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老子《道德经》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帝王篇之二)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主旨:老子对世俗追求崇尚的“仁义,智慧,孝慈,忠孝”等道德标准表示异义。指出这是大道缺失的背景之下才会出现的现象,是寻求真理的失焦。是人类在大道衰微之后社会出现问题之后的补救措施。人应当聚焦大道,不应当把这些中间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道德经》第17章太上,下知有之(帝王篇之一)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主旨:上一章由“公乃王”点题,接下来的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章都是在讲君王的为政之道,中心意思就是君王治理结果的好与差,与他跟道的远近直接相关。离道愈近,进道愈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主旨:十四章讲道的特性,十五章讲有道之人有什么特征,本章讲如何进道操练。老子以灵眼观,有形万物乃由无形的道而生。经过姹紫嫣红的生长过程,最后又复归道中。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本章主旨:能与道沟通的人有什么特征。尽管老子写了许多,但对有道之人的描写仍旧非常不具体。“若冬涉川...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明曰夷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本章主旨是讲道的特点:道有非人体感官可探究的属灵的特性,有暗物质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寵辱若惊,貴大患若身。                  寵辱若惊,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惊?寵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謂寵辱若惊。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道德经第十三章是非常重要的篇章之一,老子提出了天下救赎的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 故去彼取此。 本章主题思想是:无形的道和有形的物质世界,对应心灵视野和身体器官的看见。如果有形物质世界吸引了人太多的精力和注意力,人的灵眼就会被干扰闭塞,人就会远离大道。所以老子强调要注重内在,要追求至宝无形之道,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本章主旨是从道的角度说:无,就是无形的大道,他是有形万物的“基因”,先有“无”,然后才有万物。就如一个高楼,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有高楼。图纸类比“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本章主旨是:人的身、心、灵要与“道”合而为一、不分离。为人处事,及爱民治国要唯道是从。人要向内关注,并信靠无形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妙:道之奥妙,事物背后的原因,是无形的,属灵的层次,是道。徼:有形的,被造之物,是结果,是肉眼可见,世俗智力能够理解的部分。欲:这是《道德经》前10个最关键的词之一。不少学者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虚词,语气词,
就离道太远了犹太版道德经,即《圣经》中说:有罪之人不能见神的面。因为神的至洁与公义,污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