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少年游 · 并刀如水》

(2015-12-29 19:43:40) 下一个
原词曰: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周邦彦这一阙《少年游》, 说的是他年少冶游,还是中年寻欢,甚或是扯上道君皇帝的三角恋爱,历来纷说。
     
西北大学清真词研究专家薛瑞生教授最终考证 [1],内容应该是周邦彦中年之后,和角妓李师师之间的一段故事。不过当时和道君皇帝并无关系。
     
因喜爱此一篇的笔法,斗胆根据词意来附会一段故事。
-------------------
      
(一)
     
“哟,是周大人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李妈妈那从早上起就板着的脸上立刻挤满了笑意。 一面说着,一面用手挡了挡随着开了的门往里吹的风,“嚯,今儿个起大风了,天还真冷了”。
        
被称作周大人的来人客客气气地回道:“李妈妈一向好。天儿冷了,身子骨多保重。 师师姑娘可好?”
    
李妈妈知道,这位周大人虽说学问大,还是今上面前时时待召的红人,可出手却总是不大。 要不是师师那丫头就爱和这位周大人一起唱个词儿品个曲儿什么的,一门心地喜欢,好脸也不会给他一个。可不,现在还不得不应付几句。
    
“好,好,谢周大人念着妾身。师师姑娘正等着您呢。”
     
“美成[2],你来了!” 李妈妈话音未落,李师师已从门后轻盈地闪出来。“起风了,路上不好走吧?”
      
(二)
     
“美成,你先坐,我去给你拿样东西来。”
      
周邦彦点点头,在师师房中坐定。独自在京中为官,周邦彦常觉旅里衾凉。初来李家,原意只是聊娱孤居。但他马上发现这位姿色倾国的师师姑娘音略精熟,辞赋贯通,不由心生爱意。于是常来与之唱和,而不将她做一般风尘看待。故而此地虽来过多次,并无一次宿留。 今天来这里,也就是为见见心中所爱。
      
不一会儿,看到师师笑盈盈地托来一只银盘。 到近来才看清,盘中放着的竟是一只来自江南的橘子!
     
周邦彦是钱塘人,对橘子并不陌生。他知道, 现在正值江南橘子新熟。但江南距此迢迢千里,秋冬季国家的漕粮转运都极为困难,可这位师师姑娘却新橘在手!看来,外面传说的她或有通天的本领,当不像是妄传了。想到这, 周邦彦不由得心中一凛。
     
“美成,你看,江南新来的橘子。你今天来得正好,一起来尝尝,看是不是你家乡口味?” 
      
“嗯,好,多感姑娘。我也是多年未识乡中风味了。”
    
“那太好了。来,我来替你切开,我这里有好刀(“并刀如水”)。对了,我听说江南人家讲究的,吃橘子要蘸盐的,这样口味更加清冽。 我去拿盐,妈妈那里有扬州地方来的上等海盐。”(“吴盐胜雪”)
    
周 邦彦看着师师认真地用刀剖开橘子(“纤指破新橙”),又把橘瓤一瓣一瓣排开,再轻轻端到自己面前。他知道,这一只小小橘子,在这个时候的汴京,怕是连王公贵族都一时无福消受。他望着眼前的倾国之色,心中叹怜:虽说艳帜高悬,难得的是才情色三全。刚才那一端,又有齐眉举案的意思了。可惜,可惜了。
      
师师却并未意识到什么,她还在为周邦彦在这么大风天来看自己开心不已。她知道这位周大人心里是喜欢她的。自己对这位周大人也是仰慕加喜爱。交往多了,不知不觉地称呼也从原来的“周大人”变成了“美成”。可自己终是柳巷深陷,无法作它想。而每次聚首,这位周大人最后总是客气告别。自己也拿不准他的想法。再加上,今上还时不时地 。。,即使要作它想, 也非易事。
    
“味道怎么样,美成?”
     
“的确不错。嗯,你也来试试。”
      
“你吃,特意留给你的。你吃完了,我再给你看样东西。”
 
(三)
     
“美成,你知道吗,我今天上街去了。”
    
“哦,姑娘可曾见着什么喜欢的?”
      
“我在邵氏乐行看到一管新做的紫竹方笙。吹着听起来音调不错。我喜欢,就买了。我在想以后遇到好的箫,替你买一支。”
      
周邦彦心头微微一震。他怎么会听不出师师的言外之音。可是他又能如何接这一句呢?今天的橘子,师师是真心相待,可无意中也已经说清了所有的不可能!然而,周邦彦又怎能说出一个“不”字来呢?
      
“难得姑娘错爱!既如此,那不如我们先来试试那笙,你看?”
       
“我去拿来。” 师师说着,站起身来去取笙。
     
周邦彦环顾四周,那是熟悉的师师的房间。漂亮的蜀锦做成的帷幔低低垂落,挡住了屋外的阴寒,把一份暖意留在屋内(“锦幄初温”)。 仙鹤炉中缓缓释放的沉水香的清烟弥漫在房中,更是撩动人的心绪(“兽烟不断”)。今天,不知为何,周邦彦感到有些心跳。
      
师师回来,打开锦袋,拿出紫竹笙来,在周邦彦对面坐下。“我先来吹一段给你听,你告诉我声音好还是不好,好吗?” (“相对坐调笙”)
     
(四)
      
听周邦彦缓缓评说笙的音色音调,曲子的缓急转承,运气的长短协调,师师心中的一番喜爱完全变成对面前这位大晟府提举的渴望。她正要说什么,却听见李妈妈在房门外轻轻敲门: “师师啊,刚打了三更,周大人明儿还得有公事。”
           
“都三更了,还没听你说多少呢”。师师转向周邦彦,低声问道:“你今天还回去吗?妈妈也在说了”(“低声问:向谁行宿?”)。听师师这么说,既是像劝,也是像催,周邦彦一时觉得自己有点结舌。师师见了,便道:“已经三更天了,你看 。。”(“城上已三更。”)
      
周邦彦终于回过神来:“啊,是的,师师姑娘,不早了,我是该走了。”
     
“不过,美成”,师师语调略显急促,“今天风大,天晚了,霜露也一定重,路上不会好走, 马也容易打滑失蹄。还是 。。” (“马滑霜浓”)
      
“这 。。”周邦彦略一沉吟,望向师师。
     
“我看,美成”,李师师双目灼灼望着周邦彦, “今天就别走了!”(“不如休去!”)。师师一说完,就觉自己说得太直白了,不由得赶紧掩饰一句:“再说,路上人少,也不安全,不是吗? ”(“直是少人行”)
       
周邦彦难掩激动:“师师 。。。”
   
[完]
     
---------------------
[1] 周邦彦别传。薛瑞生著。三秦出版社。 2008年,第一版。
[2]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今杭州),1056 ~ 1121。后世有“词家之冠”之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