道命令---天命,不可等到生命凋谢,就要与道不断沟通,紧依道而行。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回营交令之时你当然就明白道的意思,和道给你的使命。心中明白道的意思,你的行为举止就会依道而行。你内心明白道,叫“明”。道在你之外,能帮你明白,称为“光”。明是内有道,光是道在外。
不知常,妄作凶。
不了解道的意思,凭自己的心思意念去猜去做,你完成任务的机会不大。后果是凶险。
知常容,
当你在道里了解道的心思意念,你不仅能明白自己的使命,也对你周围的人和事的作用使命有所了解。你会发现“万物互相效力”,大小对错皆有因,你明白他们了,就自然会包容他们。
容乃公,
你在包容他们的同时,你会从道的角度看全局 ---你的公心生。当你依道的意思处理对错时,就叫行公义。
公乃王,
能从全局看问题,有公心,能公平,行公义---这是治理天下的君王的素质。
王乃天
君王的职位出自上天,“天下神器”天管理。
天乃道,
出自上天就是出自大道意思。大概道德经之前有天的概念,而道是当时提出的新概念,所以老子明确一下二者的关系---天就是道。
道乃久,没身不殆。
符合道的意思,依道而行,就能长久。直到肉身的终结,也不会出大的差错。
总结:修道要决是---完全的虚己无我,
完全地顺服于道。道外坚决无为。天下事天来做,天来安排。君王也是天的兵而已。从下一章开始,就是连续四章的帝王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