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铁手

原来何铁手到的海外是加拿大呀。
正文

ANOTHER牛人评《中国好声音》【尾声】+《关于莫愁的感悟》

(2012-09-26 17:00:17) 下一个
【尾声】——< 好声音的宿命 你我的缘分 >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咱这个贴子也逃不开这个宿命。况且我也该回归正常的生活了,这些天的疯狂也让自己讶异。从开贴的那一刻到现在,整整十天。十天很短,但却感觉过了好久,似乎又重新走了一遍几十年的人生,无论是感同身受,还是所见所闻,都像电影镜头一样,不停地在脑海中闪回。感动你们的同时,也感动着我自己。感谢好声音的舞台吧,是这样一台打动人心的节目让我们相聚在这里。四位导师的神采飞扬,每个学员的倾心表演,都让人那么难忘。每当我一遍遍回放着视频,那一丝丝的感触又涌上心头。正襟危坐的欢哥,永远释放着正能量,你想要温暖的话语鼓舞的信心,就找欢哥吧;豪爽泼辣的那姐,你不必担心气氛的凝重,因为她那直白的话语野性的脾气,总会给你惊喜;一身才华的哈林,盲选时还算中规中矩,注意力很多放在调节气氛上,组内开始后,有了主持人四人互动基本没有了,这时哈林那独特的音乐嗅觉开始发威,每次听完他的评点都会吸口凉气,那种音乐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确高人一筹;反而杨坤在组内开始后一改盲选时的感性与幽默,显得不温不火,幸亏还有点激情式的语言,变身为感性版的欢哥了。说几个组内开始后印象深的学员吧。欢哥组,刘振宇的撕裂和权振东的沙哑让人心头震颤;哈林组,赵可和王韵壹的爵士独此一家,吴莫愁的笨女人我每次听都是张着嘴而且表情木然,应该是在还未能读懂的范畴之内;那英组,多亮的嗓音太好听了,真想让他多唱几首,听梁博的空虚感就像哈林的表情一样,咬着牙皱着眉,不相信却忘不了;杨坤组,平安的洋葱以前听过,但这次唱可能是因为场地、音响、氛围的提升,唱的太好听了,值得循环,金志文较劲的感觉还在,但他总能把女性的情歌唱出男人的深厚,难怪打动着杨坤和媒体评审,邹宏宇的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我每次听都是满脸堆笑,我都忘了这歌是什么意思,就光看他的表情听他的妖声了,确实我们感觉很新鲜,可这东西能长久吗,我也不知道。还是说说宿命吧,有人让我仔细解读一下学员们的宿命,这个真没法说,我既不是大仙,也不是街头算卦的。其实我把导师说完,就是想让你们自己去想,毕竟导师你们不了解。回到舞台上,如果说我们抛开一切的黑幕和背景,单从盲选上看,绝大多数学员准备都是不充分的。有人说你是不是要求太高了,那怎么办,你想成功就得要求高,你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你做到别人没做到的,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其实也不是你要准备很多,而是一定要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和行为,学习的榜样还是戴月吧,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这就是成熟,心智和心理的成熟。非要说学员宿命的话,我勉强为之。首先每组四强里有一个保送的名额,你看看这四个被保送的,除了金池应该是现场表现的打动之外,其他三个应该早就想好的,只要不出现什么大问题,就不会更改了。哈林组,金池的表现之前应该有期待,但现场的发挥还是让哈林和王治平觉得震撼,衡量过后,保送了,其实在我心里,我希望王韵壹被保送,本身唱的毫无问题,而且赵可淘汰之后,剩下唯一的爵士,从哪个角度看保送都不会有异议;刘欢组,吉克隽逸的盲选太震撼了,再加上妈妈的一段,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且她不是哪一点达到极致,她的综合表现力太强,从一个歌手的完整性来看是最突出的,所以刘欢心里早有谱了,组内比赛做了一场大家感觉很正常的表演,就保送了,其实从后面进程看,欢哥组强人太多,纠结太多,所以吉克不保送的话也是个麻烦;那英组,张赫宣肯定早就想好了,至于为什么就认准他,我也很难有一个确实的定论,大家可以研究,可能是歌声,也可能是感觉,对上了。为什么确定是早就想好的,因为现场很明显,在和卓义峰比赛完的评点中,卓是占优势,张是劣势,而且导师虽然有个人喜好,但是专业性是有借鉴意义的,但那英依然选择张,而且更惊讶的是保送张,你要仅从现场表现很难理解这个事,我个人认为多亮是当晚现场最出色的,张的情感后面还有延续,这个事确实说不清楚;杨坤组,这组里有一个特殊的人,就是关喆,关喆的特殊在于他的演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人,但关喆又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这个形容一点不过分。盲选的时候抢是正常的,实力这么强谁都想要,可是真来了,问题就来了,你说为了给其他更草根的学员多一些机会,不让关喆进四强,这说不过去呀,所以关喆必须进四强,这就是早想好的。但你又说,让关喆得冠军,那杨坤组的比赛可就全都失去意义了,杨坤也把自己毁了,一个成名的人开始来就认为是冠军,到最后就是冠军,可能流程没毛病,但缺失的东西就太多了。因为唱歌不光讲技巧讲能量,那样的话就不用比了,唱歌还有更多更广的含义,所以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金志文的成功给了我们一种启示,他总能把自己的情感很恰如其分的融合在歌里,然后独特的表达出来,而不简单是模仿原唱和炫耀技巧,所以像很多高手唱了这么多年,跑了那么多场,有正面的促进就会有负面的影响。所以增加的那些媒体评审也是主办方的一种考虑,虽然他们也不专业,也不是最公平,但他们这种搅合,这种冲突,使比赛增多了可能性和不确定感,省着导师自己一个人纠结,一个人痛快。导师和学员到底有着怎样的情感联络,没人能说清楚,从舞台上我们能看到第一印象的浅显的互动,但他们在私下里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接触,他们在学习、交流、排练中发生的事,我们不得而知,可能一件小事,一点情绪,都会给导师和他人带来一种新的感受,尤其在大家并不十分熟悉的情况下,这种新的感觉当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你的判断和选择。我又通过组内比赛,挑了四个人,两两相对,看看他们奇特的宿命。首先是丁少华,这个哥们不知是赛前冒犯了哪位大仙,好好的琴艺,好好的嗓音,怎么也不顺,盲选奔着哈林来的,结果就哈林一个没转身,还把这个想法说了,弄得挺尴尬,最后选了杨坤,淘汰的时候呢,四个人就哈林一个支持他,另外三个说他出了问题,我肯定没听出来,感觉挺好的,你就想想这个事,需要哈林的时候没有,不需要的时候他来了,这是不是背到家了,要在哈林的队进四强根本没问题,可是这个命啊,估计丁少华回头再想这个事也想不明白。对应着,我们看看哈林组的那位四强,大山。盲选时磕磕绊绊的进了,其实进了都不服众,勉强有个高音,组内开始后,连闯两关进四强,众皆哗然。但你说是哈林偏袒吗,也不是,你看看她那两个对手发挥的,你无话可说,有人说是运气,不如说是命。其实姑娘是个挺单纯的人,我这么说也不是贬低她,但确实她要在另外三个组,四强?第一轮就没了。丁少华和大山,这命的差距太大了。再看两个人。首先是魏语诺,盲选时一首花房姑娘技惊四座,除了欢哥因组内人员的问题未转身,其它三个都转了,那个抢啊。但她目标很明确,奔哈林来的,“我有一颗摇滚的心”,而哈林也兴奋异常,竟然拿自身的情感开起了玩笑,“公狮子母狮子”,这在我印象中是唯一一次,一般他都说杨坤的。大家也为她高兴,把她当做一个未来的高手,可这么待见的学员,这么相互吸引的感觉,组内第一轮就没了。我也想了好久这个事,你说给魏语诺弄个弱的对手吧,但金池不弱啊,并且后来哈林也非常喜欢金池,你说故意放个强的对手,那也没有道理啊,哈林是欣赏魏语诺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太公平了,从歌路、风格、唱法等方面,就得她俩对上,这是什么命啊。哈林这么待见的,大家这么喜欢的,连第一轮都没过去。对应着,看看一个不被待见的命运,梁博。要说那英待不待见我们不是十分清楚,但是导演肯定不待见,盲选时连个完整的都没有,弄的到组内时大家都没什么印象,可一张嘴,这空虚的感觉令人窒息,连灭班长和海归,挺进四强,你刚要感叹命,还没完呢,组内决赛,命运继续垂青,空虚到底,挡都挡不住,那英哭着喊着,拦都拦不住,又将几大爱将斩落马下。其实说心里话,进四强那英是能接受的,但四强里,梁博真是不受待见的,可就是命硬。魏语诺和梁博,这命的差距太大了。这里借鉴了一些小道消息,我也不知是真是假,就姑且这么说了,到时切勿见怪。你说这些事谁能解释清楚,这里面肯定有一些相关的逻辑关系,但牵扯的面太广了,关系也极为复杂,导师的,学员的,赛制的,导师之间的,学员之间的,最后还得了解一下那一堆媒体评审,估计写个论文差不多。我肯定放弃了,你要写的话,之前先掂量一下,我写这四个导师前前后后用了近五万字,你看着办吧。其实昨晚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袁娅维,女人的味道,灵巧的味道,还有最后一首歌释放的能量和情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也巧了,今天上网看到一则消息,说袁娅维原名袁娟,我的脑袋嗡一下,猛然想起八年前非典时的一首群星演唱的歌曲《因为爱》,那里面有个女孩叫袁娟,基本包办了副歌最后的几个高音,当时印象特别深。马上找出了视频一看,就是她,眉眼间的那种感觉还在,只不过那时显得稚嫩和土气。此后再也没见过她,没想到八年后的好声音舞台她又华丽转身,而之前怎么也没想到她,变化太大了,成熟了,性感了,风格也变得灵巧了,只有昨晚的《Crazy》那爆发的能量让人感受到当年的影子。袁娅维的报名年龄是28岁,八年前该是多么的年轻啊,八年来,也不知她在音乐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求索。与吉克隽逸相比,吉克昨天不但唱演俱佳,而且表达的也让人刮目相看,语言舒缓流畅,平实的话语中,情感、意义都有了,不知是不是之前有所准备,而袁娅维似乎更是愿意沉浸在音乐里的人。希望这次之后,她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再说说媒体评审吧。大家先要澄清一个误区,这99个人代表不了“媒体”这个行业,甚至也代表不了他们手中牌子上的那个媒体单位,他们代表的只是自己,只是平凡而普通的个人,他们有些文化,有些阅历,仅在媒体工作而已。他们有的或许有正式编制,有的是聘任的,有的只是帮忙的,这里面没有高层人员,基本只是普通的娱乐记者。他们没有非凡的才华,根本比不上在咱们贴子大多数发言的人,他们没有专业的音乐素养,更比不上震惊魂了,他们也没有责任感,因为他们的工作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为了生存。他们在举牌的一刹那,没有平时写稿之前的同事领导在一起的讨论会,没有请教音乐老师的机会,甚至没有唱片公司的人还能考虑市场的前景什么的,他们什么都没有,只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像你我一样,甚至还不如你我。所以你对这个事千万不要认真,不要去奢求他们的公正,更不要苛责他们的随意,你看了那么多娱乐节目,如今的媒体就是这个样子。那为什么要有这个赛制,很简单,主办方要宣传,把媒体的加入进来,这样节目会宣传的更好。媒体也高兴,露露脸,因为媒体也要宣传,媒体的领导根本不会关心他派去的那个人支持了谁,只要把牌子举起来就可以了。至于对于学员公不公平,这不是主办方考虑的问题,主办方负责的是节目,不是学员。所以才会有对学员依然充满感情的导师的不满和争执。所以这就是命,一个选秀比赛的命,一个娱乐节目的命,你要去了解它,要去适应它,更要去面对和接受它。你唯一的办法就是从自己做起,不留遗憾,至于结果,看命吧。《四位老师的内心》第一位,哈林。哈林的非凡才华是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述,加之他孤傲的性格。所以内心强大的表象是:对抗。在盲选的嬉戏之后,来到了组内比赛,在面对纯粹音乐评点时,哈林褪去了更多的遮掩,他的音乐才华和对抗性格显露无疑。为什么对抗,因为他有实力,他有理解音乐的实力,为什么对抗,因为他孤傲,他不愿应付了事,更不愿随波逐流。而且他对自己的音乐理解信心十足。我感觉,基本上大家都是看表演,只有哈林自己是在品味道。而且他能把这种味道表达的那样精准,那样传神。大家都像听讲座一样领会着他的传授,他知道他说完后的效果,关键他就想要这样的效果。我恨不得真想当面问问他的那些感觉那些语言都是从哪儿来的。当其他人说一,他会说二,当别人表达不喜欢时,他会表达更强烈的喜欢,而且他绝对能自圆其说,你感觉也有道理。选丁少华不选金志文,选权振东不选吉克隽逸,选侯祖辛不选梁博,选吴莫愁不选金池,太多的一对三,他没有刻意的表露情绪,只是淡然说着远离比赛只谈音乐的本质,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惊喜,而且就能脱颖而出,而且就能深深地吸引住你。这,就是哈林强大的内心。我们再说一个事,看看哈林强大的内心是如何对抗的。在梁博和黄勇的《北京北京》的点评中,有一些细节你们可能没太留意,但其实意味深长。哈林的第一句话是“我感觉汪峰的作品有一些人文的精神在里面”,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句话说的很准确,但我总觉得这里面有点问题,还一时想不明白。过了很久,我才明白。因为在整个好声音的比赛中,这是第一次,一个导师直接点评另一个导师的音乐作品,点评者是哈林,被点评者汪峰,还是新来的,在其他时候,选手唱导师的歌很多,大家都是在点评选手的唱,从来没有对作品提出意见和观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这就牵扯到绝世高手之间沟通的问题。在艺术领域中,高手之间的关于作品的沟通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回避,一种是称赞。有人问高手之间互相抨击算怎么回事,我只能这样回答,这说明他俩还不是高手。先看回避,这个方式是被采取最多的,因为高手的自尊心很强,没办法说,主要是怕说错了,显得自己没水平,随便的说好,显得自己挺弱,说差,这是什么人品啊。还有一种是称赞,但这个称赞非常有讲究,一定要直接称赞到对方作品最核心的精华所在。一语中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称赞的目的不是说“你的好”,而是“我懂”。以哈林的性格当然选择第二种,这样大家就很清楚了,当哈林称赞汪峰作品时,表面上汪峰是高兴的,但大家欣赏的是哈林。因为这种称赞稍稍带有一点居高的感觉,高手之间一般不轻易用,但哈林为什么用呢,而且独独是对汪峰。这就是气味相投的感觉。高手的嗅觉很敏感,当出现气味相近的感觉时,他会非常警觉,在所有包括邀请的共八个导师里,哈林就从汪峰身上找到了这种气味,汪峰也是词曲唱编于一体,而且作品个人风格强烈,而且为人心高气傲,还是新来的。而且在组内比赛时居然一下子用了两首自己的歌,这在其他组是绝对没有的,在整个四组比赛中,帮忙的导师在才华上很明显的压过主考导师,就是汪峰,而且一些朋友说现场剪辑掉一些汪峰更为傲气的语言,这就可以理解了。哈林从内心中自然做出了反应,而且巧妙应用。我不知道汪峰有没有感觉,评点最后哈林说“当个别唱都成立的时候,这时候就看谁更有画面感”,这时汪峰频频点头,因为又说到点子上了,汪峰的傲和哈林还差一个层次,哈林更胜一筹。哈林这种对抗型的强大内心,就像弹簧一样,平时他认为没有压力的时候,他会很平淡,所以他也根本做不出汪峰那些冲动的事,但是当他感觉到他的气场受到挤压时,他的反弹力会更大,而且反弹的效果会非常好,一招制敌。我说的这些你可能会感觉有点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品品。哈林的强大内心,可看,可赏,可悟,但不可学。第二位,那英。那英的非凡才华比较单纯,就是歌唱事业的成就,加之她极为豪爽的性格,经历风雨后的更加释然。所以内心强大的表象是:释放。那英是唯一一个不会刻意保留情绪的导师,因为她认为没有必要,只要不伤害大原则,她可以做到直来直去,她把高兴的,不高兴的,都能释放出去,而且过去就过去了,再想下一个事,不在心里纠结。她的释放是双方面的,一个是自我的,一个是感受外界的。自我的,我认为我好,我就好,我的成就在这儿,霸气;我认为我差,我就差,该谦虚就谦虚,该请教就请教,所以汪峰的风头也只有那英能承受;我喜欢的就喜欢,谁说也没用;我不喜欢的就不喜欢的,而且我要直接告诉你。感受外界的,你说我好,我就好,你说我差,我就差,你说我聪明,我就聪明,你说我傻,我就傻,用她自己的话,“随便你”。所以那英在舞台上的情绪是开放的,是自然释放的,还并不让人感觉那样的突兀,那样的别扭,她可以对着李代沫说“我要是年轻个十岁二十岁我就跟你走”,可以在邹宏宇的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中翩翩起舞,也可以在《北京北京》的选择后伏在汪峰的背上失声痛哭。她可以公开指责,也可以诚恳道歉。她释放的坦然,我们接受的自然。那英也是四个导师中唯一一个在考核选歌时不是自我主导的导师,不清楚是不是所有的歌都是汪峰选,但看出来的已经相当多,而且大家可以公开说,这份心态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歌可以你选,训练你也可以负责,最终的决定得我来拿。这,就是强大的那姐。是不是叫那姐的都不是一般人,都有释放的本事,我想起来了网坛的大姐大李娜。李娜的释放也是一绝,骂老公,骂球迷,抨击网管中心,但一边又大笔的捐善款,又刻苦的训练。她可以赢得大满贯,也可以输掉令人惊讶的比赛。大家对她的挑剔很多,但她不会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总说人家心理有问题,其实心理已经够强大的了,一个30岁的中国女性在世界网坛成为一流高手,谁能想过呀。其实我们对那英也好,对李娜也罢,还能要求人家什么呢,她们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足够后辈们仰望一生的了。而她们这种单一释放的强大内心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士兵突击中连长问许三多:“有很多路可以选择,我专挑最难走的那一条,你呢?”许三多木然地说:“我没走过别的路,我只会走一条路。”不把事情想的那么复杂,没有那么多顾忌的东西,做真的自我,专注的走下去。这种内心境界,也是可望,而不可学啊。记得“九阳真经”上的几句话,与大家共勉:“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第三位,刘欢。欢哥的才华很多,但有一点是最让人敬佩的,就是他能在自由的艺术领域和有约束的社会工作领域都能做出成就,脚踩两只船,踩得都那么稳,而且能互相融合,融合出一种自由与世故相结合的内心境界。这就是:消融。 欢哥在点评时给的答案是最模糊的,只有在真正触及内心真正有把握说出理由时才有明晰的指向。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本意,他也不是什么东西都搞不清楚的人。他不想引起无谓的伤害,直白的挫伤他人的自尊心;他不想引起无谓的争议,因为他无意置身于纠葛的漩涡中;他更不想一不小心露出皮袍下面的“小”来,因为台上以及观看者有太多的高人,起码就有身边的哈林。欢哥既尊重艺术,更尊重人,尊重感情。他一边要表达出自己的艺术理解,显出自己的艺术修为,一边还尽量不露出自己的艺术上的锋芒,不刺痛其他的导师;他一边必须做出选择,一边又不想他的学员承受情感上的伤害,所以从表面上看,刘欢是最纠结的人,有时你都会替他着急,为他想办法,该怎样摆脱这纠结。但,刘欢有着强大的内心,他当然有他应对的办法,办法就是消融,消融的表现形式就是“找一个理由”。你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总是重复那句话“我给自己找这样的一个理由吧”,说一次的时候,我没什么反应,说两次,也没有,可是说多了,我突然间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高明的沟通手段,这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排解掉的两难境地。更重要的是,他的理由在给别人交待的同时,最终给了自己内心一个交待。他用“一个理由”消融了内心的焦虑,释然了内心的纠结。我们可以回想一些书籍中、影视中、甚至是生活中的画面,当一个人处置另一个人的时候,当一个人需要做选择的时候,当他纠结的时候,注意,一定要纠结,也就是说这个决定不是大家看到的那么的明确。这时会出现一个理由,使这个决定做了下来,这个理由是给他人的,重要的是给自己的。因为刘欢的积淀中有着太多与社会生活融合的因素,所以刘欢的强大内心最值得我们这些普通生活中人去学习,去借鉴。在生活中,我们有着太多不如意、不舒服的时候,有着太多需要选择的时候。领导的打压,同事的争斗,朋友的别扭,父母的劳神,亲情的疏离,恋人的冤枉,家人的烦心。为你时时增添着困惑,让你时时面临着纠结。那就学学欢哥吧,为自己找一个理由,伤害的理由,原谅的理由,爆发的理由,承受的理由,高兴地理由,委屈的理由。让这个理由说服别人,更重要的是说服你的内心,消融心中的冰雪,做出最适合的决定。找个理由,让自己平衡,你会舒服一些。不妨试试吧。杨坤的没写。杨坤内心也是强大的,相比普通人,强大的多,但目前还不能和上面三位比较。一个是前面提到的,还没到达卓越的成就,这就决定了他在乐坛的地位还比不上那三位,所以霸气这个气场就释放不出来了;再有,在组内比赛开始后,没有互动,安静的坐那儿点评,而且更多时候是点评其它导师的。通过杨坤的表达,他还没有像盲选时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顾忌的比较多,这是正常的,换了谁都一样。所以有时对他那些略带感性的话语,兴趣就没有以前大了,更愿意听一些他对音乐本身的评点,比如说张玉霞 “和音非常的准”这一类的。所以在这样一个公开的舞台上,能做到内心强大,太难了,综合因素的使然。【 好声音带来的生活感悟之二 】< 吴莫愁争议——鼓励创新与恪守传统 > 吴莫愁引起了争议,单纯从个人喜欢不喜欢而言,算不得争议,万事万物都有喜欢不喜欢的,这种个人的喜好,这种纯从表面情绪的反应,不在讨论之内。但莫愁的这争议其实已经超越了这个女孩唱歌的本身,变成了两个导师及其所蕴含的两种音乐理念甚至上升到两种社会理念的冲突。鼓励创新与恪守传统。两个导师就是哈林和刘欢。这两个自身修为极高的人,这两个在性格和音乐理念上有着极大差别的人,在好声音的舞台上,一直未见明显的冲突,哈林的嬉戏,欢哥的敦厚,让一些易燃的小火苗很快湮灭。可这种和谐还是被打破了,导火索就是吴莫愁和她的歌声。回顾一下莫愁的演出和两位导师的反应。盲选时,莫愁的《Price Tag》技惊四座,但这个“惊”是有区别的,真正从内到外透彻全身的惊,只有哈林,兴奋地第一个转身,这就是我的菜,溢于言表;杨坤也惊到了,嘴里说着手里动着,还一直鼓动那英,最后帮那英拍了,但杨坤自己为什么没拍,我百思不得其解,或许认为不是一个路子,那他的惊,也只是欣赏的惊;那英也很惊喜,但始终没着急拍,看来还没达到真想要的程度,最后被杨坤把她拍了,也成了好声音的一景,据说也是学习外国好声音的;最后来看欢哥,除了表情轻松之外,没有更惊喜的内在反应,自始至终沉稳的坐在那里。转身之后,那英拙于表达也好,心不在焉也罢,很自然的被那边已经按耐不住势在必得的哈林得到了吴莫愁。整个盲选的情景已经很清楚了,最兴奋的哈林,最不兴奋的刘欢,有了强烈的对比。我们当时哪明白啊,这是现在回头看才知晓的,所以说后面的果,前面都是有因的,万事都一样,可谁能总有这先见之明啊。组内比赛,端倪开始显露。吴莫愁的《笨女人》和褚乔PK,其实很多人喜欢莫愁是从笨女人开始的,我周围就有不少的大哥大姐疯狂的喜欢笨女人,我虽然看笨女人看的很傻很天真,但其实一点不讨厌,内心也总有支持莫愁的冲动。导师的点评,哈林不用说,那英、杨坤支持莫愁,只有刘欢,回避了对莫愁的评点,把票投给了褚乔,大家不禁心头一紧,尤其是事后大家议论最多的是刘欢观看笨女人时的表情,皱眉的神情已经透出了厌烦。组内决赛,冲突公开化了。吴莫愁的痒和天涯歌女混搭版歌唱时,刘欢的眉头就没松过,唱完后,已变身感性版刘欢的杨坤选择金池;那英选了莫愁,你还别说,一路走来,除了哈林,就是那英始终支持莫愁,看来这个傻大姐的内心依然有单纯的东西,就是表达费点劲,千言万语说不出,就会说很惊喜;刘欢的表达很出人意料,直接说出了选歌的不解,又直接说出不知道唱什么,听不懂,选择了能听懂的金池;孤傲的哈林岂能干休,毫不犹豫,直接反击,歌是我帮着选的,然后就是一段精彩的评析,我必须重复出来,不然心里堵得慌,“吴莫愁是一个极具破坏性的唱法,任何的歌都会被她摧毁,重点是摧毁以后可以重建,至于重建成什么样子,见仁见智。”然后在众人以及莫愁愕然的神情中,喊出了“吴莫愁”。大家可能欣赏我对人生的思考,可是我更欣赏哈林对音乐的思考。每次听他的点评就像等待楼主更新一样,那样的期待。吴莫愁的争议自此甚嚣尘上,喜欢的、厌恶的,纷纷大放厥词。我们无权干涉大家的言论,但是两位导师的意见相左却已经超出了莫愁歌唱的本身,进入到了一个音乐理念的层面,甚至到了社会层面。哈林的音乐理念大家已经了解了,他喜欢新鲜的、自由的,没有什么他不敢尝试的,没有什么他不能接受的;刘欢则不同,他的音乐理念很传统,传统的标准是他能听得懂,理解的明白,这与他从小到大的传统教育有关,也与他身兼社会和艺术两方面的工作有关,他喜欢享受音乐,但不完全投入其中,因为他还有传播音乐的职责,普及更多的人熟悉、了解、掌握他已知晓的带有传统意义上的规范的音乐。有人说,欢哥为袁娅维鼓舞小众音乐,这不是突破吗,其实明白点音乐的人都知道,欢哥鼓舞的小众音乐仅仅是在内地小众,在自由的音乐世界里,是基本的大众音乐,其实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们现有的音乐基础、音乐传播是多么的差,社会处在初级阶段,音乐又何尝不是初级阶段呢,其实欢哥已经算走在初级的前面了,而且还尽可能的帮助初级后面的人了解多元的音乐。大多数音乐人还是只顾自己的生存呢,哪有心思考虑这些。所以当出现一些多元音乐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无比的珍惜。但莫愁的歌唱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多元,所以以传统思想为基础的欢哥当然理解不了,而且相当反感。哈林就能理解的了吗,也不尽然,但哈林却对这种创新,这种另类,持鼓励态度,因为大家很难理解一个沉浸在某个专业领域内的钻研者突然看到一个自己从没见过的景色,那种沙漠中见绿洲的兴奋心情。恪守传统的刘欢有错吗,没有错,国情如此,能把已经知道的引进的音乐种类和知识,吸收消化掉,就已经不错了,并且创新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是整个民众的事,你得有基础才能有塔尖,现在大家对普通的多元音乐接受起来都比较费劲呢,还谈什么创新啊,而且还是很多人一时还接受不了的创新。哈林有错吗,更没有错,我们是初级阶段,但不能永远是初级阶段,总是恪守传统,原地踏步,那只能一辈子初级了。所以创新必须鼓励,创新必须要做,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音乐形式出现,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自己的独特音乐形式,你不接受,总有接受的,只要存在,就是合理的。其实这种争议已经超出了音乐本身,所以很多专业领域的争议其实最后都要归到社会这个大层面。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急需创新,却创新很少的阶段,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少的可怜,就是因为做的人太少了,保守的意识太强了,也因为见识的太少了。在前不久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领导要求,必须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创新。国家都发话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厌烦创新,去扼杀创新呢。莫愁的东西算创新吗,算。创新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已经有实力有基础的情况下,更进一步,这种创新看起来容易,实则很难,这种创新的程度一般都是一点一点的增加,所以没有如果质的飞跃,一般不会被人注意;还有一种创新就是另辟蹊径,这种创新看起来很难,因为很少人能想到,但一旦你找到了门道,就如同开闸的洪水,自然而然的喷涌了,而且会一鸣惊人,众人瞩目。莫愁就属于这一种。莫愁的创新来自哪里,仅仅是即兴而为吗,有人说这是90的怪异思维,可那么多90后,真正怪出味道的有几个;有人说,是哈林调教的好,可她和哈林一共才相处几天。其实莫愁创新的感觉是源自她20年的成长经历,源自周围那自由快乐的音乐生活的熏陶。莫愁有一个热爱音乐的父亲,而且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热爱,父亲对音乐的理解也是自由的,他可能不知晓什么流派,不清晰什么专业,但他知道自由的歌唱,他知道和周围的人一起自由的歌唱。父亲可以用男生反串唱出“粉红色的回忆”送给自己的爱人,莫愁当然也可以唱出属于自己的笨女人。莫愁已经展现了一种才华,而才华源自天赋和钻研,莫愁有着对音乐的灵性和悟性,更有着父亲和周围人营造出的“大篷车”式的自由音乐生活,小莫愁尽情地投入其中,吸允着营养,创造着新奇,莫愁还有一颗单纯的心灵,单纯是多么的可贵啊,她可以在谈到与她感情深厚已经离世的父亲时,笑嘻嘻的说“他不唱了,我来唱”,她也可以在听到哈林喊道自己名字时,惊讶的说出“哎呦我去”,任何另辟蹊径的创新都需要这份单纯,如果你心有旁骛,如果你顾虑多多,你就很难去感受哈林和莫愁的单纯的音乐世界。其实你要仔细观察,通过她的表情和表达,莫愁在歌声中对每一句歌词都蕴涵着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这是多么难得啊,你不必非要去理解这种表达,你也不必苛责这份表达是否成熟,但这种表达真切的发生了。四位导师或惊或喜,或气或烦,都没有关系,一个20岁的女孩能让四位大师蒙头转向,就值得我们为她鼓掌! 说一个故事,清代有一个人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成为书法大家。他勤学苦练,反复临摹名家字帖,但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这人听后,醍醐灌顶,猛然醒悟: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个人叫郑板桥,他创的体叫“板桥体”。我们不知道莫愁将来是否会自成一体,成为一种现象;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淹没在红尘中。我们也不必追究,将来莫愁或成或败时,当初谁该当功,谁该担过。我们只知道,当哈林面对选择喊出“吴莫愁”名字的时候,他留下的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可能性,一种新鲜的未知的音乐希望。我们为什么总要探索世界,因为我们了解的,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先看看哈林和杨坤的微博对莫愁的支持。@庾澄庆:刚出道时,大家说我是地下音乐,我困惑了!后来,我的音乐慢慢被接受,又开始羡慕别人的销售量大,传唱度高。最后,我终于知道这是宿命!注定要玩这些音乐才爽!所以我想通了,如果不能第一!就要唯一!这些年我一直照着直觉做音乐!在中国好声音亦然!择我所爱!爱我所选!未来!你们会看到!@杨坤:莫愁,你莫愁,今天你让很多人发愁,明天你就是中国的Lady Gaga。未来为你发愁的人,会给你掌声呱呱。我想说的是,现在支持莫愁的人很多,但其中有一些都带有对刘欢的嘲讽,这是不对的。本身创新和传统就是矛盾的,很难分清是非。舞台上,当选择莫愁的时候,其实对金池也是一种伤害,金池也有实力,表演也很完美,而且受众明显比莫愁多。虽然类似金池这样的唱法很多,但这是比赛,凭什么金池不能赢。所以当解释不通时,我们就想到了宿命。莫愁要是在其他队,早就没了。哈林也提到了宿命,我感到了一丝惶恐。从日后的发展来看,莫愁的机会明显要比金池多,好包装也好打造,只要自己依旧单纯,不断提升,应该会有音乐人为她写歌的,想到这儿,还是很欣慰的。刘欢不喜欢莫愁的唱法,很正常,但问题可能就出在他的评语上,往常刘欢都会考虑的很周全,不好选的时候就不选,模糊过去。这次看来真的是,刘欢内心最传统的东西在抑制不住的作祟,他真的认为莫愁的东西不是正经的东西,不应被鼓励和弘扬,所以一反常态的直接说了出来。可能真的像某些朋友说的,暴露了弱点,露出了皮袍下面的“小”了。但大家还是应该理解他,社会环境的影响太深了,这一点局限完全应该在谅解的范围之内。你要在内地换一个追求自由音乐的人,可能音乐深度和个人修为又比不上刘欢和哈林。所以要改变现状,还得从大环境入手。再说说莫愁的事吧。有个朋友说,刘欢也没什么错,只不过真实的表达了一下想法,就引起这么多的争议。就是因为刘欢平时给人的感觉不太轻易批评学员,或者表达反感。我一想,有些道理。这四个导师里面,包裹最严的,最中庸的,就是刘欢。为了不伤害学员和其它导师,有时会刻意的隐瞒或削弱自己的锋芒。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印象。冷不丁想释放一下的时候,大家会特别敏感。而其他几人,尤其是哈林和那英,基本直抒胸臆,所以大家从他们嘴里听到什么观点都不意外。生活中也是,有时你打下什么基础,就不好改了。朋友之间,恋人之间,甚至夫妻之间,你一开始为了某种目的,刻意隐瞒一些锋芒,形成一个比较和谐的氛围。当时间长了,目的基本达到了,你想释放一下情绪,对方反而接受不了了。这时候你怎么办,别无选择,要么再做回去,收敛锋芒;要么就直面冲突,杀出一条血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