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为一个NGO当志愿者。目前正参与策划一个workshop,目的是帮助促进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取得职业上的成长。
得知这个组织很偶然。上学期给Junior Achievement China做了些志愿者工作。1月17号,JA为志愿者们开了一个新年联欢会,会后我们跑去临近的饭馆,凑成几桌吃晚饭。我落座 的那桌里,正好有一位是这个NGO的高级顾问。第二天给这位顾问写信,问可否成为他们的志愿者,参与他们有意酝酿的那些有趣的活动。他们正好需要人手,我于是就加入了。
马上当下手,帮着组织起1月30号的座谈会,主要是向参加者介绍这个非政府组织,和一项旨在培养中国的国际化职业人才(Chinese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s)的计划,并了解、收集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在座谈会上,我们定下来,下一次的workshop,将探讨职场人士对何去何从的 困惑。我和S、H和L一起,做了这个project的策划组织人,S是Project manager。
S比我稍小,人生轨迹有点与众不同。他是一家跨国猎头公司的猎头,以前做过乡村教师和搬运工人,没上过大学。他善于在适当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打断别人 的话,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在自我介绍时,一位职业规划师说:“我们和猎头不一样,我们是以人为本的。。。。。。”S马上说:“对不起我打断一下。其实真 正好的猎头,也是以人为本的。好,你请接着说。”说时利索地举起右手,做个“请”的动作。稍后高级顾问说到海归如何和国内环境接轨时,半开玩笑地说,也许 要学学怎样心狠手辣才能成功创业。S说:“对不起我可以打断一下吗?从我接触的这些人来看,成功者心不一定狠,但是手一定是辣的!”大家正若有所思,颔首 点头,他又做个“请”的动作:“对不起。您请接着说。”后来我们四个开电话会议,如果有人稍稍不在正点儿上,他会立刻说:“对不起噢我打断一下,我们还有 X分钟。刚才我们说到。。。。。。”这真是一个合适的项目经理人选,有很强的运行控制能力和许多独到的见解;有点式子,不过还算着调儿。不知为什么,在座 谈会上作自我介绍时,他自称感觉人生还没有开始。我觉着他已经出发不老少时间了。
H在一家美资快递公司做过四年销售,几个月前辞了职,一个人待在上海,思考下一步该干点啥。她毕业于北大,知道的东西上至天文地理乃至电脑和手机的 最新用法,下至电视上相亲栏目的台前幕后外加比尔盖茨他妈说过的话。如果不被打断,她可以对听众说上一两个小时,话题转接之间无需留白。她是个热心的好姑 娘,能和陌生人很快就熟络起来,乐于助人,做事负责。我们第一次开电话会议时,她负责做会议记录,录得十分详细。
L在美资银行里由培训生做起,现在是商业分析师。在大公司里做事久了,养成特别有逻辑的工作方法,习惯设计框架结构,然后逐项细分进行填空;有很强 的“团队”意识,在意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不吝啬对别人的赞扬。他是80后,常常转发来邮件,比如一张上海早晨的照片,一份上海轨道交通实用指南,或者央 视春晚的节目单,期待小虎队的出现。
我喜欢提出各种主意,再据此设想相应的形式,并倾向于让事情的进程象河流一样在河道里自然流淌,看看能撞出怎样的浪花。
在S的主持下,我们这几个各异其趣的组织者,从2月2号到8号,一共开了三次效率很高的电话会议,每次30-45分钟,大致商定了座谈会的内容和形式供NGO参考,跟踪了计划执行情况,并解决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期间我正在家乡探亲访友。每次电话会议,都是临时把落脚处的固定电话号码发给S。第三次,是在一个书店里用公用电话开的会。负责对外联络的H报告 说,由于上次参加座谈会的那位职业规划师,在我们向大家发出征集案例简历的电邮后,随即推出她们公司的职业测试服务,有些人开始怀疑,我们的 workshop是商业性质的。这真是始料不及!我们本来对是否在workshop上,采用一些能力、性格的专业测试有点犹豫,这时立刻决定放弃——用S 的话说是,我们必须当机立断,撇清立场。但那位职业规划师曾非常热心地要为座谈会服务,我们亦不愿伤害她。大家让我起草这封微妙的“撇清立场”的信件。S 象前几次一样,规定任务应该在N小时内完成(通常N=24,or at most 48)。当天晚上正好有机会上网,我就起草了一份说明。大家纷纷表示满意,L说“措辞很得体,意思也表达得很清晰。”哈哈,他们有所不知,写信一直是我的 强项哎!S增加了一句,就由H发出了。
年前,高级顾问正式对外发出workshop的通告,定于2010年3月21日(周日)下午举行。
在这次座谈会上,将由参加者自主报名,NGO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个例,请他们介绍自己的情况、处境和困惑。比如有人对现状不满,但又不知道 自己该干什么;有人希望向上升职,却遇到瓶颈;有人打算出国学习,可对念什么拿不定主意;有人考虑自己创业,但对“江湖”充满疑虑。。。。。。参加者来自 各行各业,大家将通过交流探讨,彼此提供行业背景参考或建议。也会有比较高阶的商业或社会人士前来分享经验,给予指导。
职业成长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我希望能把它做成一个系列。比如,再策划一个介绍不同行业情况的座谈会。可以请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做 presentations,讲述他/她们的工作故事,这样会比较精彩有趣。然后在听众提问环节,大家可以尽可能地去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入行门槛/要 求、日常工作流程、相关职能部门及其运作情况、经常会碰到的问题、目前行业的状况、将来的方向,等等等等。
不过人和人的兴趣点大不相同。过年时和大学刚毕业、工作才半年的侄女通电话,她对我说的这些活动向往不已,恨不得跨洋前来组织、参加。年前和大 学同学M说起,她却毫无兴趣。M本人是个很好的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在美资公司里当律师,但自称“一听到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这个字眼,头就大。”盖因她平日里见多了大公司里的条条框框和“MBA们的jargons”,觉得这些东西中看不中用,还让人各 自为政没有彼此关联的sense。我对她的评论有的很有同感。问题是那些并不是我们这个workshop要推行的东西。M在资助乡村小学,不过对指导年轻 人的职业进步不感兴趣,同时她说对外资企业里高阶人士的经验建议看不上眼,对自己的职业则没有困惑,所以她彻彻底底对我们的workshop没兴趣。我虽 觉得她有的地方固执、极端了点儿,但个人兴趣和经历不同,亦不足为怪。倒是由此产生一个想法,觉得我们workshop请的高阶人士里,如果有一些本土打 拼出来的人,会更好些。
期待3月21号的座谈会!
2010.2.
谢谢华山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